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有幸受邀擔任作品評審,參與“東都杯”版權文化進校園原創作品征集活動評審活動。版權中心孫寶林主任在版權文化事業上有長期規劃和宏觀視野,在他的悉心指導下,版權中心團委主辦的此次活動,以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為主題,通過繪畫等創作的方式推廣版權文化,是“美育”與“德育”的完美結合,既能夠在青少年心中樹立版權意識,又能夠推廣版權文化教育,將對版權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本次活動參選作品將近四百件,繪畫類作品的創作方式涵蓋素描、水彩、油畫棒、國畫、版畫、綜合材料等。作品形式多樣,有插畫、寫生、創作、美術報等,參選作者的年齡跨度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作品眾多,分組年齡跨度大,且創作風格多樣是這次參評作品的特點。在這些作品中,年齡偏小的作者也能體現出獨特的創造力,例如在香廠路小學一年級宋若晴的作品《布老虎》中,描繪了窗臺上幾個色彩鮮艷的民俗布偶,畫面色彩對比強烈,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作者經過獨特的觀察視角,用疏密有致的線條描繪空間的透視關系和仰視小老虎的角度,把俯仰間近距離觀看的視覺體驗帶給觀眾,不禁使人聯想到她小小的身量趴在窗臺上專注的樣子。這種“替代”經驗使人在欣賞作品中與作品產生互動,感受到青少年對生活的熱愛。 我在學校從事版畫藝術教學,版畫藝術的語言特點決定其繪畫題材大多以創作形式呈現。藝術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作為評委,我在此次活動中看到,青少年對生活的感觸有獨特的思考方式,通過天然的視角去描述對這個世界的感官感受,展現他們內心豐富的情感。例如:在北京育才學校五年級馮佳琦的作品《晚霞中的鼓樓》中,線條樸拙而嚴謹,通過濃淡不同的顏色表現遠近建筑的虛實關系,光禿的樹木和路燈鮮明對比,用灰冷的屋瓦和溫暖的晚霞描繪冬日暮色中褪去繁華的街景,渲染出一幅由喧鬧轉向寂靜的景象,入微的觀察表現豐富的內心活動,體現作者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情感表現。青少年美術作品有其自身的特點,技術的稚拙帶給作品淡淡的青澀韻味,風格不拘、渾然天成。每每欣賞青少年藝術作品,常常有“偷師”的感覺,觀賞之余常常自嘆不如。
本次活動優秀作品數量眾多,無法一一枚舉,活動旨在引導青少年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樹立版權意識,提高青少年創作能力,激發創新熱情與活力。希望“版權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得到廣泛推廣,助力構建祖國創新文化環境,推動祖國創新事業建設走向新的高度。
(作者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