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磊
癌癥并不是外來細胞對人體的攻擊,而是人體自己的正常細胞發生了變異所致。正常人體內的細胞會按照既定的模式生長分裂,維持正常的身體機能。但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一些細胞發生突變,開始瘋狂增殖,這便是癌變。
導致細胞癌變的外部因素
癌變與人體細胞染色體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相關。原癌基因可維持細胞的增殖和發育。抑癌基因的產物能夠抑制細胞增殖和遷移。正常情況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人體的內部調控下正常工作,維持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如果機體受遺傳、化學物質、物理因素等的刺激,原癌基因發生突變,抑癌基因喪失功能,就會導致細胞癌變。可能導致癌癥的外部因素有:
1.化學因素:化學致癌物質的來源廣泛、類型多樣。比如,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烷化劑、多環芳香烴類物質;食品中可能存在的亞硝胺類物質,發霉的堅果中產生的黃曲霉素等。如果長期接觸這些化學致癌物,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和癌變。相關疾病的潛伏期較長,早期很難被發現。
2.物理因素:電離輻射、紫外線、機械刺激等是常見的物理致癌因素,主要來源于自然環境和特殊儀器設備。比如,短時間內多次進行X線檢查可能增加受檢者細胞突變的風險;通過放射性核素磷治療紅細胞增多癥,一定比例的患者可能罹患白血病;長期接受陽光曝曬,罹患皮膚癌的風險會相應增加。
3.病毒、寄生蟲感染:部分癌癥的發生與病毒、寄生蟲感染密切相關。比如鼻咽癌與皰疹EB病毒相關,宮頸癌與人乳頭狀瘤病毒相關,胃癌與幽門螺桿菌相關,血吸蟲病可能導致大腸癌、肝癌等。
癌細胞瘋狂生長的“法寶”
1.癌細胞異常突變:一般而言,正常細胞在人體的調控下進行有序生長和分裂,且分裂有次數限制——通常在60次左右。這是因為,細胞內有一個控制細胞增殖的“時鐘”——位于染色體末端的端粒,端粒會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逐漸變短。縮短到一定程度后,細胞就會停止分裂,而癌變的細胞含有端粒酶,可以讓細胞不受限制地分裂增殖,形成早期腫瘤。同時,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可能會促進癌細胞的分裂和轉移。
2.誘導血管增生獲取養分:癌細胞可通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誘導血管向癌細胞蔓延生長,在腫瘤內部形成豐富的血液循環系統,為癌細胞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癌癥晚期,癌細胞還會通過血管在人體內部發生轉移。
3.發生轉移:癌細胞發生轉移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正常細胞的表面有細胞粘附分子,使細胞之間、細胞與外基質相互粘附。但癌細胞的細胞粘附分子會減少甚至缺失,所以能夠發生轉移。癌細胞的轉移方式包括血行轉移、淋巴結轉移、種植播散等。癌細胞進入人體其他組織器官繼續生長,會大大增加治療難度。
4.逃離免疫系統攻擊:免疫系統是人體健康的忠誠衛士,但癌細胞能夠通過降低腫瘤抗原的表達、“偽裝”成正常細胞、產生免疫抑制分子抑制免疫應答等方式,來逃離免疫系統的攻擊,在人體內存活。
面對狡猾的癌細胞,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高危因素、定期進行疾病篩查是最好的預防方式。即使罹患癌癥,患者也不要過于悲觀。目前許多類型的癌癥通過手術治療和放化療,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