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靜,孫 征
(1.濟南市水利工程服務中心,山東 濟南 250100;2.濟南市城鄉水務局,山東 濟南 250099)
濟南作為山東省的省會,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1],多年平均當地水資源總量22.53 億m3,人均占有量僅為283 m3,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7[2-3]。濟南又是農業用水大市,引黃灌溉用水多、澆地難、收費貴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同時引黃灌溉實踐中又存在用水方式粗獷、計量覆蓋率低、渠系工程不配套等問題[4-5]。
2020 年4 月,山東省委、省政府部署沿黃9市啟動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濟南作為沿黃9市之一,通過“鞏固、續建、新建”等措施,完善骨干灌排工程及田間節水工程體系,配套計量設施,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濟南市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涉及槐蔭區、天橋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平陰縣、商河縣及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等8 個縣(區),包括邢家渡灌區、田山灌區、胡家岸灌區等16 處大、中型灌區。灌區設計灌溉面積總計17.57 萬hm2,有效灌溉面積計14.58 萬hm2,本次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涉及到灌溉面積5.29 萬hm2。
1)完善骨干灌排工程體系和計量設施配套。按照灌區標準化、現代化建設要求,對濟南市引黃灌區的輸水總干渠等骨干輸水渠道進行防滲加固,提高輸水效率;對引黃灌區內灌排兩用溝渠進行疏浚和建筑物配套,滿足輸水配水、生態補源要求。實施渠道整治469.01 km;新建、改造建筑物474 座,配套完善量測水設施288 處。
2)完善田間工程體系和計量基礎。實施末級渠系溝渠疏浚,對險工要段、測水量水建筑物溝渠段、測水量水標準斷面等襯砌加固,配套改造進水閘、節制閘、泄水閘、分水閘、過路橋涵、渡槽等。整治末級渠系1 415.34 km,配套建筑物621座。節水灌溉面積增加3.52 萬hm2,其中渠道自流灌區0.12 萬hm2,泵站提水灌區1.26 萬hm2,機井提水灌區1.14 萬hm2,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區1 萬hm2。對原有1.77 萬hm2節水灌溉設施維修及配套完善計量設施。
3)實施信息化改造提升。建設信息化平臺,實施灌區行政邊界水量監測、重點渠道水量監測、重要分水閘門監測和自動控制,典型機井水量監測等設施配套,建立市、縣、鄉、村4 級信息化終端,切實提升灌區管理服務水平。
1)加強組織保障。濟南市成立了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水務、農業農村等部門專業人員任組員的工作專班,明確了部門重點工作和時間節點,研究推進措施,強力統籌推進全市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工作,為濟南市按期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奠定堅實的組織保障。
2)完善制度保障。濟南市相繼制定印發了《濟南市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方案》《濟南市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領導機制方案》《濟南市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包掛督導檢查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全市建設內容,完善了職責分工和協作機制,為濟南市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任務建成完善的制度保障。
1)超前招標促支付。為2020 年12 月底全部完成14.79 億元債券資金支付的任務目標,濟南市充分考慮招標結余、合同支付比例約定、工程質保金余留等因素,在完成債券資金對應工程量招投標基礎上,超前部署,將2021 年Ⅱ期建設內容進行提前招標采購并開工建設,招標采購建設內容投資合計17.62 億元,其中長清區、先行區于2020 年提前完成全部建設內容的招投標。
2)搶工期促建設。濟南市章丘區于2020 年9月21 日在全省率先開工建設,其余項目于同年9月30 日前全部開工建設。針對工程點多面廣、時間緊迫的特點,迅速擴展施工作業面,市、縣(區)兩級和參建各方有效克服秋收阻工、春灌和生產生活引水、疫情防控等各類困難,合理優化施工計劃,實行24 h 施工,全力搶抓施工有利時機。截至2020 年12 月底,全市累計完成投資15.78 億元,占年度債券資金的107%,全額完成年度債券資金支付。春節后又立即組織開始復工復產,全力確保2021 年6 月底前全面完工。
1)以進駐督導組抓質量。制定印發全市包掛督導方案,專班成員單位骨干力量參與,分組進駐區、縣開展督導,強化工程建設管理全過程監督,發現問題限時整改,以督導促建設,以督導強質量,每周召開全市包掛督導會議,梳理當前存在問題,研究制定解決推進措施和下步督導重點,全面強化工程建設管理和質量安全。
2)以每日調度催進度。建立了由副市長、市縣兩級相關領導、業務骨干組成的建設工作調度機制,實行每天調度,按標段上報工程進展和現場圖像資料,通過每天簡報、每周周報,適時通報,全力督促各區縣加快工程建設和資金支付。濟南市專班成立以來,每月至少組織各區縣召開1 次建設推進會,適時召開專題會議,總結發現問題,研究制定推進措施,全力督促工程建設。
工程將濟南市引黃灌區劃分為15 924 個計量單元,配套量測水設施16 755 處,實現高效配水到田間,引黃灌區具備農業用水計量收費基礎條件。灌區骨干工程分水口實現全部計量,具體情況為:補源灌溉區將每眼井作為計量單元,通過以電折水加移動計量校核、水電雙控等方式,實現計量到戶,按方收費;自流灌溉區通過巴歇爾量水槽加明渠流量計、移動式測量儀校核等方式,實現單元計量,除土地流轉大戶外,每個計量單元控制面積不超過20 hm2,按方收費;提水灌溉區,增設固定泵站、移動泵站、配套計量設施等,單個泵站作為計量單元,平均控制面積在100 hm2左右,通過泵站干管、分干加計量設施和控制設施,加強輪灌、用水計量組織管理,實現進一步細化計量到戶,按方收費。
Ⅰ期工程完工后,已建工程在2021 年春灌中已投入運行,引黃灌區輸水效率得到較大程度提高,工程效益發揮明顯,高效配水到田間目標初步實現。Ⅱ期工程已于2021 年6 月底如期完工,并在2022 年春灌中得到檢驗,目前全部工程均已投入運行,狀態良好。隨著各縣(區)工程運行管護和農業用水計量收費機制的不斷建立完善,引黃灌區農業灌溉用水戶將會用上保障有效的“放心水”和按方計量繳費的“明白水”。
引黃灌區工程資金需求量大,時間緊迫,建設任務點多面廣。在沒有省級以上補助資金,且市縣財政保障能力不足條件下,除章丘區整合2020 年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資金121 萬元、2021 年邢家渡主干渠項目落實市級財政資金786 萬元外,其余工程資金均需通過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方式解決,但是債券申報、獲批、發行周期長,較大程度上制約了工程建設的推進。特別是2021 年所需債券資金,經濟南市財政和水務部門積極爭取,當年8月底才陸續獲批,直到11 月全部發行到位,導致影響6 月底前已簽合同約定的預付款、工程款、遷占補償費用等的支付,部分區縣遷占阻工、施工力度投入不足等問題頻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建設進度。
目前地方財政對農業用水水價運行維護對口補貼嚴重不足,導致最終水價收入遠不能滿足運行維護成本支出,極易造成工程由于缺少維護資金,運行數年后失修棄用問題。
濟南市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通過健全完善灌區灌排工程體系,全面配套完善計量設施,實施農業用水計量收費,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等措施,創建設施完善、管理科學、節水高效、生態良好的現代化灌區,增強農業生產能力,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工程實施過程中做到了盡早謀劃、超前部署、建管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