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文藝作品整體持續向好,但是以文藝作品為載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仍然存在諸多矛盾,例如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文藝作品的需求與文藝作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主流文藝作品的主體性與非主流文藝作品的多元性之間的矛盾、文藝作品的意識形態隱蔽性與觀眾的作品鑒別力較弱之間的矛盾。要想加強以文藝作品為載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就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導向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近年來,我國文學藝術領域持續推進以文藝作品為載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主流文藝作品整體向好,但是以文藝作品為載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仍存在諸多矛盾。本文分析了當前以文藝作品為載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中存在的三大矛盾,以期不斷加強我國文藝領域的意識形態建設,增強主流文藝作品對人民群眾的吸引力,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思想上緊密團結在一起。
文藝作品與主流意識形態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強調:“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社會主流思想和精神總是體現為統治階級的思想。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它是無產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集中反映。
文藝屬于上層建筑范疇,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一系列觀念、思維、意識、精神價值的總和。文藝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具有一定的引導意識形態的作用,承擔了引導社會價值取向和影響社會思想觀念的任務。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文藝作品為載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也成為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如何處理文藝領域的矛盾、發揮文藝作品的引領價值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文藝作品的意識形態現狀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從精神層面來看是意識形態的競爭。只有深刻認識我國文藝領域存在的意識形態安全隱患,正確分析我國文藝領域建構主流意識形態的矛盾,提高文化競爭力,才能使文藝領域的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我國文藝作品向好發展
“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是1987年3月召開的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上提出的電影發展方向,其鼓勵影視創作要反映時代的主流價值觀,這一方向在當下仍然適用。在影視領域,主旋律文藝作品以彰顯真善美為實質與核心,具有弘揚民族精神,傳播意識形態與主流價值觀的重要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主旋律文藝作品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然而,很長一段時間內,影視領域的主旋律文藝作品質量良莠不齊,一些作品甚至具有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我國文藝作品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是近年來文藝作品的質量整體上持續向好,文藝作品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效果顯著提高。影視領域誕生了許多有助于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重史實、接地氣、有情懷、敢擔當的主旋律作品,例如《我和我的祖國》《戰狼》《長津湖》等電影作品,《山海情》《覺醒年代》《功勛》等電視劇作品。2023年春節期間上映的中國式浪漫科幻片《流浪地球2》以精良的制作、炫酷的特效、強烈的愛國情懷、宏大的視野打動了無數觀眾。該影片凝結著使命擔當、家國大義、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價值觀。我國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涌現并走出國門,響應了“講好中國故事”的號召,為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提供了現實樣本。這些作品達到了以品質化人、以品味動人、以品行育人的良好效果。此外,在藝術領域,愛國畫家開始嶄露頭角,通過繪制漫畫反對他國對我國的無端指責與抹黑。
以文藝作品為載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中的矛盾分析
當前,我國文藝領域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要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矛盾中找出規律,堅持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正確認識和處理我國文藝領域的諸多矛盾。
1.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文藝作品的需求與文藝作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文藝作品的需求與文藝作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是以文藝作品為載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中的主要矛盾。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民群眾不僅追求生理上的滿足,對文藝作品需求的層次、水平也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我國文化發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當前,我國文藝工作者的創新能力還不夠強,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文藝作品的需求。不同階層享受到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并不均衡,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總體實力不足、結構不均衡,文化軟實力有待加強,國際影響力不高,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等不平衡是當前文藝工作者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影視領域,近年來,我國影視劇市場日益繁榮,但是多數作品的故事情節乏味、單薄,視覺手法缺乏藝術性。此外,文藝作品抄襲現象頻出。在主旋律影視作品創作方面,一方面,這些作品大多圍繞宏大的敘事展開,內容上缺乏張力,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們形成了主旋律文藝作品枯燥、說教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由于文藝創作存在創作和生產的嚴重不平衡,市場上充斥著大量質量不高的作品和資本制造出來的虛假需求。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才能真正贏得民心;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弘揚新時代中國精神,才能生產出更多優秀的文藝精品。在藝術設計領域,西方國家試圖向中國展示其文明的優越性。在這樣的環境下,部分文藝創作者盲目“以西為美”“唯西是從”進行藝術創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文藝領域的健康發展。
