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城市建設與企業數字化創新

2024-01-01 00:00:00胡丹丹黃孚巫強
現代管理科學 2024年4期

[摘要]數字城市建設促進企業數字化創新,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動能。利用江蘇省1726家重點企業調查問卷與13個地級市宏觀指標的匹配數據,從理論和實證兩個角度分析并檢驗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研究發現:數字城市建設顯著促進當地企業進行數字化創新,在進行兩種穩健性檢驗后結論依然成立;異質性分析發現受區位因素、技術條件、管理模式和組織方式影響,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存在差異化影響;數字城市建設水平提高使得企業更傾向選擇數字化創新路徑的多元化,對四種具體企業數字化創新路徑的檢驗發現數字城市建設對于企業實現物聯網遠程管理影響最為顯著;機制檢驗發現城市人力資本、政府調控能力、科教財政投入能正向調節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促進作用。研究結論立足江蘇實踐,為制定政策加快數字城市建設、促進企業數字化創新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數字城市建設;企業數字化創新;調節效應;中國式現代化

一、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需要以中國式創新為基礎1。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根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41.5%2。數字經濟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構建新發展格局,成為中國式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1]。因此,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厘清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邏輯與實現路徑,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從狹義來講,企業數字化創新是指企業利用數字化技術、渠道、工具等加速創新過程、提高創新績效[2],將數字技術與物理材料重新組合產生新的產品和服務[3]。從廣義來講,企業數字化創新是企業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組成或支撐部分,生產新產品、提供新服務、改進生產過程、變革組織模式或商業模式的過程[4]。企業數字化創新具有融合性、開放性、自生長性三個核心特征[5],融合性體現在數字技術自身具有的可再編程性使得企業數字化創新可以跨產業結合聯動創新[6],開放性指利用區塊鏈技術在多創新主體參與的情況下仍可以明確界定產權、避免搭便車、鼓勵協同創新,自生長性體現在企業利用5G、物聯網等技術可以同產業鏈上下游實現互動、動態的創新過程和創新結果[7]。企業是數字化創新的驅動主體,是加快數字化創新的主要引擎,充滿創新活力、擁有創新高效率的企業有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規模經濟效應,為助力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微觀基礎[8]。在數字經濟大發展的浪潮中,如何加快我國企業數字化創新,使其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發展,已經成為學術界與業界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與此同時,數字城市建設也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新亮點,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1,數字城市建設就是以數字基礎設施為基礎,為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在城市范圍內的廣泛使用提供硬件支撐。有研究認為,數字城市建設能大幅降低城市建設和運行的信息成本,提高資本要素配置效率,同時助力數字普惠金融在城市的發展[9]。數字城市建設的積極效應還體現在城市高質量發展[10]、城市創新能力[11]、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12]、城市綠色發展[13]、勞動力就業[14]等諸多方面。數字城市建設能從上述多方面促進城市發展,但現有研究大多從宏觀層面展開,較少涉及從微觀層面上討論數字城市建設能否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產生積極影響。

本文構建數字城市建設促進企業數字化創新的理論分析框架,并利用江蘇省重點企業問卷調查數據,實證檢驗這一影響機制。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在于:第一,在理論層面構建較為完整的分析框架,厘清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機制;第二,挖掘并匹配城市和企業問卷兩層面的數據,通過實證分析檢驗理論機制,并利用這一獨特的數據結構特征避免反向因果導致的內生性;第三,江蘇省重點企業在數字化創新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以其作為研究對象具有領先性,相應結論能為制定政策加快數字城市建設,促進我國整體企業數字化創新提供理論支撐。

二、 研究設計

1. 研究假說

數字城市建設水平提高可能會從兩方面促進當地企業數字化創新。一方面數字城市建設通過數字基礎設施為企業發展提供孕育創新、促進轉型和培植發展的全新土壤,為企業數字化創新提供底層硬件支撐[15]。另一方面,數字城市建設還為企業數字化創新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軟環境。例如數字城市建設中的數字政府能為企業數字化創新提供更為便捷的行政服務,例如政務審批“掌上通辦”大幅降低了企業數字化創新的成本。數字城市建設還有助于推動金融服務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降低資金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減少信息搜尋與風險控制成本,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16]。當然,無論是“硬環境”數字基礎設施的打造,還是“軟環境”數字化公共服務的完善,都需要數字人才的專業支撐。因此數字城市是由數字基礎設施硬環境、數字化公共服務軟環境與數字專業人才三方面經過優化配置、反饋融合和動態演進而逐步形成的。在此意義上,高質量高水平的數字城市就是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城市公地,能為企業提供數字化創新所需的高素質資源要素與高效率行政服務,企業在研發新產品、改進生產流程、變革商業模式等方面開展數字化創新的成本大幅降低,數字化創新成功的概率大幅提升。據此,本文提出假說1。

