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簡介
梁文菁
廣州市第七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初中名班主任項目培養學員,廣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廣州市中小學骨干教師,“廣州共享課堂”課程評審專員,廣州市越秀區初中語文特約教研員,越秀區初中語文學科教學評價研究組成員,越秀區骨干班主任,優秀少先隊輔導員,華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實習指導教師,廣州大學校外實踐指導教師。
擔任初中年級組長15年,多次獲得廣州市越秀區政府嘉獎,記三等功。2019屆畢業年級獲得廣州市越秀區初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第一名。近年來,主持并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多篇論文獲獎并發表于國家級、省級刊物。致力于“對話型班級建設”探究,在各地各區開設講座向一線教師分享專業教學、年級管理、家校溝通方法,培養新教師及班主任,受到好評。線上教學期間,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承擔省、市、區各級空中課堂的授課錄制及課程評審工作。
第一回合:有理不在聲高
小陳,一個很特別的學生。個子很壯,黑黑實實,說話聲音很大。行為習慣也不講究。踩共享單車上學,在校門口隨意一放轉身就走,也不考慮停車的位置是否合適。上課喜歡偷偷看小說,如果老師提醒他,他會看老師一眼,目光帶著點“殺氣”。午休時間他拿個小枕頭往課室后面地板上一躺,不管地上是否干凈,沒多久就打起呼嚕。他和同學一言不合就掄拳頭,玩得忘形也忍不住動手。開學初,他這一系列操作讓班里同學目瞪口呆。在父母都“精養”孩子的年代,這種孩子不多見。有意思的是,他還比較“真”,從來不掩飾在別人面前流露粗魯的一面。老師批評他,他也不掩飾,出言反駁,沒多久就成為了年級的“小名人”。作為他的語文老師,有時我也被他弄得哭笑不得。
小陳喜歡看小說,課上喜歡侃侃而談。他愛講,我愛聽,不時點評幾句,師生相處融洽。那天,我們在課堂上分享名著《水滸傳》,他又站起來侃侃而談。他壯實又黝黑,恍惚之間給了我一種“花和尚倒拔垂楊柳”的感覺。“魯智深!你給我的印象就是魯智深!”我脫口而出,同學們紛紛樂起來。他一臉興奮,滿面泛光,從此“智深”就成為了他的綽號。
跟“智深”的“英雄會”往往是在課上,直到那天在辦公室——
班主任:“你有沒有在下課時,跑到隔壁班抄黑板上測驗題的答案?”小陳干脆利落地回答:“我沒有。”班主任:“剛剛別的同學反映你有這個行為……”小陳大吼:“我沒有!”聲音震耳欲聾,辦公室里老師紛紛投來目光。小陳氣呼呼,神情很兇,胸脯上下起伏,手也捏成了拳頭。在我看來,高大的他站在中等身材的班主任前,很有壓迫感。
看場面有點失控,身為級長,我需要給他們做個短暫的“熔斷”。“有理不在聲高,我們好好說話……”我把他拉到桌旁坐下。“我沒有!”他的聲音還是很大,感覺是故意說給班主任聽。“我聽到了,我們隔得那么近,說話小聲一點,盡量不影響其他老師辦公。”我說。
“張老師說我抄測驗答案。”“我也聽到了。張老師也說了是別的同學向她反映的,所以才找你了解情況。”“誰說的?我去找他。”“然后呢?花和尚大鬧五臺山,大鬧課室嗎?還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我剛剛都覺得你想對班主任揮拳頭了。”我兩你一言我一語的。他見我語氣比較溫和,也忍不住笑了出來:“聲音大點,我就可以把場子鎮住!”
“我剛當老師那幾年,也是這樣想。先大喝一聲把學生鎮住。但后來發現解決不了問題。如果剛才張老師和你都用聲音鎮場子,那以后班上就是誰最兇誰有理。最兇的那個就是班霸。我倒是期待有個魯智深一樣的人物,維護班里正義。”“我也不是不講道義。”“那你能跟張老師好好地說一下你的道義嗎?這是張老師和你的交流,我相信你更想跟她說。”在我的鼓勵下,他點了點頭。我和他進行對話,是希望讓他思考待人接物的方式,嘗試從解決事情的角度去表達想法。
性格魯莽剛硬的學生,要找到和他對話的合適方式。太剛則易折,以強勝強并不一定是好方法。
第二回合:有話可以細說
回到辦公室,班主任跟我耳語,小陳昨晚沒回家,而且今天翻了別的同學的書包!
