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6-33 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4.02.031
在果園選址上,既要考慮氣候、土壤、光照、水分、交通等環境因素,又要結合樹種生物學特性,進行科學選址規劃。
1 氣候因素
氣候條件是適地適樹的基礎,是建果園首先考慮的因素。氣候因素包括地勢、光照、溫度、極溫等因素。
1.1 地勢 在坡面選擇上,一般選擇在陽坡和半陽坡,盡量不選擇陰坡。陽坡和半陽坡,光照時間長、果實容易著色、果實品質好。陰坡溫度低,光照時間短,果實著色差;在地勢選擇上,一般選擇緩坡地塊,這樣便于果樹栽培管理;在坡位選擇上,一般選擇中下坡地段,中下坡地段一般土壤條件較好,適宜果樹栽植和管理。避免在低洼地和風口地建園,低洼地春天容易遭受霜凍危害,風口地容易遭受風害,導致果樹生長不良。
1.2 小氣候 有時在大地形所處的緯度、地勢高度、氣溫和光照不具備栽培果樹的條件時,個別局部地塊由于特殊的小環境,形成良好的小氣候,能夠滿足果樹生長條件。這種具備特殊小氣候的地塊,也可以選為果樹園址。
1.3 光照 按照樹種對光照的要求,選擇日照充足的地塊建園。桃和杏最為喜光,一般栽植在陽坡。蘋果、梨、李、葡萄較為喜光,一般栽植在陽坡和半陽坡。山楂對光照要求不嚴格,可以栽植在陰坡。
1.4 溫度 北方果樹正常生長結果的適宜年平均氣溫7~14 ℃,大于10 ℃的有效積溫為2 500~3 000 ℃。在有效積溫范圍內,晝夜溫差比較顯著的地區,特別是果實生長和成熟期間,晝夜溫差在10~13 ℃時,蘋果、梨、桃等果樹養分積累多,果實產量高、品質好。但是晝夜溫差過大,也會對樹體產生不利影響。
1.5 極溫(極端溫度) 當北方冬季發生極端低溫時,不耐低溫的果樹將發生枝干凍害甚至整株死亡。常見果樹耐低溫程度:蘋果 -25 ℃,小蘋果 -37 ℃,秋子梨系統 -32 ℃,白梨系統 -24 ℃,桃 -23 ℃,杏 -30 ℃,葡萄 -18 ℃,李子 -25 ℃,棗 -30 ℃,核桃 -25 ℃,板栗 -25 ℃,草莓 -12 ℃,大櫻桃 -20 ℃。
2 土壤因素
土壤是果樹生長的基礎和保證。土壤因素包括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土壤酸堿度等,土壤條件將直接影響果樹生長發育。
2.1 土層厚度 果樹屬于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層厚度一般不低于80 cm。土層過淺,果樹生長不良,植株矮小。土層深厚,根系分布較廣,樹體發育旺盛,樹體抵抗外界不良環境條件能力強。
2.2 土壤質地 土壤質地直接影響果樹根系分布深度,一般質地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適于果樹生長。土質黏重的土壤,果樹根系分布淺。粘性土壤通透性差,不利于果樹根系生長。一般河灘地表土層較薄,表土層下面大多是砂石層或礫砂層,這種地塊雖然通氣和排水較好,但是保肥保水能力差,果樹容易發生干旱和缺素癥。
2.3 土壤酸堿度 北方果樹多數適應中性土壤,在堿性土壤中表現生長不良或不能生長。一般土壤pH值7.5以上的地塊,不適宜建立優質果園。不同樹種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不一樣,桃、蘋果、梨喜歡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而葡萄、棗耐堿性較強;不同果樹砧木的果樹耐堿程度也不一樣,海棠砧的蘋果耐堿性土,山定子砧的蘋果在堿性土中易發生黃葉病,砂梨砧的梨耐酸性土,杜梨砧的梨耐堿性土。
對于立地條件較差的地塊,栽植前必須挖栽植溝,栽植溝深80 cm、寬80 cm,同時進行土壤改良,沙性或黏性較為嚴重的土壤要進行客土。對于粘土地塊,回填栽植溝時摻入部分沙土。對于沙土地塊,回填栽植溝時摻入部分粘土,同時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養分含量。
3 水分因素
水分不足或過多,都對果樹產生不良影響。水分因素包括降雨量、水源、排水等因素。
3.1 降雨量 4-10月降雨量為500~600 mm的地塊,基本都能滿足果樹水分需要,都可以建園栽植果樹。降雨量過少,果樹枝梢生長發育不良,果實發育差,產量低下。降雨過多,枝條徒長,花芽分化不充分,果實品質差,果樹病蟲害較多。
3.2 水源 建高質高效果園,在果園選址中應選擇在有水源地塊,以滿足不同果樹生長期水分需要。同時應該綜合考慮果樹耐旱能力,一般桃、杏、棗耐旱性較強,李、核桃次之,蘋果、梨耐旱性較差,葡萄最不耐旱且需水量較大。
3.3 澇洼地不能建園 地下水位高、低洼易澇、排水不良的地塊不宜建園。不同果樹耐澇程度不同,梨、葡萄、棗、沙果較為耐澇,蘋果次之,桃最不耐澇。
4 交通和市場因素
4.1 交通因素 一般果樹建園要選擇交通便利地塊,一是便于肥料向果園運入,二是便于果實向外運出。
4.2 市場因素 對于栽植杏、李和葡萄等不耐儲運的鮮食品種,建園盡量選擇在距農貿交易市場較近的地塊。一是便于果實成熟后運輸,二是便于建果樹采摘園,三是果實到農貿市場交易較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