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必須長期堅持的發展戰略。本文根據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針對2015-2022年的數據,通過人口、經濟、社會、空間以及生態這五個維度,選取了13個指標,并依此構建了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對全國及各地區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了量化研究和評估分析。得出結論:觀察期內我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整體呈上升趨勢;全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由高到低分別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及西部地區;分析省級數據發現,中國各?。▍^、市)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
〔關鍵詞〕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熵值法;水平測度
注: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廳高?;究蒲许椖浚椖烤幪枺篔YTMS202305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任務,是中國新時代新階段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要求,也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實現鄉村振興必須遵循的歷史使命。不僅具有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現代化所具有的普遍特點,而且具有中國的特點。目前,盡管我國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經濟發展也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城鄉融合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高質量發展是破解城鄉發展失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在新時代背景下,踐行新發展理念、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動力和必然要求。這需要在新發展思想的指引下,促進城鄉共同繁榮與和諧發展,實現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城鄉融合發展。這種融合不僅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對新發展理念的有力回應,體現了我國發展理論的科學性和指導性。通過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我們能夠更好地實現經濟轉型升級、資源優化配置、民生福祉提升,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提供堅實支撐。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關系,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城鄉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入新世紀新時期以來,各種矛盾與問題都集中表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需要我們更加重視發展質量,并將重點放在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上。本文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梳理與理論研究,從人口、經濟、社會、空間、生態這五個維度,構建我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評估指標體系,并運用熵值法2015—2022年我國各地區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了實證研究和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2015—2022年全國30個省(區、市)數據進行分析,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不包含西藏及港、澳、臺地區。城鄉融合發展相關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農業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個別缺失數據采用鄰近年份線性插值法補缺。
(二)變量測度
1.思路構建
本文基于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內涵以及國家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原則與要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參考王弘儒(2023)、楊飛虎(2020)的研究,同時遵循系統性、科學性、全面性和可獲得性等原則,設計構建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指標體系,在體系結構方面充分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富裕的特征。
2.指標選擇
人口融合。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口融合是一個歷時長久且錯綜復雜的過程。相關研究多聚焦于人口城鎮化率和城鄉互動層面,卻相對忽視了人才在其中的核心作用。實際上,人才的流動與聚集是實現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因此,本文特別納入了城鄉人才數量和人口城鎮化率這兩個關鍵指標,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探討人口融合在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的重要角色。
經濟融合。為了進行科學測度,本文分別從各地區人均生產總值、第三產業增加值等方面出發選取基礎指標;本文在傳統經濟指標以外,又增加了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作為農業產業現代化的評價指標,以此更加全面地衡量城鄉經濟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
社會融合。城鄉社會融合的測度可以看出城鎮與鄉村的居民在公共服務方面是否享受到了同等待遇水平。本文采取每千人醫療衛生床位數、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以及各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情況等指標。
空間融合。城鄉空間融合反映了城鄉空間擴張、城鄉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狀態。本文采取各地區貨物周轉量、人均私人汽車擁有量等作為城鄉空間融合的評價指標。
生態融合。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各地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是衡量當前人居環境優劣與否,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標,將其納入指標體系測算框架,緊密貼合了近年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對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高度重視。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本文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共同富裕等特征同時納入該評價體系,采取森林覆蓋率作為農業產業現代化生態環境方面的評價指標。
(三)確定權重
本文研究借鑒尹鵬等學者的計算方法,運用熵值法,以全國30個?。▍^、市)2015—2023年面板數據為研究對象,計算出各個指標權重,通過構建綜合指數評價模型測度計算出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具體步驟如下:
第1步,針對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體系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采取公式(1)和(2)。



按照上述指標體系的設計,針對全國30個?。▍^、市)的13個指標,對2015—2022年的數據進行收集與處理。經過科學計算和綜合分析,得出了各指標的權重值,如表1所示。

