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管理職能是促進競技體育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以美英法三國為例的國家競技體育發展中的政府職能特征進行研究,并闡釋對于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啟示。國外競技體育發展中的政府職能特征:政府采用間接管理方式發展競技體育、采用宏觀管理的方式發展競技體育、高度重視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對我國啟示:簡政放權,給予非政府體育組織更多發展權力、強化政府在競技體育發展中的“宏觀管理”身份、構建多元可持續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推動職業體育改革發展。
關鍵詞:國外" 競技體育" 政府職能特征" 啟示
長期以來我國競技體育發展遵循以政府為核心管理主體的單一發展方式,政府對于競技體育發展全權投入,實行舉國體制下的以政府為管理主體的競技體育發展模式。新時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我國的深入推進,政府職能亦隨之進行一系列變革,不斷從“大包攬”管理模式向簡政放權轉變。要轉變政府體育管理職能,不僅需要立足于我國的實際情況,同時也需要借鑒國外的經驗與教訓,這樣可以使我國的體育事業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國外競技體育強國在多年發展過程中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競技體育發展方式,在政府職能上突出以簡政放權為核心,以社會化競技體育發展為主體的模式。本研究選取美國、英國、法國為研究對象,剖析其競技體育發展過程中政府職能特征,進而對我國經濟體育發展起到有益借鑒。
1、美英法三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式
1.1、美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式
美國作為世界頭號體育強國,無論是競技體育抑或是群眾體育,其均走在世界前列。在競技體育發展上,美國是典型的內生式發展模式,主要依靠自治力量發展競技體育。職業體育以及大學生體育作為美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兩大重要核心支撐,為美國競技體育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職業體育層面來看,美國擁有全世界最為發達的職業體育發展體系,例如家喻戶曉的NBA、NFL等職業賽事。自1980年國際奧委會解除對于職業運動員參賽限制后,美國職業運動員開始廣泛參與奧運會等世界競技體育重要賽事,如籃球、橄欖球、棒球等高度職業化運動項目,為美國競技體育在國際賽場上爭金奪銀做出了突出貢獻。從大學生體育來看,美國大學生體育聯合會NCAA作為全美最大的大學生體育組織,在經歷多年發展已成為集規范化、法制化、市場化發展于一體的體育發展組織。美國參加奧運會的選手中相當大一部分運動員均來自NCAA。美國職業運動員中較多來自于美國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助推了美國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從美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來看,目前在美國政府依然沒有專門的競技體育管理部門,主要依靠相關體育組織以及體育協會委托政府部門發展競技體育,例如美國奧委會等。在其整體體育發展中政府依然處于宏觀規劃引領的地位,要真正使競技體育落在實處發展依然依靠相關體育組織,不斷弱化政府地位,強化基層體育自治。
1.2、英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式
英國競技體育長期以來處于世界競技體育強國第一梯隊,在全世界范圍內具有極強競爭力。回顧英國競技體育發展歷程,其發展道路曲折而又漫長。在一、二戰之前,英國競技體育發展完全依托大眾體育的開展,英國政府對于競技體育發展幾乎沒有任何干涉,完全放任發展。二戰以后英國急于樹立大國形象,政府開始逐步重視競技體育的發展價值,制定一系列政策條例,助推競技體育發展。當前英國競技體育發展具有顯著的政府宏觀管理、社會主導,注重多方協同合作的競技體育發展方式。英國政府僅對奧運會申辦、大型體育賽事等方面進行干涉,而對于競技體育具體的發展方式主要通過委托英國體育局等非政府機構,政府依靠宏觀管理競技體育方式推動競技體育發展,負責政策的制定,而在政策的執行上以第三方代理組織為主。從英國競技后備人才培養來看,英國競技體育發展較為依靠社區以及社會體育俱樂部,在人才的選拔培養上,對于英國競技后備人才作出了重要價值。英國國內職業體育俱樂部開展程度較高,例如法國職業足球以及籃球等。在其國內擁有一套完整的系列賽事,從青少年到大學,再最終過渡至職業化體育俱樂部,在不同賽事銜接上能夠最大程度上保障運動員自身的合法權益。
1.3、法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式
