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幼軍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寫作童話,他的童話既有作家本人對時代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深刻認識與表達,也有對藝術審美形式的探索和發展。不管是早期具有教育意義的經典童話著作《小布頭奇遇記》,還是新時期日益成熟的創作,都體現了作家獨特的文學魅力。本文從文本細讀的角度出發,將孫幼軍的童話創作分為前后期來觀照,并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為例分析獨特的價值觀念、美學特征,探究其在童話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一、時代背景下的孫幼軍童話
我國童話創作從進入當代開始,便逐漸從汲取外國借鑒轉向對自身寫作的回歸,作者更加注重結合自身實際撰寫具有時代背景的童話故事。在十七年文學期間,童話的寫作受到了當時國家政策和社會現實的影響,具有很大的社會教育傾向和實用主義傾向,“教育童話”形成了十七年時期主要的童話創作景象。20世紀70年代之后,整個童話創作領域呈現一片向好的景象。作家的創作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童話審美追求,開始真正關注兒童情感和成長。
(一)早期經典《小布頭奇遇記》
孫幼軍前期的作品無疑要以20世紀60年代的《小布頭奇遇記》為代表,這部作品是作者最初的嘗試之作,雖略顯不成熟,但仍是難得的佳作。憑借《小布頭奇遇記》,孫幼軍獲得了1990年的國際安徒生文學獎的提名,成為中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兒童文學作家。
《小布頭奇遇記》的內容圍繞兩點展開,一是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一是為什么要愛惜糧食,這兩條線索交叉進行。他在農村見到了很多有趣和奇特的東西,結識了很多新伙伴,聽他們說種種故事。有那么多人為了糧食在辛勤勞動著,又有那么多人因為沒有糧食吃而失去了生命。而真正的勇敢是為了他人的利益、集體的利益同壞人壞事作斗爭。可以說,作家對于這兩個話題的強調受到了時代的影響。孫幼軍在小布頭身上融入了現實世界的需要,要把兒童塑造成一個社會需要的“人”,要兒童既擁有勇敢的品質又要珍愛糧食。對于作品存在的時代局限性,孫幼軍自己也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說:“在我這本‘處女作’里,主人公小布頭被我當作所謂‘反映現實’的工具。我精心安排的不是主人公個性的發展,而是那背景。”毋庸諱言,《小布頭奇遇記》所包含的政治性主題的確對作品的文學性造成了很大傷害,但瑕不掩瑜,其中所展現的充滿童趣的語言和傳奇的動物世界,讓一代代讀者對這部童話贊不絕口。
(二)20世紀70年代后的童話創作
20世紀70年代的童話創作可以說是他的成熟期。這一時期的第一篇童話是發表于1979年的《神筆和筆帽兒的故事》,故事映射了作家自己的生活,筆和筆帽的爭吵不正是作家日夜耕耘的體現嗎?這之后,他又發表了多部童話作品,如在少年現實生活中融入了幻想因素的《怪老頭兒》《怪雨傘》《我的“代表”》《藍色的舌頭》,還有在傳統的童話語境、框架下完成故事情節發展并表現主題的《小狼請客》《小狗的小房子》《冰小鴨的春天》等。可以說,這一時期的創作不僅在題材上更為豐富多樣,美學風格也逐漸走向成熟。20世紀80年代后的創作能更好地體現作家的創作特色,孫幼軍真正從兒童心理、情感出發,寫出適合兒童閱讀并能為兒童生活和成長帶來一定啟迪的童話作品。
