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古鎮是武漢市的一個邊遠鄉鎮,弘揚當地民俗文化有助于激活其產業振興的內生動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培育文明鄉風的精神土壤。金口古鎮民俗文化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當地政府致力于將其打造成歷史文化名鎮,但其民俗文化存在傳承斷裂、特征漸失、宣傳不足等問題,建議重塑鄉賢制度、選舉先進代表,塑造旅游品牌、發揚特色民俗,挖掘民俗價值、加大宣傳力度,以民俗文化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民俗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特定社群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它既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社會關系。民俗文化的根基在鄉村,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力量源泉。金口古鎮是位于武漢市江夏區西部的一個小鄉鎮,在鄉村振興政策的推動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金口古鎮存在發展勁頭不足的問題。金口古鎮歷史悠久,民俗文化資源豐富,現從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角度入手,分析金口古鎮民俗文化發展現狀,提出金口古鎮民俗文化發展策略,以期為金口古鎮的發展提供助力,也為其他地區提供參考。
鄉村振興背景下金口古鎮民俗文化發展的意義
激活金口古鎮產業振興的內生動力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在鄉村振興政策的支持下,金口古鎮在種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及倉儲物流等方面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是在完善基礎設施、健全經營體系、加強科技支撐等方面仍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需要采取多種辦法推廣和實施科學的經營管理方式。在此過程中,民俗文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展民俗文化有利于激發金口人民的鄉土熱情和群體認同,從而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激活金口古鎮產業振興的內生動力,以民俗文化振興帶動鄉村產業振興。
提升金口古鎮的鄉村治理水平
鄉村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鄉村振興的效果,發展民俗文化有助于提升金口古鎮的鄉村治理水平。首先,金口古鎮有禮俗傳統,發展民俗文化實際上是用鄉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其行為和情感進行積極的教化和引導。這不僅有利于維持社會穩定,還能為金口古鎮的鄉村治理創造良好的環境。其次,金口古鎮作為武漢市的一個小鄉鎮,其鄉土社會和文化傳統受到城市化進程帶來的沖擊。發展民俗文化有助于增強當地人民的自信心和歸屬感,增強鄉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鄉民主動參與鄉村建設的意識,增強鄉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人翁意識,從而更好地提升金口古鎮的鄉村治理水平。
培育金口古鎮文明鄉風的精神土壤
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發展民俗文化有助于培育金口古鎮文明鄉風的精神土壤。金口古鎮的鄉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婚俗、祭祀、節日、飲食等,這些民俗文化是對當地社會傳統的延續和傳承,反映了金口人民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的規律和習慣,蘊含著金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傳承和弘揚民俗文化可以保持金口古鎮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保障鄉民身心健康,改善鄉民精神面貌,促進當地民俗文化繁榮發展。
金口古鎮民俗文化發展的優勢
民俗文化資源豐富
