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維香
(山東省水文中心,山東 濟南 250000)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是黨和國家事業前進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山東省水文中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水文現代化是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先行性工作定位,聚焦主責主業,突出信息化牽引,增強人才科技雙驅動,不斷提升水文工作與服務水平,全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山東水文落地見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山東水文錨定“四不”目標,落實“四預”措施,發揮省、市、縣三級水文站網體系優勢,為打好防汛防臺“組合拳”貢獻水文力量。
一是“四預”能力建設加速推進。優化水情信息服務系統和洪水預報系統,加強分析演算和洪水模擬預演,開展中長期降水趨勢預測及大中型水庫納雨能力分析,切實提升“四預”支撐能力。啟動水文站高洪測驗設施設備現代化升級改造,推進衛星遙感和雷達等技術應用,加快構筑起雨水情監測“三道防線”。
二是測報質量能力顯著提升。啟動實施“水文測報能力和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推動形成覆蓋全面、布局合理、功能完備、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現代化水文站網,持續完善省級總控、市級主導、縣級落實的水文測報質量控制機制,加速打造一支專業能力強、職業素養高的測報人才隊伍,實現測驗質量與報汛質量雙提升。
三是防汛水文測報再立新功。發揮行業監測機制優勢,加密雨水情監測,強化預報預警,有力支撐保障了全省防洪安全。2023 年防范臺風“杜蘇芮”期間,測報人員沖鋒在前,第一時間搶測水文數據,及時開展應急監測,共發布洪水預報121站次,測流1 756 站次,測沙136 次,收發全省雨水情情報100 余萬條,發送雨水情短信20 萬條,圓滿完成水文測報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山東水文堅持問題導向,搶抓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重大戰略機遇,錨定水文設施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動的建設目標,系統發力夯實水文主責主業基礎。
一是水文現代化建設頂層設計實現突破。錨定構建適應新時代水利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水文站網、監測預警、數字水文、行業管理“四大體系”目標,組織編制《山東省水文現代化建設規劃》和《推進水利工程配套水文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構建起水文現代化建設“四梁八柱”,為進一步提升水文服務支撐能力、推動新階段水文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二是水文測報能力專項提升工程加速推進。聚焦流量在線監測水平實現全國領先、水文測報水平達到全國先進的“一個領先、一個先進”總目標,高質量編制水文測報能力專項提升工程方案,并積極推動實施,力爭山東省水文測報實現監測感知能力、信息傳輸能力、信息分析處理能力和機動監測能力全面提升,為新階段水文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水文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梯次化開展。全力推進山東省水文設施建設工程、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帶水文項目,133 個標段完成合同工程完工驗收,372 處水文(位)站及雨量站完成自動監測改造提升,國家基本水文站流量自動監測覆蓋率達到50%。搶抓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機遇,國家基本水文測站提檔升級(一期)、水資源監測能力(濟南)建設等加速推進,國家基本水文測站提檔升級(二期)、大江大河及其支流水文設施工程前期工作穩步開展,8 個水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山東省基礎設施“七網”建設行動計劃》。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山東水文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發展理念,持續推動信息化建設、人才與科技工作精細化落地落實。
一是人才科技建設全面起勢。在創新出臺加強人才與科技工作的“十條”措施基礎上,制定出臺《山東省水文系統人才與科技工作持續推進方案》《山東省水文科研項目管理辦法》等多個文件,抓綱帶目破解人才科技建設難題。大力實施“5125+1+N 水文人才工程”,聯合組建7 支創新團隊,全面落實科技課題項目“揭榜掛帥”,全力攻關“卡脖子”技術。優化全系統崗位設置,職工競聘上崗實現了“四個突破”,為推動山東水文事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釋放改革新動能。
二是干部教育培訓持續發力。編制山東省水文系統職工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023—2025 年),印發2023 年教育培訓計劃,做好干部教育培訓頂層設計;推行“1+1”導師跟蹤培養,建立青年理論學習導師機制和新進人員基層鍛煉機制,通過“傳、幫、帶”實現新老員工互促互學、共同進步;聯合河海大學舉辦水文基礎理論與實踐科目鞏固提升網絡培訓班,開設17 門課81 學時教學內容;組織水文大講堂、水文杏壇等培訓,舉辦水文勘測技能競賽、水文情報預報技能競賽,以培促學,以賽代練,切實增強干部職工學習能力、業務能力和實戰能力。
三是信息化建設質效齊升。按照“四個一”總體思路,持續推動水文信息化深度整合提升。聚焦數據治理,持續強化數據內部整合、外部融合,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發揮數據集成效應;聚焦業務應用,搭建“魯水智眼”和“數字孿生”模塊,持續完善一體化業務平臺。目前,雨水情信息服務、洪水預報系統、水質業務系統等核心系統已投入試運行,實現了“省級部署、省市縣三級應用”的全省一體化全流程的工作模式,在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山東水文堅持“文化鑄水”發展思路,立足水文行業實際,以建設一批黨建品牌、科普基地、特色工程、文化精品、水文榜樣“五個一”工程為抓手,推動水文文化建設從全面起勢向內涵發展轉變。