2.主流文藝作品的主體性與非主流文藝作品的多元性之間的矛盾
目前,我國的文藝作品存在主流文藝作品與非主流文藝作品之間的矛盾。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的經濟和文化不斷融合,文藝作品也在不斷進行多元化表達。當代中國的文藝作品發展呈現出顯著的多元化格局。主流文藝作品與非主流文藝作品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主流意識形態與其他意識形態之間存在矛盾。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我國的文學創作和思想體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產物。然而,一些人常常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同其他意識形態相對立,用文學、藝術作品傳播錯誤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否定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指導地位。另一方面,文學創作逐步市場化、資本化。近年來,中國的文化市場發展迅猛,國內外資金迅速涌入文化領域,催生了一大批質量良莠不齊的“文藝作品”,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念。
3.文藝作品的意識形態隱蔽性與觀眾的作品鑒別力較弱之間的矛盾
文藝作品中正面、肯定的部分是創作者的價值認同,是審美的直接表現,負面、否定的內容是創作者審美的間接表現。這種隱匿在文學、藝術、影視等領域的思想具有極強的隱蔽性,人民群眾對此難以察覺,因此很容易被錯誤的價值觀所誤導。尤其是年輕人,他們通過網絡接觸的信息繁雜,政治敏感度不高,對文藝作品的鑒別力、判斷力較弱,更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判斷力,以免受到錯誤觀念的影響。
以文藝作品為載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實踐路徑
以文藝作品為載體建構主流意識形態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導向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最終實現“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這一美好愿景。
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藝領域的指導地位,引領文藝領域繁榮發展
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中始終處于核心地位,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文藝工作者要學習并貫徹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在文藝領域抓好意識形態工作。我國的文藝作品要始終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新時代文藝理論為指導,在評判文藝作品時要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客觀的觀點和方法,要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看待文藝作品。文藝領域的繁榮發展不是只有一種聲音、一種論調,真正的繁榮發展是“百花齊放”。用馬克思主義帶動多元文藝作品發展,在多樣中堅持一元,在一元中引領多樣,始終堅持科學的理論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藝領域的指導地位,才能引領文藝領域實現繁榮發展。
以正確的輿論導向人:加大主流文藝作品的正面宣傳力度,開展輿論斗爭
輿論是社會大眾心理活動的反映,是人民群眾針對某一個話題所表達的觀點、態度和信念的集合體。以文藝作品為載體建構主流意識形態需要打好輿論攻堅戰。一方面要加大對主流文藝作品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主流文藝作品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新聞媒體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因此要大力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影視廣播等事業,將主流媒體牢牢掌握在黨和國家的手中,使其成為宣傳主流文藝作品的喉舌,始終堅持黨管媒體、黨管干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能變,讓歌頌黨和國家、歌頌英雄人民、歌頌真善美的優秀作品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符合當代中國價值觀的優秀作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另一方面,要開展輿論斗爭,堅決抵制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符的作品,通過宣傳主流文藝作品不斷筑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基。對含有錯誤思想,尤其是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抹黑黨和國家形象以及低俗、惡俗的文藝作品要敢于“亮劍”。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建設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以高質
量的文藝作品回饋人民群眾
文藝是啟迪思想、陶冶情操的工作,文藝工作者專業素養的高低決定著文藝作品質量的好壞。文藝工作者是創作具有主流意識形態文藝作品的核心和靈魂,因此必須大力加強對文藝隊伍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有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文藝工作者,才能肩負起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使命。文藝工作者要有崇高的藝術追求,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氣魄,摒棄浮躁的心境,用心打磨文藝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辯證地吸收古今中外的藝術成果,不斷創新藝術形式,發揮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的作用,以高質量的文藝作品回饋人民群眾。
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用鮮活生動的作品鼓舞人民前進
2022年底,中共中央宣傳部對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進行了表彰,其中,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等作品被授予電影類“特別獎”,《守島人》等作品被授予電影類“優秀作品獎”。“五個一工程”評選表彰的優秀作品是近年來我國文藝領域蓬勃發展、開拓創新的有力證明。縱觀國內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文藝作品,無一不是在形式上貼近時代,在情感上貼近群眾,在內容上貼近生活的作品。文藝創作如果只是單純記述現狀、展示丑惡,而沒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對道德的引導,就不能鼓舞人民前進。文藝作品的崇高價值就在于它的教化功能和導向作用。新時代的文藝作品要著眼于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以滿足和提高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為己任,將文藝作品的娛樂與教化功能相統一,堅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引領人民群眾的價值追求,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文化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因此,文藝工作者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放在首位,正確認識和處理文藝領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和矛盾,不斷提高文藝作品的質量,加強對文藝作品的審核,為堅定文化自信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