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5-07
作者簡介:李麗華(1978—" ),聊城市圖書館館員。
摘" 要:信息技術迭代發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進入智慧轉型階段。閱讀推廣作為公共圖書館的核心業務之一,應依托現代技術工具,為用戶提供更加專業化、精準化、個性化的服務,提高閱讀質量,使閱讀推廣朝著移動化、智慧化方向發展。文章根據數字技術環境下用戶的新需求,闡述了數字閱讀推廣與傳統閱讀推廣的區別和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公共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的若干發展路徑。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資源共享;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6-0024-03
近年來,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迅速發展成熟,并在社會各領域廣泛深度應用。5G時代的到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萬物互聯,推動智慧服務深度發展,為文化產業轉型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閱讀服務的內涵不斷拓展延伸,智慧閱讀服務發展成為必然趨勢[1]。我國非常重視數字文化發展,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要求強化數字文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最終實現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這充分表明文化數字生態建設已上升成為國家戰略[2]。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也蓄勢進行轉型升級,探索移動化、智慧化發展新路徑。閱讀推廣作為公共圖書館的核心業務之一,應開始關注形式、內容等的創新,利用智慧理念與技術優化用戶體驗,提升推廣成效。
1" 數字技術環境下圖書館閱讀推廣的轉變
1.1" 閱讀載體發生轉變
數字技術的快速迭代發展使閱讀載體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傳統的紙質媒介轉變為包含數字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在內的多元化載體[3]。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1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指出,2020年電子圖書、期刊、報紙等總收入同比增長5.56%,數字閱讀發展勢頭強勁,數字閱讀體系與市場結構日趨完善。對于圖書館行業而言,數字閱讀的發展使館藏資源量呈指數級增長,部分圖書館數字館藏已超過傳統館藏,數字媒介已成為主要的閱讀載體之一[4]。與傳統紙質載體的圖書、報紙、期刊等相比,數字載體給用戶帶了更多閱讀便利:首先,數字閱讀更加符合現代人碎片化閱讀的需求,用戶可通過互聯網絡隨時隨地獲取閱讀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其次,數字資源的獲取途徑更加多樣化、便捷化,用戶可通過手機、電腦、Pad等終端獲取并閱讀相關內容,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再次,數字閱讀能夠進行實時廣泛的共享,用戶完成閱讀后可通過社交平臺分享給好友或自媒體平臺,促進了優質內容的二次傳播。
1.2" 用戶習慣發生轉變
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大眾獲取和閱讀信息的習慣發生了巨大轉變,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習慣于使用數字閱讀方式[5]。2022年發布的《2021年第19次全民閱讀調查》顯示數字閱讀量穩步提升,短視頻講書、音頻聽書成為備受用戶青睞的閱讀方式,數字閱讀接觸率也由2021年的44.9%上升為2022年的79.6%,由此可見數字閱讀已成為人們的主要閱讀方式之一。伴隨數字閱讀時代的到來,用戶閱讀習慣也發生了較大變化:首先,用戶將數字資源作為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其次,用戶更愿意利用碎片化時間從多個途徑汲取所需的碎片化內容,提煉、加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再次,便捷的數字閱讀方式更容易使用戶僅關注某幾個信息源,導致形成片面認識,造成信息孤立,需要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機構進行正確的引導。
1.3" 發展途徑發生轉變
