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首先簡單地說明了我國網球的傳入及發展狀況,引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查閱了有關網球場所在地和高校網球開展情況的相關文章,基本了解了本領域的研究現狀,再對宜昌市群眾網球運動消費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發現在當地網球運動存在以下問題:網球運動沒有得到廣泛的宣傳、場地數量較少、網球場地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網球運動的收費標準不合理、網球消費市場狀態低迷等眾多問題,因此本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建議,助推宜昌市網球運動消費更加繁榮。
關鍵詞:宜昌市" 群眾網球" 消費現狀
前言
網球運動在1885年前后傳入中國,新中國成立后網球運動才得以推廣,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讓網球經濟舉步維艱,以致網球運動的發展在“起點低、大眾基礎薄弱、技術交流少”的情況下摸索著前進。我國網球運動發展雖然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但真正意義上發展和提高是改革開放以后。由于網球運動本身具備很好的健美健身作用,也為大眾帶來了極大的娛樂性,是終身體育項目很好的選擇,符合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此映現了近10年我國網球運動發生的巨大變化。宜昌市地處長江中下游,作為湖北省第二大發展城市,2021年的GDP達到了5022.7億元,而現今的政治、經貿、文化、體育均處在向上推進的高峰期,新建成的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把中國體育事業又推向了一座嶄新的發展尖峰,但體育項目的發展還不夠均衡。本文以宜昌市網球運動消費情況為主題進行研究,調查以宜昌為例的內陸地區網球運動的消費以及開展現狀,旨在推動宜昌市網球發展更進一步。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宜昌市的網球場所在的高校、企業單位、行政單位、網球場館、體育運動俱樂部、社會體育活動場地設施以及參與體育運動的人群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官網、中國知網,檢索并查閱大量的以業余網球、網球發展等關鍵詞的相關研究及文獻,進行分析和整理。
(2)問卷調查法。
為清楚地了解湖北省宜昌市網球運動發展的現狀,發放了《湖北省宜昌市網球運動發展現狀調查問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5%。
(3)訪談調查法。
電話采訪了部分網球場區的管理者以及學校的學生。就有關網球運動在宜昌市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咨詢和調研。
2、結果與分析
2.1、宜昌市各區網球場地總數量
經過調查數據可知宜昌市城區共有各類網球場地52片,分布在夷陵區的有15片,猇亭區的有5片,伍家崗區的有8片,西陵區的有20片,點軍區的有4片。又根據采訪可知,網球場館主要分布在各區的各所大學、俱樂部、酒店、企業單位和體育中心,其中7/13的場地屬于學校和企業管理的,沒有特殊情況是僅提供給學校教學以及企業內部人員使用的;6/13的場地是開放式的提供給大眾的,使用比較自由。就目前宜昌市所有場館的使用情況來看,大部分場館是提供于網球俱樂部培訓來使用,有許多私人機構會租用公共場館來進行網球訓練、高校的課程培訓和俱樂部的相關培訓。據當地的網球場地環境來看,只有1/3的是室內場地,大部分室內的條件優于室外,可供于休息的桌椅配備齊全,并設有休息室、更衣室;燈光照明也符合基本要求。極少數公共使用的室外場地存在有地面損壞的現象以及照明不足,沒有進行及時的修補,其次除部分學校以外大部分的網球場所在地附近都有銷售相關網球運動的體育用品、礦泉水、食物、飲料等補給品的,服務方面相對較好。
2.2、宜昌市的群眾網球運動了解途徑