四、結果分析
(一)全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分析
通過熵值法計算得到全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在2015—2022年的綜合指數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2015年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綜合指數為0.618,到了2022年達到0.918,增長了48.5%,且年增長率分別為6.6%、7.0%、6.2%、3.9%、3.9%、7.2%、6.0%。由此看出,我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在持續上升,且增長速度整體呈上升趨勢。
2015—2017年綜合指數由0.618上升至0.705,增長率為14.1%。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要在全國范圍內擴大到鄉村,讓農民享有更多的公共服務。2016年2月,《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以人為本,以質取勝,以制度創新為驅動力,以人為中心?!?01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把耕地當作“大熊貓”來保護,加強“量”、“質”和“生態”“三位一體”的保障。
2017—2020年綜合指數由0.749上升至0.806,增長率為7.6%。這三年的高速增長,其主要原因是,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并進一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和政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正是這一戰略的提出,為我國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和方向指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但也存在城市人口向農村流動的趨勢。基于此,促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促進人口流動和合理分布。
2020—2022年綜合指數由0.808上升至0.918,增長率為13.6%。這主要是因為,國家更加強調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中國建立后,城鄉建設一直是一個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問題,事關我們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中對 21世紀中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做出了清晰的闡述,并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展望。
(二)各區域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分析
為了更好地揭示我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在不同區域的差異和演變趨勢,本文利用四大區域及全國均值繪制了2015—2022年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時間變動趨勢圖(如圖1)。

從圖中可以看出,2015—2022年全國及四大區域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均呈上升趨勢,東部地區2015—2022年城鄉融合發展指數分別為0.0776、0.0843、0.0916、0.0990、0.1045、0.1077、0.1184、0.1237;全國2015—2022年城鄉融合發展指數為0.0579、0.0633、0.0696、0.0776、0.0822、0.0861、0.0946、0.0994。研究結果表明,東部地區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始終走在前列,大大超過了全國平均值。其次是中部,比全國平均值稍高。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在東部和中部都比較穩定,且在時間上呈現出相似的趨勢,這表明,在樣本觀察期間,這兩個區域的高質量統籌發展水平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性。然而,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則顯得較為落后,均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準。在2019年之后西部地區與東北地區二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并且在現代化進程中為努力實現西部地區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政府及社會各界均做出一系列舉措,這些舉措將有助于推動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
(三)各?。▍^、市)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分析
為了深入探討不同?。▍^、市)在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上的差異性,本文采用了全國30個省(區、市)的13個指標,并對這些指標在2015—2022年間的數據進行了詳盡的處理和分析。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得出了各?。▍^、市)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數,并基于這些指數的平均值,繪制了一份排名柱狀圖,如圖2所示。

本文依據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差異,將全國30個?。▍^、市)劃分為四個梯隊。具體地,第一梯隊包括那些水平區間為0.09—0.15的?。▍^、市),第二梯隊為0.07—0.09的省份,第三梯隊為0.05—0.07的省(區、市),而第四梯隊則為0.03—0.05的?。▍^、市)。表5詳細列出了每個梯隊中省(區、市)的區域分布情況。
表5可以看出,在2015—2022年間,廣東省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最高,達到了0.1315。緊隨其后的是浙江(0.1206)、北京(0.1184)、上海(0.1148)、江蘇(0.1120)、山東(0.1018)和福建(0.0984),這些?。▍^、市)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均位于0.09—0.15的區間內,因此被劃分到第一梯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市)全部位于我國的東部地區,這與前文關于東部地區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為四大地區之首的結論相吻合。這些?。▍^、市)在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念,并在全國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然而,這些省(區、市)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間,未來還需繼續努力,以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