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的核心業務之一,對于全民閱讀發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振文化自信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閱讀載體、內容和用戶習慣的轉變推動用戶需求升級,圖書館閱讀推廣發展路徑也應隨之調整。閱讀推廣理論與實踐創新已成為業務自覺,圖書館視用戶服務優化為自身的文化使命[6]。經過多年的服務積累,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穩步深入發展,為用戶提供專業化服務已成為新的趨勢和要求。數字技術發展使人本理念進一步凸顯,圖書館閱讀推廣更尊重用戶的習慣和需求,以技術賦能服務,使其更加便捷、精準、智慧。
2" 公共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特征
2.1" 技術設備智能化
智慧閱讀推廣是傳統閱讀推廣融入全新理念和技術的成果,技術設備智能化是智慧閱讀推廣的突出特征之一。在數字技術環境下,閱讀推廣強化技術應用優勢,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全新的技術和設備體系。創新與智慧是智慧閱讀推廣技術服務的核心主旨,公共圖書館利用大數據、AI、區塊鏈、5G、VR等技術,使閱讀載體更加多樣化,并強化互聯網資源的篩選、加工、處理,提升資源處理和傳輸效率,滿足用戶閱讀的便捷化需求[7]。同時,智慧閱讀推廣還能夠根據用戶需求快速調整服務界面、內容格式等,使其更符合用戶的閱讀習慣。先進技術設備的應用極大提升了閱讀服務水平,優化用戶閱讀過程中的舒適感和體驗感。
2.2" 服務管理多元化
基于傳統服務模式,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只能或主要通過線下形式開展,如新書推介會、專題講座、閱讀沙龍等。線下活動雖然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但活動范圍小、影響力有限,很多用戶限于交通不便等原因無法參加。智慧閱讀推廣能夠通過線下線上并行的方式開展,用戶能夠通過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多種線上途徑參與活動,并與主場進行互動交流,增強參與體驗[8]。為了促進用戶與用戶、用戶與圖書館的交流溝通,數字閱讀開通了供用戶實時交流和留言的功能,滿足用戶的閱讀分享需求,暢通用戶反饋路徑,實現傳統服務的創新發展,逐步形成融合互通的數字閱讀服務體系。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能夠對海量異構數據進行深度價值挖掘,因此,數字閱讀推廣能夠對用戶數據進行智能管理,并繪制用戶畫像,根據用戶當前及潛在信息需求制訂智慧服務方案,形成需求分析、資源供給、交流溝通、服務優化等一站式智慧管理鏈條,滿足用戶的分眾化、差異化需求。
2.3" 體驗感知人文化
“以人為本”是公共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用技術工具的目的是提升智慧閱讀服務水平和效率,不斷優化用戶閱讀體驗,充分彰顯閱讀中的人文關懷,促進技術與服務的價值延伸。智慧閱讀推廣充分契合了現代用戶閱讀媒介多樣化、時間碎片化的需求,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用戶需求分析與預測,定制并推送符合用戶喜好和閱讀習慣的數字讀物,引導用戶通過碎片化閱讀逐步構建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隨著數字技術的迭代發展,用戶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公共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的人文關懷。
3" 數字技術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路徑
3.1" 強化資源共享,構建智慧閱讀平臺
資源和平臺是公共圖書館開展智慧閱讀推廣的基礎保障。公共圖書館應在總分館體系中強化資源的交流與共享,有效整合線上資源,統一數字資源建設標準,確保閱讀推廣內容的質量。平臺是資源展示的重要載體,也是開展智慧閱讀推廣的重要途徑,公共圖書館應整合館藏紀錄片、講座、圖書鑒賞等各類精品資源,利用數字技術加工整合,使其更加符合用戶的視聽習慣,提升平臺的智慧性,將資源以碎片化、多樣化的形式傳輸給用戶。智慧閱讀平臺有別于傳統的數字平臺,要求能夠通過物聯網對數字資源進行感知,智能化完成所需信息的識別與采集,利用AI等技術對數字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和價值挖掘,并繪制用戶畫像,提升視聽服務效率,推動閱讀推廣的智慧化發展[9]。協同統一的技術應用環境也是智慧閱讀平臺的建設要求,公共圖書館需要在平臺建設中采用模塊化設計,使其具有良好的擴展性,更好地服務于視頻等資源的整合、發布與服務,為智慧閱讀推廣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同時,智慧閱讀平臺建設還應凸顯個性化服務特征,在平臺內部嵌入智能機器人、FAQ自動應答等功能,結合數字學習技術,為讀者提供可視化的系統服務。
3.2" 深化媒體應用,拓寬智慧閱讀渠道