法國競技體育發展具有典型的官民混合特征。在二戰以前法國競技體育發展長期處于放任狀態,政府不過多參與。二戰以后,法國競技體育發展較為依托政府的管理,然而法國競技體育發展并沒有走向政府大包攬的極端管理模式,而是具有典型的官民混合特征。官方與民間體育發展組織具有密切的合作關系。2008 年法國青體部與衛生部合并成立了衛生體育部。雖然體育的行政地位有所下降,但衛生體育部的體育服務職能沒有弱化法國衛生體育部與各體育單項聯合會、奧委會具有較多的合作。在經濟后備人才培養方面,法國具有典型的學院化人才培養特征。法國針對人才培養建立了法國體育學院、法國軍事體育學院。目前法國各單項體育協會與法國體育學員等形成較為緊密的合作關系。體育協會負責推薦選拔優秀運動員,通過一些合作關系,推薦至法國體育學院參與更高水平體育訓練。成績優異的會被委以參加世界范圍內競技賽事,提升法國競技體育實力。
2、美英法競技體育發展中的政府職能特征
2.1、政府采用間接管理方式發展競技體育
在分析以上三國競技體育發展過程中可以發現,其在競技體育發展中較為重視政府通過間接委派第三方主體發展體育的方式,例如美國在發展競技體育上主要有四個組織負責競技體育的實踐開展,如美國奧委會、美國單項體育聯合會等。美國政府相關治理理念以及政策措施主要通過以上幾個體育組織進行執行。例如英國政府在發展競技體育主要通過弱化自身政府職能,通過決策制定、宏觀監督等方式發展競技體育,至于競技體育的具體發展舉措主要由非政府體育組織執行,政府在此過程中不過多干涉競技體育的發展,給予社會組織更多的發展權力,強化其自治職能。總體來說目前三國競技體育發展中政府職能處于不斷弱化的地位,同時不斷強化非政府體育組織的自治職能。競技體育的間接管理模式將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給予非社會組織更多的發展空間,提升競技體育的市場化運作程度,同時還可不斷精簡政府管理機構,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繼而有足夠空間參與競技體育的宏觀管理。
2.2、政府采用宏觀管理的方式發展競技體育
政府在競技體育中并不完全放任不顧,而是有其自身的管理方式。政府宏觀管理競技體育是英法美三國競技體育發展中的重要特征。以上三個國家在發展競技體育中,在其政府管理職能上主要以宏觀管理為主,例如政策制定、法規條例的編制等,對于競技體育發展的具體路徑主要以委托管理進行。政府只做好秩序監督,構建和諧寬松的發展環境。例如英國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競技體育發展的宏觀規劃,如頒布《體育游戲》發展戰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發展競技體育過程中,政府并不是完全采取委托發展模式,在一定情況下其政府依然可以代替相關非政府組織,對競技體育事業進行發展。
2.3、高度重視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是任何國家競技體育事業得以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保障,對于以上國家亦不例外。在對其競技后備人才培養方面進行研究時,認為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對其國家整體競技體育發展起著重要的導向與促進作用。例如法國高度重視人才培養,通過單項協會推薦人才,繼而送至國家體育學院進行專項高水平訓練,構建了符合本國特色的競技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在此過程中政府依然弱化自身職能,將更多的權力給予非政府組織,在人才培養中采取多元化融資方式,提升人才培養的社會化與市場化程度。美國競技后備人才來源更為廣泛,如通過大學競賽體系、職業俱樂部等。在美國競技后備人才培養中政府往往不涉及參與,更多的采取自由發展。其完善的學校體育系統以及職業賽事聯盟為其在世界范圍內參與競技體育做出了重要價值,提升了其國家競技體育實力。
2.4、重視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協調發展
國外競技體育強國在謀求自身國家競技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同樣具有重要價值的群眾體育以及學校體育。在探究國外競技體育發展經驗中,作者認為目前國外在群眾體育發展以及學校體育發展上存在巨大的優勢。一方面競技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群眾體育以及學校體育的發展,后者為前者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例如法國競技后備人才較為依托學校教育系統以及社會化的體育俱樂部,其為法國競技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某種程度上將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納入其國民教育體系,這正是我國今后競技后備人才發展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競技體育在一定程度上反哺群眾體育以及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撐,例如興建大型競賽場館等,在無形中促進了當地競技體育氛圍,提升當地居民體育參與興趣。此外,英法美三國極為重視本國群眾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如足球、游泳、籃球等運動項目的場地建設,將其打造為本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孵化基地。