假說1:數字城市建設能有效促進企業數字化創新。

雖然數字城市建設的準公共品屬性對當地企業不存在歧視,但城市自身的區位因素、企業自身的技術條件、管理模式和組織方式等因素均會導致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存在異質性,這種異質性可能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第一,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導致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存在區位異質性,這可能主要與各地區的營商環境、制度差異有關[17]。第二,企業自身技術水平的高低導致其對于數字城市建設所提供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利用效率不同,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實力更強,對于數字技術的接受度和利用度更高,這就使得數字城市建設對其數字化創新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第三,不同企業在內部管理和運營效率方面存在差異,企業管理層面的因素差異導致企業利用數字城市建設提供的準公共品的能力不同[18],這進一步使得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體現出異質性。第四,企業開展數字化創新的組織方式也存在差異,這會導致數字技術在企業內部的擴散速度和溢出程度產生差異[19],組織方式難以動員企業內的各類創新資源,進而不利于在內部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作用,導致企業數字化創新效率更低。這也是導致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產生差異的又一內部因素。本文綜合這些理論猜想,提出假說2.1至2.4。

假說2.1:城市區位因素導致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存在異質性。

假說2.2:企業技術條件導致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存在異質性。

假說2.3:企業管理模式導致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存在異質性。

假說2.4:企業組織方式導致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存在異質性。

2. 模型設定與變量說明

(1)模型設定

為檢驗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本文設定定序logit模型,如式(1)所示:

[EDIi=α1+β1dig_cityi+θiZi+εi] (1)

式(1)中,[i]表示企業;[EDI]是被解釋變量企業數字化創新,該值越大表示企業數字化創新水平越高;[dig_city]是核心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其值越大表示城市的數字城市建設水平越高;[Zi]是企業層面的五類控制變量,包括企業年齡[firm_age],企業研發投入占比[rd_input],企業行業類別虛擬變量[manu_dum],企業所有制性質虛擬變量[stafirm_dum],企業新產品銷售占比[nprod_sale];[εi]為隨機誤差項。

本文使用的是江蘇省重點企業2020年數字化創新的問卷調查數據,屬于截面數據,被解釋變量企業數字化創新[EDI]數據來自問卷,被賦值為0、1、2、3、4,該離散數據有著排序屬性,本文選用適合排序數據的定序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2)變量說明、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本文被解釋變量使用2020年面對江蘇省重點企業調研數字化創新現狀的問卷數據,問卷設計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對問題選項設置計分,為確保問卷數據準確性,本文按照2020年研發人員占比大于100%,2020年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大于100%的標準,剔除104份填寫有誤的企業樣本,得到1726份有效數據。借鑒黃孚等[20]的做法,本文從問卷數據得到企業數字化創新衡量指標,用[EDI]表示。

本文主解釋變量借鑒趙濤等[21]的做法,從互聯網發展、相關行業人力資本和數字普惠金融三個方面對數字城市建設進行綜合測度得到數字城市建設水平指標,用[dig_city]表示。考慮到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存在滯后性,本文所采用的城市層面數據為2019年相關數據,企業層面的數據為2020年相關數據,該數據結構使得本文避免了反向因果導致的內生性問題。

本文控制變量包含三類,第一類為企業一般特征變量,包括企業年齡和所有制性質。企業年齡[firm_age]由企業成立時間計算所得;企業所有制性質[stafirm_dum]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第二類為企業創新特征變量,包括企業研發投入和新產品銷售。企業研發投入[rd_input]由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占比表示;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nprod_sale]由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表示。第三類為企業所處行業特征變量,企業所屬行業類別[manu_dum]分為制造業企業和其他行業企業。

