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岱岳區轄13鎮2個街道,631個行政村(社區),現有農機合作社36個,農機培訓機構一家,截至2024年6月底,全區農機總動力達到9.02×105kW,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91.3%。近年來,岱岳區高度重視新型農機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將農機新型技術人才和服務主體的能力提升培訓作為鄉村振興人才振興的重要工作來抓。
一、新型農機技術人才隊伍發展現狀
(一)新型農業實用人才結構現狀。全區現有新型農業技術人才服務主體300個,技能能手400人,農村創新創業者200人,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100人,總計1000人;穩糧保供人才104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人才300人,直播帶貨能手100人,專業農機手、高素質女農民、農村好青年、兵支書等896人,總計1400人,其中基層新型農機實用人才是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建設的主力軍,是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建設和各類農機合作經營服務組織的興起迫切需要大量的新型農機實用人才。他們承擔著現代農業生產全過程中各項農機裝備技術的應用工作,是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建設的主力軍。
(二)新型農機技術人才分布現狀。總體呈現為發達地區的農機技術人才相對集中,而農村和偏遠地區相對缺乏,地區間發展相對不平衡,在區域管理上采取了諸多措施,如網絡、分類、動態管理等形式,通過在宏觀上進行適配引導,動態調整上盡可能趨向均衡發展,以形成具體的、操作性較強的管理模式。不斷完善框架管理的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提高其規范化和制度化的水平,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加強區域間的溝通和協作。
(三)新型農機技術人才教培現狀。在高素質農民培育上實現三大創新:即聚焦“4大行動”辦專題班,圍繞“六大工程”設精品課,實施“雁陣工程”育強隊伍。具體地說就是聚焦新型農業技術人才和服務主體能力提升,通過農機技術能手技能培訓,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農資經營業戶、鄉村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培育行動舉辦專題培訓班,提高實效性。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機科技創新、優勢產業集群、農機農藝融合、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新型農業技術人才主體培育六大工程設置前瞻性的精品課程,提高培訓質量。
二、新型農機技術人才隊伍主要問題
(一)現有體制機制保守。干部隊伍能力不足,人浮于事現象十分普遍,每天能堅持上下班就是好同志。有些干部在紛繁復雜的形勢變化面前,耳不聰、目不明,看不清發展趨勢,察不出蘊藏其中的機遇和挑戰;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辦法;工作不能在一線開展等,都制約了農機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二)人才培育力度不大。目前農機實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長起來的,科技人員靠的是十年、幾十年的實踐積累從而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專業型農機技術人才占比低,絕大多數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雖然在實用人才的培育上開展了一些工作,但就整體情況看,人員所在地域分散,文化水平低等因素使農機人才培訓工作舉步維艱,尤其是在新型農機技術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市場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但人才供給不足,特別體現在高端研發和創新領域。
(三)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府扶持政策不夠,缺乏針對新型農機技術人才的專項扶持政策,如稅收減免、資金補貼等,無法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人才引進政策滯后,現有的人才引進政策未能充分考慮農機技術領域的特殊需求,難以吸引海外高端人才。薪資待遇政策較低,農機技術崗位的薪資待遇普遍低于其他高技術行業,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農機技術人才的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晉升機會少,職業前景不明朗。
三、基層新型農機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路徑探索
(一) 完善教訓體系。與農機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設置符合產業需求的專業課程,增加實習和實踐機會,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加強職業院校的農機技術教育,設置針對性的培訓項目,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制定系統的在職培訓計劃,定期開展技能提升和新技術培訓,確保現有從業人員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例如農廣校的落地,通過在基地招標、任務落實、資金分解、培訓質量等方面研究細化措施,具體抓好落實,培訓按照“線上線下融合培訓”思路開展創新招生方式,與團區委、區退伍軍人事務局、區科協、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聯合進行定向招生,并且及時將報名參訓的高素質農民錄入系統,指導系統內學員完成線上培訓。
(二)優化政策支持。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如設立農機技術人才基金,提供稅收減免和資金補貼,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新型農機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制定區域性的人才發展政策,促進人才在城鄉和區域間的合理流動。基層農機實用隊伍建設應當采取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農機化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以政府引導為主要推進力量,政府制定農機化發展規劃、落實農機化發展政策以及示范推廣農機裝備技術,尤其是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之后,農機化掀起了新一輪發展高潮,農機裝備的保有量快速增長,農機裝備技術的應用領域迅速拓展。政府作為培養主體在行政力量的推動下,可以整合各方資源有效保障人才培養計劃快速實施、人才培養資金充足以及人才培養的可持續性,為深入推進我區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有效激發全區創新活力。
(三)優化職業前景。提高農機技術人才的薪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確保其收入具有競爭力。通過宣傳和推廣,提高社會對農機技術人才的認同感和尊重度,提升職業吸引力。明確職業發展路徑,制定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為農機技術人才提供多樣化的晉升和職業轉換機會。依據本區域農業發展需求和農機化發展形勢分期分段合理制定新型農機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加快支持和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組織和實施步伐,制定切實有效的專業技術人員兼職到合作社、農機大戶、鍛煉參與項目合作,發揮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優勢,逐步建立起最有奔頭的產業,創造出新時代農民是最有吸引力的職業模式。
(四)創新推廣技術。新型農機技術在智能化、自動化、精準化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推動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新型農機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從傳統的大田作物機械化到園藝、養殖、設施農業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應當充分發揮農機企業和農業合作社的帶頭作用,搭建高效交流合作平臺,為農機科技研發者、應用推廣者以及專業操作人員之間的深度對話與協作提供助力,在保證農戶自主生產積極性的基礎上,為農戶提供農業機械設備及相應的技術指導,可以滿足兼顧農戶利益及農機技術推廣的要求。同時利用影像資料、宣傳欄,在空余時間組織農機技術座談會等多種宣傳方式對機械化生產和農機技術進行推廣宣傳,使農機技術推廣與人才隊伍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泰安市岱岳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