在120名宜昌市普通市民問卷調查中顯示,有20人是通過網絡媒體一些有關網球的視頻或新聞賽事來了解網球運動的,占調查總人數的17%,有48人是通過學校的網球課程來學習和了解網球運動的,占調查總人數的40%,有35人是通過社會俱樂部有關的網球培訓活動來學習和接觸網球運動的,占調查總人數的29%,有7人通過當地舉辦的公共網球賽事了解網球運動的,占總調查人數的6%,有10人是不了解網球運動的,占調查總人數的8%。通過以上的調查數據分析可知網球項目的開展地大多集中于高等學校,并且網球場上的設備比較完善、訓練條件很好,甚至有已經畢業的學生和退休的教師也會經常返校進行網球運動。同時通過參與學校課程來接觸網球運動的群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要比社會上其他職業人群參加網球運動更加頻繁。根據8%的人對網球不了解這一情況反應了當地沒有積極舉辦較多的網球賽事來宣傳網球,另外大部分網球愛好者是業余選手,專業選手極為稀疏,由于極少的賽事導致網球并沒有很好的帶起宜昌市的網球運動氣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網球的開展。除此之外人們也沒有過多的通過書籍、新聞媒體等方式去了解網球運動,大部分人沒有主動去提高對網球運動的興趣。
2.3、宜昌市群眾參加網球運動受限因素
從問卷調查的數據中可以得出,在120名市民的問卷反饋中,因場地不足而限制了網球運動開展的人數是19人,占比15.8%;因場地管理、設施不完善、基礎設施不全限制了網球運動開展的人數是24人,占比20%;有15人是因為收費過高限制了網球運動的參加占比12.5%;有26人是因為專業知識的不足限制了其參加網球運動,占比21.7%;因空閑時間有限而不能參加網球運動的人數是23人,占比19.2%;因天氣變化而不能參加網球運動的人數是13人,占比10.8%。綜上分析,因場地的數量和設施問題限制網球運動開展的占比高達35.8%,從中可看出宜昌市各地區對網球場地的維護有所欠缺,相對來說網球場地數量對群眾運動影響較小。宜昌市大部分網球場地提供的是有償服務,大部分公園、酒店以及企業是按小時收費。有的網球場對半場和整場分開收費,半場的價格區間在60-120元/h,整場價格在200-300元/h不等;晚上有開燈需求的話需要另外多收取10-20元;教練員和陪練的收費是400-500元/h,多個場所的收費標準不一且價格都是中等偏上,相對來說公用的舊場館收費低于以上場地收取費用的15%左右,但場地數量有限,體驗感為一般,其次是因為場地的對外開放時間大部分較短且供應的時間段不統一,不能滿足群眾的運動需求。主要的影響因素——專業知識,對網球運動開展的影響較大,由于當地僅有一所高校,專業人才稀疏,社會網球教練員較少,導致專業知識傳播的范圍受限。充足的時間給該消費人群提供了進行網球運動的可能性,有12.5%的消費人群是因為自己的時間分配原因而選擇不參加網球運動。最后影響力最小的是天氣因素,天氣原因是不可控因素加上場地數量有限,所以受天氣變化影響的人群屬于參加網球運動頻率較高但是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滿足。
2.4、宜昌市群眾每周參加網球運動的次數
由上表可知,因為社會環境與教育水平等原因,造成了經常接觸網球的群體基本定格到了17-25周歲之間的青少年中,而成人則僅占了總比例的一小部分,由數據可知,每周參加1次網球運動的人達到了總人數的41.7%,這一類人群的年齡分布在成年人中,其中參加兩次網球運動的人數有60人,占據總人數的47.5%,問卷調查可知一周參加頻次在2次的人群是在校學生以及學校教師,參加3次的人數是10人,占比8.3%,這一類人群是屬于收入較高,時間自由的群體,而參加四次及以上的人數僅有3人,占總人數的2.5%,這類人群集中在高校專業的網球運動員。綜上分析,大部分的網球運動愛好者是偏年輕且以學生為主,其次參加網球運動的頻率與自身職業密切相關,在校學生和教師相對占絕大多數,其次是收入高的企業人群。專職教練員以及行政單位時間自由的人群參加次數也相對較多,普通中等收入者由于自身生活保障原因,參加次數普遍在1-2次,中老年退休者時間充裕,但由于消費觀和身體原因參加網球運動的次數也僅在1-2次。
2.5、體育項目各場館在宜昌的使用主體和場地消費及數量情況
分析可知,宜昌市的體育健身項目的途徑各式各樣,種類繁多。該城市體育運動項目場館的使用主體和場地消費情況是以在日常工作中和學習中所常見的籃球、羽毛球、臺球、網球、乒乓球以及游泳為主要對象對其展開調查研究的。
其中籃球是國內體育事業長時間發展以來一直比較受追捧的運動,它不僅具有娛樂性,也有一定的競技觀賞性。但是籃球是對有氧運動能力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對人體的體能消耗量較大并且有一定強度的對抗,要求個人具備較好的身體素質,因此參與該項體育運動的大部分都是年輕氣盛的年輕人,中老年因為身體素質原因很少參與所以占據少部分;其次,因為籃球有較高的普及率,所以籃球場的數量在調查項目當中居第二?;@球場占地面積較大,容納的人數較多,人均消費較低,但其分布主要在學校內和以盈利為主的俱樂部當中,極少數是分布在公共場所。
