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每一次社會秩序的巨大變革都會帶動人們的觀念變化,因此不同時期會產生不同的思想潮流,這種思想潮流也會對藝術家產生影響,所以每個時代都會誕生多種多樣的藝術思潮。在舞蹈藝術方面,作品傾向也會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超現實主義在20世紀乃至21世紀給藝術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舞蹈藝術方面,可以通過超現實主義的概念和特性來觀察和解釋作品。通過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不僅可以使作品呈現斷面視覺效果,還可以擴大作品的意義和視角,是舞蹈作品中常見的藝術思潮之一。這種超現實主義給文學、建筑、時尚、美術等藝術帶來了巨大變化,在舞蹈藝術中也被認為是創造劃時代形象的方法論。當代舞蹈體裁也突出了超現實主義,當代舞蹈正如“當代”的意思一樣,意味著“同時代”的舞蹈,與特定時期的“現代舞”或“后現代舞”不同,指的是最近20年的舞蹈藝術動向。
舞蹈藝術的超現實主義通過肢體的動作體現幻想,利用舞臺布景打造出不現實的形象。超現實主義在舞蹈藝術中的應用使編舞者的視覺表現方法變得更加多樣。通過超現實主義的視角發展舞蹈創作表現包含了人類探索無意識的欲望,這種好奇心已成為接近超現實主義的契機。本文將以超現實主義的概念和精神為基礎,探索舞蹈中的超現實主義技法和超現實主義思想。
超現實主義表現手法
超現實主義受齊格蒙德·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的極大影響,致力于探索人類經驗的先驗局面,試圖突破符合邏輯和實際的現實觀念。將現實觀念和本能、潛意識、夢想混合在一起,實現絕對超現實的情況。這種不拘泥于不合理性和道德觀念的美學觀念促使藝術家們開始用其他手法表現原始的沖動和釋放自由形象。
超現實主義強調無意識的發現,通過人的感官影響意識。“無意識”的潛在知覺在現實中擴大,形成新的創造性語言。弗洛伊德將無意識規定為意識壓迫過程中無法滿足的欲望分散的地方,強調了無意識的絕對性。在強調超現實主義這一無意識的同時,還要求我們進行新的思考。其中,選擇蒙太奇作為本研究的表現技術,探討其概念和特點。
蒙太奇是像拼貼畫一樣將源流放在Papier Colleé的技術,通過法國詞典“合成”來說明該技術的特點。蒙太奇受達達主義的影響開始發展,主要是從照片合成發展而來的。電影中的蒙太奇是指將單獨拍攝的畫面鏡頭適當地重構以構成新場景的方法。畫面合成是制作這種組合方式的藝術或過程。電影用多種方法拍攝的鏡頭組合在一起敘述故事并描繪人物。蒙太奇根據電影的表現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成多個場面進行拍攝,然后按照規定的構思進行組合連接。
利用蒙太奇技術將上下連接的鏡頭空間組合成以人類思考邏輯為基礎的獨特電影空間,形成獨特的空間關系。通過利用畫面中的明暗、光、線、透視等造型要素,在鏡頭中獲得相對真實的空間。在蒙太奇的作用下,電影在創造空間方面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可以輕易構筑與現實生活空間不一致的電影空間。先鋒派電影人首次發現,電影的攝影本性和蒙太奇隊列技法可以成為超現實主義最理想的表現手段,其在超現實主義等反傳統電影制作者之間流行并一直被實踐。
蒙太奇雖然不是超現實主義電影的專有物,但是在超現實主義電影空間的設計和展示中,蒙太奇手法非常多樣、靈活,具有更深遠的意義。它一方面可以直觀地揭示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藝術探索從視覺上顛覆對傳統美學的認識。 因此,今天的很多舞蹈作品為了表現抽象的人物關系或故事都使用了蒙太奇技法。
舞蹈藝術中的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通過形象和象征的間接認識表現出來,因此在視覺影像中具有隱喻的作用。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創作通過探索無意識心靈的創造拒絕理性的體系和道德審查,其超越了固定觀念,讓觀眾感受到了新鮮感。