在數字技術迭代發展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轉變原有的閱讀推廣思路,采用智慧推廣模式擴大覆蓋面,有效利用新媒體手段將各項服務融入推廣活動中。當前,“互聯網+閱讀”已經成為新的閱讀趨勢和發展方向,我國10.32億的網民規模和73%的互聯網普及率為新媒體推廣提供了廣闊的潛在發展空間[10]。因此,公共圖書館應深化與新媒體的融合,利用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等對線上閱讀推廣路徑進行擴展,形成移動閱讀推廣、全媒體閱讀推廣、社會化閱讀推廣、碎片化閱讀推廣等新模式,不斷優化用戶的智慧閱讀體驗。根據新媒體發展現狀,公共圖書館應重視“音視頻閱讀”,開通抖音賬號和喜馬拉雅賬號等,以用戶更樂于接受的方式開展閱讀推廣。此外,公共圖書館還應將閱讀分享、用戶互動等功能嵌入“音視頻閱讀”中,為他們提供交流溝通的途徑。為更好地適應用戶的新媒體閱讀習慣,公共圖書館還應強化AI技術應用,強化音視頻資源整合與場景構建,提升智慧閱讀的沉浸感。
3.3" 推動機制建設,增加人文關懷
機制是公共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活動長期高質量開展的有力保障。公共圖書館應以用戶需求為根本,滿足他們的繼發性和原發性閱讀需求,不斷提升智慧閱讀推廣的精準服務能力,科學構建相關機制。在資源建設方面,公共圖書館應在機制建設中按照用戶需求和技術要求匯聚相關資源,保障資源的細顆粒度,實現資源的精細化管理。在用戶數據管理方面,公共圖書館應收集用戶的多維度數據,如閱讀時間、書籍類型、閱讀頻率、閱讀方式等,深度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繪制“高像素”用戶畫像,并據此提供主動服務。在智慧平臺構建方面,公共圖書館應要求平臺為用戶提供數字資源整合、數據應用、深度咨詢等相關功能,同時強化總分館體系中的資源共建共享,逐步縮小館際數據鴻溝,提升服務的智慧感知能力,使每位用戶都能享有個性化、均等化的智慧閱讀服務。此外,公共圖書館機制建設還應逐步完善用戶閱讀服務評價標準,科學選取評價指標和權重,鼓勵用戶參與評價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充分彰顯智慧閱讀服務的人文關懷,推動服務優化。
4" 結語
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重塑了用戶的閱讀方式和習慣,數字閱讀推廣是公共圖書館適應用戶需求、推動自身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必然舉措。在新的技術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應深刻感知用戶的需求變化,把握智慧閱讀推廣的特征,構建智慧閱讀推廣平臺,利用新媒體手段拓寬智慧服務渠道,以機制建設保障智慧閱讀推廣的持續健康發展,逐步形成移動化、智慧化、人文化的新型閱讀推廣體系,助力全民閱讀深度開展。
參考文獻:
[1]" 滕書娟.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模式構建與實施路徑[J].圖書館學刊,2023(6):7-10.
[2]" 宮力平,蘭孝慈,郎婷婷,等.智慧服務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人賦能培養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3(3):50-52.
[3]" 寧雪,李臻,黃寧.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服務路徑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2(5):38-42.
[4]" 龔碧染.智慧圖書館建設下的閱讀推廣工作[J].江蘇科技信息,2023(10):28-30.
[5]" 林翠萍.數據賦能的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服務的實踐與探索:以深圳市龍崗區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界,2023(1):81-85.
[6]" 任鵬.數據賦能的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服務實踐探索[J].圖書館學刊,2023(1):75-79.
[7]" 孫彬彬.云時代公共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的困境與路徑[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2(3):13-15.
[8]" 茆意宏,朱玲玲,韓燕.智慧閱讀服務概念界定及國內相關研究評析[J].圖書情報工作,2020(1):131-138.
[9]" 王棪.基于用戶畫像的圖書館智慧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2(32):41-43.
[10]" 陳敏.智慧圖書館建設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25-28.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