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互聯網最古老的賽道,大社交時至今日依舊能創造出新花樣。在談情說愛變得廉價、愛情變得奢侈的當下,一些情侶APP開始在年輕群體中流行。
以情之名
夏婷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被男友懷疑對感情不忠。始作俑者,是一個兩人已經用了一年多、為了增加安全感的情侶APP。
去年9月底,夏婷與男友暫時分別回了趟老家,不久后男友發來消息,詢問夏婷為何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去了一家電競酒店。
男友的“證據”來源于一款情侶APP。2022年,夏婷閑暇刷短視頻時發現了這款APP的廣告,“情侶定位”“活動軌跡記錄”等功能正是夏婷所需要的。
“也說不上來為什么,可能是性格原因吧,我和我男友必須時刻知道對方在干什么?!痹谙逆每磥恚谢ハ喽ㄎ还δ艿腁PP,可以在戀愛中增加雙方的信任感、安全感。
面對質問,夏婷無語又生氣。在老家的那幾天,夏婷連家門都沒有出過,但這款APP不僅有夏婷的外出軌跡,還讓每天躺在床上的她有了近2000的步數顯示。
出現這樣的bug(故障的意思)后,夏婷曾詢問APP的客服,客服以“GPS較弱會影響行程軌跡”為由搪塞。無奈的夏婷為了“自證清白”,花了800多元通過第三方渠道來查詢自己的真實軌跡,結果又遇到了騙子,錢也打了水漂。“定位軟件害死人?!毕逆蒙罡袩o力。
社交平臺上,以“情侶APP”為關鍵詞搜索,會發現不少同款軟件。盡管此類應用的功能不乏一起看電影、裝扮小屋、養寵物等有趣的情侶互動,但營銷賣點的頭牌,仍然是定位功能。這些APP的廣告文案中,有的直白點名這是一款“查崗神器”;有的則稍顯委婉,稱這是為了“遠程守護”伴侶。
除了定位功能,不少情侶APP還提供共享“手機使用時間”“手機電量”“屏幕解鎖記錄”等功能。一套組合下來,某種程度上,兩人之間只差“屏幕共享”了。
一直對感情有焦慮感的周悅,也曾在今年上半年和男友試過情侶定位APP。起初,周悅認為只要能知道對方在哪兒,就會讓這段異地戀安心許多。但男友工作較忙,經常很晚才回復微信。除了看行程軌跡,周悅又開始不自覺關注男友何時開屏、鎖屏等記錄,猜測男友明明打開了手機卻不回消息的原因。
與男友多次爭吵后,周悅和男友都身心俱疲。周悅覺得,對于她這樣在感情中有嚴重內耗的人來說,情侶APP并不能緩解感情焦慮,反而會成為內心控制欲望的放大器。意識到這點后,周悅果斷選擇了卸載。
“收割”用戶
“在哪里呢?”“干嗎呢?”“睡了嗎?”這樣的對話發生在剛剛陷入愛河的情侶間,隱晦含義大多是“我想你了”。幾句簡單的問候,往往是一段甜蜜感情的開端。
不過,簡單的問候如果變成了情侶維持親密關系的硬性訴求,便成就了各類情侶APP的生財之道。比如在搜索、社交、電商平臺上,不僅各類定位APP、工具五花八門,情侶、夫妻為查對方蹤跡而被詐騙的社會新聞也年年出現。不可否認,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現在,人類的窺私欲正在被無限放大。
情侶APP的商業化,正是建立在這樣的窺私欲和愈加復雜的親密關系上。
打開這些情侶APP,雖然實時位置顯示是免費的,但活動軌跡、查看對方手機狀態等升級版功能,大多被打包進會員功能里。當然,會員的價格也經過了精心設計。比如心動日常、卡普喔等情侶APP,均推出了一錘子買賣式的“永久會員”,這種竭澤而漁的收費方式,在互聯網行業往往被視為對未來缺乏預期以及跑路的前兆。
為提升平臺活躍度,小恩愛、戀愛記、心動日常等APP都上線了打卡活動,承諾只要情侶雙方能堅持365天每天打卡,就能獲得1314元甚至更高的獎金。表面上看,這種活動是一個既可以增進情侶間交流、最終還能賺錢的好機會。但許多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反映,隨著打卡天數越久,APP或將打卡任務設置得越來越復雜,或隨意調整打卡時間、縮短打卡時段,最終導致用戶打卡失敗。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某一天忘記打卡或打卡失敗,這些平臺還會“貼心”地給用戶留下退路,即補簽。但同樣,隨著打卡天數的延長,所需要的補簽卡也越多。打卡至后期,補簽一次甚至需要幾十張補簽卡。而這些補簽卡,每張的價格在十幾到20多元不等。