金口古鎮濱江臨山,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自東周楚宣王熊良夫置沙羨軍事堡壘至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歷史。當地民俗文化資源十分豐富,除了有中國鄉土社會常見的民俗文化之外,還有自身獨特的優勢。
首先,在物質生活上主要表現為飲食民俗。金口古鎮的飲食民俗主要包括紅案硬菜、白案小吃、突出菜式和榨油四個方面。其中,紅案硬菜包括“八大盤”“四小盤”“十二圍碟”,如蒸肉、扣肉、爆京片等;白案小吃包括杏仁包、醬肉包、糖包等;突出菜式包括魚氽、生炸圓子、燒鮰魚、桂香齋燒臘等;榨油包括榨芝麻油、菜籽油等,通常有專門的榨油坊,榨出的油又香又潤。多種多樣的特色菜品十分美味,在重要的節日或者宴請親友時擺上這樣一桌特色美食,既表達了對賓客的尊重和熱情,又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
其次,在精神生活上主要表現為民間技藝,如采蓮船、“蚌殼精”、“草把龍”、劃龍船和舞龍等。采蓮船是金口民俗文化精品之一,主要形式為唱祝詞并夾以鑼鼓家業伴奏和行船表演,通常會在春節期間進行表演,以表達新年祝福;“蚌殼精”是一種民間舞蹈,是由數千年來聚集在金水河入江口的金口漁民創造出來的,舞蹈主要表達漁夫與“蚌殼精”斗智斗勇,最終豐收的故事;在鑼鼓喧天的喜慶氛圍中,由九大節鋼絲和稻草編織而成的伸縮套圈“草把龍”隨著音樂舞動,上下翻騰,營造出濃烈的節日氛圍;劃龍船是模擬龍船逆水而行,在狂風暴雨中奮力搏斗的表演,通常在春節或者元宵節進行表演;舞龍把“草把龍”的稻草換成大紅綢緞,通過表演者的動作展現龍的騰、躍、翻、滾等姿勢。這些技藝表演體現了金口鄉民頑強的斗爭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受鄉民喜愛。
區域地理位置優越
武漢市江夏區金口古鎮水陸交通都極為便利,其地處長江中游南岸,雄踞長江中游之要沖,是古代商品集散地和中轉港口,也是武漢碼頭文化的發祥地。目前,金口古鎮位于江夏區的西部,長江之濱,與武漢漢南經濟開發區隔江相望;北面是武漢市重要水域——湯遜湖水系;東面通向江夏區城區;南面與“8+1”城市圈之一的咸寧市相鄰。便利的交通有利于金口古鎮和外界積極溝通與交流,將民俗文化傳播出去,也有利于學習、借鑒其他地區傳承與發展民俗文化的先進經驗。
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金口是江夏靈動的“西翼”,肩負“展翅起飛”的重任。當地政府表示,要著力打造“鳳首昂揚挺進、鳳身堅勁挺拔、雙翅比翼齊飛、尾翼舒展有力”的協調競進格局,要堅持把“文化名鎮”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在“特色”“精品”上做足文章,打造江夏文化品牌的核心展示區和產業承載區,爭創中國歷史文化鄉村名鎮。政府大力支持把金口打造成文化名鎮,為金口古鎮民俗文化發展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保障。
金口古鎮民俗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民俗文化傳承斷裂
金口古鎮民俗文化出現傳承斷裂問題。首先表現在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該地區的年輕一代長期外出學習或務工,回鄉次數屈指可數,缺乏對傳統民俗文化的認知和興趣,不了解該地區民俗文化的歷史和內涵,導致金口古鎮民俗文化未能得到有效傳承,進而面臨著失傳風險。其次,金口古鎮的老一輩傳承人缺乏傳承意識,導致許多傳統技藝和文化傳承斷裂。例如,由于缺乏傳承人,金口古鎮“草把龍”技藝曾一度失傳。1957年出生的朱漢生是一位金口的老手藝人,他在50歲那年為了將“草把龍”技藝尋回來,開始沒日沒夜地進行實驗;由于“草把龍”縮起來是草,打開是龍,對工藝要求極高,在長期實驗中,朱漢生的手上結了厚厚的一層痂,新傷疊舊傷,但他沒有放棄,最終成功制作出“草把龍”??上攵绻麤]有朱漢生的執著和熱愛,現在恐怕無法欣賞到“草把龍”表演了。“草把龍”的尋回是幸運的,但與“草把龍”類似的許多編織技藝卻已經失傳了。
民俗文化特征漸失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民俗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新時代下,金口古鎮城市化特征日益凸顯,例如人們宴請親友時不再親自制作特色菜肴,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快餐食品和網紅食品;人們在春節期間不再走親訪友,而是選擇到外地旅游等。在這樣的環境下,金口古鎮的飲食民俗和民間技藝逐漸簡化。金口古鎮曾舉辦過一些民間文藝匯演,但大多是千篇一律、毫無特色的舞龍舞獅表演,甚至有從外地請來的表演人員,在表演道具的制作工藝和表演內容的把握上,都逐漸失去了當地民俗文化特征。
民俗文化宣傳不足