在時代大環境的影響下,孫幼軍的創作越發顯現了兒童本位的價值觀,以《小狗的小房子》為例,這篇童話榮獲了中國作家協會的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在《和朋友們交流一下童話創作》一文中,孫幼軍講到這篇童話的創作背景,他便談到兩個小動物是他生活中認識的兩個小朋友:“動筆之前什么‘主題思想’都沒有,腦子里僅僅有兩個個性鮮明的娃娃,故事也只是他們游戲的細節。”可見,作者是借助兩個小動物一起玩的故事來呈現真實有趣的兒童生活。整篇故事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也沒有奇異荒誕的幻想,但讀者卻可以捕捉到兩個生動的動物形象——勤快且任勞任怨的小狗和聰慧卻嬌氣的小貓,就像是生活中兩個不同性格的兒童。同時也可以體悟到小狗和小貓之間單純、溫馨的友情,這是作者想通過這篇童話傳遞給兒童的美好情感。這樣小巧、美好又充滿趣味性的故事正是孫幼軍后期童話趨向成熟的最好證明。
二、孫幼軍童話的文本特點
孫幼軍的童話文本有著他獨特的創作特色,從題材的選擇、形象的塑造到現實性與幻想性的結合,都有著恒久的魅力。在對他的童話作品文本進行分析和閱讀的過程中,人們能體會到作家對于兒童精神情感與成長的關注,他站在兒童的角度觀察周圍與現實世界,充滿了童心、童趣、童真。
(一)節奏緊湊的冒險題材
孫幼軍許多童話作品都是冒險題材,考慮到讀者年齡的階段特征,節奏緊湊、充滿驚奇的冒險故事顯然更能吸引小讀者的閱讀興趣。兒童對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與探索欲,孫幼軍也深諳這一點,他通過童話主人公對周圍人與事的認知和行動來促成兒童的快樂成長。
從題材的角度來看孫幼軍的童話故事,我們主要關注的是主人公如何歷險以及在歷險后有什么收獲,前者注重情節的設計,后者強調作品的現實意義。歷險故事中少不了“險”,險象迭生間,小主人公是如何一一化解的,都需要作者對情節的精心設計。孫幼軍冒險題材的童話故事中所映射的正是兒童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考驗,解決這些困難,孫幼軍給出的方案不再是傳統的借助魔法或運氣,而是通過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憑借自身的聰明才智來化解,促成兒童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例如,《小豬唏哩呼嚕》中的小豬,面對兇惡的月牙熊時,以勇敢與智慧幫助自己和朋友逃脫,與八哥小姐的友情也是他能戰勝月牙熊的重要原因之一。又如《藍色的舌頭》中的蘇迎,因為貪玩換了自己的舌頭,最后落下了滿嘴臟話的毛病,欲哭無淚。最終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在家人的幫助下將問題解決了。藍色的舌頭象征著外界壞的人、壞的環境對兒童的侵害,作者借此激勵兒童以純凈而平常的心態來戰勝它們,而溫暖的親情也會給予兒童強大的力量。可以看到,在這些冒險故事中,友情和親情都是一種助力,而主人公自身的能力和品質是起決定作用的。
可以說,冒險題材的童話也可以看成一部兒童“成長小說”,以小主人公在多面、復雜的環境中遇挫、摸索、成長,獲得真實、深切的人生體驗,也使每個小讀者感同身受,在寓教于樂中受益匪淺,這對兒童的成長而言無疑是有益的。
(二)形象塑造的趣味性
一部好的童話無疑需要十分生動立體的形象,要抓住兒童的注意力,更需要貼近兒童心理、充滿趣味性,孫幼軍童話中的小主人公正是如此。《小布頭奇遇記》中小布頭的個性就是非常具有擬人特征的。他一開始有些任性、不懂事,面對萍萍的好言相勸,他的反應是“就是不聽!就是不聽!就是不理你!”,可以說把兒童的幼稚、任性、唯我獨尊的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但他也單純、富于同情心,有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見到悲慘的事情、聽到悲傷的故事,總會流淚難過。