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實驗室是開展實驗教學和支撐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標準化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教學科研活動的穩定安全進行、避免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設置安全責任體系、規范安全管理制度、強化安全教育培訓、建立安全準入制度等實施策略和建議,旨在有效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標準化水平。
關鍵詞: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標準化,安全準入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4.023
實驗室是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著實驗室教學、科研、開發等工作,對培養合格的科研人才及增強科技事業的力量具有重要意義[1]。2021年3月31日,中科院化學所一名研究生因不當操作反應釜造成爆炸,當場身亡。2022年4月20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室發生爆燃,造成一名博士研究生受傷。這些慘痛的事故不僅影響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還危害到師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不良社會影響。這也充分暴露出高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中仍存在著薄弱環節[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這是新時代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思想指引,把“安全第一”思想推到了歷史新高度[3- 4]。新形勢下建設和完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各項工作標準、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推動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走向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預防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促進學校事業和諧、穩定、快速發展的有效措施[5-6]。
本文重點從安全責任體系、管理制度、教育培訓、安全準入制度等方面探討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標準化內涵,從而確保實驗室安全平穩運行,并為高校教學科研工作的穩定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1 責任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高校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多為傳統的層級化組織體系,存在管理機構職能不清、人員配置不足、事故責任未落實等情況[7-9]。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中[8],要求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必須遵從“黨政堅實領導、明確歸口管理、嚴格分級負責、精準責任到人”的責任體系。通過設置管理責任體系,可以明確實驗室管理責任,建立專職實驗室管理隊伍,制定明晰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從而保證實驗室的高效、安全運行。具體的責任體系建設措施包括:
(1)設置校級層面的安全責任體系。校長負責制下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中,應當明確主要校級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同時,設置校級實驗室管理職能部門來統籌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設工作,并進行檢查考核。
(2)設置院系層面的安全責任體系。院系實驗室安全工作隊伍由黨政負責人、分管院領導、實驗室主任和實驗員等構成。其中,院系領導統籌安排實驗室安全建設工作,實驗室主任和實驗員執行日常安全巡查和管理工作。
(3)設置實驗室層面的安全責任體系。實驗室主任是實驗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責任人,領導實驗室安全員進行實驗室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確保實驗室安全制度落到實處。在具體的實驗室管理工作中,需建立安全工作獎懲機制,從而激發實驗安全員的責任感。另外,應當有校級和院系層面的專項經費保障,確保重大安全隱患整改有經費支持,能及時排除隱患,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
2 管理制度建設
“科學管理,制度先行”[10]??茖W規范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可以營造秩序良好、安全有效的實驗室環境,建章立制可以提高實驗室的標準化管理水平。具體的管理制度建設措施包括:
(1)學校和院系層面下發明確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該制度應涵蓋組織架構、管理責任體系、預防應急事故處理辦法、追責和獎懲等相關內容,為實驗室管理提供綱領性指導。
(2)各院系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具體的實驗室管理條例或細則。依據危險源情況對實驗室進行安全等級分類,確保管理辦法覆蓋面廣、重點突出、切實可行。
(3)校、院系和各平臺實驗室要有完善的應急處置預案和應急演練制度,定期組織應急安全員和師生進行應急演練,學習應急處置知識及操作,并定期檢查應急物資配置和有效性。
3 安全教育培訓
實驗室安全工作以預防為主,教育為先[11]。倡導安全文化,需要構建多樣化的安全教育體系。通過教育培訓可以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其安全專業知識和技能,消除人為的不安全行為,從源頭上降低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概率。安全教育培訓的具體措施包括:
(1)校、院、系層面積極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活動和廣泛性的日常安全應急培訓活動。涉及特種設備,危化易燃易爆類、放射輻射類、病原微生物類等重點危險源的院系要結合專業特點開設安全教育必修課,指導學生防范、規避、應對、化解實驗室安全風險,提高安全意識。
(2)定期開展實驗室安全知識教育考試。所有進入實驗室的相關人員均須參加考試,保存記錄可查。
(3)建設特色鮮明的校園安全文化。例如:在線上線下開展安全教育專欄,引導學生重視安全教育;組織新生學習實驗室安全手冊,開展知識競賽及講演活動,表彰優秀學生;創新宣傳教育形式,通過各類平臺公眾號、安全文化月主題活動、安全科普短視頻、安全知識答題積分等多種形式將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4)暢通實驗室安全隱患監督機制。各類實驗室應公示相關責任人及聯系方式,并對反映的問題能夠快速排查整改反饋。
4 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
