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輝
丹毒是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常發生于春、秋兩季。丹毒發病迅速,患者的局部皮膚會出現紅斑,看起來鮮紅一片、色如涂丹,因此該病被稱為“丹毒”。不同于部分僅限于皮膚表面的病癥,嚴重的丹毒患者可能罹患急性腎炎、心內膜炎等并發癥,甚至有生命危險。
典型癥狀
1.全身癥狀
丹毒的皮膚癥狀出現之前,患者會先有惡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持續數小時后出現紅斑,之后全身癥狀可持續存在。
2.皮膚癥狀
皮疹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從臨床經驗來看,患者的面部和四肢更為多發。皮疹初起時表現為紅腫發硬的斑片,邊界清晰,之后迅速向周圍蔓延,形成大片猩紅色斑狀損害。皮損表面緊張、灼熱、有光澤,臨近的淋巴結腫大,也可能出現膿皰、水皰。皮損向外擴延時,中央紅色的斑片會逐漸消退為棕黃色,伴隨輕微脫屑,皮膚觸痛感明顯。
癥狀嚴重時患部可能迅速發生壞疽,即發展為壞疽性丹毒。游走性丹毒患者的皮損可向他處蔓延,復發性丹毒患者的皮損可在原發損害部位多次發生。丹毒反復發作可導致局部淋巴管阻塞,繼發淋巴水腫,使患處皮膚肥厚,形成象皮腫。
高風險人群
1.皮膚破潰者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可經由皮膚或黏膜的破潰處侵入皮膚、黏膜網狀淋巴管。顏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皮損而引起,鼻炎患者、經常用手挖鼻者的鼻黏膜發生損傷后可引起該病。下肢丹毒多由足癬或下肢外傷引起。濕疹、潰瘍、褥瘡、昆蟲叮咬、手術傷口等皮膚損傷也會增加感染丹毒的風險。
2.機體免疫力低下者
機體免疫力低下者無法有效抵御致病菌對身體的侵害,因此,部分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也是丹毒的高危人群。比如,營養不良、長期吸煙酗酒者;高血壓、糖尿病、丙種球蛋白缺陷、腎性水腫、癌癥等疾病患者;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嬰兒等。服用部分藥物或接受放化療也可能令免疫功能降低,提高丹毒的患病風險。
癥狀與丹毒相似的部分疾病
丹毒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多形性日光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皮膚病的癥狀有一定相似性,出現類似丹毒的癥狀后,請勿擅自用藥,需要經過醫生的鑒別診斷才能明確病情。
1.接觸性皮炎
患者接觸過某些刺激性、過敏性物質,接觸部位的局部皮膚出現紅斑、皮疹、水皰等損害,皮損范圍與接觸范圍大體一致,有瘙癢、燒灼或疼痛感。皮損部位可能糜爛、滲液、結痂。白細胞計數不增多。
2.蜂窩織炎
發病速度較慢,發病部位比丹毒深,主要發生于真皮深層和皮下脂肪層。患處呈彌漫性、浸潤性紅斑,有觸痛并略微紅腫,邊界不明顯。皮損中央炎癥明顯,有顯著的指壓性水腫,嚴重者可能形成深部化膿、組織壞死。檢查可見白細胞總數增多。
3.多形性日光疹
主要由紫外線過敏所致,一般發生于面部和受到日光照射的部位。損害表現多樣,包括紅斑、毛細血管擴張、水腫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苔癬樣疹等多形皮疹,伴有瘙癢。
4.血管神經性水腫
一種暫時性、局限性、無痛性的皮下或黏膜下水腫,一般由過敏反應導致,多發生在組織疏松而易腫脹的部位,如眼瞼、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頭等處。
5.類丹毒
類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導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皮膚破損處接觸過家畜、魚類。皮膚損害多發生于手部,呈邊界清晰的紫紅色,不化膿,不易發生水皰,一般沒有明顯的全身癥狀。
預防措施
1.注意個人衛生
勤洗澡、定時更換衣物,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避免出現濕疹、皮癬等皮膚病。秋冬季節氣候干燥,皮膚敏感、易皸裂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在洗浴之后涂抹保濕霜。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應盡量避免皮膚損傷,糾正經常挖鼻孔、掏耳朵等不良習慣,受傷后及時就診處理,護理好創口。
2.避免接觸丹毒患者皮損部位
雖然丹毒不會通過空氣、人際接觸傳播,但如果皮膚破損部位接觸丹毒患者創口的分泌物或者敷料,也可能引發感染。因此,丹毒患者的護理人員應注意佩戴手套,嚴格洗手消毒。
3.積極治療皮膚病
足癬、潰瘍、鼻竇炎等疾病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保持皮損部位清潔,避免用手抓撓加重感染。
丹毒的治療手段
丹毒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部分病情嚴重且出現并發癥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療。
1.抗菌治療
丹毒治療首選青霉素,可進行靜脈滴注或者肌肉注射,療程為10~14天。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復發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發作期間,可以使用大劑量抗菌藥物。病情得到控制后需要繼續間歇性使用小劑量藥物,以取得更徹底的治療效果。局部和全身癥狀消失后,要繼續用藥3~5天,防止復發。皮損表面可用溶液類藥物和藥膏,比如外用50%硫酸鎂溶液熱敷、呋喃西林溶液熱敷、涂抹百多邦軟膏等,起到輔助抗菌的效果。
2.對癥處理
如果患者體溫超過38.5℃,應及時給予降溫處理。如果疼痛感強烈,可使用鎮痛藥。全身癥狀明顯者應密切觀察病情發展,防止出現膿毒癥。
3.物理治療
處于丹毒急性期的患者,采用紫外線照射、超短波、紅外線等物理治療方式能夠明顯緩解皮損部位的紅、腫、熱、痛癥狀,縮短病程,減輕痛苦。
4.輔助護理
丹毒患者應盡量避免勞累,充分休息。下肢丹毒患者應臥床休息,注意抬高患肢,促進血液流通。顏面部丹毒患者應采取半臥位,使患處朝上。患者飲食宜清淡,多補充含有抗氧化物的新鮮蔬果,如柑橘類水果、藍莓、菠菜等,促進組織修復。煙草和酒精會降低機體免疫力,影響康復進程。辛辣刺激的食物會加重炎癥,高糖高脂的食物容易助濕生痰、郁而化火,導致身體內“火勢更旺”,加重病情。因此,患者需戒煙戒酒,避免進食刺激、油膩、高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