



摘 要:地方標準一直存在“重制定、輕實施”的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地方標準需要不斷更新才能保證自身的科學性和適用性,而實施信息反饋和效果評估,是地方標準更新完善的重要依據。本文在總結國內三大城市的地方標準實施經驗的基礎上,開展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研究,探索構建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機制和地方標準實施效果評估機制,為真實、全面反饋和評價地方標準實施效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實施評價,評估機制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4.005
0 引 言
近年來,尤其是新《標準化法》頒布以來,全國各地積極開展了大規模的標準化活動,制定了諸多地方標準,對地方的城市建設、公共管理或社會服務等領域進行規范和指引,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地方標準需要不斷更新才能保證自身的科學性和適用性,而實施信息反饋和效果評估,是地方標準更新完善的重要依據。然而,開展地方標準的實施管理,一直存在實施環節難追溯、難監督、糾錯機制不健全,未形成實施信息反饋、評估的長效機制等問題。因此,亟需探索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效果評估機制,以提高地方標準質量和實施效果,保障地方標準的良性發展。
1 國內先進城市地方標準實施情況
1.1 北京市
截至2023年4月,現行有效的北京市地方標準突破2000項,累計達2026項。按照《北京市標準化辦法》《北京市地方標準管理辦法》要求,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每年組織行業主管部門對發布實施滿一年的地方標準開展實施情況評估工作。2022年度,共涉及21個行業主管部門177項地方標準,經評估,各行業主管部門采取了多種方式推動地方標準實施應用,如召開地方標準宣貫會、出臺相關配套文件、依據地方標準進行監督檢查等方式,在各領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充分體現了地方標準在支撐城市高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1.2 上海市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組織、指導和統籌協調全市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地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科研機構等開展評估工作。市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本部門提出的、納入評估范圍的地方標準進行評估,形成評估報告。全市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委托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科研機構等承擔評估工作的抽樣調查、問卷調查等工作。全市地方標準技術審評中心受市場監督管理局委托,為地方標準實施情況評估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1.3 深圳市
2015年,深圳市成立深圳標準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國率先推動將標準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范疇。深圳標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年年初印發當年打造深圳標準工作任務分解表的通知,每年年底印發關于報送當年“打造深圳標準情況”工作總結等有關材料的通知。為推動標準實施成效,深圳市標準化主管部門每年利用績效考核倒逼成效提升。以2022年為例,深圳市實施滿一年的32個行業主管單位深圳市地方標準共計205項,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開展2022年度地方標準實施評估工作的通知》后,共收集到23個行業主管部門的142項滿一年的深圳市地方標準的實施情況,反饋率為70%。深圳市各行業主管部門采取了不同方式推動各領域地方標準的實施,實施形式包括宣貫培訓、文件引用、制定配套文件、監督檢查和評估、標準向上升、試點、示范、推動平臺建設、升級、組建工作機構等。
1.4 小結
三大城市的地方標準發展迅速,在不同領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有效推動了城市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然而,在標準實施層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宣貫實施力度有待加強,宣貫方式的多樣性不足;標準實施工作機制仍需持續探索完善,落實力度有待加強;實施信息的收集、反饋有待加強;標準實施反饋報告梳理質量有待提升;標準化總體規劃思維有待提高。
2 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流程
建立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的目標是提高地方標準實施的質量和效果,收集問題和建議,加強溝通與合作,改善地方標準科學性和實用性,保障地方標準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構建的現狀和目標,以及地方標準的全生命周期,可以將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流程分為6個步驟:地方標準立項、發布、實施、實施信息反饋、實施效果評估、復審,具體流程見圖1。
3 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
3.1 信息反饋的內容
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是對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實現標準動態管理的有效手段。開展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工作,一般涵蓋地方標準對相關技術產業的促進情況、應用模式成熟度、被引用情況、相關產業規模、獲獎情況、實施的相關意見建議等內容。
3.2 信息反饋的流程設計
依據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的需要和相關要求,設計信息反饋流程圖見圖2。
其具體流程內容包括:
(1)標準發布,將所要實施的標準向標準涉及的利益方公開,并開展相關的宣貫和推廣工作。
(2)標準實施準備,在標準正式實施前,明確標準的管理者、執行者,標準的實施范圍、服務對象,確定標準實施信息的反饋渠道和信息收集匯總部門。
(3)標準的實施過程中,由信息匯總部門收集三個方面反饋的標準實施信息,包括執行人員的反饋信息,主要針對標準的具體條款和技術要求;管理人員的反饋信息,主要針對標準的協調程度、執行情況、推廣情況等;服務對象或其他標準涉及方的反饋信息,包括標準的直接效益和作用、影響等。
(4)標準實施檢查,在標準實施一段時間以后,由行業主管部門等開展的標準實施檢查和報告,分析總結實施過程中收集的反饋信息,并系統性梳理標準的推廣、引用情況,說明標準產生的相關效益,以及標準實施中反映的其他重要事項。
(5)標準實施階段性總結,基于上述收集到的反饋信息和檢查報告,通過分析標準技術、標準缺失、管理和保障條件等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根據需要制定標準實施工作改進措施和提出標準制修訂計劃,為上級標準化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3.3 支撐信息反饋的科技手段