羽毛球近幾年在宜昌市乃至全國的發展趨勢都是朝上走的,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事羽毛球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羽毛球場地在宜昌市也是在源源不斷地增加。羽毛球屬于隔網對抗類項目,與對手沒有直接的身體接觸和對抗,有一定的能量消耗但運動強度不大,因此,對該類項目參與者的年齡及身體素質的限制不會很大。羽毛球場地較小,容納人數不超過四人,人均消費還處于一個中等偏上的水平。羽毛球運動場地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因此,一般分布在高校內和專業教學的俱樂部當中,只有極少數部分會分布在街頭公園。
臺球運動被知曉的程度并不高,只在年輕人當中比較受歡迎,超過35歲以上的中年人幾乎是不經常參與的。臺球運動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高,所以參與該項運動所需花費較高,其次臺球沒有參與學校課程,一般只分布在俱樂部當中,因此接觸的人群范圍較少。
網球這項小眾運動的發展在近幾年慢慢地走向大眾化,許多青少年以及中年人也逐漸被網球運動所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網球帶來的快樂。網球場與籃球場的占地面積相差不多,但一個網球場最多容納四個人,空間利用率低,建造成本較高,所以人均消費處于一個很高的水平,因此網球場大多都在高校內分布以及一些俱樂部,接觸的主體受限且普及的并不廣泛。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是眾多體育項目中的大勢項目。乒乓球運動也屬于同場競技類隔網對抗性項目,對身體消耗量不大,它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并不是很嚴謹且能達到有效強身健體的效果,因此幾乎各個年齡段都能參與到這項運動當中來。也因為乒乓球運動較高的普及率,它的器械的研發水平提高,制作成本降低,所需的場地面積也較小,所處環境相當靈活,建設成本低。所以人均消費處于一個中等偏低的水平。乒乓球運動對環境的要求不高,因此場地分布廣,學校、社區、公園和俱樂部中均有大量分布,人們參與的熱情度高。
游泳是一項競技體育運動,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無論是強身健體還是為人身安全考慮,游泳技能都應該被大眾所掌握。游泳館在宜昌市的分布較多,熱愛游泳的人群廣泛,游泳館的經營成本較高,所以人均消費也是處于一個中等偏上的水平的。大部分游泳館分布在高校和健身俱樂部內,多數高校游泳館僅供學校師生教學使用,并不對外開放,大學城內的其他人群只能在為數不多的健身俱樂部當中進行游泳的學習和鍛煉,那種擁擠程度是不可小覷的,其次私人游泳館的衛生條件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存在健康和安全隱患。
為提高宜昌市人群的體育消費水平,當地要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并提供足夠的硬件設施、場地和良好的運動環境,也要給予消費人群可接受的消費標準,讓進行體育鍛煉的人群在鍛煉時有一定的歸屬感,使他們在體育鍛煉中獲得豐富的體驗感和滿滿的幸福感,大大提高群眾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從而推動體育消費水平更上一層樓。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網球室內場地供不應求、場地設施不夠完善。天氣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眾的網球運動環境,外加宜昌市的室內場地極少,多片區為室外,所以一旦到了下雨天氣能供給人們進行網球運動的場地十分緊缺。部分室外場地在歷經風吹雨曬后會有所損壞沒有進行及時的修補,容易讓消費者有較差的體驗感。一些環境舒適的網球場地可以讓運動者的身心感到格外的輕松、愉悅之感。破舊不堪的場地不僅不能喚醒人們的運動激情,而且不能讓人們進行有保障、規范的運動,這就很容易導致人們對網球運動的追求持有一種低迷狀態;
