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冉永平)
語用學研究交際互動中的話語選擇、交際策略、交際效果、語用隱含、語用推導等諸多方面的理論問題與應用問題,具有豐富的研究議題和廣泛的應用領域, 而且多學科、多視角等的交叉性與界面性特征日益明顯。綜觀語用學發展,較多研究涉及人際交往語境、社會語境或公共語境、職業場景、交互文化語境等中有關的社會語用、人際語用、文化語用、認知語用、變異語用等問題,既包括共性的語用問題,也強調差異性及本土化的語用現象,呈現出開放性、多樣性的學科發展態勢。本專欄所刊載的四篇文章也體現了這樣的學科特點。
冉永平的《社會語用學視域下話語研究的時代性與社會性》從社會語用學視角探究話語研究的社會問題及所體現的社會性特征,以說明語用學研究的社會問題轉向。時代變遷與時代需要促進話語發展,推動語用學研究,據此該文探究了話語研究的時代性與社會性,以及話語研究的社會建構性,并結合網絡話語研究,體現了時代語境下網絡話語研究的與時俱進特點。該文可幫助讀者理解人文社會學科發展與研究的責任擔當,并為語用學與話語研究提供多方面的選題指導。
肖雁和李民的《語用學研究的新發展:變異語用學學科現狀與研究趨勢探析》針對變異語用學這一語用學新興分支,探究了它的學科現狀和研究趨勢。該文從變異語用學的學科緣起、分析維度、分析層面、主要議題及其主要研究原則與方法等方面,綜合分析了變異語用學的學科現狀及其相關內容的研究趨勢,提出了當前變異語用學亟待解決的一些主要問題。該文信息有助于幫助讀者認識變異語用學的范圍、特點及相關議題研究,可為語用學界面問題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趙永剛的《自然話語中致歉語“不好意思”的韻律—語用界面研究》針對致歉語這一常見禮貌語用表達的研究缺陷,以漢語自然話語中的口語致歉語“不好意思”為例,采用語料庫研究法及Praat語音分析軟件,對該語致歉語進行了韻律分析,探究了該致歉語的韻律特征與語用功能之間的界面關系,發現其不同語用功能和韻律特征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及所存在的實時性和動態性。李懷奎的《即時語用推理中的言語行為轉喻理論:困境與對策》探究了Panther和Thornburg言語行為轉喻理論的不足和補救方法。該文首先指出言語行為轉喻觀的不足,然后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法,通過實例闡述即時語用推理的層次、過程以及推理快捷性的認知理據,體現了本質上不同于Panther和Thornburg的轉喻機制觀,這有助于推動語用推理的進一步研究和認知語用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