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紅顏》是由寶諳作詞,趙季平作曲,劉聰配伴奏的一首優秀聲樂作品,曾經在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大放異彩,至今仍是女高音比賽熱門曲目之一。該曲極具民族風味,意蘊深遠,一開始就運用“灞橋折柳”的典故來展現離別的不舍,又用“高山流水”來表現情投意合之態,為后續愛而不得埋下伏筆,講述了文人墨客心中“知己紅顏”溫婉可人的形象。可紅袖添香自古難全,歌曲的副歌部分利用六個“難”字貫穿全曲。感嘆結束后,紅顏幡然醒悟,“那是紅顏知己,那是知己紅顏”,最高音由“知己紅顏”四字結束,表達了紅顏對于愛而不得的豁達與不悔的決心。
一、歌曲《知己紅顏》曲式結構分析
歌曲《知己紅顏》曲風悠揚唯美,旋律婉轉動人,運用了現代西方作曲技法。在曲式結構分析中,《知己紅顏》為不斷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構。
前奏過后,進入主歌部分,作者使用起、承、轉、合的寫作手法,鋪敘開頭四句,為歌者鋪開想象空間。歌詞運用比興手法,對仗工整,大量運用典故,講述文人墨客與紅顏知己故事的開端,旋律運用了戲曲中的秦腔元素,板式多變。歌曲以4/4、3/4這兩個拍子交替為主,4/4拍較為平穩,3/4則表示紅顏不安的心理。
副歌部分,旋律起伏較大,3/4拍子出現的頻率明顯增多,表現紅顏跌宕起伏的情緒,歌詞上運用八個“難”來體現紅顏愛而不得的痛苦。最后一個“難”字是全曲的次高音,情緒層層遞進。在情緒的宣泄之后,運用了秦腔的留白手法,沉默過后,思緒萬千,此時無聲勝有聲。
第三部分,拍子與第二部分相反,4/4拍運用較多,娓娓道來,抒發自身情感。值得注意的是,歌曲的最后一句運用散板為6/4拍,而散板具有宣敘調和詠嘆調共有的特征,演唱時自由發揮、不受束縛,將此時紅顏的感慨萬千以及豁達的心理感受展現得淋漓盡致,進入全曲最高音,吶喊過后,豁然開朗,曲終人散。
二、金鐵霖七字準則之“聲”“字”“味”介紹
“聲”“字”“味”是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所提出的培養聲樂人才“七字標準”中的三點。“七字標準”包括聲、情、字、味、表、養、象七點。“七字標準”十分簡練,涵蓋全面,并且各知識要領之間環環相扣,非常嚴密,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能夠使學習者常品常新。“七字標準”的提出不僅是金鐵霖教授對聲樂教學實踐的總結,也是其長期理性思考的成果,這個標準涵蓋了歌唱演員在舞臺上表現的各個方面。筆者選取了其中三點,結合自身的演唱感受對歌曲《知己紅顏》進行研究。
(一)“聲”的詮釋
“聲”即是指科學的演唱方法和聲樂技巧,演唱者要在規范學習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民族聲樂體系的審美特點,唱出符合作品、符合民族與時代審美的聲音。歌唱無論民族唱法還是美聲唱法,其訓練方法都大致相同,都是利用身體共鳴獲得一種“混合聲的聲音色彩”。至于聽眾為什么能感受到音色的變化,那是因為除了歌者自身的聲音色彩外,歌者還會針對作品風格選擇適合的聲色進行演唱。歌唱是聽覺的藝術,選用合適的聲音演唱尤為關鍵。對聲樂演唱者而言,聲音不僅可以表現出歌曲的韻味,還可以引發內心共鳴,詮釋多種可能。
歌曲《知己紅顏》前四句運用了起承轉合的寫作手法,以說話的方式來展現意境,運用“灞橋折柳”“高山流水遇知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典故來描繪文人墨客與知己紅顏的相愛、相識、相知。選用的典故多為悲劇,暗示愛而不得,為全曲奠定基調。