此外,本文進一步研究的企業數字化創新路徑部分所選用的被解釋變量來自企業問卷。在企業數字化創新機制檢驗部分選用三種調節變量:城市人力資本[?uman_cap],由市轄區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與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的比重排序得到;政府調控能力[gov_con],由市轄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市轄區GDP比值取對數值得到;科教財政投入[SE_inv],由市轄區教育和科學技術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占市轄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值取對數值得到。上述三種調節變量所涉及的原始指標均來自中經網統計數據庫,表1是本文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三、 實證分析

1. 基準檢驗

本文采用定序logit模型對式(1)進行實證檢驗,表2是基準回歸結果。列(1)為不添加控制變量,僅將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納入回歸,列(2)至列(6)依次加入控制變量[firm_age]、[rd_input]、[manu_dum]、[stafirm_dum]、[nprod_sale]進行回歸。

表2中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估計系數始終保持為正,且至少通過5%的顯著性檢驗。列(1)至列(6)中,回歸中僅保留主解釋變量和依次添加控制變量并不會影響核心解釋變量的估計系數和正負號,其估計系數在0.152和0.207之間。假說1被證實,即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存在促進作用。這可能是因為數字城市建設使得企業的數字化創新可以在城市數字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順利開展,數字城市建設所累積的計算機相關領域專業人才為企業利用數字技術開展創新活動提供了人才基礎,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為企業融資拓寬了來源、降低了成本。

表2中定序logit模型的結果僅在參數符號、大小和顯著性方面給出有限信息,因此本文在表3中單獨匯報數字城市建設水平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邊際效應。從表3的結果來看,數字城市建設使得企業完全不了解數字化創新的概率平均減少1.7%,略微了解但未進行數字化創新的概率平均減少1.8%,開始在部分業務上進行數字化創新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概率平均增加2.2%,各項業務數字化創新程度較高的概率平均增加0.7%,數字化創新成為企業常態的概率平均增加0.7%。

2. 穩健性檢驗

為檢驗基準回歸所得結果的穩健性,本文采取兩種穩健性檢驗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對主解釋變量進行替換,同樣采用定序logit模型進行實證檢驗,具體結果見表4;第二種方法是采用定序[probit]模型替換定序logit模型對式(1)進行實證檢驗,具體結果見表5。

(1)替換主解釋變量

表4中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2]的估計系數始終為正且至少通過5%的顯著性檢驗。無論是列(1)回歸中僅包含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2],還是列(2)至列(6)回歸中依次加入控制變量,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2]估計系數的正負號與顯著性均同基準回歸保持一致,證明本文基準回歸所得結論穩健可信。

(2)定序probit模型

根據表5的實證結果,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的估計系數始終為正,且至少通過5%的顯著性檢驗,估計系數在0.081~0.113,實證結果同基準回歸保持一致,再次證明數字城市建設促進企業數字化創新。

3. 異質性分析

(1)區位因素異質性

長江穿江蘇省而過,自然地將江蘇省分為長江以北和長江以南兩個部分。本文將江蘇省的13個地級市劃為江南和江北兩個區域進行區位異質性分析,其中南京市既有江南部分也有江北部分,考慮到南京都市圈與江北的城市聯系更為密切,本文將南京市劃分在江北區域進行異質性分析。本文使用定序[logit]模型分別對江南、江北地區企業兩個子樣本進行回歸檢驗,具體結果見表6列(1)、列(2)。

(2)技術條件異質性

本文認為企業是否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能充分體現其技術條件的高低,所以根據企業問卷,將1726個樣本分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與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兩個子樣本進行異質性分析,具體實證結果見表6列(3)、列(4)。

(3)管理模式異質性

企業管理模式差異主要體現為企業是否針對數字化創新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這也體現出企業對數字化創新重視程度的高低。根據企業問卷數據,本文將樣本企業分為設立專門數字化創新管理部門的企業與未設立專門數字化創新管理部門的企業兩個子樣本進行異質性分析,具體實證結果見表6列(5)、列(6)。

根據表6,在區位異質性分析中,列(1)江南地區企業樣本與列(2)江北地區企業樣本的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的估計系數均為正,但只有江南地區企業的主解釋變量系數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且江南地區企業的主解釋變量系數遠大于江北地區企業樣本。這表明相較于江北地區的企業,數字城市建設對江南地區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更大且更顯著,假說2.1被證實。這可能與長期以來城市經濟發展慣性有關,江南地區在經濟規模、發展質量、基礎設施水平等方面優于江北地區,這種優勢所帶來的技術積累、人力資本積累、市場需求積累等在數字經濟時代仍有體現。

