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左側星狀神經節麻醉阻滯對老年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患者心血管反應及交感神經活性的影響。方法 隨機將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綿陽市中心醫院接受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治療的80例老年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0例),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對照組開展常規麻醉阻滯,觀察組開展左側星狀神經節麻醉阻滯(LSGB)。觀察兩組患者的心血管反應[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心率變異性(HRV)、交感神經活性[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去甲腎上腺素(NE)]和炎癥反應[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結果 整體分析發現:MAP、HR水平組間比較、時間點比較及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兩組患者T2、T3、T4時間段MAP、HR水平均低于T0、T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T2、T3、T4時間段MAP、HR水平均低于R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整體分析發現:LF、HF水平組間比較、時間點比較及交互作用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兩組患者T4時間段LF、HF水平均低于T1、T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組間比較:兩組患者T0、T1、T2、T3、T4時間段LF、HF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觀察組麻醉后AT-Ⅱ、NE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麻醉后觀察組IL-8、TNF-α水平均比對照組低,IL-10水平比對照組高(均Plt;0.05)。結論 對老年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患者開展LSGB,不僅能抑制交感神經活性,還能減輕患者的心血管反應和炎癥反應,且不會導致HRV降低,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左側星狀神經節麻醉阻滯;老年患者;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心血管反應;交感神經活性
中圖分類號:R6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10.00.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10.022
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是臨床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過將狹窄冠狀動脈遠端與主動脈相連的方式,可有效恢復心肌血供,從而達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1]。但該術式屬于侵入性治療,加上老年患者機體素質較差,治療期間極易受到手術操作、麻醉藥物等因素的刺激,進而引發交感神經興奮,使得血壓、心率出現異常,可能會加重心肌缺血,導致術后引發大量并發癥,影響患者的康復速度[2]。相關研究認為,星狀神經節麻醉阻滯(SGB)在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和心肌灌注方面可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且于左側進行SGB,還能對主動脈弓上動脈壓力感受器的迷走神經纖維發揮阻滯作用,可有效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3-4]。基于此,本文就左側SGB(LSGB)對老年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患者心血管反應及交感神經活性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綿陽市中心醫院接受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60~88歲,平均年齡(74.64±4.65)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5]分級:Ⅱ級25例,Ⅲ級15例;心功能分級[5]:Ⅱ級28例,Ⅲ級1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61~90歲,平均年齡(75.21±4.34)歲;ASA分級:Ⅱ級28例,Ⅲ級12例;心功能分級:Ⅱ級26例,Ⅲ級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獲得綿陽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治療指征。排除標準:①合并代謝性或免疫學疾病;②近3個月接受抗生素治療;③無法耐受麻醉。
1.2 麻醉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麻醉。采用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2022076,規格:2 mL∶0.1 mg)、咪唑安定(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H10980025,規格:10 mg)、羅庫溴銨(福安藥業集團慶余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105,規格:2.5 mL∶25 mg)、依托咪酯(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11,規格:10 mL∶20 mg)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劑量分別為10 μg/kg、0.08 mg/kg、0.75 mg/kg、0.03 mg/kg,氣管插管后連接麻醉機開展機械通氣,采用硝酸甘油(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022,規格:0.5 mg)在患者右頸內進行靜脈泵入,劑量為0.3 μg/(kg·min);并讓患者吸入異氟醚(Abbott Laboratories Limited,批準文號:X19990127,規格:99.9%),同時持續泵注丙泊酚(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843,規格:10 mL∶100 mg),劑量為2~3mg/(kg·h),并采用芬太尼和哌庫溴銨(四川科瑞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465,規格:4 mg)維持麻醉,劑量分別為10 μg/kg、0.08 mg/kg。
觀察組:開展LSGB。術前30 min采用嗎啡(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220,規格:10 mg)、東莨菪堿(遼寧綠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0776,規格:0.3 mg)對患者進行肌內注射,劑量分別為10 mg、0.3 mg,入室后橈動脈置管,隨后常規監測其生命體征,并采用0.3%羅哌卡因(安徽威爾曼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257,規格:10 mL)回抽無血后行LSGB,劑量為10 mL,霍納氏綜合征出現即為穿刺成功。麻醉誘導方法參照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①分別在氣管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5 min后(T2)、劈胸骨后(T3)、搭橋后(T4)用邁瑞Mindray生命體征監護儀(南京貝登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型號:VS-600)監測患者的心血管反應,包括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②分別在T0~T4時間段用動態心電圖儀(北京海思敏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型號:HM5220T)監測患者心率變異性(HRV)的低頻功率(LF)和高頻功率(HF)。③于麻醉前和麻醉復蘇后24 h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于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后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待檢,分別用于檢測患者的交感神經活性和炎性因子水平。