談及金口古鎮,人們普遍只能想到中山艦博物館?!爸猩脚灐币蚱涑休d的歷史故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觀光,但是當地的其他民俗文化除了老一輩本地人外鮮有人知。金口地區獨特的民俗文化沒有得到有效宣傳,自然在農村商品經濟大潮中無法占據一席之地。金口地區的民俗文化沒有得到有效宣傳的原因有二:一是民俗文化內涵挖掘不夠;二是宣傳意識淡薄,缺乏專業的新聞媒體介入。目前,金口古鎮的宣傳主要依靠公眾號“古鎮金口”,該公眾號創建于2022年10月20日,其中只有三篇以“非遺之光”為主題的宣傳金口民俗文化的推文。從信息傳播角度來看,宣傳方式單一,宣傳內容過于單薄,不利于金口地區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金口古鎮民俗文化發展策略
重塑鄉賢制度,選舉先進代表
在以傳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方式為主的金口古鎮,鄉賢通常是指具有一定威望和資歷的長者,他們見多識廣,社會地位高,在鄉村具有一定話語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鄉賢制度也應該與時俱進,鄉賢身份應被賦予更多責任和意義。金口古鎮由村落發展而來,民風淳樸,有鄉土社會固有的習俗和認知;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重塑鄉賢制度有助于吸引金口本地人民回歸鄉村,加入鄉村建設,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人才保障。政府可以號召鄉民組織鄉賢會、鄉賢理事會等,招募新鄉賢,選舉德才兼備的先進代表。一方面,先進鄉賢代表要注重增強鄉民傳承和發展當地民俗文化的意識,引導鄉民共同參與保護和傳承地區民俗文化;另一方面,要呼吁掌握民俗技藝的老一輩手藝人帶徒學藝,調動鄉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年輕人學習和傳承民俗文化,為當地民俗文化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塑造旅游品牌,發揚特色民俗
事實上,城市化進程與鄉村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并無沖突。金口古鎮應該積極塑造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品牌,以促使鄉村民俗文化不斷發展。金口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著名的三國赤壁之戰古戰場遺址赤磯山,古稱赤壁山;有兩株“武漢第一樹”之稱的唐代古銀杏樹;有長江第一駁岸、明代大型航運建筑槐山磯石駁岸以及古稱達摩亭的槐山“留云亭”等名勝古跡??梢岳眠@些旅游景點重塑產業格局,將景點、特色飲食、民間技藝融為一體,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精品線路,讓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了解極具地域色彩的民俗文化。同時,還可以舉辦美食大賽、特色文化節等活動,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帶動鄉民參與到家鄉的民俗文化建設中來,豐富鄉民的精神生活,展現積極的鄉村風貌。
挖掘民俗價值,加大宣傳力度
民俗文化既是維系地緣情感的紐帶,又是樹立文化自信的有效載體。挖掘并宣傳金口古鎮民俗文化的價值能夠引起鄉民認同,吸引鄉民積極投身于鄉村文明建設和相關產業發展中。
挖掘民俗價值可以從溯源和探尋當代意義兩個角度著手。例如,桂香齋的燒臘之所以能成為特色名菜,源自其制作技藝的講究和精細,從購買原材料到鹵好撈起大概需要三天時間,最后要用荷葉包成四角形才算真正完工。其復雜的制作工藝不僅展現了金口人民的勤勞和淳樸,還能讓人們享受到勞動的快樂和滿足。“草把龍”源自金口古鎮的一個民間故事,相傳當地的鄉民由于臨靠長江,稻谷常被水淹,收成慘淡,有一年突然喜獲豐收,鄉民為此慶祝,又為節約成本,于是從三國時期草船借箭的故事中找尋靈感,用稻草編織成長龍,經過不斷改進最終設計出能夠伸縮自如的九節大長龍?!安莅妖垺辈粌H豐富了鄉民的精神生活,還體現了鄉民極具智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在平淡生活中找尋幸福的樂觀精神,而這也是新時代大眾所需要的精神。
加大當地民俗文化的宣傳力度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首先,這些優質民俗文化可以以校本課程的形式走進學校課堂。其次,當地政府可以將民俗文化與基層治理、文明鄉風建設有機結合,定期開展文化骨干培訓,培養更多優質人才。文化骨干隊伍應針對廣大鄉民群眾積極開展教育培訓,幫助他們理解和把握優秀傳統民俗的內涵,增強鄉民對當地民俗文化的認同感。最后,可以利用新媒體的便捷性和其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在政府的支持下,將民俗文化以短視頻的方式進行傳播,加大傳播力度,讓民俗文化緊跟時代腳步,煥發出別樣生機。
(作者單位:武漢輕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