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起,女孩就一直生活在一個小玻璃瓶里,她是這個瓶子里唯一的人。女孩時常會看到瓶子上那些綠色或者紅色的東西,女孩覺得這些東西很神秘,她很想知道那些東西到底是什么。可惜的是,瓶子的頂部有一個棕色的木塞,把瓶子封得死死的。嘗試幾次未果后,女孩也就放棄了離開這里的想法,比起對外面世界的憧憬,她更擔心出去后那些未知的恐懼。
一開始,女孩總是會感到孤單,因為她幾乎每一天都是在同樣的茫然中度過。她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在這個瓶子里能做什么,她甚至不知道這個“瓶子”就是瓶子。也不知道是多久以后,瓶子里出現了一張書桌、一把椅子、一個沒有書的書柜和一張床,再后來,桌子上出現了一本黑色封面的書。雖然有疑問,但女孩還是拿起了那本書。她不識字,也不會說話,因為是第一次讀,她感覺有些奇怪,但很快就習慣了默默地看書。
女孩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這本她并不太懂的書,雖然這本書只有三十多頁。
在一個月亮圓圓的夜晚,女孩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瓶子里很黑,只有一絲絲微弱的月光能夠散落到瓶子里。女孩安靜地望著這絲微弱的月光,腦海里開始回憶起她讀過的內容,她慢慢地在大腦中將它們勾勒出來。慢慢地、靜靜地,女孩不知不覺打起了瞌睡,也不知不覺就沉睡了過去。
第二天,女孩意識到她有一些奇怪的經歷,她覺得自己好像是醒著的,但明明是在睡覺,她想來想去也想不明白。事實上,她是在做夢,但她從來沒有做過夢,也無從知曉。
她認真思考了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想找到答案。就在她思考的時候,桌子上又出現了一本書。她走過去將書拿起來,這是一本黃色的書,似乎比之前的書要厚一些,女孩又讀了起來。相比上一次的書,這本書明顯有些不同。這本書里有一個男孩和一只會說話的貓,這是女孩第一次接觸到除自己以外的人類。女孩不知不覺就產生了感情,因為在這本書中,除了和之前那本一樣洋洋灑灑的文字之外,還寫了一些發自內心的文字。
雖然女孩不知道“心”是什么,但她知道,那一定是很珍貴的東西,或者是讓人覺得溫暖的東西。
讀了一遍又一遍,她想,為什么男孩和貓都會說話呢?女孩開始嘗試開口講話。女孩小心翼翼地試了一下,沒想到真的從她口中發出幾個奇怪的聲音,慢慢地,女孩開始說話了。
瓶子外面的世界變化得很快,春去秋來,四季更替。女孩偶爾會迷迷糊糊地往外看,她漸漸地發現,這個瓶子似乎是被掛在了一個名字叫作“大樹”的樹樁上。女孩的思維開始變得活躍,她開始天馬行空,她開始思考以前從未想過的事情。
書架上的這兩本書女孩已經滾瓜爛熟,她開始不斷祈禱,希望有新的書出現,因為這個小書架可以再容納三本書。女孩日復一日地等待著,期待有一天能出現下一本書。
在女孩的苦苦等待下,這一天終于來了。這是一本比前兩本都大的書,但這本書似乎有點奇怪,里面的內容既不是一行行的字,也沒有畫面,這是一本通篇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的書。
這本書,其實是字典。
女孩捧著這本字典開始著迷,一天、兩天、三天、四天……她的大腦對一切開始有了明悟,對所有能夠與她有聯系的事情都開始有了認知。即便如此,女孩還是不知道“心”到底是何物,到底意味著什么。
女孩一天天閱讀,終于有了智慧,直到有一天,一個詞引起了她的注意。這個詞叫作“孤獨”,這是女孩第一次知道“孤獨”這個詞。
讀完整部字典后,女孩終于有了離開這個瓶子的勇氣,她迫切地希望離開這個困住她的瓶子。女孩猜想,除她之外,肯定還有其他人在外邊,她覺得自己有必要去認識某個人,那樣才會不讓自己如此孤獨。
女孩一開始的做法是把所有希望寄托于星月,她每天都向上天祈禱許愿,但不久后,女孩就意識到這只是徒勞。女孩又開始瘋狂地搖晃瓶子,希望能把瓶子打翻在地。可惜的是,這個瓶子永遠不會翻倒。女孩依舊沒有放棄,孤獨的她擁有最猛烈的勇氣,這股勇氣,每天都在催促她趕快摒棄孤獨。
這天,不同于以往的暴風驟雨,巨大的風雨中還夾雜著冰雹,無情地打在了瓶子上。女孩大腦一轉,她決定利用這一點將瓶子打翻。女孩在腦中構想出一個畫面:她的身體在風吹到瓶子的時候同時撞向瓶子內壁,瓶子就此輕而易舉倒下。這是女孩第一次使用她的想象力。
風雨很大,女孩深吸了口氣,正如她所想象中的那樣,她將自己狠狠撞向瓶壁,這個瓶子終于如她所愿,一下子倒掛在了樹樁上。女孩欣喜若狂,恨不得馬上就離開瓶子,但外面未知的一切讓女孩有些擔憂,她覺得外邊并不安全。最終抑制住自己內心的興奮,她決定去睡覺,希望第二天會有陽光。
第二天,陽光如約而至,女孩靜靜地走到瓶塞的位置,接著輕輕一推,終于如愿以償打開了木塞。女孩終于走出了瓶子,她在陽光下眨了眨眼,堅定地盯著外面的世界。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這里有著各種各樣的參天古木,四周也有著各式各樣的花草芬芳。女孩高興極了,她靈巧地從樹樁的滑道滑落在地上,她開始走路,這是她第一次行走在大地上。
面對這個陌生的世界,女孩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她想要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在瓶子里。帶著新的探索,女孩決定走出森林,去尋找她想要的答案。因為她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可能會有一個和她一模一樣的人,也只有這個人,才會真的和她感同身受。
“如果我再也忍受不了這種真實世界的孤獨,我將再次回到這里,我相信大家都會接受我,我走了。”女孩說了一句她學過的話,轉身消失在森林當中。沒有人知道這個女孩之后到底發生了什么。或許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真的會有一個和女孩一模一樣的人吧,也許女孩最終真的找到了她。到那個時候,她們的思想再也不會受到任何限制,在那個時候,她們會大步流星,對這個世界說一句“我終于來了”!
葉家明,字銀粟,兒童文學作家。
我的意義是什么?巧合的是我在這里和你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