一是載體建設持續完善。組織開展水情教育及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先后建成國家級水情教育基地1 處,省級水情教育基地1 處、省級科普教育基地3 處、省級節水教育基地1 處,市級科普教育基地7 處、市級節水宣傳教育基地1 處,申報并經水利部認定百年水文站1 處。依托全省豐富的科普教育基地組織各類活動,水文知識的普及和水文文化的宣傳不斷加強。
二是工程文化加速融合。在組織開展兩屆水文設施與水文文化有機融合典型案例評選基礎上,以157 個國家基本水文站為對象,以百年水文站為重點,以保護、傳承、弘揚為主線,充分摸清基層站網歷史沿革,深入挖掘水文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為建設現代化水文強省提供先進文化支撐。
三是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組織開展全省水文系統第一屆黨建品牌創新大賽及優秀成果展示、第三屆“最美水文人”評選及宣講活動、第二屆水文文化與水文設施有機融合典型案例評選等,評選出7 位最美水文人,有力提升了行業凝聚力和影響力,為新階段水文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力量與文化滋養。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這一重大論斷和全新要求。山東水文堅持系統觀念,結合體制機制特點,下大氣力體系化推進水文系統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總要求,推動水文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
一是內容上全涵蓋。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大力實施示范工程、品牌工程、廉潔工程、聯動工程、融合工程、創新工程,一體推進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制度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二是責任上全鏈條。制定并嚴格落實黨建主體責任清單和紀委工作意見,召開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推進會、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情況匯報會、紀委書記述職會、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會議等,層層傳導壓力,狠抓責任落實,不斷強化“四個責任”協同貫通。
三是對象上全覆蓋。三級聯動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狠抓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21 條措施落實,大力實施基層黨支部建設3 年提升行動和青年理論提升工程,不斷健全黨委“管總”、黨務部門“引線”、支部“抓點”的齊抓共管工作新格局。
四是制度上全貫通。先后制定出臺了“三重一大”實施辦法、非省級財政資金管理辦法、招投標管理等50 余項制度,搭建了水文系統制度體系框架,切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的良性運行管理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堅持胸懷天下,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天下情懷、國際視野、世界使命和大黨擔當。山東水文堅持基礎性先行性定位,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以及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重大機遇,加強水文監測、分析評價與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精準、優質的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服務。
一是在服務水資源管理上持續發力。高質量完成用水統計調查工作,開展超采區地下水位劃定、水資源超載區劃定、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持續開展京杭大運河貫通補水水文監測工作,全力護航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復蘇,累計獲取監測數據1.8 萬余條,報送信息簡報17 期,受到國家水利部部長李國英批示肯定。加強干流水文監測,每日報送數據信息,優質服務小清河全線通航。積極挖掘長系列水文數據成果,《山東省水文圖集》修編加速推進。
二是在服務水生態保護上持續發力。啟動全省8 條河流37 處生態流量監測,編制《山東省重點河流水資源調度監測信息月報》,密切跟蹤監測斷面生態流量情況,及時提供預警數據支撐,今年以來累計發布洪水預警3 次。主動服務和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黃河流域水生態監測首次實現省內全覆蓋。
三是在服務河(湖)長制上持續發力。開展“一河一單”“一市一單”式服務,組織完成452 處水質監測斷面水質監測工作。發揮行業優勢,開展河長制暗訪核查,完成105 條河流暗訪,推送問題751 個,高質高效服務美麗河湖建設。
四是在服務水土保持上持續發力。在全國率先開展水土保持監測計量工作,高質量完成全省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和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全覆蓋工作,為我省在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實施考核中連續5 年獲得優秀等次提供了有力支撐,被水利部評為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先進集體。
下一步,山東省水文中心將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新征程上開創水文事業發展新局面,奮力譜寫水文現代化強省建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