不知道老鼠是壞蛋時,他會為它的遭遇而傷心難過;得知老鼠作惡多端后,勇敢地跟老鼠作斗爭,最后又與朋友們齊心協力將老鼠趕跑了。像這樣一個小布頭形象,孩子們會感到非常親切,就像是身邊經常見到的一個小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形象的趣味性不僅表現在故事情節的呈現上,更是在于整個故事中形象的寫法上,即幻想世界的架構。例如,小布頭、布猴子、布老虎、小蘆花、小金球、黃珠兒之類所謂物能聽見人說話,能觀察人的行動,能彼此相互交談,可是這些物不能跟人說話,因而人不能知道這些物想些什么。類似的寫法在很多其他小說中也都有呈現,《夏洛的網》《時代廣場的蟋蟀》等外國作品中都有這樣的“雙線結構”。
孫幼軍這樣的寫法有其細膩的審美觀照之處。現實世界中的孩子不可能看見布娃娃、鐵勺兒活蹦亂跳,更不可能聽見小母雞、麥苗兒交流談心,如果童話寫所有的人都以物待物,這是符合生活的實際的,孩子們也不會覺得奇怪。但人是具有想象力的,尤其是孩子,更是會天馬行空,以己度物。皮亞杰在分析兒童思維過程中發現,他們在身心成長的特定時期具有泛靈論的特點。面對周圍的這些物,植物、動物、非生物等等,兒童會想它們會不會也有著自己的思想情緒和生活經歷。《小布頭奇遇記》里所有的物都各有個性,或膽小單純,或樂于助人,或聰明狡黠,又各有行動,給孩子們展示了一個想象的世界,即童話世界。這不但使孩子們覺得趣味叢生,還啟發了他們的想象,形象塑造的趣味性魅力也正在于此。
(三)幻想性與現實性的結合
童話由民間故事發展而來,有著浪漫主義的傾向。不過,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現實主義潮流的日益壯大,童話故事也逐漸趨向于現實主義了,并逐漸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從實際情況出發,加入了幻想的因素,從而形成了介乎于幻想和現實之間的創作景象。孫幼軍的童話創作就很好地將幻想性與現實性融合在作品中。
他的傳奇性、幻想性不是架空的,而是立足于現實的。《怪雨傘》中那把黑底白花兒的布面雨傘,對于品行不端、表里不一的小伙子會有小小的懲罰,而對于樂于助人、善良孝順的王小強會施以魔法般的幫助。作者以一個帶有傳奇性的故事來對兒童進行了道德品質教育,卻也沒失去趣味性。《怪老頭兒》和《我的“代表”》屬于一個系列,怪老頭兒的出現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更像是不斷滿足兒童好奇心、實現難以實現的愿望的“家長”。而“代表”的出現,可以說是兒童自我的兩面性呈現。一方面,兒童想要自由和快樂,不受任何的限制和束縛;另一方面,兒童又不得不努力學習,并渴望得到家長的夸獎和獎勵。這表現著現實中孩子的真實想法,而作者通過具有幻想性因素的“代表”來呈現出了這一矛盾。
由此能看到,孫幼軍的童話創作雖然一直注重現實意義的傳達,但這種現實性并未脫離兒童本位觀。他以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小讀者收獲一個個小道理,對兒童的成長產生一點點小影響。這是孫幼軍童話的價值所在,沒有長篇大論的成人嘮叨,只有兒童和小動物的溫溫絮語,甚至有時只是一些情緒的流露,卻能使兒童的心靈受到極大的觸動。《蜘蛛大嬸兒》中的蜘蛛和蜻蜓的形象不僅是幻想性的存在,更有著現實性的映射。蜘蛛大嬸雖被蜻蜓嘲諷過,但看到對方苦苦掙扎于蛛網之中,又有了憐憫之心,善良便是大嬸最美好的品質。
三、結語
對于童話創作,孫幼軍始終站在兒童的立場上,著眼于兒童情趣,創作出一篇篇充滿童心、童真、童趣的兒童文學作品,在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形象中,兒童體驗著真正的歡樂世界。
(沈陽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劉俏(1998—),女,遼寧瓦房店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