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對于實驗室安全至關重要,實驗室安全準入作為進入實驗室的第一道防線必須嚴格把關[12]。準入制度要求實驗室的基礎設施、進出實驗室人員、設備物品等必須先通過一系列的安全準入程序,確保基礎設施符合實驗安全要求,相關人員具備進入實驗室的資格和技能,實驗設備、物品等得到規范管理、使用和處置。安全準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實驗室中的危險物質和設備對人體的危害,從而保障實驗的安全性。
4.1 實驗室基礎設施安全準入
實驗場所的消防通道及逃生疏散路線要保證暢通無阻,周邊不得堆放雜物,且消防逃生指示標志可用。實驗場所內人員應當熟悉逃生通道路線和逃生自救措施。實驗室門外須張貼安全信息牌,信息內容必須完整,且及時更新。信息牌內容包括:實驗室名稱、位置信息、涉及的危險源種類,風險等級,預估的安全風險及應急措施和三級安全負責人聯系電話等。
實驗室的內部基礎設施需要根據危險源類別設置防火、防爆、防腐的措施。實驗室布局要合理,利于設備進場安裝調試和人員疏散。實驗室水、電、氣布局安裝要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電路布局要考慮安全載荷,防止浪涌,接地措施可靠。供氣管道要求明裝布線,不得遮擋,且遠離明火、高溫等設備,供氣閥門應帶自鎖裝置,并定期檢查漏氣情況。
4.2 實驗人員安全準入
規范實驗人員的安全準入制度對提高實驗人員的安全意識,降低實驗風險,精準溯源問責有重要意義。因此,實驗人員須通過安全培訓和考核后,方能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教學實驗活動。實驗人員應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遵守相關管理制度,不得違規操作。實驗場所人員出入應當專人管理,重點場所(如易燃易爆劇毒?;贰⒉≡⑸铩⒎派浜瞬牧系任kU源存放的實驗場所)須安裝門禁和監控設施,且確保監控無死角。實驗人員須按照實驗要求佩戴防護用品(如防護眼鏡、手套、安全帽、呼吸器或面罩等)。另外,穿著化學、生物類實驗服或戴實驗手套,不得隨意進入非實驗區。
4.3 實驗設備、藥品安全準入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規范》[13]以危險源類別將實驗室分為如下類別:化學類、生物類、放射輻射類、機電和特種設備類,其他類等。以危險源分類分級管理實驗室不僅有利于全面提高實驗室安全風險的防控能力,也有利于提升高校實驗室管理的有效性、科學性和精確性。實驗室危險源通常是實驗危險頻發的根源,也是實驗室安全關注的重點。因此,危險源的風險管控是實驗室安全檢查的靶心工作。
(1)危險化學品準入。危險化學品須向具有資質的單位購買,同時要建立藥品臺賬和詳細的記錄購買、驗收、使用等情況?;瘜W品標簽應完整清晰,若標簽殘缺、脫落、模糊應及時補充。如果無法確認,則以不明廢棄化學品處置。劇毒及易爆化學品應嚴格執行“五雙”管理(即雙人驗收、雙人保管、雙人發貨、雙鎖、雙本賬)。
(2)生物類危險源準入。實驗動物須向有資質的單位購買,有合格證。實驗動物的飼養和解剖等須符合規定。解剖實驗動物時,要做好安全防護措施。生物廢棄物的轉移和處置要嚴格按照規范執行,不得與其它類別廢物混合處理,且要做好防護措施和消殺工作。
(3)放射、輻射類危險源的準入。輻射類實驗單位須取得輻射安全許可證。核材料須由專職機構或指定專人保存管理,有臺賬記錄,保證賬物相符。放射源儲存庫應設“雙人雙鎖”,并安裝無死角監控系統和自動安全報警裝置。輻照裝置必須具有正常工作的安全聯鎖裝置和安全警告標識等。輻射實驗場所每年都要進行場所輻射情況檢測,并出具合格報告。
(4)機電、特種設備危險源準入。實驗室中大型、高功率設備電路容量須與其功耗相匹配,儀器設備的接地和用電應符合相關要求,特種設備要有運行維護記錄。高溫、高壓、高速運動、電磁輻射等特殊設備須設有安全防護裝置及安全警示標識和安全警示線(黃色)等。大型、特種設備裝置須委托有資質單位定期進行檢驗。
5 結 語
實驗室是高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場所,安全工作是實驗室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一項長期、復雜、系統性的工作。標準化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方案對于實驗室建設和整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標準化的實驗安全管理工作應當形成自上而下的,校、院、系三級共管的組織架構,明確各部職責,各司其職,協調合作。同時,將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作為常態化、先導性工作,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嚴格執行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從實驗室基礎建設、實驗人員準入、重點危險源的全流程管控等方面將妨害實驗安全的各方面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
參考文獻
韓文娟,羅層,解柔剛,等.醫學神經生物學實驗室安全管理探究[J].基礎醫學與臨床,2020,40(9):1281-1284.
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教技函〔2019〕36號) [Z].2019.
王敏,冉秀芝,王勝勝.工程教育認證下的地方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建設[J].實驗室科學,2021,24(1):215-217.
徐慶紅,陳詠梅,張麗丹,等.“五位一體安全防范”機制在本科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J].大學化學,2022,37(2):116-121.
周福寶,白向玉,陳小雨,等.“智能+”時代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智能管控[J]勞動保護,2022(8):10-13.
王菲菲,潘念,唐裕才,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研究[J].廣州化工,2020,48(8):184-185+198.
黃開勝,艾德生,江軼.以科研的態度和方法來全面研究實驗室安全—述評Nature Chemistry期刊發文《學術實驗室安全研究的回顧與評論》[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1):3-9.
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EB/OL].(2019-05-31)[2023-05-30].http://www.moe.gov.cn/srcsite/ A16/s3336/201905/t20190531_383962.html.
余濤,任佳,梁勇,等.高??蒲袑嶒炇野踩芾眢w系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2,41(8):314-317.
袁光輝,廖彪,謝寧.地方高?;瘜W化工實驗室安全管理問題的分析及對策[J].化工管理,2022(4):35-37.
李丹.德育視角下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的創新構建[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11(2):87-92.
蘇凱,李林瀟,衛飛飛,等.淺談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體系的改進[J].教育教學論壇,2022(4):9-12.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規范》的通知[ EB/OL]. (2 0 23 - 0 2-2 0) [2 0 23 - 05-3 0].http://www.moe.gov.cn/srcsite/ A16/moe_784/202302/t20230220_1045998.html.
作者簡介
李會, 碩士,助理實驗師,主要從事材料學研究工作。
李潔瓊,通信作者,博士,講師,主要從事理論化學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