在技術條件異質性分析中,列(3)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樣本與列(4)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樣本的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的估計系數均為正,但只有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樣本通過10%的顯著性檢驗。由此可見,數字城市建設水平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在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更為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數字化創新不依賴于所處城市的數字城市建設水平,高新技術企業本身具有較強的數字化創新內生動力。數字城市建設具有準公共品屬性,非高新技術企業更依賴于當地數字城市建設水平而被動進行數字化創新,而公共品并不存在對同一地區不同特征企業的歧視,因此這種通過外生因素促進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在非高新技術企業樣本中更為顯著。

在管理模式異質性分析中,列(5)設立專門管理部門企業樣本與列(6)未設立專門管理部門企業的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的估計系數均為正,但只有未設立專門管理部門企業的主解釋變量系數通過10%的顯著性檢驗。相較于設立專門數字化創新管理部門的企業,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在未設立專門管理部門的企業中更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專門設立轉型管理部門的企業擁有更強的內生數字化創新動力,其對當地數字城市建設水平的依賴較低,而未設立專門轉型管理部門的企業更易受到當地數字城市建設的影響,更易搭上城市數字化發展的便車。

(4)組織方式異質性

根據企業問卷數據,本文將企業數字化創新的組織方式分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部門合作、個別部門試點四類,采用定序logit模型進行組織方式異質性分析,具體結果見表7。

根據表7,列(1)至列(4)的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估計系數均為正,其中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組織方式的企業主解釋變量系數通過5%的顯著性檢驗,采用多部門合作組織方式的企業主解釋變量系數通過10%的顯著性檢驗,從主解釋變量估計系數大小來看,自下而上gt;自上而下gt;多部門合作gt;個別部門試點。這表明,在四種不同的企業數字化創新組織方式中,數字城市建設對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組織方式的企業數字化創新影響更大且更為顯著,假說2.4被證實。

四、 進一步研究

1. 企業數字化創新路徑研究

企業在進行數字化創新的過程中會受到行業技術特性、產業模塊化程度、市場競爭特點等的影響[22],因此不同的企業會基于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路徑。基于問卷數據,本文生成“數字化創新路徑多元化”指標,同時生成“是否引入智能生產線”“是否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是否實現車間智能化改造”“是否實現物聯網遠程管理”四個啞變量。表8列(1)采用定序logit模型,被解釋變量是數字化創新路徑多元化指標;列(2)至列(5)采用logit模型,被解釋變量依次為是否引入智能生產線、是否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是否實現車間智能化改造和是否實現物聯網遠程管理。

根據表8,列(1)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的估計系數為0.154,且通過10%的顯著性檢驗,這表明數字城市建設水平越高,企業所采用的數字化創新路徑就越多。這可能是因為數字城市建設水平高的地區為企業采用多種路徑提供更高水準的數字基礎設施、相關行業人力資本與數字金融支持環境,便于企業進行多路徑數字化創新。列(2)至列(5)中主解釋變量數字城市建設水平[dig_city]的估計系數始終為正,但僅有列(5),被解釋變量“是否實現物聯網遠程管理”下的主解釋變量通過5%的顯著性檢驗,這表明相較于另外三種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具體路徑,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實現物聯網遠程管理具有更為顯著的促進作用。這可能是因為前三種方式均屬于企業自身層面就可以實現的數字化創新路徑,與當地數字城市建設的水平聯系不夠密切,而要實現物聯網遠程管理,必須要求當地具有較高水準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水平,這與數字城市建設水平緊密相關。

表9是對表8中列(1)和列(5)進行邊際效應計算。根據表9中的列(1)至(5),數字城市建設水平提高,使得企業不采用數字化創新路徑的概率平均減小3.3%,采用一種、兩種、三種、四種路徑的概率分別增加0.8%、1.1%、0.9%和0.6%。列(6)說明數字城市建設水平的提升使得企業選擇實現互聯網遠程管理路徑的概率平均增加3.3%。