在數字化和網絡技術大為發展的今天,推動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工作的開展可以依托相關的信息系統更便捷的實現。相關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應包括:標準信息的發布功能,發布標準的文本或具體要求、指標等內容,提供標準實施的基準;標準實施信息的采集功能,提供相關渠道和方式便于標準的具體實施人員、標準的服務對象、標準的管理者等提供標準實施的反饋信息,包括即時的反饋也包括定時定向的收集;反饋信息的匯總分析功能,可對所收集到的標準實施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和處理;反饋處理的發布功能,可將通過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后提出的處理結果如相關整改措施予以公開發布等。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標準實施信息的采集、處理、反饋實現數字化提供了先進的手段。
3.4 開展信息反饋的配套保障
為引導開展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工作,組織標準實施的單位或部門,應制定以獎為主、獎罰分明、操作簡便的標準實施獎懲激勵和引導制度,充分調動各部門、全體員工乃至外部標準實施的服務對象參與標準實施反饋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使一線實施人員成為標準實施和改進的主體,并且拓展實施信息反饋者的范圍,從而推動標準的實施和動態調整。
4 地方標準實施評估機制構建
4.1 評估機制構建的基本原則
4.1.1 客觀公正原則
全面考慮評估對象的各個方面和指標,確保評估結果的全面性和客觀性。評估指標和標準應科學合理,基于充分的數據和證據,避免主觀偏見和片面性。評估機制應鼓勵多元參與,包括各利益相關方的參與。
4.1.2 科學系統原則
評估機制應基于科學方法和原則,包括數據收集、分析和解釋等方面的科學方法。評估指標和標準的制定應基于科學研究和實踐經驗,確保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4.1.3 通用及實效性原則
評估指標和標準的制定應考慮到不同領域和行業的特點和需求,適用于不同領域和行業的地方標準評估,以便于評估機制的廣泛應用。同時考慮評估過程的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以便于評估機制的實際運行和應用。
4.2 評估機制構建思路及流程
地方標準實施評價指標體系是由影響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的一組要素按照一定的內在聯系組成的科學有機整體。構建地方標準實施情況評價指標體系是開展評價的工作基礎,建立地方標準實施情況評價指標體系,應基于標準的制定程序(申請-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審查-報批),廣泛采用調查研究法,即按照標準的屬性和內涵,從不同維度分級設計相關指標,建立指標體系框圖。通過調查研究及廣泛征集、匯總相關企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專家的意見建議,運用比較歸納法進行指標數據分析、比較、統計和歸納,最后得出評價結論。
4.3 評估指標體系
按照標準化工作的程序和步驟,標準化活動的流程可分為制定標準、實施標準、評估標準三部分[1-2]。標準技術內容的適用協調性對標準的實施狀況起到關鍵影響作用,而標準的實施應用情況直接影響著標準的實施效果,標準實施效果還取決于標準實施單位本身的標準化工作開展情況[1]。因此,本文將地方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劃分為三個子體系:標準實施內容評價指標子體系、標準實施過程評價指標子體系和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指標子體系,地方標準實施效果評價體系如圖3所示[1]。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標準實施內容評價子體系、標準實施過程評價子體系、標準實施效益評價子體系,每個子體系分有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
4.3.1 標準實施內容評價指標子體系
標準實施內容是標準質量的重要評價標準,影響標準實施過程,同時和標準實施效果密切相關。標準規范的內容條款應與實際應用情況符合,即標準規定是否與實際情況相適應。標準內容評價指標主要包括規范性、科學性、相關性等要素[1]。
4.3.2 標準實施過程評價指標子體系
過程控制理論表明,強調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性和組織實施的成熟性,可以取得更為理想的效益。標準實施過程中的一系列舉措也會影響到最終的實施效果,因此有必要設計標準實施過程評價指標體系。標準實施過程評價指標包括標準推廣、標準執行和標準引用三個方面[1]。
4.3.3 標準實施效益評價指標子體系
標準實施效益指標是對標準實施成效進行評價的一系列定性或定量的指標。該類型指標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個方面,可用于評價標準實施后給地區、行業、企業及消費者帶來的積極作用[1]。
4.4 標準實施效果數據收集及評價
4.4.1 數據收集
首先分析評價指標的主觀性和客觀性,對不同性質的指標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對于主觀性指標,主要通過問卷的形式收集數據;對于客觀性指標,主要通過公開渠道收集和統計分析數據。主觀性指標在統計和測量過程中因受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差異;客觀因素是對社會經濟現實存在的反映,具有一致性。因此,為了更精確地收集到各個指標的評價數據,我們對指標的主客觀進行了分類,如表1所示,用于收集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指標[3]。
4.4.2 標準實施效果數據評價方法
針對不同的數據來源,計算二級指標評價量化值的方式不同。如果來源是問卷數據,使用基于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對問卷結果進行量化;如果來源是公開數據,將對這些數據進行一系列處理得到對應的評價量化值。最終使用層次分析法為各個指標分配權重,加權求和得到最終的綜合評價量化值[3]。
5 總 結
標準實施效果評估是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以上構建的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開展地方標準實施信息評估工作,可以更準確掌握地方標準的實施情況,從而發現地方標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及時修訂地方標準,進而有效提升地方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先進性,有效促進地方標準實施效益的最大化,并為修訂完善地方標準提供科學依據,充分發揮地方標準對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趙力丹,劉俊銳,李童,等.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指標體系與數據收集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10):69-75.
胡一俊,任曉茜.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地方標準實施績效評估[J].中國標準化,2020(5):106-111.
劉俊銳,趙力丹,逄錦山,等.基于標準屬性的標準實施效果評價方法探究[J].中國標準化. 2023(1):35-42+64.
作者簡介
劉國洲,通信作者,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地方標準制修訂、智能交通標準化。
何茜,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深圳標準、水務管理標準化、環保標準化。
王超群,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科技創新、政務服務。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