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李鳴
將建設“中國數字聽谷”作為浙江打造數字經濟“一號工程” 升級版、高水平建設全國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的一個重點項目深度謀劃
聽力障礙不僅是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國聽力障礙者總數超過2億人,60歲以上老人占了聽力障礙人群一半以上。聽力障礙和喪失不僅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還帶來家庭和社會壓力。依托杭州國家人工智能試驗區和產業先導區,在聽力健康服務領域強化創新鏈產業鏈融合,集聚一批國際化聽力健康醫療研究與服務機構、相應的器械生產和服務企業,集成運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腦神經科學技術,盡快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形成集中代表中國聽覺健康服務技術和服務水平的集聚服務高地——“中國數字聽谷”,有助于提高我國和世界普惠性耳部和聽力保健服務水平,助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率先普惠國民聽力保健服務,打造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金名片。“中國數字聽谷”提供均等、普惠、便捷、可持續的聽力健康服務,可以為“浙有善育”“浙里優學”“浙里健康”“浙里長壽”民生“優享”金名片提供重要支撐點。“中國數字聽谷”既可以為聽力異常幼兒和兒童提供幫助,又可以幫助殘疾性聽力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傷害風險和醫療成本。
成為破解國際技術壟斷、推進浙江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建設的“加速器”。加強獲取可負擔且符合成本效益的優質輔助聽力技術和產品,應是浙江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的重要目標。目前我國老年聽力障礙人群助聽器佩戴率低,主要原因是中高端助聽器的技術壁壘較高、價格昂貴,以瑞士峰力、丹麥奧迪康、丹麥瑞聲達等六大國外巨頭為代表的品牌壟斷了國內中高端市場產品。“中國數字聽谷”如能加強核心算法、專用芯片設計、人工智能、聽覺器械綜合研究,率先基于數字技術集中力量規模化開發和運用較低成本的產品和服務模式,將有效打破國際技術壟斷,替代進口的高價國際產品。
成為支撐中國提供人類聽力保健服務系統解決方案的策源地。近80%的聽力受損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世界衛生組織為此呼吁將耳部和聽力保健納入各國全民健康計劃一部分,通過共同努力在全球范圍內將耳部和聽力保健服務的覆蓋率提高20%。打造“中國數字聽谷”通過持續實踐創新,普惠國內聽覺缺失人群的同時可為全球市場提供來自中國的具有更好性價比的新一代數字化助聽器產品,引領全球普惠型的聽力保健服務領域,可以充分體現大國擔當,為人類聽力保健服務提供中國式解決方案。
作為“兩個先行”省份和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浙江具有較高的收入水平、較強的消費需求和能力,地處長三角城市群戰略核心區,具有優越的自然生態和經濟、人文條件,從產業角度看依托杭州率先打造“中國數字聽谷”的基礎優勢在于:
有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產業優勢。杭州已成為長三角地區繼上海之后第二個同時獲批人工智能試驗區和先導區的城市,杭州的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已進入全國第一梯隊。根據《中國人工智能城市發展白皮書》,杭州位列全國第三位,在政策環境、科研能力、產業水平等關鍵維度均位居前列。具有以下突出優勢:一是人工智能科研能力領先全國。借助“新四軍”(浙大系、浙商系、海歸系、阿里系)等名校名企組成的研發機構發力,杭州正在加速形成一批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成果和創新平臺。目前杭州人工智能領域新增授權發明專利占全市當年新增授權發明專利總數18.51%。在平臺布局上,杭州有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阿里達摩院等“創新重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工業控制技術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人工智能協同創新中心等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近日浙江省首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上線,人工智能醫學裝備聯盟專家委員會和醫學影像智能閱片及遠程診療中心正式落地杭州未來科技城。隨著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落地杭州,杭州的高能級創新平臺更加完善。二是人工智能產業配套優勢明顯、布局比較合理。2021年杭州420家企業納入省人工智能產業統計范圍,較上一年增加34%,占全省36.5%;實現營收2038.5億元、研發費用225.8億元。杭州市人工智能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均居全省第一。其中現有省級認定的人工智能領軍企業10家,占全省的83%;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標桿企業32家,占全省的71%;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培育企業19家,占全省的83%。產業布局逐步形成以城西科創大走廊、杭州高新區(濱江)為核心,蕭山信息港、蕭山機器人小鎮等多個人工智能特色小鎮共同發展的雙核多點產業布局。“中國數字聽谷”應用場景正是契合這樣的優勢產業。
有一定聽覺數字科技的產業鏈基礎。集聚了諾爾康人工耳蝸、惠耳聽力、杭州自然之聲、愛可聲、聲望聽力設備等一批在全國數字聽覺科技產業鏈有影響的聽力服務高科技企業;浙江中醫藥大學2001年建立了國內第一個聽力學本科專業,在2012年又創建了國內第一個聽力學碩士學位,設立了浙江中醫藥大學聽力與言語科學學院、浙江中醫藥大學耳聾康復研究所,對聾兒家庭康復模式及全數字助聽器的產業化發展有較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浙江大學、浙江城建集團、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共同建設了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浙江大學醫學院五官科研究所”。杭州市殘聯主管的杭州仁愛耳聾康復研究院是有較大影響的非營利性純學術機構。據筆者在第十二次全國聽力學及嗓音言語醫學暨第九次全國人工聽覺技術學術會議的調查,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301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的一流醫療領軍專家、科學家、企業家、健康產業投資專家一致認為杭州打造“中國數字聽谷”具備非常強的優勢和極大發展潛力,將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為杭州高端智慧制造產業發展作出貢獻,造福人類,形成數字安防產業鏈后又一有特色優勢辨識度的產業鏈。
