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一鳴
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2017屆數控專業畢業生,現就職于重慶郭氏洪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獲ESPRIT高端制造業多軸認證工程師;2019年榮獲中國技能大賽—第三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裝配鉗工(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安裝與調試)項目職工組一等獎;2020年榮獲廣州市高層次人才證書A證(青年后備人才);2020年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羅一鳴的成長故事,可以用速度驚人來形容。
剛進學院時,他連數控加工是什么都不知道,而現在,他已經是廣州市高層次人才,被授予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拿過國家級一類大賽一等獎,可以熟練使用ESPRIT CAM和VERICUT軟件,在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實現角度頭0-90度任意角度的定向加工、聯動加工、搭配固定循環,完成高精度的鉆孔、鏜孔、攻絲等操作。
目標清晰、特別能吃苦、悟性較強,羅一鳴的任課老師刁文海總結出他認為羅一鳴成長為數控加工技術佼佼者的主要原因。“一鳴是數控加工技術的沉迷者,常常為了一個程序、一個工藝,摸索到忘記飯點。”
羅一鳴一直感念學院對他的培養。特別是在他參加技能大賽的過程中,學院在人力物力上的全力支持,幫助他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還有在特勤隊的那段歲月,讓我學會了吃苦耐勞,學會了堅持。”
羅一鳴對數控加工技術的熱情從學生時代延續至今。2017年從學院畢業,他被招進廣東省機械研究所,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擔任國培項目的授課老師,面向數控專業的教師宣講新型技術的應用方法。為了給老師們培訓時撐得住場子,他每天花大量時間鉆研技術、研究核心應用軟件。
目前,26歲的羅一鳴擔任重慶郭氏洪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洪伸科技”)副總工程師,主攻軍工產品線。導彈陀螺儀、殼體和整流罩,用于航空發動機核心零件的閉式葉盤,衛星支架,無人機紅外吊艙……這些讓人“不明覺厲”的軍工核心零部件加工項目,他都參與過,并與同事一同解決了產品批量生產的“卡脖子”問題,為強裝興軍源源不斷地做貢獻。“羅工研究出來的后置處理、加工方案,大幅提升了加工效率,而且讓我們擺脫了對進口數控加工設備的依賴性。”公司總工程師對羅一鳴贊不絕口。
開春以來,羅一鳴經手的項目高達30個。最近,他剛完成了雷達罩加工項目。重約一噸的金屬坨坨,在多軸加工中心中一點點褪去笨重,最終變成直徑1.024米,壁厚僅1.5毫米的半球形鏤空雷達罩。“就像藝術品一樣。”哪怕已經入行三年,每次完成新項目,看著大變樣的成品,羅一鳴依然會感到驚嘆。他解釋,這個雷達罩屬于薄壁型零件,壁厚只有1.5毫米,球面加工精度要求達到“絲”的級別,即0.01毫米,只有普通A4紙厚度的十分之一,“極其難掌控,加工過程中不小心碰到很可能就會導致變形,無法恢復。”這個成品的背后有著核心技術與特殊工藝的支撐,除了軍工研究所,在短期內,他們是唯一能加工制作出這個雷達罩的民企團隊。當看到锃亮的成品時,羅一鳴的心情也跟著發亮,“特別慶幸當初選擇了軍工業。”這份工作給他帶來了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羅一鳴一直希望在工作中有所建樹,突破圈層。雖然出于保密要求,很多信息無法表露,但實情就是,如今軍工領域好些如雷貫耳的大國利器背后,都有他奮斗的痕跡,他將努力做到極致,把個人夢和國家夢無縫銜接。
羅一鳴很擅長帶伙伴。他只花了兩年時間,就把20多個數控加工零基礎的新手培養成操作、編程和工藝均熟練的“全才”。
這些人里甚至有從廚師轉行過來的。“一開始很累,但后面很有成就感。從19歲的小朋友到60歲的老師傅,進行精度要求為0.005毫米的加工操作都沒問題。”羅一鳴難掩驕傲地說,這20多人學成后,有其他公司想高薪挖人,但一個都沒有離開。
羅一鳴覺得自己應該是他們愿意留下的原因之一。
在同事的印象里,羅一鳴是一個毫不藏私的專家型領導,一個停不下來的年輕人。新冠疫情防控頭兩年,很多人被困在家里,于是羅一鳴在線上開班,每晚8點至10點進行ESPRIT CAM應用教學。他從不害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從不吝嗇于分享。他希望教會更多人,一起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發光發熱。
羅一鳴身上有一股旺盛的生命力。這股生命力讓他在軍工這個嚴肅的產業里盡情發揮媲美藝術家的創造力,在毫厘之間看到星辰大海,打造無數繁華盛景。
(通訊員" 劉" 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