交感神經活性: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另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去甲腎上腺素(NE)。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儀器選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吉林維爾,型號:WD-24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采用(x±s)表示;重復測量數據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例(%)]表示。若檢驗結果為Plt;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血管反應比較 整體分析發現:MAP、HR水平組間比較、時間點比較及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兩組患者T2、T3、T4時間段MAP、HR水平均低于T0、T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T2、T3、T4時間段MAP、HR水平均低于R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心率變異性比較 整體分析發現:LF、HF水平組間比較、時間點比較及交互作用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兩組患者T4時間段LF、HF水平均低于T1、T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組間比較:兩組患者T0、T1、T2、T3、T4時間段LF、HF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麻醉前后交感神經活性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麻醉后交感神經活性水平與麻醉前比較明顯更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麻醉前后炎性指標水平比較 麻醉后兩組炎性指標水平均高于麻醉前,但觀察組患者的IL-8、TNF-α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IL-10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由于老年患者體質較差,再加上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需要進行氣管插管、劈胸骨、挪動心臟等操作,創傷性較大,在接受手術時風險明顯比年輕患者大[6]。因此,選擇一種安全性、有效性高的麻醉阻滯方法十分重要。常規麻醉主要以芬太尼維持機體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性,雖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應激反應對芬太尼劑量的依賴性較弱,劑量過大并不能有效抑制應激反應,還有可能增加手術風險,臨床應用價值較低[7]。近幾年有研究發現,SGB具有減輕手術應激反應和穩定機體血流動力學的作用,但目前國內外關于LSGB在老年手術患者中的研究較少[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插管5 min后直至搭橋后,觀察組患者的心血管反應水平均比對照組低。這提示LSGB可幫助老年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患者減輕心血管反應。分析原因為,星狀神經節對腦、心、肺和上肢的交感神經節均具有支配作用,于左側星狀神經節注射局麻藥物,可有效阻斷脊髓反射通路,從而降低星狀神經節緊張度,改善其功能亢進狀態,并促使血管擴張,使局部血液循環恢復正常,避免患者出現血壓、心率異常等不良心血管反應。相關研究認為[9],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HRV與健康者相比較低,根據HRV變化情況可充分明確機體交感-副交感神經張力和平衡狀態,同時還能對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不良預后進行預測。本次研究發現,接受常規麻醉阻滯和LSGB患者的HRV(LF、HF)水平比較均無差異,但均存在先降低后升高的情況,可見HRV會隨著麻醉深度持續降低,但在受到劈胸骨和搭橋的刺激后,會出現明顯的升高趨勢;且開展LSGB患者的AT-Ⅱ、NE水平麻醉后也明顯低于開展常規麻醉阻滯的患者。這提示LSGB雖會對交感神經活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但不會對HRV產生過大影響。分析原因為,LSGB對心交感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同時還能減慢心率,在抑制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另外還能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比較老年患者受麻醉藥物刺激后引發交感神經興奮,有助于抑制交感神經活性。進一步研究發現,相較于開展常規麻醉阻滯的患者而言,開展LSGB患者麻醉后的IL-8、TNF-α水平明顯更低,IL-10水平明顯更高。這說明LSGB可有效抑制老年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患者的炎癥反應。分析原因為,LSGB可通過與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發揮作用的方式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且對促炎細胞因子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有助于促進機體抗炎細胞因子IL-10的釋放,進而達到抑制IL-8、TNF-α分泌的目的。
綜上所述,針對接受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的老年患者,對其開展LSGB,可有效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和心血管反應,且不會對心率變異性造成過大影響,有助于調節患者的交感神經活性。
參考文獻
汪昊星, 錢怡玲, 張昕, 等. 超聲下星狀神經節阻滯對全麻機器人前列腺癌根治術中應激反應及術后早期恢復質量的影響[J]. 實用醫學雜志, 2022, 38(19): 2446-2450, 2456.
熊繼君, 康嘉明, 崔志春,等. 右美托咪定聯合星狀神經節阻滯對行體外循環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圍術期腦血氧和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 廣西醫學, 2022, 44(10): 1065-1071.
王詩瑤, 熊繼君, 全杰. 右美托咪定聯合星狀神經節阻滯對體外循環心臟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腦保護的影響[J]. 現代醫藥衛生, 2022, 38(21): 3717-3722.
ENTERLEIN, BYHAH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 Update der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leitlinien und empfehlungen)[J]. Der Anaesthesist, 2013, 62(10): 832-835.
RAPHAEL C ,BRISCOE C ,DAVIES J , et al. Limitations of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self-reported walking distance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 Heart, 2007, 93(4): 476-482.
王昊, 劉輝, 房凱,等. 全身麻醉聯合雙側胸橫肌平面阻滯在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實用醫刊, 2021, 48(22): 64-68.
張嬌嬌, 劉麗霞, 薛志強, 等. 左側星狀神經節麻醉阻滯對冠脈搭橋術患者心率變異性和交感神經活性的影響及臨床意義[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20, 19(6): 663-666.
吳方圓, 繆項慧, 林麗娜, 等. 超聲引導下星狀神經節阻滯聯合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觀察[J]. 浙江醫學, 2020, 42(16): 1742-1745, 1749.
魏曉軍, 吳家偉, 王瑗,等. 星狀神經節阻滯對心衰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及機制研究[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21, 21(14): 2633-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