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木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主要語言之一,日益受到大眾的重視。然而,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往往過于注重教授學生語法以及應試技巧,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的培養。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藝術英語教學應運而生,指的是將英語學習與藝術鑒賞相結合,通過英語這一載體,向學生傳播藝術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有效地開展藝術英語教學,設計出既符合課程標準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作業,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從作業設計和評價方法兩個方面進行探討,重點闡述了小學藝術英語教學中的作業評價方法,探討了緊扣英語課程標準、梳理中西藝術特點以及構建英語藝術課堂等一系列藝術英語作業設計的方法,強調藝術英語教學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性。期望通過對小學藝術英語作業設計及評價方法的探討,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思路,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下一代優秀青年做貢獻。
一、藝術英語的涵義
藝術英語是將英語與藝術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以英語為載體,使學生通過學習和欣賞藝術作品,傳播藝術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思維。藝術英語教學不僅關注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還注重學生在藝術領域的全面發展。
藝術英語教學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涵蓋了英語語言學習與藝術鑒賞兩個領域,形成了豐富的英語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其中,藝術英語教學引入的藝術元素,如繪畫、音樂、舞蹈等,使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此外,藝術英語教學強調注重藝術作品背后的人文內涵,引導學生關注中西文化的差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促進學生在語言、藝術、思維等多方面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總之,藝術英語教學是一種富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下一代做貢獻。
教師藝術英語教學,能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藝術的魅力,提升審美情趣和創新思維,為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國際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加深學生對中西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和實踐藝術英語教學,為提升我國基礎英語教育水平做努力。
二、小學藝術英語作業設計的方法
(一)緊扣英語課程標準,美化作業藝術性質
在設計小學藝術英語作業時,教師應緊扣英語課程標準,注重作業的藝術性,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首先,教師需對英語課程標準進行研究,了解學生要學習哪些基本技能,明確英語作業設計的方向。同時,教師還需明確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需要掌握的詞匯、語法、句型等知識點,根據這些特性優化作業設計。
其次,教師需遵循英語教學大綱,合理地設計作業。通過深入研究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具有藝術性質的英語作業。這樣的作業有助于學生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英語素養,激發學習興趣。
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作業中加入手繪插圖,如流程圖、精美插畫等,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英語知識;鼓勵學生用彩色筆、水彩、素描等裝飾作業,使作業更具藝術感。這樣的作業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為了分享和展示學生的作業,教師可以定期舉辦作業展覽,讓學生相互欣賞和學習彼此的佳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將創意繪畫融入英語作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還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舉辦作業展覽和英語作品比賽,有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享學習成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布置以“My family”為題的作業,要求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員,并繪制出帶有“mother”媽媽、“father”爸爸等具體稱呼的家族樹。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家庭成員的了解,用英語編寫一個簡短的家庭故事。故事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和對話,如“Mom:What do you want for dinner,dear?”這樣簡單的語句,展示學生對英語語法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總之,將英語課程標準與藝術性相結合、將藝術元素融入英語作業設計中,可以使作業更具美感和趣味性,有助于學生扎實地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
(二)梳理中西藝術特點,提升學生作業水平
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作業水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梳理中西方英語特點,使其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語言。
首先,在為學生設計英語作業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中西方英語詞匯差異的例子,如color(顏色)和colour(顏色)、lorry(卡車)和truck(卡車)等詞匯,并引導學生發現這些詞匯差異,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詞匯的用法。同時,教師可為學生找出一些有中西方英語語法差異的例子,如疑問句的語序差異、形容詞排序規則等,讓學生通過分析這些語法差異,加深自己對英語語法的理解。
其次,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中西方英語文章,引導學生觀察文章中的表達習慣差異,以此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西方英語背后的文化差異,如習語、俚語、典故等,讓學生對比這些文化背景的不同,以更好地理解英語表達的含義,避免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產生誤解。例如,在引導學生完成設計作業前的準備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有關“食物”的英語寫作作業,讓學生總結、分析中西方英語表達的特點,并列舉出具有中西方英語詞匯差異的詞匯,如fries(薯條)和chips(薯條)、sandwich(三明治)和burger(漢堡)等。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作業中闡述這些差異對自身日常學習和寫作的影響,列舉出如何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避免這些誤解。
