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慧 裘文韜
推動RCEP框架下高端產業鏈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強化區域內產業鏈閉環打造,增強浙江對韓對外貿易質量效益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下簡稱RCEP)在2012年由東盟發起,歷經8年談判,于2020年11月15日由15國共同簽署正式協定文本。經各國核準,2022年1月1日協定對中國、日本、新加坡等10國生效,2022年2月1日對韓國生效。根據中國和韓國對雙方實行“國別減讓”的承諾表,RCEP協定生效后,我國對韓出口50.4%的商品關稅立即降為零,最終零關稅比例達85.8%、例外產品比例14.2%;韓國對我國出口38.6%商品關稅立即降為零,最終零關稅比例達86%、例外產品比例14%。中韓貿易投資往來密切,RCEP生效將對中韓擴大貿易合作產生積極影響,在RCEP框架下動態分析浙韓經貿合作,對浙江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出口方面,紡織紗線及其制品、基本有機化學品是浙江對韓國出口額最大的兩類商品。RCEP生效后,韓國對中國紡織紗線及其制品的關稅減免結構清晰,約56%的商品將在協議生效后立即享受零關稅,在10年后達到88%,基準稅率大多在8%-10%區間。韓國對中國基本有機化學品類商品的零關稅比例將在RCEP生效后立即達到64.7%,10年后達到81%,基準稅率大多在5%-6.5%區間。后疫情時代隨著韓國經濟秩序的逐漸恢復,兩類商品預計仍將成為浙江對韓出口的主力,且稅負減免效應短期即可收益,并在未來15年內逐漸放大。鋼鐵出口在RCEP生效后,零關稅商品比例已達87.2%,鋼材類商品出口稅負繼續減免的效應不大,預計未來10年內浙江鋼材類商品出口韓國基本穩定。
進口方面,有機化學品類、塑料制品類、電子元件類商品是浙江自韓進口額最大的三類商品。RCEP生效后,約69%的基本有機化學品類商品將立即享受對韓進口零關稅,這一比例在10年后達到94%,基準稅率大多分布在4%-6.5%區間,浙江企業有望在10年內小幅降低相關產品的進口稅負成本。塑料制品類商品進口基準稅率分布在6.5%-10%區間,RCEP生效后,塑料制品僅有約15%的商品立即實現進口零關稅,10年后達到54%,其中,有約17%的塑料制品豁免關稅減免。相比其他商品種類,塑料制品在RCEP生效后關稅降低較慢,比較中韓自貿協定確定的進口塑料制品關稅10年零關稅比例約為51%、15年零關稅比例約為79%,相關需求企業在制定進口計劃時宜提前規劃,動態選擇稅負成本更低的貿易適用條款。
浙江和韓國在人口規模、地域面積、資源稟賦等方面相近,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在產業演變上,韓國實現了“輕工業主導—重化工業主導—第三產業主導—知識經濟主導”的數次產業進化。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浙江產業面臨一系列難題,如傳統成本優勢不再、大平臺大項目支撐不足、產業層次總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韓國的產業升級之路對正處在“勞動力主導—資本主導—高科技產業主導”的轉型關鍵期的浙江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化工產業。化工產品一直是浙江與韓國產業合作中的重要原材料和中間產品。浙江和韓國化工企業素來有良好合作,如韓國曉星集團2016年在浙江中韓(衢州)產業合作園投資近70億元人民幣建設韓國曉星工業園,其中NF3項目和氨綸絲項目已在2017年初建成投產。RCEP生效后,中韓雙方進口貨物貿易關稅將大幅削減,其中無機化學品類商品浙江進口和出口關稅近84%立即降為零,10年后零關稅比例分別達到99%和95%。有機化學品類商品浙江進口和出口關稅立即降零比例分別約為69%和57%,10年后零關稅比例分別上升為約94%和89%。貨物貿易關稅壁壘的削減可顯著降低浙江企業從韓國進口相關原材料成本。同時,疊加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韓國企業也可降低從浙江出口產品的關稅成本,有利于韓方增強對浙江化工產業投資動力,有助于浙江吸引韓國化工相關產業,加快經濟結構轉型,有助于浙江相關企業學習韓方企業成熟的管理經驗和引入先進的生產技術,加速化工產業升級。
美妝產業。2022年,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萬元,居全國第三。受益收入水平提高,浙江消費者對韓國美容化妝品及洗護用品近年來進口需求整體規模大,且呈現波動式擴大,其中2020年進口43.05億元,同比增長28.39%;2021年進口44.92億元,同比增長4.34%;2022年進口31.80億元,同比下降29.21%。浙江富有前景的消費市場、優良的營商環境和豐厚的優惠政策也吸引了韓方相關投資。湖州市吳興美妝小鎮旨在打造以化妝品生產為主導的全產業鏈,已先后引進來自韓國的蔻絲恩、韓佛、衍宇等著名美妝品牌。RCEP生效后,美容化妝品及洗護用品類商品貿易關稅削減力度相比全部商品的平均水平相對不足。浙江進口美妝類商品在10年和15年后分別近55%和67%可享受零關稅,出口美妝類商品中約15%可立即享受零關稅,10年和15年后零關稅比例將達到42%和79%。總體來看,雖然RCEP生效對浙江本土和外資美妝企業的出口稅負降低效應并不顯著,但在另一個層面,這又可能是構成韓國加大對浙江美妝行業外商直接投資和深化產業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落實條約,充分利用RCEP市場開放承諾規則,應對中日韓自貿區推進建設。鼓勵企業用好成員國降稅承諾,針對首年關稅為零的3198種、10年內關稅減讓顯著的3397種出口商品,以服裝類、紡織類、化工類、電子信息類等優勢商品為重點,建立出口重點商品和企業清單。鼓勵企業用好區域原產地累積規則,指導企業用足用好原產地自主聲明便利化措施。高水平履行電子商務規則,鼓勵引導多元主體投入建設海外倉,省財政統籌協調加大海外公共倉建設投資。開展數字化智慧化治理,構建更多可重復使用的浙韓共享組件和合作平臺,進一步豐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進一步加強對韓經貿合作交流,為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建設提前做好準備。
制造升級,提升浙江產業競爭力,優化浙韓資源與產業鏈配置。充分利用RCEP規則統籌謀劃浙江產業布局,基于浙江中韓(衢州)產業合作園、溫州韓國產業園等園區合作平臺,加強與韓產業合作,重點培育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及生命健康、時尚產業等新型產業。謀劃產業鏈的二次整合和創新,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RCEP框架下高端產業鏈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強化區域內產業鏈閉環打造,加強綠色產業鏈合作。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增強浙江對韓對外貿易質量效益。
加強共識,推進浙韓標準合作和轉化,提升標準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針對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等浙江優勢產業,推進浙江與韓標準制修訂,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充分對標、融合、趕超區域內先進自貿區水平,加大國際標準對接力度,進一步探索創新管理體系,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標準協調和合格評定結果互認合作。合作共建區域性數字貿易規則,加強浙韓數字領域合作。推動各規則模塊有序構建,探索研究數據交互、業務互通、監管互認、服務共享、數字確權等數字貿易規則,探索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