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煤炭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成本管控成為提升競爭力和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文章對當前煤炭企業在成本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探討了精細化管理理論在煤炭企業成本管控中的應用。通過實證研究方式,討論了精細化管理在改善煤炭企業成本效益方面的作用。結果表明,精細化管理能夠系統優化企業成本結構,提高決策效率,加強內部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成本管理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煤炭企業成本管控的策略,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更好地利用資源,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重提升。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成本管控;煤炭企業;實證研究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煤炭企業面臨著市場需求波動、資源成本上升和環保政策趨嚴等多重挑戰。因此,精細化管理成為提升企業成本管控能力的重要策略。精細化管理是指通過對生產過程、資源使用和人力配置等方面的細微控制,來優化成本結構和提升效率;而成本管控的關鍵構成要素則包括生產成本、操作成本和固定資產成本,其中,生產成本涉及原料采購、倉儲管理及運輸成本等,操作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和設備維護成本,固定資產成本則側重于資產折舊和資金占用。
一、煤炭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分析
煤炭企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面臨成本上升和市場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其成本管理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資源配置低效,煤礦生產中普遍存在設備利用率不足、生產組織不合理等問題,有關調查顯示,多數企業的設備利用率僅為60%-70%,導致了明顯的資源浪費。
其次,內部管理體系不完善,許多企業缺乏全面有效的成本控制機制,現行的成本核算方法多為傳統方法,未能適應現代煤炭企業多樣化的經營模式,致使管理決策缺乏實證依據,減少了企業應對市場波動的靈活性。
第三,信息化水平較低,導致數據實時監控和決策支持不足,在大數據環境下,仍有很多煤炭企業未實施信息系統集成,信息共享障礙嚴重,影響了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和反應速度。
第四,在技術創新與提升方面,現有的采礦技術和設備更新滯后,一些企業的采煤水平還在依賴傳統開采方式,采煤效率普遍較低,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距離。
要改善這些現狀,企業需建立健全的精細化管理體系。
首先,要提升設備管理,通過引入先進的設備管理模塊,對設備進行頻次管理和狀態監測,以確保設備利用率達到80%。
其次,建立精確的成本核算機制,通過采用精準化的作業成本法(ABC法),追蹤各類成本環節,確保各項業務的成本透明,從而指導管理決策和資源配置。
第三,推進信息化建設,全面采納智能化管理系統,通過數據分析和實時監控,實現對成本控制的動態管理。
第四,加快技術改造,向新型采礦設備和智能化開采技術轉型,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推動技術研發,形成從“資源型”向“技術型”的轉變。
可見,通過對煤炭企業成本管理現狀的分析,暴露出了在其資源配置、管理機制、技術創新、信息化管理以及精細化管理等方面面臨的挑戰。
二、精細化管理理論綜述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通過細致的分析、周密的規劃以及嚴格的執行來提升管理效能的理論體系,該理論強調對管理對象的全方位理解及細分,涵蓋多維度的成本控制、流程優化和價值創造等方面,適用于煤炭企業對成本的管控。
在精細化管理中,成本管控的具體方法包括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該方法通過識別與工作活動相關的具體成本,幫助企業更加準確地計算產品成本。
首先,對照作業成本法,煤炭企業可將生產過程分解為采掘、運輸、加工等多個環節,細化每一環節中的資源消耗和時間成本,提升預算的精準度,在此基礎上,通過成本動因分析,找出主要成本驅動因素,實施針對性優化措施,以降低不必要的開支。
其次,還可以通過引入關鍵績效指標(KPI)來量化管理效果,通過設定與成本、質量、時間三者密切關聯的指標,如單位產量成本、設備利用率等,促使企業在日常運營中進行自我評估和調整,例如,設定單位成本控制的具體目標值,如每噸煤的生產成本不得超過XXX元,以便做到及時監控和糾偏。
第三,實施精細化管理還需借助信息化手段,構建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系統,通過采集和分析煤礦生產、成本和市場動態等相關數據,建立動態成本監控平臺,比如,利用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實時掌握成本波動趨勢與異常情況,以便快速應對,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成本的動態管控。
第四,由于精細化管理要求企業在標準化作業流程上不斷深化,確保每一項操作都有明確的標準與規范,因此需要對標準化作業流程進行持續完善與改進,以減少人為錯誤,提高資源利用率,比如可通過建立完善的作業手冊與培訓體系,確保員工操作行為的一致性,提升整體效率。
第五,故障分析技術亦為精細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生產過程中的突發事件進行故障分析,可以追蹤源頭并實施糾正措施,從而減少潛在損失并優化工作流程,例如,應用故障樹分析(FTA)方法,就可以有效預防同類故障的再發生。
第六,在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文化建設和員工參與度也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員工的精細化意識與責任感,是推動成本管控與標準化作業的關鍵,可以通過建立獎勵機制來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到成本管控的各個環節,進而讓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得到提升。
綜上,煤炭企業通過實施精細化成本管理方法,能夠在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競爭優勢,因此,以精細化管理為導向的成本管控策略將成為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三、煤炭企業成本管控實證研究
煤炭企業在成本管控中面臨多重挑戰,需以精細化管理作為核心理念,通過定量與定性分析實現精準控制。在實證研究中,可以選取某大型煤炭企業為研究對象,利用對比法與案例分析法,厘清成本構成及變動趨勢。通常,企業成本結構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其中固定成本約占總成本的45%,變動成本約占總成本的55%,通過對比不同生產環節的資源消耗,可以發現煤炭開采環節的單位成本顯著高于其他環節,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設備老化和管理松散所致。
基于上述問題:
首先,引入精準成本管理系統,企業可以將生產線細分為幾個主要環節,并對每個環節的生產能力、資源消耗及廢品率進行實時監控,最終實現對成本的有效降低,在具體實施中,可以建立KPI(關鍵績效指標)體系,設定各環節的成本控制目標,分配資源節約任務給具體責任部門,以確保成本管控目標的實現。
其次,針對燃料成本的波動,可以采用了“預測-調度-分析”模式,定期利用大數據分析模型進行市場趨勢預測,從而制定穩健的采購計劃,實現對年度采購成本的有效節約。
第三,實施精益生產管理方法,可以通過消除生產流程中的非增值環節,使生產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在改進生產流程中,可以通過PDCA(計劃-執行-檢查-行動)循環,來提高管理的科學性與靈活性。
第四,為克服人力資源成本上漲問題,可以對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進行優化,比如通過崗位評估、降低用工密度、應用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等,來達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
第五,將可持續發展策略納入成本管控之中,比如通過節能減排、循環利用、二次利用等策略,減少環境治理費用,同時推行清潔生產方式,以實現對長期運營成本的有效管控。
第六,風險管理也是做好成本管控的重要環節,可通過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來評估市場風險、政策風險及環境風險,并制定應對風險的策略,如價格對沖、保險機制等,以降低不可控因素帶來的潛在損失,力求防患于未然。
總之,通過精細化管理,煤炭企業可以進一步增強對成本的管控水平,促進成本管控工作的優化升級,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徐振杰.煤炭企業成本控制中精細化管理應用[J].商業,2022
[2] 秦立鵬.煤炭企業成本控制中精細化管理應用分析[J].財會學習,2022
[3] 劉翠翠.精細化管理在國有企業成本控制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