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自述:去年夏天,爸媽帶我去了呼倫貝爾大草原,草原上有蒙古包和溫順可愛的草原綿羔羊。蒙古包頂的圖案是云紋,代表了圣潔、祥和。綿羔羊有毛茸茸的身體和明亮的眼睛,把它抱在懷里,總是讓我心情愉悅。在廣闊的大草原里,天空是湛藍的,草原是碧綠的,太陽是火紅的,羊群是潔白的,我每天在草地上奔跑、打滾,和小羊一起玩耍,真是自由又快樂。
教師引導心得:美術教學不單是傳授繪畫技巧,更是激發孩子們的創意和創新能力,也是引導他們感受美、表現美,熱愛生活和大自然的過程。
在創作前,我向孩子們展示了有關草原風景的圖片,引導他們感受大自然的遼闊和寧靜。接著,我又向孩子們介紹了草原生態系統,培養其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意識。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孩子們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感受不同創作形式呈現的效果,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其創造表現能力。在進行細節表現時,孩子們能夠大膽想象,與同伴們討論自己的想法,通過色彩、線條、造型等變換來表現小羊羔的活潑可愛和蒙古包艷麗多彩的效果。在創作完成后,我還組織了一個分享會,引導孩子們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創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放羊的小姑娘》這幅作品中蘊含著潘多拉小朋友的真實經歷。畫中色彩明亮、豐富,青綠色烘托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搭配亮麗的黃色和溫暖的橙色,又為畫面增添了一絲溫馨。畫面中抱著綿羔羊的小女孩則是小朋友內心的寫照——對蒙古族生活方式的喜愛以及對大草原的眷戀。本次創作的重難點在于如何準確表達自身的喜愛之情,而潘多拉小朋友將自己代入畫中,戴著鮮艷的蒙古族頭巾,扎著飛舞的小辮,抱著小羊時閉目微笑的表情……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受到了溢出畫面的熱情。創作小羊時運用了抽象和擬人化的表達方式,體現了孩子無限的創造力和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