金鐵霖教授說:“凡是表現從容喜悅的情緒或者是清秀文雅的人物,應用輕聲。”加之旋律音為中聲區,屬于人正常說話的音區,因此在演唱時一定要吸開喉嚨,把氣息嘆下去,運用開貼的方法進行演唱。想象脖子處有一個平面,將所有的字都貼在這個面上歌唱,這樣既能保持音色有較好的統一性,又能使聲音遠離喉嚨有通道感,唱的時候開貼要稍微多一些,真聲才會多一點,有娓娓道來之感。“一襲紅裙”描寫的是紅顏的外在形象,演唱時要聲斷氣不斷,“一襲”使用輕聲,“紅裙”聲音較實。“點燃彩霞萬朵”中“點燃”利用鼻腔共鳴,注意歸韻。“彩霞萬朵”是對紅顏身著紅裙的贊美,演唱時聲音稍微揚起來。“斑竹一枝千滴淚水漣漣”音從低到高逐漸過渡,聲音由弱至強,要吸足氣息,開口不宜過大。“淚水漣漣”保持位置不變,把氣息嘆下去,運用聲音與氣息的反作用力把聲音唱在腳底,由弱至強,氣沉底則聲灌頂。
第二部分為副歌,是歌曲中的高潮部分,是紅顏對于愛情聲嘶力竭的吶喊,由琶音接過情緒遞進,“想也難”“夢也難”“見也難”“愛也難”“恨也難”直至最后一個“離也難”,情緒激動到了極點,無限延長,最后歸于平靜。在聲的方面,要與第一段形成對比,演唱這六個“難”的時候運用金鐵霖教授的“前中小支點”原理。小支點只有針尖那么大,聲音不粘腔(腔指口腔、軟腭、舌根、U通道等),高音時要求氣息與支點相分離。每一個“難”都盡量唱得不一樣。“想也難,夢也難”應該輕聲表達,喃喃自語,“見也難,愛也難”是感慨與離別的不舍。最后“愛也難,離也難”是無奈與吶喊,這個時候更加要保持狀態,積極打開,尤其是最后一個“難”字可以在后加一個“a”的發音,氣息積極集中,共鳴點變得更小,同時保持住高位置,音色圓潤而通暢。
第三部分,紅顏的情緒在激動后冷靜下來,心中由無奈、失落、依依不舍到豁達。轉變斷句要干脆,切忌拖時值,前幾句是紅顏的喃喃自語,“那是紅顏知己,那是知己紅顏”是紅顏對身份的感慨。在演唱時用氣息支撐聲音,像說話一樣,身體放松,“顏”字積極送出。最后一句“知己紅顏”之時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支點的歌唱方法,“知”字和“己”字在同一位置上,切勿加滑音,想象針尖大小的共鳴點,音越高點越小,啃住氣息往點上靠,感受聲音穿透頭頂,聲音柔美而有張力。“紅顏”二字也不能改變位置,順著氣息往前送,音色統一,自然流暢。
(二)“字”的解讀
“字”是指歌唱中的語言。聲樂不僅僅是用人聲唱出優美的旋律,還需要用語言來表達作品的內容與情感。演唱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作品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要求,但對于中國民族聲樂作品來說,還是要講究字正腔圓,符合中國式的語言表達習慣。人的各種感情都要通過音樂和語言來充分展現,而歌唱是語言的夸張化表達,要比平時說話更具有戲劇性。由此,金鐵霖教授對“字”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在歌唱的訓練中吐字要求清晰、準確、穩定、放松,并且富有表現力。字頭要吐得準確而簡短;字腹要穩定在支點上唱,字尾要準確而清晰。”除此之外,咬字不能影響聲音的整體美感。
歌曲《知己紅顏》沿用了中國語言音韻的特點。第一段“灞水折柳撥弄長河日圓”,“灞”字咬的時候需要突出,夸張字頭,往嘴唇彈一下立刻接“水”字,“水”字歸韻到“i”上,嘴型不能變動,應保持歌唱位置的一致性。句尾的“圓”注意歸韻到前鼻音“an”口腔打開,唱出凄清之感。“高山流水送去琴聲悠遠”注意“去”字與其余字的連貫性,“去”字需要送出去,像吹氣一樣,做到開喉咬字,兼顧聲音的圓潤、統一與語言的清晰。“一襲紅裙”則是要聲斷氣不斷,“紅”字歸韻到后鼻音“ong”上,“點燃”二字的音較低,又屬于鼻韻母,演唱要實,聲音不能發虛。“斑竹一枝千滴淚水漣漣”遵循支點換字原則,聲母韻母不一致,但應盡量減少口腔動作,保持口腔的松弛,最終達到聲音的高度統一。