2. 企業數字化創新機制檢驗

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促進效應可能會通過城市的要素稟賦、地方政府的調控能力與相關領域財政支持水平而呈現放大或縮小的情況。首先,城市人力資本水平是體現一個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能夠通過提升創新能力、促進知識溢出、提供技術支持、改善城市治理等途徑,對數字城市建設促進企業數字化創新產生影響。其次,政府調控能力通過制定支持政策、優化資源配置、建設基礎設施、促進信息共享等措施,正向調節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促進作用。最后,科教財政投入能夠通過支持研發活動、培育專業人才、提供創新資金等方式賦能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促進作用。本文建立如下調節效應模型實證檢驗上述機制:

[EDIi=α1+β1dig_cityi+β2?uman_capi+β3dig_cityi×?uman_capi+θiZi+εi ] (2)

[EDIi=α1+β1dig_cityi+β2gov_interi+β3dig_cityi×gov_interi+θiZi+εi ] (3)

[EDIi=α1+β1dig_cityi+β2Samp;E_invi+β3dig_cityi×Samp;E_invi+θiZi+εi ] (4)

式(2)(3)(4)中,[?uman_cap]是調節變量城市人力資本,[gov_con]是調節變量政府調控能力,[Samp;E_inv]是調節變量科教財政投入,其余設定同基準回歸一致。本文采用定序logit模型對式(2)至式(4)進行回歸檢驗,具體實證結果見表10。

表10列(1)中,城市人力資本與主解釋變量交乘項的估計系數為0.203,在5%水平上顯著,這表明城市人力資本存在對數字城市建設促進企業數字化創新的正向調節作用。這是因為人力資本對技術吸收和研發具有關鍵作用[23],企業數字化創新的根本是人才的創新,高人力資本的城市自然會放大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正向影響作用。列(2)中政府調控能力與主解釋變量的交乘項估計系數為0.932,在10%水平上顯著,這表明政府調控能力可以正向調節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政府調控能力體現在通過激勵性產業政策與提供數字化創新補貼來引導企業進行數字化創新,因此政府調控能力強的城市自然會放大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列(3)中科教財政投入與主解釋變量交乘項的估計系數為1.444,在10%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科教財政投入同樣存在對數字城市建設影響企業數字化創新的正向調節作用。城市的科教財政投入本質上是一個城市所能提供的具有準公共品性質的研發投入,長期的高科教財政投入能夠為當地形成相關技術、專利的積累并培養高水準專業化人才,因此其具有放大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作用。

五、 主要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1. 主要研究結論

本文利用江蘇省重點企業調查問卷,根據文本信息生成相關研究指標,匹配江蘇13個地級市的宏觀指標,從理論和實證兩個角度分析并檢驗了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影響。本文的主要研究結論如下:第一,數字城市建設通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行業人力資本累積、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促進當地企業進行數字化創新。第二,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的促進作用在企業所處城市區位因素、企業自身技術條件、企業管理模式、企業組織方式四個方面存在異質性。第三,數字城市建設水平提高使得企業數字化創新的路徑多元化,數字城市建設水平的提高使得企業實現互聯網遠程管理的概率增大。第四,城市人力資本、政府調控能力、科教財政投入能夠正向調節數字城市建設對企業數字化創新促進作用。

2. 政策建議

第一,政府應加大數字城市建設投資力度。在數字中國的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應將數字新基建與相關行業人力資本提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等相結合,從“硬環境”“軟環境”兩個方面綜合提升數字城市建設水平,促進企業數字化創新。政府在數字城市建設中增加投資強化如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等數字基礎設施,通過提升“硬環境”促進企業數字化創新。同時,應注重\"軟環境\"培育,提升相關行業的人力資本,包括加強數字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的數字素養,促進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確保企業能夠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進行數字化創新。

第二,在數字城市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應通盤考慮城市區位因素、當地企業共性特征,因地制宜地明確當地數字建設重點,補足當地數字城市建設短板,最大限度發揮數字城市建設對當地企業數字化創新的促進作用。蘇南地區應在較好的數字基礎設施和相關人才集聚的基礎上,做好資源整合,打造國內數字化創新高地,蘇北地區則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與蘇南地區的合作,發揮知識的溢出效應,通過省內幫扶實現數字經濟時代的跨越式發展。此外,企業自身要高度重視和把握數字化轉型帶來的重要機遇。結合自身情況,制定適合本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戰略和策略,設立支持數字化創新的專門管理部門,建立與各部門業務數字化轉型相匹配的IT架構和組織方式,為企業數字化提供管理動能。

第三,優化科教財政投入,加大對數字產業教育和培訓的財政投入,提升勞動力的數字技能和創新能力,提高城市人力資本的數智化水平。通過精準施策,引導和扶持企業尤其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創新,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鼓勵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合作,推動數智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思遠,王康.數字技術能提升企業業績嗎?——來自中關村海淀科技園的微觀證據[J].科研管理,2023,44(1):26-36.

