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開發紅色文創,對“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為各地紅色文旅資源開發提供了鮮活路徑。文章以新時代下閩西紅色資源的有效利用為研究對象,在分析閩西紅色資源基本情況和開發利用現狀與困境的基礎上,立足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設計視角,通過塑造紅色文化空間、打造紅色文化品牌、探索“科技+文創”形式,探索紅色資源活化利用的新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閩西紅色資源;歷史博物館;文創產品;讓文物“活”起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1.039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①,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②,為用好紅色資源、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等指明了方向。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方向。紅色資源是黨艱辛而輝煌的奮斗歷程的見證,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和豐富的革命精神,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文創產品可以傳遞歷史上特定時空里的審美情趣和內涵文化,是連接群眾與紅色資源的橋梁。
《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強調文化文物單位應依托館藏資源,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資源的精神內涵,加強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歷史博物館是記錄和呈現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奮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等紅色資源的重要載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時代價值,采用“紅色資源+文創”的形式,將創新思維和創新理念融入館藏紅色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用好用活館藏紅色資源。在此背景下,博物館與各類市場主體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逐步增強,文創產品開發的新模式層出不窮,博物館文創開發呈現井噴態勢,文創產品也頻頻“出圈”,紅色資源和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為博物館有效開發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實現路徑。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作為一座全面反映閩西革命史、重點凸顯中央蘇區(閩西)歷史的綜合性革命博物館,應積極主動順應紅色資源開發利用趨勢,依托自身資源優勢,整合紅色資源特點和時代發展特征,把握正確導向,開發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合理開發利用閩西紅色資源。
1 閩西紅色資源基本情況
閩西地區是中國共產黨較早期革命活動較為活躍的重要地區,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具有豐富而厚重的紅色資源。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作為全面反映閩西革命史、重點凸顯中央蘇區(閩西)歷史的紅色資源展示載體,具有極其豐富的紅色資源,館藏文物1萬多件/套,珍貴文物2449件/套(其中一級6件/套、二級66件/套、三級2377件/套),圖書資料1萬多件,館內設有“紅色閩西”“閩西英烈”“閩西紅土名人”等陳設展廳,方便群眾深入了解中央蘇區閩西紅色根據地革命斗爭的艱苦卓絕及光輝燦爛的歷史。
2 閩西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困境
近年來,隨著《龍巖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龍巖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利用規劃(2021—2030)》《關于用好烈士褒揚紅色資源 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通知》《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等政策文件的印發與實施,龍巖市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工作要求,通過紅色故事、革命遺跡、文藝作品等,對紅色資源進行科學開發,將“紅色資源+”思維運用到閩西紅色資源開發利用中,實現“護好用好紅色資源,講活閩西紅色故事”的目標。
