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社會責任感至關重要。本文從標準化的視角出發,探討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重要性及相關策略。通過建立標準化視角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推進創新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的應用,以及加強實踐教育與社會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質量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些策略的提出,旨在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提供指導和借鑒,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準化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標準化視角,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改革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4.042
在當今社會快速變革的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大學作為培養未來社會棟梁之才的重要階段,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要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提高其思想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為了確保教育實踐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標準化視角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嶄露頭角。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討基于標準化視角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策略,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并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1 思政教育引入標準化視角的價值
標準化視角是指從規范、規則和標準的角度來觀察和分析問題,并在實踐中采取符合規范和標準的行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作用在于確保教育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通過推動思政教育實踐的標準化和持續改進,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責任感,促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大學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并成長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標準化要求教育者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和專業水平,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想引導和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標準化旨在兼顧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全面發展,尊重學生的多樣性,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和措施,注重學生的道德、智力、體育、藝術等多方面的培養[1]。思想政治教育標準化要求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將學生的思想和行動相結合,使其能夠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思想政治知識,培養其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標準化倡導開放、多元的思想交流和辯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提出不同意見和看法,并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形成獨立、深入思考的能力。
2 基于標準化視角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策略
2.1 建立標準化視角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基于標準化視角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策略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以確保教育目標的實現和教育質量的提升。通過明確的教育目標和指標,可以確保教育實踐的方向和重點。這些目標和指標應包括學生思想品質、政治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積極參與社會的能力。尤為重要的一點是,教育內容和課程體系應根據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和學生需求來制定,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實際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教育內容應緊密結合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競爭力。課程體系應合理安排學科核心課程、實訓課程和實習實踐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滿足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2]。
2.2 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
為了確保思政教育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全面的教師培養體系,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是基于標準化視角保障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持續創新的重要舉措。教師作為思政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和引導者,其專業能力的提升直接關系到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通過持續的教育培訓和專業發展機制,高職院校可以幫助教師不斷提升學科知識和教育方法,增強教學技能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師可以通過參加學術研討會、教學培訓課程和教育交流活動,與同行分享經驗和教學創新,不斷拓展自己的教育視野和思路。同時,學校還可以鼓勵教師參與教育研究和創新項目,提供研究經費、教學資源和合作機會的支持。教師可以通過教育研究,深入思考教育問題和教學實踐,探索適合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創新模式和方法。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創新教學的平臺和機會,鼓勵他們嘗試新的教育技術和教學策略,推動思政教學的持續創新和發展。
2.3 推進創新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的應用
推進創新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輔助高職院校解決傳統思政教學中存在的難題。傳統思政教學常受限于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和教師單一的教學角色,難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深入思考。通過引入創新教學方法,如:案例研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3]。同時,借助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通過高職院校思政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可以實現案例分享、在線討論等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思政學習內容和互動交流平臺。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案例、參與在線討論,深入思考和探討重大時事和社會問題,提高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平臺提供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和在線學習工具,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培養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信息素養,推動高職院校傳統思政教學的轉型和提升。
2.4 加強實踐教育與社會融合
加強實踐教育與社會融合需要學校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學校可以積極與政府部門、企業、社區等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動實踐教育與社會融合的發展。基于標準化視角,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社區等合作開展實踐性課程和項目,提供學生與實際工作環境接軌的機會。也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者服務,使其深入了解社會問題和需求,培養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加強學校與行業專家、社會組織等的合作,邀請他們來校分享經驗和授課,為學生提供與實際工作經驗相結合的教育資源。通過加強實踐教育與社會融合,高職院校可以促進學生與社會的融合,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和適應能力,實現教育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和共同發展。
3 結 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革,大學生面臨著更加復雜和多樣化的思想挑戰和社會問題。為了確保教育目標的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和教育實踐的科學性,可以在標準化視域下,通過建立標準化視角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培養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推進創新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的應用、加強實踐教育與社會融合等策略,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準化和可持續發展。基于標準化視角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有著廣闊的前景,并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出積極貢獻。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推進標準化視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將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王俊英.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使命與思政課教育目標設計的標準化[J].中國標準化,2022(6):169-171.
呂文丹.基于標準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課程的思政教育創新[J].中國標準化,2022(18):171-173.
李愛華,孫曉艷.高校“課程思政”標準化評價體系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429(33):81-82.
作者簡介
王靜遠,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