總之,通過以上這些作業設計,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梳理中西方英語特點,提升學生的英語作業水平。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將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提升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巧。同時,這些作業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三)構建英語藝術課堂,設計創意英語作業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英語中體驗到更多樂趣,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英語藝術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與藝術相關的英語詞匯、短語和句子等,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提升其藝術欣賞能力和英語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英語角、英語舞臺劇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升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在設計創意英語作業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在作業中融入藝術元素,使英語作業變得更具趣味性和挑戰性。
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以“My favorite artist”“我最喜歡的藝術家”為主題的英語寫作作業,要求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最喜歡的藝術家,包括藝術家的生平、代表作品、藝術風格等方面。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作文中運用一些與藝術相關的英語詞匯和表達,如“印象派”(Impressionism)、“寫實主義”(Realism)、“雕塑”(Sculpture)等。這樣的作業既能鍛煉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同時,通過學習和使用這些專業術語,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藝術領域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
其次,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實踐性較強的作業,要求學生為自己喜歡的藝術品制作英文介紹卡片,或者以漫畫、海報等形式呈現某一藝術作品,并配以英文說明。
在這些實踐性作業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英語描述作業的主題。這樣的作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英語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英語作業中分享自己對喜愛的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看法和感悟,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總之,通過構建英語藝術課堂和設計創意英語作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體驗到更多樂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這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三、小學藝術英語教學中作業評價方法
(一)融合過程與成果評價
在小學藝術英語教學中,教師在進行作業評價時需要將過程與成果進行融合,關注學生英語作業完成的質量、完成時間和遇到困難時的解決辦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既能使教師了解學生在獨立完成作業時的表現,還能幫助學生提高作業效率。教師可以通過評價學生在完成口語、英語表達準確性、詞匯量運用和語法規范等方面作業時的情況,檢查學生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此外,教師還可評價學生在英語作業中的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表現手法、創意及審美觀念,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為學生布置完英語寫作作業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英語表達能力以及作業創新思維等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關注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如詞匯豐富性、語法規范性等方面,了解學生的英語知識掌握情況。同時,教師還需關注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創新思維和完成態度,如學生在做作業時遇到困難的解決辦法、協作能力等。此外,教師還需定期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需求和困惑,并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
通過過程與成果融合評價,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在完成英語作業中的表現,為后續英語作業設計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
(二)創新自評與他評模式
在評價英語作業時,創新自評與他評模式有助于教師更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提高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首先,自我評價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通過自我評價,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找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從而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優缺點,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其次,相互評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在評價過程中,學生需要對他人的作業進行分析和討論,這既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協作精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并開展組內互評、同伴互評等作業評價,學習其他學生的優點規避自己的缺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
再次,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作業評價,了解學生在完成英語作業中的表現,并為教師提供學生在家完成作業的狀態以及遇到的挫折,為教師評價學生作業提供一種思路,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支持,還能加強家校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進度以及完成質量,對學生進行更為全面性的作業評價。通過創新自評與他評模式,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在英語作業中的表現,為后續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和調整依據。這種評價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學藝術英語作業設計及評價方法的重要性,探討了藝術英語的涵義、作業評價方法、作業設計方法等。教師應緊扣英語課程標準,創新自評與他評模式,實現藝術英語教學的目標。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教學建議能為我國小學藝術英語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助力教師更好地開展藝術英語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兒童發展的‘藝術英語校本課程建設研究”(課題編號:B/2021/02/195)和“基于兒童發展的‘藝術英語校本作業設計研究”(課題編號:B/2022/03/10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