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豬是人類重要的家畜,對于提供肉類、乳制品以及勞動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豬病嚴重影響了豬的生產性能,給牧民和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損失。因此,對豬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并制定科學有效的預防控制對策,對維護豬群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通過深入研究豬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分析其影響因素,為制定針對性的生物安全預防控制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流行病學;豬病;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調查
作者簡介:王琪瑜(1987- ),女,高級獸醫師,主要從事基層畜牧獸醫工作
1" 豬病流行病學調查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養豬業的迅速發展,對豬肉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然而,在養豬生產中,各種原因或因素都可能會危害豬的健康,一旦發病又很難治愈。在分析造成豬病難以治愈的主要因素(如疾病表現的復雜性,混合感染,獸藥使用不規范,防治理念不科學等)后,建議利用科學的診斷方法,加強獸藥管理,強化飼養管理,增強防疫意識等,以提高防治豬病的效果。在臨床上,豬病的發生與各種病原體有關,如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當豬患病時,根據臨床癥狀,以及對患病豬生長環境的研究,迅速找出治療方法可減輕治療難度。所以,要加強豬病流行病學調查,進而防止發生感染[1]。
2" 豬病流行病學調查方法
流行病學調查是了解疾病傳播規律、發展趨勢和影響因素的重要手段。調查內容包括病例數、發病率、死亡率、病因等。通過調查豬群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和不同飼養方式下的發病情況,可以發現豬病的流行規律,為制定預防控制策略提供支持。
豬病的流行具有季節性和地域性的特點,在不同的季節和地域,由于氣候、環境等因素的不同,某些疾病更易暴發和傳播。例如,在潮濕多雨的季節,豬群更容易受到霉菌和細菌的侵襲,導致呼吸道疾病增多;在干燥季節,蹄病等傳染性疾病可能更為突出;豬群的飼養密度和管理水平也會影響豬病的流行情況,在飼養密度較高的豬場或豬舍,豬群之間的接觸頻繁,容易加快疾病的傳播速度。因此,良好的管理水平,包括合理的飼養計劃、定期的健康監測和科學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
在豬病診斷治療中,首先應加強豬病病因的研究,深入分析患病豬臨床癥狀,根據臨床癥狀,對病豬進行推理檢查,確定具體的病情和病因。如果發生大范圍疫情,獸醫還可以根據相似的病情,更好地掌握病例規律。其次,對患病豬進行解剖,及時發現病因,并根據病因,使用針對性的藥物治療[1]。在豬病治療中,應根據病因對癥下藥。最后,選用藥效強、副作用低的藥物,可以有效提升治療效率和效果[2]。
3" 豬病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3.1 嚴格執行消毒措施
傳染性疾病的防控重點是做好預防工作。為了使豬健康生長,在飼養過程中養豬生產者要按照要求,定期對生豬進行體檢和免疫檢測,同時不能忽視生長環境和其他因素對檢測有效性和準確性的影響。在檢測前和檢測過程中,要控制環境,例如隔開檢測。在預防疾病時,養豬生產者應充分了解生豬的健康水平和免疫情況,結合生豬的實際生長情況,針對性地進行免疫接種[2]。在接種疫苗時要科學規范,嚴格按照免疫接種要求進行接種。了解傳染性疾病的發病規律,針對性地預防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暴發,為生豬健康生長保駕護航。
防治豬傳染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消毒。有些養殖戶在平時沒有重視消毒工作,發生疫病后手忙腳亂,重治療而輕預防的觀念是錯誤的。若不對病豬和排泄物進行有效處置,則可能會造成生豬較大規模的染病,加快傳播速度,給防控帶來困難。在平時的消毒工作中,要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同時要注意豬舍的清潔,徹底清理糞便,防止病菌的繁殖,防止疾病的發生[3]。
3.2 提升獸醫的診斷水平
疾病診斷水平會直接影響豬病的治療,獸醫在診斷豬病過程中不能僅根據患病豬的表面情況簡單地判斷病情,還需深入了解臨床癥狀,結合有統一癥狀或相似癥狀患病豬的情況,仔細分析病情。如生豬皮膚表面出現發紅、發紫,要考慮是否由豬瘟、豬鏈球菌病、曬傷等病因引起,并分析引發的因素。因此,在診斷中,獸醫一定要綜合分析患病豬多種癥狀表現,最終確定具體的病因。另外,在診斷治療中,獸醫不能僅僅依靠自身經驗開展治療工作,還需不斷提升豬病診斷水平,才能避免出現誤診問題。關于豬病診斷,不同疾病的臨床癥狀不同,且不同地域、不同個體的癥狀表現也存在一定差異;同時還需重視實驗室診斷方法,開展實驗工作,借助精密的儀器科學地判斷疾病類型,避免出現誤診問題[4]。
3.3 加強自身防護,落實防控責任
豬場工作人員應不斷地加強自我防護能力,為生物安全的預防和控制奠定堅實的基礎。基層畜牧獸醫工作人員除了依據自己的感受和工作經驗做出決策之外,還可依據對生物安全危害進行防控的概率做出決策,從而避免出現病原體感染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傳播途徑和方式,制訂出精準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要阻止微生物和病原體的擴散,是一個復雜而又困難的過程,需要對每個角落進行全方位的消毒。飼養員在對高危動物及其產品實施檢疫,一定要帶上工作服、口罩、頭套、手套、眼罩,并對出入境檢疫區進行消毒[5]。
為保障豬群的安全,應在平時工作中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首先,一旦發生疾病,要及時對患病豬進行隔離和治療,同時,注意其他豬群的健康狀況,把患病豬與健康豬分開飼養,直到確認患病豬已完全康復,才能進行混群飼養。其次健康豬需要接種相應的疫苗,如果出現了明顯的癥狀,或者出現了一些不能治愈的疾病,必須進行相應的處理。如果出現了一些癥狀不太明顯的情況,則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同時還要注射免疫血清或抗菌藥物,這樣可提高豬的免疫力,防止再次感染。最后,禁止銷售患病和帶有病原體的生豬,對病死生豬進行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防止疾病傳播或傳染給人類,危害人類健康。根據我國動物疫病防疫規定,將疫區封閉,控制發病地區,防止疾病蔓延,對發病地區進行嚴密的消毒以及其他防疫措施,盡可能減少對發病地區的影響。
4" 結束語
生豬飼養過程中,如果豬病問題頻繁發生,會極大地阻礙養豬業的發展。獸醫應加強豬病病因診斷,針對具體病因,選擇合適的藥物。同時,獸醫還需采用合適的用藥途徑,確定合適的用藥劑量,并規范疫苗接種程序,不斷提升獸醫的診斷治療水平,才能更好地控制生豬疫病,進而推動養豬業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成,鐘衛東,趙婧,等.采用不同血清學檢測方法對豬藍耳病免疫效果調查[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23,53(3):27-29.
[2] 何超,吳菁菁.豬藍耳病的發病趨勢及綜合防控[J].中國動物保健,2023,25(3):23-24.
[3] 牙祖勝,陳家標.農村養豬常見豬病的預防和治療探討[J].畜禽業, 2021,32(10):35-36.
[4] 劉建聽,孫敬.基層獸醫對常見豬病的綜合防控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自然科學,2022(1):64-66.
[5] 王彥恒.中、小型規模養豬過程中常見豬病的預防和治療[J].畜禽業, 2020,31(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