[2] Fichman R G, Santos B L D, Zheng Z.Digital Innovation as a Fundamental and Powerful Concept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Curriculum[J].MIS Quarterly,2014,38(2):329-354.

[3] Sara F,Jahanmir,Joana C.Factors Affecting Late Adoption of Digital Innov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8(88):337-343.

[4] 李小青,何瑋萱,霍雨丹,等.數字化創新如何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數字金融水平的調節作用[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22,24(1):80-95.

[5] 柳卸林,董彩婷,丁雪辰.數字創新時代:中國的機遇與挑戰[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0,41(6):3-15.

[6] Jonny H.Recombination in Digital Innovation: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a Theoretical Framework[J].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2018,28(2):107-110.

[7] Nambisan S,Wright M,Feldman M.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Progress,Challenges and Key Themes[J].Research Policy,2019,48(8):1-9.

[8] 任保平,李培偉.數字經濟培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機制與路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1):121-132.

[9] 霍春輝,呂夢曉,張銀丹.數字新基建對國內價值鏈循環的影響研究[J].當代財經,2023(2):120-131.

[10] 魯玉秀,方行明,張安全.數字經濟、空間溢出與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J].經濟經緯,2021,38(6):21-31.

[11] 韓璐,陳松,梁玲玲.數字經濟、創新環境與城市創新能力[J].科研管理,2021,42(4):35-45.

[12] 葛立宇,莫龍炯,黃念兵.數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與城市碳排放[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2,42(10):20-37.

[13] 魏麗莉,侯宇琦.數字經濟對中國城市綠色發展的影響作用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2, 39(8):60-79.

[14] 陳貴富,韓靜,韓愷明.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與勞動力不充分就業[J].中國工業經濟,2022(8):118-136.

[15] 范合君,吳婷.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化能力與全要素生產率[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2,43(1):3-22.

[16] 鐘凱,梁鵬,董曉丹,等.數字普惠金融與商業信用二次配置[J].中國工業經濟,2022(1):170-188.

[17] 鄔倩鈺,孫明貴.營商環境優化對科技型企業創新意愿的影響[J].科學與管理,2023,43(1):10-17.

[18] 陳建林,賀凱艷.家族企業管理模式異質性對創新的影響——家族企業創新研究的爭論與整合[J].軟科學,2021,35(6):58-62.

[19] 鄭帥,王海軍.數字化轉型何以影響樞紐企業創新績效?——基于模塊化視角的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22,43(11):73-82.

[20] 黃孚,胡丹丹,巫強.行業競爭與企業協同創新——基于江陰598家制造業企業的微觀實證[J].江蘇社會科學,2021(6):221-230.

[21] 趙濤,張智,梁上坤.數字經濟、創業活躍度與高質量發展——來自中國城市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22] 余菲菲,王麗婷.數字技術賦能我國制造企業技術創新路徑研究[J].科研管理,2022,43(4):11-19.

[23] 賴明勇,張新,彭水軍,等.經濟增長的源泉:人力資本、研究開發與技術外溢[J].中國社會科學,2005(2):32-46.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型舉國體制下科技創新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項目編號:23amp;ZD133);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數字經濟發展與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2JJD790037);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與江蘇開放型經濟研究”(項目編號:22EYB014)。

作者簡介:胡丹丹,女,博士,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黨群團工作辦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創新管理、組織管理;黃孚,通訊作者,男,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與數字經濟;巫強,男,博士,南京大學江蘇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與數字經濟。

(收稿日期:2024-04-10" 責任編輯:殷 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色成人综合| 麻豆国产精品|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好吊日免费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日韩麻豆小视频| 九色最新网址|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国产成人一二三| 久久久噜噜噜| 欧美亚洲激情| 久草网视频在线|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午夜福利网址|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资源站| 亚洲三级色|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综合久久| 一级毛片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成年A级毛片|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网站18禁|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综合色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2022国产无码在线| www精品久久| 99er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秋霞国产在线|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青青青草国产|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丝袜91|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香蕉精品在线|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中文无码影院|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