(2)網球運動的收費標準過高。大部分的場館收費標準都普遍偏高,就目前宜昌市的人均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而言,拋開用于生活必需的費用,可供人們用于網球消費的支出很少;大部分能支持網球運動上的高消費都來自于高收入人群以及時間自由、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群,當然在宜昌市這部分人只占少數,因此網球運動很難在這種環境下得到很廣的普及;
(3)當地對網球的宣傳力度不夠。由于宜昌市的專業網球愛好者很少、網球技術高超的人才也寥若晨星,所以沒有一個很好的名牌能夠帶領網球運動的開展。另外當地也沒有舉辦很多網球賽事,沒有很好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對網球資源的利用沒有很好的整合起來,其次能掀起網球運動的浪潮沒有明確的方向;
(4)大眾的專業知識偏低、地區的人才稀疏。宜昌市的網球專業人才很少,大部分有網球運動基礎知識的僅限于高校學生和教師,所以絕大多數群眾的網球專業素養較低,對網球運動的興趣度也不能很好的激發出來,網球發展也因此嚴重受限,網球市場也不能充分打開。
3.2、建議
(1)網球場地管理方要加強對室外網球場的管理、完善網球場基礎設施、增加室內場地數量;打造舒適的氛圍,優化環境,增強群眾們的體驗感,讓群眾對網球運動有更多的歸屬感;
(2)政府和市場要優化網球市場的內部環境、多出臺相關發展政策、適度控制網球消費的價格;各企業劃分多個時間段為群眾提供可消費的機會,利用經濟實惠的手段吸引消費人群,讓群眾有可以消費、敢于消費的信心;
(3)宜昌市當地體育局要大力宣傳網球運動、舉辦多種不同形式的網球比賽。為其提供更廣的交流平臺,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活躍網球運動的氣氛;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媒體讓人們更加頻繁的接觸了解網球,在腦海中加深人們對網球的認識;另外政府可以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激活網球開展進度;引入大量有關網球的優秀作品、書籍,從精神上豐富群眾對網球的認知。以此讓網球在宜昌市有一股眾星捧月之勢;
(4)宜昌市教育局要加大高校、社會培養網球人才的力度,提高網球運動的質量水平、提拔更多的優秀網球運動者并鼓勵支持廣大網球愛好者勇躍參與,提高自身球技水平,提高群眾參加網球運動的熱情度和專業素養,推動宜昌市群眾網球的進一步開展。
4、結語
經過調查和分析宜昌市群眾網球的消費情況,得出宜昌市的群眾網球發展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在調查研究過程中,能感受到群眾們對網球持有的一定的熱愛但受限于某些因素。因此,宜昌市可以針對性的對網球的開展進行變革,整改網球運動的發展市場,轉換網球運動發展思路,助推其網球運動的經濟發展,讓更多的群體參與到網球運動消費中來;加強業余賽事的推動與管理,掌控好業余賽事前進的正確的道路,建立健全合理的競賽體系和規章制度,使之網球運動多方位均衡發展。不斷地渲染宜昌市網球運動的氛圍,同時提高網球運動的整體發展水平來帶動網球的消費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婷.上海市網球運動鍛煉開展的影響因素與對策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6.
[2]柯勇.湖北省高校網球運動開展的現狀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7.
[3]榮礴,韓湘平.中國大眾網球運動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3.
[4]陳昱.我國普通高校網球運動開展狀況及對策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1).
[5]李勇妹.福州、廈門經營性網球場的經營現狀[J].體育科學研究,2008,12(4).
作者簡介:袁昕蕓(2002-),女,湖北秭歸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通訊作者:孫宇岸(1987-),男,四川成都人,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