第二梯隊橫跨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地區,分布的省(區、市)最多,占本文所考察省(區、市)總數的37%。其中東部地區有河北(0.0814);中部地區有湖南(0.0894)、湖北(0.0890)、河南(0.0871)、江西(0.0776)和安徽(0.0770);西部地區有陜西(0.0784)、重慶(0.0781)、廣西(0.0714)和四川(0.0844);東北地區有遼寧(0.0831)。
第三梯隊的?。▍^、市)也分布于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三大地區,分布范圍廣,其中東部地區有天津(0.0693)、海南(0.0614)。天津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在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方面卻位列第三梯隊,這值得我們深思。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在于,盡管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為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天津的城鄉人均收入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導致整體城鄉融合發展水平并不理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在中部地區,山西省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為0.0564,顯示出一定的進步空間。而在東北地區,黑龍江和吉林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分別為0.0657和0.0630,同樣存在提升需求。至于西部地區,內蒙古、云南和貴州等省(區、市)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分別為0.0674、0.0664和0.0599。這些?。▍^、市)在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且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第四梯隊中有青海(0.0362)、新疆(0.0430)、寧夏(0.0423)和甘肅(0.0359),均為西部地區的省(區、市)。這幾個?。▍^、市)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不足0.05,較為落后,為了推動西部地區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教育和科技創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同時,還需要加強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城鄉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研究結論如下:
(1)從全國總體來看,自2015至2022年以來我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總體呈增長態勢,且增長速度逐年上升。
(2)從地區分布來看,我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總體水平呈現較明顯的區域差異,中國西部城市和中國最北方城市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較低,但各區域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與全國綜合發展水平走勢保持一致,持穩定上升態勢;各地區間的區域差異呈下降趨勢,城鄉融合中西部地區強勁追趕,區域差異在逐步縮小。
(3)從省級數據的情況看,中國各省(區、市)的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在2015—2022年間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水平排名前四位的有廣東(0.1315)、浙江(0.1206)、北京(0.1184)和上海(0.1148),發展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強大;排名后四位的包括新疆(0.0430)、寧夏(0.0423)、青海(0.0362)和甘肅(0.0359),主要為中國西部城市,發展區位優勢不明顯、經濟發展水平落后。
(二)政策建議
城鄉發展失衡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一個“瓶頸”問題。為此,必須不斷地采取切實有效的舉措,落實“以人民為中心”“共同富?!?。本文提出了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的新思路,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針對全國而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四個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通過這一系列舉措,我們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時,必須順應城鄉融合的大趨勢,牢牢把握城鄉融合發展的正確方向。這需要我們樹立城鄉一盤棋的理念,突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構建城鄉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相互融合和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

(2)針對各區域而言中國地廣人多,城鄉二元結構現象較為顯著。只有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才能打破這種二元結構。而在制定這些政策時,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充分了解和掌握當前我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水平。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四大區域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現狀存在明顯差異。東部沿海地區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水平較高,中部地區處于中等水平,東北和西部地區較低。針對存在的問題,應加強城鄉規劃的統一性和協調性、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推動城鄉產業協同發展,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目標。
(3)對于各省而言。必須高度關注區域發展之間的差異,確保統籌城鄉發展的政策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那些城鄉融合發展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的?。▍^、市),應充分利用城市在資源分配和政策制定上的優勢,打造精細化的城鄉共建共享戰略,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向更高質量發展。同時,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探索與鄉村特色相契合的產業融合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對于城鄉融合程度相對較低的省(區、市),政府應給予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確保這些地區能夠在城鄉融合的道路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深化與東部地區的合作至關重要,充分發揮東部地區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有助于加速這些地區的發展步伐,進而實現全國范圍內城鄉的均衡與協調發展。這樣的戰略布局不僅有助于縮小區域發展差距,還能為構建更加和諧、均衡的社會經濟發展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黨和國家始終將城鄉融合發展置于重要戰略地位。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深入實踐,我國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日趨完善,建設成果顯著,為國家的繁榮與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城鄉關系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其融合程度深刻影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步伐,因此,我們必須繼續深化對城鄉融合發展的認識,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推動城鄉在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實現更高水平的融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單位:大連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