第二段“難”的演唱是關鍵,“難”屬于前鼻音,又是曲中次高音,時值拉得較長。“an”雖然能比較好地幫助打開,但在演唱的過程中容易忽視歸韻,因此收音歸韻要堅持U型通道不動的原則,在咬字行腔的過程中嚴格遵守“咬字頭、延字腹、歸韻尾”的方法,先唱“a”,嘴要圓,再把“n”歸韻到前鼻腔,不宜有太多嘴巴上的變動。
最后一段咬字要輕,帶著感嘆去唱,最后一句“知己紅顏”中的“紅”字是全曲最高音,演唱時應把音韻拆開。發音時嘴一開始不宜張太大,聲音往前靠攏尋找小支點,收后鼻音“ng”。唱“顏”之時,先念“yan”拆開拼音y-a-n,“a”延長時值拉滿,歸到“n”利用舌頭稍微往前一靠就能達到很好的歸韻效果。
(三)“味”的表現
“味”是指演唱聲樂作品的風格和韻味,聲樂演唱中,“味”是民族性的關鍵,一首歌曲有了“味”,才能更好地闡述作品表達的感情,甚至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一切皆在不言中。金鐵霖教授聲樂理論中的“味”主要是指聲樂作品的風格和韻味。
趙季平先生在歌曲《知己紅顏》的寫作中,大量使用了秦腔中的音樂元素與唱腔。秦腔唱腔分為兩種聲腔體系,即“歡音腔”與“苦音腔”。“歡音腔”用于表現喜悅、爽朗的感情,“苦音腔”常用于表現悲哀、懷念、痛傷、凄涼的感情。在秦腔的唱腔中,秦腔使用本嗓較多,聲音緊、直、泛音少,這與我們科學唱腔有一定的區別。在此過程中,為了達到好的演唱效果,可以借鑒秦腔中的“彩腔”。演唱時位置靠前,保持本嗓音色,同時運用氣息支撐歌唱。
對于“聲”“字”來說,“味”是更加深奧的,在對歌曲《知己紅顏》的演繹中,筆者采用秦腔唱法的同時還結合了金鐵霖教授一些觀點去進行演唱。
金鐵霖教授運用混聲來表現中國作品,歌唱時音色比較接近中國語言的特色,具有通暢、明亮、華麗的特點。在演唱《知己紅顏》的第一段時,借鑒秦腔中的假嗓唱法,穩定位置,中聲區旋律音多用真聲,以氣帶聲,聲音不宜過于追求甜美,像說話一般描述景象。初步描繪紅顏的形象,演唱時應帶有懷念之感,結合語感與歌詞美感,景致仿佛就在眼前,引發無盡感慨。
第二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抒發紅顏的愛而不得的痛苦,不同于第一段的敘述,第二段是情感的一個大轉折點,紅袖添香自古難全,無盡的悔恨過后,情緒爆發。借鑒秦腔的高位置,注意U通道的統一,與愛而不得的紅顏產生情感共鳴。第一個“想也難”可以用中強的力度演唱,鋪敘出來,“夢也難”是承接上句,語氣更加哀婉,“見也難”開始弱唱,“愛也難”仿佛低到了塵埃之中。重復時“恨也難”弱唱,“離也難啊”與上句形成對比,情緒更加激動,達到全曲的高潮。
第三段引發感嘆,也是紅顏對身份的無奈,長長哀婉嘆息。“那是紅顏知己,那是知己紅顏,啊知己紅顏。”唱時真聲較多,前幾句唱出內心的孤寂,第三句“知己紅顏”要與第四句,也就是最高音形成對比,演唱最高音時不宜過快結束,會影響整體的意境,可以適當延長時值,最后一句是紅顏的解脫與豁達,演唱時結束感強烈,由強
至弱。
三、結語
歌曲《知己紅顏》是趙季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歌曲中的古典風格值得我們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及探討,而金鐵霖教授的“七字準則”則為我們展示何為聲樂、何為聲樂的美、在演唱的過程中如何字正腔圓且富含民族韻味。
(湖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