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27/j.cnki.cn22-1215/s.2024.03.173
摘 要:通過加強政府投入和引導,可以推動農業信息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高農業信息化的水平。同時,加強農村生活和生產的信息化建設,可以提高農民信息交流渠道,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監管,并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此外,通過多方式推廣和普及農業信息技術,可以向農民介紹現代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到農業信息化建設中來。綜上所述,通過采取這些措施,可以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在農技推廣中的應用,促進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現代農業;信息技術;應用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農技推廣作為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和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1]。然而,傳統的農技推廣方式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傳統的農技推廣模式主要依賴于農技人員的現場指導和經驗傳授,存在信息傳遞效率低、覆蓋范圍有限、反饋反應滯后等問題。而現代農業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手段[2]。通過本論文的研究,旨在為農業主管部門、農技推廣機構、農民和相關研究者提供參考。
1 農業信息技術在農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業信息化建設薄弱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相對較少,資金投入有限,限制了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同時基礎設施的薄弱使得農業信息化網絡和傳播體系不健全,導致相關技術研究和服務推廣的力度不足、農業信息技術推廣覆蓋率低、通信連接不順暢、缺乏穩定的網絡環境,限制了信息技術的發展[1]。其次是有關農業信息化的制度不健全,使得農業信息技術的推廣過程難以得到有效地保護,導致農業信息技術的標準不一致、競爭無規則,難以向種植戶全面、及時、準確地提供農業信息化服務,不能適應農業信息化的發展要求。此外,部分職能部門對農業信息技術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投入足夠的人力、精力和財力,同時缺少專門的人員去細化深化該工作,對新模式、新方法的探索不夠,存在農業科技信息化建設的手段落后,方法單一,導致農業信息技術的體系建設和在生產中的應用難度較大。
1.2 缺乏復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對農業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培養重視度不夠,相關高校專業設置較少,培訓機制不完善,基層農業信息化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且管理服務人員較少,科技人員往往只具備傳統農業技術的知識結構,科學素養欠缺,缺乏對現代農業信息技術的了解和掌握,無法適應農業領域新技術、新方法的最新研究動態,尤其是基層從事農業推廣工作者,對農業信息技術缺乏科學性和敏感性的認知以及科學、系統地培訓學習,從而不能在生產一線對農業信息技術進行有效地應用和推廣,嚴重影響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宣傳工作的質量。基層推廣經驗不足使得農業信息化的傳播速度和專業數據庫建立更新速度緩慢,農業信息傳播效率不高,農業生產的盲目性較大。
1.3 主流平臺受關注程度較低
農業信息化建設在主流平臺受關注程度較低的背景下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首先是主流媒體對農技宣傳的重視程度不夠,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新技術、新觀念、新成果等日新月異,為農業信息的宣傳提供了大量的新聞素材,然而主流媒體僅對少部分的農業技術進行報道和宣傳,使得大量優質技術、成果不能第一時間大范圍傳播。其次是農業專業的網站、APP數量十分有限,且農業相關的自媒體博主較少,使得提供的農業信息有限[3]。此外,農業信息化建設還面臨著缺乏真實性和質量監管的問題,大部分網站和博主僅以點擊率和播放量為目的,同時賣家無需承擔責任也是農業信息化建設薄弱的一個重要因素。
1.4 農民對新媒體的意識不足
由于我國種植戶普遍文化素質偏低,信息意識淡薄,缺乏有效利用農業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他們對于農業信息化的意識和理解往往不足,并且農民對于新媒體的接受能力也相對較低。農民對于網絡的接觸和使用相對較少,大部分種植戶以經驗管理為主,對農業信息化管理持懷疑態度,他們對于新媒體的了解和運用也相對不足,這使得農民在獲取農業信息時,更傾向于傳統的途徑,如口口相傳、經驗交流等方式,而忽視了新媒體所能提供的更加全面和及時的信息。
2 推廣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的措施
2.1 加強政府投入和引導
政府部門要注重農業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指導工作。并且加大對農業信息化的資金投入,用于技術研發、設備購置和推廣應用等方面,把農業科技宣傳工作視為增強內部凝聚力的重要渠道,塑造外部形象的重要方式,創造更良好發展環境的重要手段,不斷提高農業信息化的水平[3]。其次,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提供穩定和高速的網絡連接,以滿足農民對于信息獲取和交流的需求,同時開展宣傳活動和培訓課程,向農民介紹新媒體的優勢和應用方法。此外,還需要加強青少年對新事物的宣傳,引導青少年了解農業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應用前景。另外還應培養和引進專業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幫助農民更好地運用農業信息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收入。
2.2 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
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縮短了農民之間的距離,減輕推廣人員的工作強度的重要措施,農業信息專業人才不僅需要不斷學習更為先進的農業技術,還要掌握新型農業技術的實際應用,專業人員的參與不僅能夠提高農民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還影響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水平。因此,有關部門要大力開展專業培訓,從而不斷提高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員的技術水平,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
2.3 加強農村生活和生產的信息化建設
為加強農村生活和生產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加強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組建農業信息化建設隊伍,及時掌握信息,了解實情,準確反映科技成果和科研動態,整合優勢資源,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將現代農業技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建設智能化的農業生產系統并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改善農民信息交流渠道。此外,還應加速農產品出口,開展試點工作研究,利用農業信息技術優化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監管,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最后則是通過建立統一的農產品信息平臺,農民和農產品經銷商可以直接進行交流和合作,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農產品市場的透明度和效率。
2.4 多方式推廣和普及農業信息技術
當今世界,網絡技術高度發達,新的媒體層出不窮,為推廣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改變簡單的說教與灌輸,整合各方宣傳資源,"""""" 多方式推廣和普及農業信息技術,可以通過農業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的方式,向農民介紹和演示現代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農民合作社的信息平臺,分享農業信息技術的成功案例和經驗,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到農業信息化建設中來,充分利用電視、電臺、報刊、雜志、短信、微信等不同新聞媒體的優勢平臺,融合資源,多方合作,全力打造立體化、層次化、新穎化、全方位、多渠道的科技宣傳工作新模式。開展農業信息技術的宣傳和推廣活動,并且通過與企業合作,可以獲取更多的技術支持和資源,提高農業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促使農業科技宣傳工作真正成為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助推器,促進其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3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政府投入和引導、加強農村生活和生產的信息化建設以及多方式推廣和普及農業信息技術等措施,可以解決農業信息化建設薄弱、缺乏復合型人才、主流平臺受關注程度較低以及農民對新媒體的意識不足等問題。未來,農技推廣將在數字化農業、個性化服務、跨領域合作、農民參與度提升以及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發展,這些發展趨勢將為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農民創造更多的機遇和福利。
參考文獻
[1]張會波.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在農技推廣中的應用[J].現代化農業,2023,(06):88-90.
[2]紀曄.農業信息技術在農技推廣中的應用[J].園藝與種苗,2022,42(05):89-90.
[3]莊瑞.現代農業信息在農技推廣中的應用[J].新農業,2021,(21):58-59.
[4]常寶平,常文峰.現代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信息傳播策略——以數字技術為例[J].南方農機,2024,55(10):81-84.
[5]劉衍方.農業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發展研究[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