在閩西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我們通過結合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紅色資源開發利用實際,總結出當前閩西紅色資源開發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紅色資源缺乏有效開發。雖然各文化文物單位已經充分認識到紅色資源的價值,積極探索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的有效舉措,但是依舊存在大量的閩西紅色資源尚未得到充足且有效開發的現實問題。例如,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紅色資源眾多,但是大部分的紅色資源并未得到充足的開發利用,對紅色資源價值的挖掘還處在起步階段,往往通過舉辦展陳活動、開展宣傳宣教等形式,發揮館藏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的創新性不足,使閩西紅色資源未能以一種貼近時代、貼近需求、貼近生活、貼近年輕人的形態開發出來,致使文旅融合背景下閩西紅色資源的市場價值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激活,紅色資源多重價值轉化程度較低,制約著閩西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二是紅色資源開發支持力度不足。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處于革命老區,其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對紅色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人力支持與資金支持力度相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區域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④。三是周邊紅色資源開發市場競爭激烈。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位于福建、廣東和江西三個省份的交界地帶,廣東梅縣、江西瑞金等同樣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其中,江西省依托井岡山、南昌、瑞金、于都、贛州等多個革命老區,將紅色文化轉化為產業優勢,以紅色文化賦能文旅產業,在文旅深度融合趨勢下,逐漸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紅色文化生態圈。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閩西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打造閩西特色紅色文化品牌,進而增強閩西紅色資源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是當前閩西地區文化文物單位的重要工作方向和內容。
3 積極探索“紅色資源+文創”的發展路徑
在紅色文化創新發展、紅色資源創造性轉化的趨勢下,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應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把握住發展機遇,深入挖掘閩西紅色資源的價值內涵,立足閩西紅色資源優勢,運用創新性思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借助“紅色資源+文創”的形式,積極探索用活用好紅色資源的實踐路徑⑤,做大做強“紅色閩西”文化品牌,進一步擴大閩西紅色資源影響力,提升閩西紅色資源的市場價值,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助力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
3.1 塑造紅色文化空間
對閩西紅色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時,可以通過借助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優勢,對紅色資源等物質實體和空間進行有意義的整合,整合博物館空間觀眾、展品和環境三大核心要素,構建集紅色展示空間和紅色消費空間于一體的紅色文化空間,搭建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多角度交流和溝通的交流場域⑥。
在紅色展示空間中,以“紅色閩西”為主題,結合“紅色閩西”基本陳列和“閩西英烈”“閩西紅土名人”等專題陳列,將展示空間分為“紅色星火可燎原”“紅色閩贛路千里”“紅色土地展宏圖”“紅色理論譜新篇”“紅旗故鄉又出發”“紅色旗幟永不倒”六部分,同時借助多媒體互動體驗設備和文物三維數字化展示系統,塑造空間的真實感,增強空間的可參觀性,向觀眾闡釋馬克思主義在閩西的傳播、中共閩西地方組織的建立、工農革命的興起、土地革命、紅四軍前委會議、中央蘇區的形成、十萬工農當紅軍、長征中的閩西兒女、血戰湘江、閩西三年游擊戰爭等歷史事件,彰顯紅色文化空間的社會文化價值。在紅色展示空間中,通過對閩西紅色資源的匯集和整合,運用立體化和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將分散的紅色文化符號進行集中展示,提高閩西紅色資源價值⑦。在紅色文化消費空間中,在充分展示閩西紅色資源的同時,深入挖掘閩西紅色資源的文化消費價值,利用符號文本對閩西紅色資源進行創新性轉化,在紅色文化展示空間的基礎上,拓展具有符號意義的紅色文化消費空間,滿足參觀者親身體驗、情感表達和價值認同的需求,推動閩西紅色資源從文化符號轉化為具有消費意義的場所和商品,有助于促進閩西紅色文化與現代城市空間相融合。但是需要保證所售賣物品的象征意義、空間元素等與博物館陳列的紅色元素相契合。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可以從展示空間中的革命文物中提煉文化元素和革命精神,將革命文物展示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向觀眾傳遞多層次的文化意蘊,使閩西紅色資源以一種有形的形式被觀眾感知,在促進紅色資源“符號消費”的同時,推動閩西紅色文化的傳播,增強社會層面對閩西紅色文化的了解和認同⑧。