3、美英法競技體育發展對我國競技體育政府職能轉變的啟示
3.1、簡政放權,給予非政府體育組織更多發展權力
隨著我國政府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革發展,小政府大社會的治理格局已逐步形成。在政府管理過程中將不斷弱化自身的行政職能,提升社會組織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國競技體育發展仍然以政府為核心管理主體,政府對于競技體育依然管理過多、過寬,嚴重抑制社會組織參與競技體育發展的意愿,不利于我國競技體育多元參與主體格局的構建。為了不斷改革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我國進行了一系列舉措,如不斷推動運動項目協會實體化改革,管辦分離。然而從目前來看依然沒有改革到位,兩套牌子一個管理班子現象依然存在。今后我國競技體育發展將更多削弱政府在競技體育發展中的管理范圍,不斷窄化其職能領域,充分考慮到競技體育發展的現實需求,建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競技體育治理格局。通過將權力下放給相關“第三方”管理機構,如相關體育協會等,真正賦予相關體育協會自治權力,在體育人才的選拔、培養、參賽以及相關賽事承辦方面能夠進行自我發展。
3.2、強化政府在競技體育發展中的“宏觀管理”身份
反觀國外競技體育強國,其政府在競技體育發展中不過多干涉,以自身宏觀管理為主,例如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等,對競技體育進行宏觀規劃與約束。在委托管理機構的管理下,競技體育發展給予更多第三方機構發展權力。目前我國對于競技體育無論是資金還是人才,幾乎處于大包攬模式,全權投入競技體育發展,例如從后備人才培養到大型賽事參賽以及運動員保障,我國幾乎無處不在參與競技體育發展,在此過程中進行了大量資源投入,弱化了體育社會組織的生存能力。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市場經濟下的經濟體育發展將更加重視多元化競技體育投入。在此過程中不斷吸收社會等多元資源投入,政府以引領者以及引路人的身份,不斷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競技體育的發展,給予其更多的發展權限。此外,政府通過其自身行政權力,給予更多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權益,如采取降低稅收等措施,鼓勵參與競技體育發展。
3.3、構建多元可持續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我國競技后備人才培養模式依然較為單一,采取業余三級訓練網的人才培養模式。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單一人才培養模式將產生諸多弊端,如成才率低下、運動員缺乏保障、傷病率等,不利于我國后備人才可持續發展。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元主體對于自身發展利益的訴求迫使政府不得不重視多元主體的價值,在此過程中國家利益必然與市場經濟下的多元主體利益相沖突,迫切需要政府改革。今后在人才培養中我國將重點發展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吸收納入社會元素,鼓勵社會等第三方機構參與競技體育發展,例如通過社會體育俱樂部方式發展競技體育。一方面多元化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既是對我國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有益補充,推動了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多元化進程,另一方面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了政府壓力,促進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此外,運動員的成長需要精心設計,在此過程中要構建一體化的縱向人才培養模式,提升訓練的科學性與可持續性,建立不同訓練階段之間的有機銜接,促進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3.4、推動職業體育改革發展
職業體育作為未來體育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已得到普遍開展。美國作為世界上職業體育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其職業體育發展較大程度上促進了其國家在世界競技體育舞臺的實力展現,例如美國籃球由于其NBA賽事體系,在全世界內廣泛贏得大型競技體育賽事。未來我國體育職業化改革將重點突出以下環節。第一,不斷拓寬多元項目職業化改革。對于籃球足球等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運動項目,在開展中應重點關注。主要原因在于籃球足球等運動普遍受到大眾歡迎,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然而當前我國職業體育發展整體較為落后,在諸多項目中職業化開展較差。今后應重點關注弱勢運動項目職業化改革,針對不同項目特征進行針對性調整,例如參考借鑒美國職業體育改革經驗,構建符合本國特色的職業化改革體系;第二,提升職業賽事體系的市場化程度。