舞蹈與繪畫、雕塑不同,舞蹈是人體動作的藝術,很多優秀作品、編舞家和導演的作品意圖及藝術精神都體現了超現實主義理念。將構成舞蹈作品的空間、音樂、主題、舞蹈演員的動作、舞臺的流向等必要要素進行協調,讓觀眾通過舞臺上呈現出的效果了解作品的意圖和內涵。
變形的身體
在舞蹈藝術中,身體是一種具有情緒要素、可塑性強的語言形態,可以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可以給予觀眾視覺刺激,引導觀眾的情緒,使觀眾與藝術家產生共鳴。身體藝術是眾多現代藝術的一種形態,從身體張力的展示,再到溫和、簡單的動作,無論哪種形態都展現出了舞蹈作品的深邃、有力。再加上利用超現實主義表現技法的身體藝術以非理性的方式使視覺語言充滿活力。
發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舞踏是在當時放棄西式舞蹈、拒絕過度依賴傳統美學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舞蹈。日本本土民族文化在和西方現代趨勢融合中出現了追求西化的趨勢,舞蹈演員對此進行了反思,找到了一種通過慢慢扭曲四肢以達到原始自然狀態的表演方式。對身體的超現實性解釋是山海塾舞蹈團的一大特點。舞蹈演員登上舞臺后,包圍在他們外面的不是單純的物理空間,而是隱喻的宇宙、水中、海邊等。“為了表現某種設定的外部環境”通過特定意識接近光、聲音的振動、空間本身,觀眾的大腦中被投影出某種假想的時空。在山海塾舞蹈演員的舞姿中,意識總是先于形式,并通過集中意識外部設定和內在變化做出相應的行動。舞姿通過保持緩慢卻高度控制的彎腰或翻滾地面,以奇異的動作隱喻生死悲喜。因此,舞踏在西方藝術界被稱為“身體的超現實主義”。
扭曲的時空
在舞蹈創作中使用蒙太奇技法,可以引起觀眾產生類似的聯想。例如,舞蹈的動作之間在形式或內容上存在對立,其從相反的角度表現相同的主題,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另外,舞者通過持續的條件反射連接空間和時間的畫面,讓人聯想到其內心世界。劇場實際上是現實的空間,也是觀眾可以進入的幻想空間。在劇場的演出中,通過環境的變化和脫離人物常識的行動或姿態源自外在規范帶來的壓迫而表現出的屈服或反擊。聯想可以同時引起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想象,這一重要的心理現象正是架設在蒙太奇結構中前后鏡頭畫面之間,溝通畫面聯系的心理橋梁。
《抽象之城》于2000年在法蘭克福市中心演出,后在全世界的美術館、火車站、市中心等劇場以外的空間露面。作品在露天空間內設置了屏幕,經過空間的人會映射在屏幕上,用“moping”技術改變人的身體。“moping”技術是利用數字媒體自然轉換兩個形象,從視覺上共享變形過程的技術。映照在銀幕上的觀眾的身體變成了超現實的形象。作品的空間里到處都安裝了攝像頭,空間中存在的觀眾和表演者的身體被拍攝下來,屏幕上的身體以意想不到的形狀移動。現實的空間和超現實的屏幕同時存在的形象可以看作異質要素的并置。與賦予觀眾認同感的劇場演出不同,在完整的現實空間中展現的非現實形象更被賦予了異質的質感。在夢幻或超現實的情況下,屏幕中的身體或對象發生了變化,人類在同一個空間和不同的空間里呈現出蒙太奇技法的空間性。
編舞家通過日常動作強烈反映了人類的沖突和矛盾,用電影蒙太奇手法解剖了現實身體進行夢幻般的重構。在舞蹈中,用真實性表現很難描述的藝術性故事或人類沖突,利用蒙太奇技法能真實地表現關系的親密、偏執、模糊、困倦、甜蜜、失落、暴力等多種指向點。蒙太奇技法的使用擴展了舞蹈作品的空間性,不僅充分利用了舞臺空間,還拓寬了舞蹈演員的運動空間。
當代舞蹈中出現的超現實主義的特性
動作的解體
超現實主義藝術通過非常規處理方法表現人類的欲望。他們把身體當作信息的源泉,提醒人們身體狀態的老化、殘疾、痛苦、疾病和死亡。
肢體語言分時間和生命兩個層面。當肢體語言違背了外貌和行為的現有界限,用不合理的身體語言推翻并排斥壓制個人差異或限制表現自由,可以揭露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經歷的痛苦、暴力和虐待。
