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共建德市委社會建設委員會
不斷推動農創平臺賦能再躍升,不斷提升農創客創新性、貢獻度、影響力,助力村民共富
建德地處浙江西部山區,與桐廬、淳安、浦江、蘭溪、龍游等縣市相鄰。今年上半年,建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40元,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0元,增長7.2%。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任務在農村,尤其是建德作為傳統農業大市,亟需專業人才激活鄉村活力,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
做精“靶向式”引才,喚醒“源頭活力”。聚焦創業群體,突出政策引才。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農創客創新創業,開發“返鄉創業貸”金融產品,已發放農創貸款1.7億元,資助農創項目80余項。開展符合條件的農創客人才認定,最高可認定為杭州D類人才。聚焦尖兵人才,突出產業引才。在草莓、水稻等特色優勢農業方面,培育如全國“雙帶”農村科技青年人才王運等“領頭羊”隊伍,引領鄉村“一鎮一業”建設。聚焦青年學子,突出情感引才。開展“青雁歸巢”行動,聯合浙江大學等高校成立61家建德學子工作站,建立建德籍青年學子信息庫,常態化舉辦“家燕論壇”。
做精“滴灌式”育才,激發“內生動力”。強化創業導師幫帶。開設“長三角農創客成長營”實驗班,聘請優秀農創企業家為長期導師,舉辦創業沙龍、“田間微課堂”。強化技術專家賦能。組建中國農科院、浙江省農科院等專家服務團,設立13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入駐48名“農博士”,為農創客提供“一站式”幫扶。強化比學比武競爭。通過組織開展外出學習,舉辦長三角大學生農創日、豐收節等活動,不斷落地優秀農創項目,促進農創客良性競爭。
做優“嵌入式”留才,凝聚“發展合力”。建立農創客孵化平臺。成立全省首個“農創客”黨支部,吸引優秀農創客向黨組織靠攏,其中72個農創客進入村兩委班子,直接參與鄉村治理。聯動市、鎮兩級,成立農創客發展聯合會,建成農創客中心,構建“1+N”農創客孵化矩陣。搭建農創客服務體系。全力推進草莓、水稻、茶葉等標準地示范建設,實現農創人才“拎包入駐”。打造農創客數字平臺。開發“云上稻香”“數智草莓”數字場景,建立全周期的數字化服務管理平臺,打造數字農業未來場景。
形成引育留成才模式,農業共富人才更濟濟。持續吸引青年返鄉就業創業,成為全省農創客最活躍縣市之一。目前,建德農創客達2960人,平均年齡32.6歲,本科以上學歷341人,海歸、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30人。
建立農創客基地標準,農業現代活力更釋放。研究制定《農創客基地建設指南》標準,形成農創客聚集示范基地。柔性引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徐建龍,探索建設首席科學家實踐基地。
構建多元化共富模式,群眾共富實感更真切。農創客年帶動就業1.2萬余人,總銷售額超2.2億元。其中饒日輝通過電商幫500多個農戶銷售農產品,總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飛鳳農莊葉瑾帶動560多戶農戶就業,其中低收入農戶26戶,每年為村集體和農戶增收280余萬元;苞茶界葉佳雯每年帶動周邊200余戶農戶就業,戶均增收2萬余元。
加大多渠道宣傳推廣,典型示范效應更廣泛。將每年的6月5日確定為“建德農創日”。農創客相關內容2次刊登在《農民日報》頭版,獲多位省領導批示。以農創客為原型的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心之所向》成為向黨的二十大獻禮的優秀劇目。農創客葉瑾榮獲2022年度浙江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青牛獎”。
下一步,建德將立足實際,不斷推動農創平臺賦能再躍升。農創品牌影響再擴大,持續做深做實農創品、農創游、農創樂、農創富等系列農創品牌。持續吸引廣大青年返鄉就業創業,不斷提升農創客創新性、貢獻度、影響力,助力村民共富,力爭成為“兩個先行”鄉村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