我大吃一驚。小陳是家里最大的孩子,還有一對孿生弟弟。爸爸經常出差,媽媽下班晚,平時家里是老人照顧三個孩子。昨天放學,奶奶看到小陳在玩手機,說了幾句,他一聲不吭就背著書包出了家門。
小陳到了辦公室,神色有些緊張。看著這個早就高出我們一大截的男生,我默默地嘆了口氣:“昨晚你應該沒有睡好吧。餓了嗎?先和你去吃飯。”他有點局促,班主任:“先吃飯吧,等會放學媽媽過來接你……”
一番風卷殘云后,他跟我們說,昨晚他在課室地上睡了一晚,為了躲開保安巡查,整晚沒有開燈。翻別人的東西是打算找點吃的,今晚也不回家。
“奶奶肯定很擔心,因為是她說了你,你才回學校來的。”我刻意避開“離家出走”的字眼。他面露愧色,“我爸回來一定會罵我,我才跑出來。”小學高年級時小陳爸爸在外地工作,媽媽和老人照顧三個孩子,小陳確實養成一些小毛病。爸爸性格比較固執,對小陳很失望,覺得遠比不上自己陪著長大的兩個小兒子。父子經常發生摩擦。
“這事有沒有別的方法解決?課室熱,整晚不敢開燈,肯定很不舒服吧。”班主任說。“越晚越覺得自己回不去,后果越嚴重。”小陳說。“按你的想法,今晚也不回去,后果會更嚴重。”我說,“是一時沖動?要愛護自己。在課室地上過夜,對身體是傷害。為了吃飯翻別人東西,對自己和別人都是傷害。”“我可以在地上睡,就是不該翻別人的東西。”小陳有些后悔。我接著說:“你有沒有想昨晚你家里人是怎么過的?”“晚上睡不著時想了一下,那個點他們應該睡了。”小陳說。
我接著問道:“那你覺得他們昨晚沒睡前是怎樣過的?”小陳回答:“我奶奶會給我媽打電話,媽媽會出來找我。奶奶就要在家照顧我弟。我爸下班晚,可能會生氣。”
我試著引導說:“你說爸爸可能會生氣,其實奶奶、媽媽,甚至弟弟,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大家都沒有好的感受,就要考慮更好的溝通方法。”“那我下次不跑,但在家還是會被罵。”小陳委屈著說。“那你和爸爸媽媽都試試找更好的說話辦法,我和張老師都會幫你。”我安慰道。
下午,我們和家長聊了一個多小時。小陳和父母回家。一家三口各具神態:雙眼通紅的小陳媽媽,一臉嚴肅但也知道事情嚴重的小陳爸爸,有點不自在但緊緊走在媽媽身旁的小陳。
在小陳的青春叛逆期,給他說真話的機會,了解他的想法,幫助他認識自己,不在沖動之下走歪路,是老師可以做而且要堅持做的事。這個表面粗魯又沖動的孩子,其實有著渴望被認同和關愛的內心。
與德育處溝通后,我們與小陳約定,所犯錯誤用為集體做志愿服務的方式抵消。小陳聽后臉上露出了驚喜和感激。事實證明,小陳不吝氣力和熱心,為班里做了很多實事。期末班主任宣布在班里設立“好漢獎”,對熱心服務班級的同學予以鼓勵。小陳獲得了一致肯定,順利當選。
第三回合:有緣共同成長
畢業如期而至,小陳最終考取了理想的高中。拍畢業照那天,他興奮地和我拍了合照,聲音一如既往的宏亮:“梁老師,我舍不得你。真希望你能繼續教我。”“畢業了也常回來看看。”我說。“一定!你放心,在新學校我會好好說話!”這個大男孩,從一個魯莽的小男生蛻變成一個有責任擔當的男子漢。而我,也從和他的相處交往中有所收獲:第一,對話方式要因人而異,要個性化定制;第二,要讓學生說真心話,就不能憑借師道權威,要做到共情與真誠;第三,教育不是一兩次對話交流就能做好的事,每次對話都極需耐心。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個體,需要平等對待,真誠對話。有緣成為師生,用對話叩開心靈的大門,在對話中一起成長,確實是幸運又幸福的事!
治學之道
十九年的德育實踐,梁文菁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德育理念:對話德育,打造“對話型班級”管理建設,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在對話中得到成長。“對話型班級”管理理念是充滿著對話智慧的道德教育理念,希望師生及其它主體廣泛開展對話活動并建立對話關系,建構班級對話共同體,在“敞開”和“接納”中相互傾聽、接受和共享,實現“視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創造,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