身體的感覺系統讓我們獲得有關世界的知識,不僅追求幸福,還能感受到痛苦。人類是可以感受到觸感、欲望和本能的生物。藝術家們集中表現這一事實,盡全力將實際身體或人體素材作為藝術創作的媒介。同時,舞蹈創作中還出現了多種身體表現方式,動作解體源于超現實理念的動作創作方式。如Sasha Waltz的編舞作品Kreatur中,莎莎·巴爾茨用解剖雕刻或細節表現身體,用沒有頭發的身體代表任何人或任何活著的東西。將構想的東西解體,以抽象化、現代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體現舞蹈演員身體本能夠表現出來的人體藝術。莎莎·巴爾茨迷戀或擅長的是身體的解剖、動作的變形,其作品處處體現出動作的解體主義。
戲劇性呈現
舞蹈中的戲劇性呈現可以說是主導當代舞蹈解體現象的根本特性。因為舞蹈藝術起源于西方劇場藝術——傳統芭蕾,因此戲劇性傳統的歷史悠久。
瑪莎·格雷厄姆和美國現代舞理論奠基人約翰·馬丁從與話劇具有同等地位的“劇場藝術(theaterart)”的一種角度出發闡釋現代舞的意義。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激烈的形式主義后現代舞家從舞蹈中消除了傳統極性以及所有劇場要素,結果發展到了與觀眾無法溝通的游離地步。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像梅雷迪斯·蒙克等美國作家回到了劇場,舞蹈的極性再次復活。但是,從這一時期延續至今的現代戲劇性與傳統戲劇性完全不同。后續強調身體性的現代極性傾向作品以動作和故事為基礎,擺脫了舞臺,將想展現的場面和信息融入畫面中。他們不是單純地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想要傳達的信息,而是通過舞蹈劇將道具、場所、演技、啞劇、臺詞、動作等全部包含在內,并將其制作成一部電影,具有強烈的戲劇性。
動作的即興性
即興強調藝術家通過自發的創造和演出活動,在沒有事先計劃的情況下自由探索個人的創造力。即興表演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在教室、博物館、野外環境甚至任何空間都可以進行。對于舞蹈專家來說,即興表演是追求創新的方法之一。對于沒有經驗的人來說,即興表演是使觀眾能夠快速投入藝術活動的手段之一。每當參加即興表演時,參加者都會從個人經驗中開始吸收、探索、選擇的過程。參與者即興發揮的作用是誠實、真誠地進行,是一種相對開放的狀態和準備冒險的心態。
2021年7月,威廉·福賽斯(William Forsythe)《無處又遍處(二)》(亞洲首展)在香港自由空間大盒展出。在空蕩蕩的空間里,數百個圓錐形的鐵錐被細線牽引,自然地從天花板上垂下來。動力裝置按基本程序運行,這些鐵錘有規律地緩慢擺動,寬度大時較小,節奏或快或慢如機械奏鳴曲。但這并不是觀望使用的裝置作品,而是悠閑地移動,邀請觀眾觀看,給參與觀眾的唯一指示是“不能觸碰鐵錘”。除此之外,觀眾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穿梭于鐵錘迷宮之間。通過這種設置,觀眾在躲避鐵錘的同時用自己的身體創作出了獨特的舞蹈,并與舞蹈道具共存,打破了舞蹈的固有形態。任何參與者都可以體驗整個空間,隨意舞動身體,自我釋放。就像在超現實主義中強調的那樣,通過創造性想象打破藝術現有的壁壘,尋找更自我的表現,讓更多人接近藝術、感受藝術。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每個時代發生的歷史事件都會改變人們的想法和理念,進而產生不同的思想潮流。這種社會潮流也會對藝術家產生影響,因此每個時代都會誕生各種各樣的藝術思潮。超現實主義從達達主義中吸收了反傳統和自動性創作的觀念,在戰爭的壓迫下直接表現了人內心和現實的對立,成為內心欲望或夢想建立關系的表現,反映了人們的渴望。
通過蒙太奇技法處理視覺場面可以設計多種演出空間,改變空間本來的屬性和質感。運用蒙太奇技,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創造了現實和虛幻兩種空間,在完全的現實空間中演繹不現實的形象,賦予舞蹈夢幻或超現實的獨特質感。
(作者單位:漢陽大學藝術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