3.2 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以文創的形式實現對閩西紅色資源的有效開發,需要對閩西紅色資源的核心價值進行挖掘,塑造IP形象,打造特色文創品牌,開發彰顯品牌價值的文創產品,借助品牌效應,提高閩西紅色資源文創產品的辨識度,增強閩西紅色資源文創產品的市場競爭力⑨。因此,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與地方文旅部門應結合閩西紅色資源開發工作實際,以閩西蘇區的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為核心,打造具有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明確閩西紅色資源開發思路。在探索閩西紅色資源文創品牌建構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他革命老區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經驗。例如,贛州以動漫連續劇的形式,打造《少年家國夢》紅色基因傳承IP,激發紅色資源和紅色歷史文化潛力,并建設配套的《少年家國夢》IP主題體驗館、紅色運營中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全方位展示瑞金紅色革命城市名片,推動紅色資源IP化、產業化、市場化。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可以圍繞閩西紅色資源人、事、物、魂等元素,著力打造“紅色文化耀閩西”品牌,以IP為核心打通紅色文創產品新消費新場景的博物館經營布局。同時,樹立大文創觀念,使博物館文創生活化,增強文創產品在社會群眾生活中的功能性,如紅軍標語活字智力拼盤、“不忘初心,從閩西再出發”筆筒、天地方圓瓷瓶等文創產品(圖1~圖3),使人們通過文創產品體驗閩西紅色文化,進一步提升閩西紅色資源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3.3 探索“科技+文創”形式
《措施》中指出,“提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科技應用水平”,在社會數字化發展的生態背景下,探索“科技+文創”形式,發展數字文創是充分開發利用紅色資源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⑩。因此,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可以借助VR、AR、全息投影、5D+AI、3D打印等現代化技術,提取閩西紅色資源,如歷史類元素、人文類元素、故事類元素等。借助現代化技術對閩西紅色資源進行視覺轉譯,以現代化的表現手法呈現閩西紅色革命歷史事件和人物。例如,在對人物和建筑形態進行概括時,對要素和細節進行精煉的總結后,可以適當地夸張和風格化,增強文創產品的可觀賞性和趣味性。在探索“科技+文創”的紅色資源開發利用形式過程中,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可以通過借鑒其他文博單位文創產品的設計經驗,并將其與閩西紅色文化價值和品牌精神內核進行深度整合,夯實閩西紅色資源文創產品的價值內涵。在此基礎上,以明確的價值主張為導向,通過具有創新性的創意策劃,將抽象的紅色文化品牌精神內核和價值主張,轉化為具體可執行的設計方案,以生動的數字化表達,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沉浸式文創體驗空間,營造感知即交互的紅色文化消費新場域,直觀立體地向人民群眾傳遞閩西紅色文化精髓,進一步強化以文創產品為載體的閩西紅色資源與用戶的情感聯結,增強閩西紅色文創產品的文化承載力、展現力和傳播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應立足文物保護利用視角,深入挖掘紅色閩西的文化內核,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稟賦,深度挖掘閩西紅色資源的精神文化內涵,積極探索紅色資源活化利用新路徑,通過“紅色資源+文創”的紅色資源開發模式,塑造紅色文化空間,打造紅色文化品牌,探索“科技+文創”形式,讓紅色資源“新”起來,讓文物“活”起來,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幫助人民群眾更加全面地掌握閩西紅色革命歷史。
注釋
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2023-05-25].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②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EB/OL].(2023-3-14)[2023-05-2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3/content_5747260.htm.
③文化和旅游部 中央宣傳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市場監管總局 國家文物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
開發的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21-08-17)[2023-05-25].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ykf/202108/t20210831_927458.html.
④李華偉.論革命歷史類博物館在文旅融合中發展紅色旅游的策略:以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4):221-222.
⑤陸幸福.新時代地方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初探:以揚州紅色文化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7(3):195-198.
⑥易滋名,施亦婕,陳劍疆,等.閩風文創“一帶一路”文化傳承與福建旅游文創產品設計開發[J].品牌與標準化,2022(S2):52-54.
⑦陳月霄,李星.論紅色文化多維價值及其生成方略:兼以福建紅色文化為敘述背景[J].思想教育研究,2022(2):149-153.
⑧邢閻艷.基于紅色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以3D打印技術結合“徐行草編”的紅色文創產品為例[J].設計,2022,35(9):11-13.
⑨陳儀.全域旅游背景下“紅+綠+古”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研究:基于全州縣旅游市場的調研分析[J].廣西經濟,2023,41(1):28-33.
⑩程愛娣.文化產業下“媒體+文創”的多元發展探索:以法報文創“初心文化基地”項目為例[J].傳媒論壇,2022,5(22):44-4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