事實上,借助打卡機制引導情侶增加在線時長和充值的模式并不新鮮,2019年,名噪一時的情侶APP“愛情銀行”便是引領者之一。為阻礙用戶完成目標,平臺曾設置了十分離譜的規則:一次打卡需要按住手機屏幕1314秒,也就是20多分鐘,且手機界面不會顯示時間提示,1314秒,多一秒或少一秒都不算成功。然而,完成打卡挑戰的用戶發現無法提現獎勵,一時間,“愛情銀行”APP遭遇大量質疑和投訴。2019年3月,該軟件被下架關停。
存量的廝殺
親情、友情、愛情,任何一款社交產品,都逃不出這3層親密關系。其中,愛情迸發的社交沖動尤為強烈。從婚戀交友、陌生人交友再到興趣社交,盡管以微信、QQ為代表的大眾社交已經構建起巨大的壁壘,但以“愛情”為主題的細分領域,依舊是投資創業的火熱賽道。
CTR(通過點擊率)數據顯示,針對特定場景的社交APP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今年6月份,以他趣、心遇、Blued為代表的陌生人交友軟件,月活同比增長均在100%左右?!皭矍椤币琅f在向投資者展示互聯網的魔力。
從相遇、相知到結婚,這是普通人傳統意義上的婚戀過程。相對應的,婚戀社交APP也大致可以分為伴侶尋找類、維護關系類、婚籌策劃類3種。
3種婚戀社交APP幾乎同時興起于2011年前后。伴侶尋找類包括相親平臺百合網、世紀佳緣,以及基于LBS(位置)交友的陌陌、探探;維護關系類有小恩愛;婚籌策劃類有到喜啦。
三者雖然同時起步,但發展過程卻呈現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伴侶尋找類迅速在大眾市場取得成功并上市,而后兩者始終在默默耕耘。直至現在,作為婚戀漏斗的頂層,伴侶尋找類仍然是婚戀社交APP中的主角。
一個大背景是,移動互聯網雖然讓年輕人在網絡上互聯無間,但現實中卻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再加上城市化進程加速,年輕人客居他鄉,人際關系逐漸趨于原子化。結識異性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2011年,陌陌在上線第一個月,便獲得了10萬用戶,增長速度僅次于微信和QQ。寂寞靈魂突然就被手機串聯到了一起,恣意地享受著互聯網帶來的愛情便利。
伴侶尋找類陌生人社交是剛需,但年輕人一旦邁過陌生人身份,便大多會流向熟人社交的霸主——微信,這也造成了情侶APP只能在微信的夾縫中生存。盡管它們費盡心思設置了一些錦上添花的功能以吸引情侶共赴至此,但始終難以形成規模。
這種焦慮最終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如何實現商業化,掙錢讓自己活下去;二是如何提高用戶活躍度,向投資人負責。于是,會員和打卡機制出現了。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諸多情侶APP的投訴也大多對應這兩點:一是亂扣費,稍不注意就開通了會員或某項付費功能;二是打卡規則混亂,要么平臺為用戶完成打卡設置障礙,要么完成打卡也領取不了現金獎勵。
當然,這些用戶的痛點,本質上也都是平臺開源節流的手段。情侶APP的用戶多以年輕人為主。他們收入有限,打卡獎勵金有一定吸引力,在某種程度上,這與老年人癡迷于點擊短視頻廣告賺錢并無二致。同時,接近戀人的迫切性,讓他們對情侶實時定位、手機使用情況等功能感興趣,并甘愿為此付費。
維系愛情,所以賺錢;同時因為維系愛情,又要花錢。這組行為矛盾在情侶APP中得到了有機結合。但大多時候,愛情很復雜,商業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