美國以及法國國內職業賽事具有高度市場化,在賽事的運行、管理、規章制度上存在一套完整的形式。長期以來其能夠自負盈虧,自我生存能力強,具有較高市場化。我國今后職業體育改革將重點關注體育賽事的市場化程度,提升職業賽事體系的改革力度,加強其自我生存能力。第三,構建一體化賽事體系。目前我國職業賽事體系缺乏嚴格的準入門檻,對于相關晉升系列賽事體系開展不足。例如可不斷探索通過大學系列高水平賽事銜接職業賽事,不斷提升大學系列賽事競賽水平,以職業化標準運營大學系列賽事,參考美國NCAA賽事體系。提升二者之間的有機銜接,可保障學生運動員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融入至職業賽事體系。因此,今后要重視對大學競賽體系改革,提升大學系列賽事水平,挖掘具有天賦的大學生運動員,各俱樂部通過市場化競爭機制操作不斷引入優秀運動員。
4、結語
本研究在探討美英法三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式基礎上,總結其競技體育發展中的政府職能特征,以期能夠為我國今后競技體育發展提出一定的參考借鑒。國外競技體育在多年發展過程中目前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發展方式,在促進其國家競技體育實力,彰顯其國際地位過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國自20世紀發展競技體育至今走過了一段光輝燦爛的旅程,快速提升了我國競技體育實力,提升了國際地位。今后我國競技體育發展中政府將從更多層面考慮,推動職業化體育改革、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簡政放權等措施。
參考文獻:
[1]南尚杰,馬克.日本《體育立國戰略》對我國政府體育管理職能轉變的啟示[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32(4).
[2]辜德宏,田兵兵.美國競技體育發展中社會和市場力量的成長路徑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9).
[3]姜愷健,彭國強.德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特征及其啟示[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2,38(5).
[4]浦義俊,吳貽剛.英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式的歷史轉型及其啟示——基于政府職能轉變視角[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35(1).
[5]姜巖.我國政府體育職能轉變的目標模式及路徑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34(6).
[6]浦義俊,吳貽剛.法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式時代轉型脈絡、驅動及保障機制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34(4).
[7]馬德浩.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式演進歷程與展望[J].中國體育科技,2021,57(1).
[8]楊國慶.中國體教融合推進的現實困境與應對策略[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21,47(1).
[9]趙孟君,吳希林.美國青少年體育及競技后備人才培養模式與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4,35(6).
[10]王建明.我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銳減的社會因素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5).
[11]劉漫漫,汪容,高力翔,等.新舉國體制下退役運動員安置的演進、發展及趨勢展望[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8,1(9).
[12]董佳華,尤龍.體育社會組織對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研究困境與完善[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37(2).
[13]柯偉.高校體育賽事市場化運作的策略[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5).
[14]王云升.我國青少年體育賽事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 2015(1).
基金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項目編號:2022WQNCX079。
作者簡介:孫嘉怡(1990-),女,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在讀博士研究生,中級,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