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不就是3.14嗎?它有什么神奇的?你可能想不到,圓周率的應用極為廣泛,有人甚至認為,計算圓周率可能會改變現有數學理論。
什么是圓周率?
圓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是一個數學常數,用來描述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比例關系,也就是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得數。
現代數學認為,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也就是說,它的小數部分無窮無盡而且不會重復。圓周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程技術、科學研究等領域中很常見,在學生的日常運算中,通常會使用3.14來近似表示圓周率。
因為圓周率是如此有用和常見,所以1988年3月14日,美國舊金山科學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圓周率紀念活動。當時舊金山科學博物館的一名物理學家帶著博物館的員工和參與者,一起繞著博物館紀念碑轉了3又1/7圈(22/7,π的近似值),還一起品嘗美味的水果派(派與π諧音)。
在2011年,國際數學協會正式宣布,將每年的3月14日設為國際數學節,紀念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并在這一天舉辦很多有關圓周率、數學的活動。

圓周率是咋算出來的?
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圓形是很常見的,因此很早人們就開始研究圓周率了。圓周率的計算方法,經歷了多次變革。
在古埃及時期,人們就知道圓周率大約等于3,也就是說圓的周長大約是圓直徑的3倍。后來,我國三國時期魏國的數學家劉徽發明了割圓術,用來計算圓周率。所謂割圓術,就是在圓形內部畫正多邊形,然后利用正多邊形的邊長度之和,估算圓周長,從而計算圓周率的方法。具體方法比較復雜。到了我國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利用割圓術,割到了24576邊形,從而算出了圓周率的小數點后7位(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在西方,直到16世紀才得到這樣的結果,比祖沖之要晚1000多年。用割圓術算圓周率,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更簡便的方法。1655年,英國數學家約翰·沃利斯發現圓周率等于無窮個分數相乘的積。此后,人們又發現了很多個快速計算圓周率的公式。這些公式需要利用很多比較高深的數學原理,小讀者們將來學習了相關知識就會明白。

所有人的身份證號都在圓周率里?
我們每個人都有身份證號,一共18位。你能想象得到嗎?雖然還沒有得到嚴格證明,但不少數學家都認為,所有人的身份證號碼都在圓周率里。
因為圓周率是無理數,也就是無限不循環小數,所以它應該包含所有的數字組合(這種數字叫作正規數或合取數)。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19491001,從圓周率小數點后的第82267377位開始出現;北京奧運會的開幕時間—— 20080808,在第129003819位開始出現;在1.7億多位的地方,可以找到00000000這個數字;在前2億位中,能找到3次31415926。
另外還有些有趣的數字:銀行卡密碼一般是6位數字,圓周率小數點后14118312位就包含了所有的銀行卡密碼;所有人的生日(以8位數字表示)都可以在圓周率的前10億位內找到;還沒有人去驗證,但據推測,如果要找全所有的手機號碼(11位數),需要4606億位。
圓周率被算到了多少位?

那么,圓周率被算到了多少位呢?前面說了,人們發現了很多計算圓周率的快速方法,再加上計算機算力的不斷增強,圓周率的計算越來越快。
你的體育是數學老師教的?
我們調侃別人數學不好,可能會說:“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事實上,圓周率與體育、數學與體育之間的聯系,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有這么個說法:足球是圓的。實際上,一個標準足球的周長在68~70厘米之間,直徑在21.6~22.3厘米之間。之所以會有誤差,是因為足球是由皮革拼貼縫制而成的,不可能是純粹的球體,因此從不同位置測量可能會出現差距。而球直徑和周長上的細微差別,可以造成空氣動力學特性的變化,從而導致球的飛行路線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田徑跑道包括兩個直道以及兩個半圓構成的彎道。不同的彎道,半徑不同,會造成跑道的長度發生變化。據計算,半徑每增加1米,彎道會增長約6.28米,直道也就要相應縮短。這些變化,對于擅長彎道跑的選手顯然是好事。
不僅是圓周率,數學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愈發多樣,體育也不例外,數學甚至可能決定冠軍的歸屬。所以說,未來運動員的體育,真的有可能是數學老師教的。
計算宇宙大小需要多少位?
因為宇宙飛船飛出地球往往采用環形軌道,因此在航空航天領域,圓周率的應用也很廣泛。那么計算宇宙大小,需要用到圓周率的多少位呢?
目前,人類發射的航天器中,飛得最遠的應該是旅行者1號了,它離地球大約238.25億千米。以地球為圓心,以旅行者1號與地球的連線為半徑畫圓,這算是人造物體的最大的一個圓了。求這個巨大的圓的周長,只需要用圓周率的小數點后15位,也就是π=3.141592653589793,算出來的周長的誤差差不多是1厘米,也就是圓珠筆筆桿那么細。
用同樣的方法,計算人類可以觀測到的宇宙的大小,甚至把誤差控制在一個氫原子的直徑那么小,也只需要取到小數點后面37位就可以了。
在測繪地球表面地圖時,或者在設定火星著陸器的著陸點時,都需要用到圓周率。一般情況下,用小數點后第8位就已經很精確了,再多就是浪費計算時間。
假如圓周率被算盡了……
既然實際上圓周率只需要小數點后幾位或幾十位就可以,科學家為什么這么執著地研究圓周率呢?
他們這么做,一是用計算圓周率來測試超級計算機的性能;二是有的科學家希望在研究圓周率的過程中,找出一些新的數學規律;三是有人認為圓周率是有盡頭的,一旦發現圓周率的盡頭,那么如今的數學和物理框架都將被改寫。

改寫數學規律!這可不是在夸夸其談。現有的數學理論認為,圓周率是不可能被算盡的,它是一個超越數,關于超越數的概念,等小讀者們學習了更多數學知識就能理解。但在數學史上,數的概念一再被拓展,比如自然數拓展到整數,整數拓展到有理數,有理數拓展到實數……每一次拓展都帶來了新的數學理念、方法和規律,數學家能通過研究圓周率得到新的突破嗎?這個問題,等著人們去研究、去回答。
小貼士
圓周率的趣味背誦口訣
從前有一個愛喝酒的先生,常留一些刁難人的題目讓學生們做。有一回,他去山頂喝酒,卻叫學生背誦圓周率,放學之前得背出30位小數,否則不許回家。有個學生想出了一段諧音口訣:“山巔一寺一壺酒(3.14159),爾樂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殺爾(932),殺不死(384),遛爾遛死(6264),扇扇刮(338),扇耳吃酒(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