有建設杭州生命健康高地的戰略規劃引領。作為世界歷史名城、東方休閑之都、創新活力之城,杭州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了創新藥物、醫療器械、BT+IT、醫藥流通、醫藥康養五大重點發展方向,加大對創新藥物、醫療器械“BT+IT”的產業支持力度。未來杭州還將推動醫藥流通和醫療康養的加速發展,以構建更完善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鏈條。目前杭州是我國數字醫療新物種企業集聚地。杭州以23家 (全國182家)的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包括7家獨角獸、11家潛在獨角獸以及5家哪吒企業。其中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在醫療大數據、互聯網醫院、創新藥研發、AI 輔助診療、創新醫療器械五個領域;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主要分布于創新藥研發、創新醫療器械、互聯網醫院、健康管理、基因科技五個領域;哪吒企業主要分布于創新藥研發、基因科技和醫療大數據三個領域。杭州設有百億級規模的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在研究基礎方面,浙江大學、西湖大學、之江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中國藥科大學(杭州)創新醫藥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不斷聚集創新資源要素,更是讓杭州成為國內外醫療成果創新轉化的“首選地”。創建“中國數字聽谷”將助力杭州提升為全球重要健康城市和醫療健康旅游目的地,成為健康中國示范區的有力支撐。
將建設“中國數字聽谷”作為浙江打造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升級版、高水平建設全國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的一個重點項目深度謀劃。建議依據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同步規劃充分融合的發展思路,以未來5年為規劃目標期,重點加強做好“一室一鏈一園一策”謀劃。
積極爭取設立數字聽覺國家實驗室。目前,國內還缺乏類似澳大利亞國家聽力中心、國家聲學實驗室這樣的權威實驗室。建議省相關職能部門牽頭,整合浙江大學醫學院、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達摩院、諾爾康等力量,聯合中國科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上海交通大學、301醫院等機構創立一所國家級智慧聽覺實驗室;吸引國際一流相關科研人員對人體聽覺的神經系統、感知形態及聽覺健康缺失對人體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進行系統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集成,建立智慧聽覺健康產品的國際標準和相關產品的制造檢測及服務標準。
以鏈長制加快培育國家級數字聽覺科技產業鏈。僅以其中耳機為例,初步估計僅藍牙助聽芯片和智慧助聽耳機的生產就將形成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藍牙助聽芯片算法和設計項目的開展及智慧助聽耳機的投產,以目前全球殘疾性聽障人口5億為基數、助聽器芯片年市場需求按聽障人口的60%計算,帶動的上下游年產估計值將達3600億元。建議借鑒國內合肥中國聲谷發展思路,全面融合數字聽覺科技,圍繞人的全生命周期形成涵蓋聽力診治服務(篩選聽力篩查儀)、聽力和言語康復服務、助聽器制造驗配、人工耳蝸、芯片、耳機、聲音控制設備、聽力檢測與輔助設備、聽力防護設備、聽力與語言輔具、兒童聽力管理、聽力障礙援助體統、聽力語言康復理療機構、特殊學校等的產業鏈。形成算法—芯片設計—助聽器配套產品(如麥克風、喇叭、電池)—助聽器制造—銷售和互聯網醫院、聽力師及康養技師培訓學院為整體的垂直產業鏈。應將其納入省市未來產業加以重點培育,建立省市產業鏈長制。
設立一個中國數字聽覺科技園。建議研究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等省級高能級平臺設立數字聽覺科技園,定位為國際化智慧聽覺數字科技成果研發孵化與產業加速器,吸引國際一流數字聽覺科技研發機構和頭部企業入駐,國際一流數字聽覺科研成果轉化孵化,海外一流數字聽覺科技人才回國創業。在招引合作對象上,國外建議重點加強與澳大利亞國家聽力實驗室合作,積極引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莫斯科大學、白羅斯國立信息與無線電大學相關研究機構和專家隊伍;國內重點合作產業鏈相應環節頭部企業生態群,如語音識別與語音模擬技術合作伙伴科大訊飛;芯片設計合作伙伴炬芯科技、中芯國際芯片生產;蘇州百助聽力、樓氏電子、聲揚電子、倍聲聲學元器件配套企業以及助聽器輔料企業等,重點發展藍牙助聽芯片研發及其量產、助聽器設計與制造形成國際化研發與制造基地;國內加強與民政部光彩養老事業促進中心、國家康復中心、中國老齡委、北京聽力協會、中國聽力發展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聯合發起聽力健康服務產業聯盟和 聯合研究機構;聯合設立光彩聽覺與康養師培訓學院推動聽覺驗配師、聽力師及其他康養扶理專業技術隊伍的建設,解決全國2700萬康養產業專業技師的職業技術培訓需要;設立互聯網聽力醫院與助聽服務O2O平臺和聽覺互聯網醫院。整體上形成全國獨有的算法—芯片設計—助聽器(人工耳蝸)配套產品—助聽器(人工耳蝸)制造—銷售和相應前后端服務產業鏈即互聯網醫院、聽力師及康養技師培訓學院為整體的垂直產業鏈。
專門研究制定一個“中國數字聽谷”的綜合型支持政策。建議省市政府聯合成立“中國數字聽谷”前期工作團隊,系統性研究數字聽谷國際發展態勢和提出政策儲備。將國家級數字聽覺科技產業鏈建設為浙江標志性重點未來產業之一,研究在杭州提高耳部和聽力保健服務覆蓋率的政策機會和條件。將“中國數字聽谷”項目作為省市生命健康產業基金的重點扶持項目,對接相關資源完善項目策劃和招商計劃。在用地選址規劃、土地費用、政府產業基金投入、重點科研項目支持、政府購買普惠國民聽力保健服務、制定數字聽覺產品服務標準、設立檢測機構等各類相關政策上爭取省市強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