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5-11
作者簡介:盛宴(1970—" ),煙臺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摘" 要:公共圖書館是古籍收藏和利用的主要機構。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的更加重視和技術條件的改善,古籍的存儲環境和利用方式不斷得到優化。數字化是古籍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做好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工作是新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舉措,也彰顯了公共圖書館的使命擔當。文章立足古籍保護和利用的時代需求,闡述了古籍數字化的內涵與加工流程,討論了新時期公共圖書館古籍強化數字化保護與利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策略,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古籍資源;數字化保護;數據利用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6-0032-03
古籍是中華璀璨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獻資源。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未曾中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有豐富的典籍記載[1]。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古籍資源的保護與利用,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2016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被列為文化領域重大工程,并強調“古籍原生性和再生性保護、建設國家古籍資源數據庫”。數字化是古籍保護和利用的必要舉措和必然選擇,我國古籍數字化研究與實踐可以追溯至1979年,時至今日已歷時40多年,在古籍的保護和利用方面發揮了巨大價值[2]。隨著人們信息素養的提升,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需求顯著提升。2021年,文旅部發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提出要強化古籍保護與傳承利用,加強古籍保護數字化建設,促進古籍資源的便捷使用與開放共享,同時要加強人才培養。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通過多種手段提升古籍文獻的保護水平,利用數字技術手段深度挖掘古籍的時代價值,強化古籍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利用。革新理念,強化技術應用,高質量完成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工作是公共圖書館責無旁貸的時代使命。
1" 古籍數字化概述
1.1" 古籍數字化
古籍是我國古代書籍的簡稱,指成書或印制于1912年之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我國歷來注重“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歷經時代跌宕變遷,古籍詳細記錄了中華文明進步和發展的路徑。古籍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會受到潮濕、蟲蛀、鼠嚙等侵蝕,也會受到折損、撕裂等損壞,且由于保存條件有限,古籍自然老化、紙質酸化現象嚴重,古籍保護條件和手段優化迫在眉睫[3]。進入新時代,國家非常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如何利用好古籍資源成為時代課題。古籍數字化就是在上述背景下被提出來的,目標是將古籍的原貌和內容以全新形式展示出來,使讀者能夠通過公共圖書館設備終端、移動智能終端等下載和閱讀。數字化為古籍保護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既能真實反映古籍原生狀態,又能實現多維度資源利用,有效解決了古籍資源保護和利用的突出矛盾[4]。古籍的數字化處理既能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知識化的一站式數字古籍共享平臺服務,又能有效提升館藏資源利用率,為相關古籍文創產品開發利用提供資源支撐。
1.2" 古籍數字化流程
古籍數字化工作一般分為五個步驟:一是古籍文獻出庫清點。專業人員辦理古籍出庫手續后,送至符合古籍保護要求的工作場地,對照工單核對題名、部次、冊數,并對古籍損毀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二是數字圖像采集,根據古籍規格選用不同型號的掃描設備和數碼拍照設備,同時做好拍攝背景設置。三是進行數字圖像處理。該步驟在不改變原掃描和拍照圖像色彩、分辨率、格式和壓縮情況的前提下進行,主要對數字圖像進行糾偏處理,使其符合閱讀習慣,去除影響閱讀質量的雜質或墨點。四是進行元數據錄著。普通古籍根據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要求加工制作,珍貴古籍應按照文獻整理登記、描述元數據、管理元數據三部分開展工作。五是數據驗收與發布利用。專業人員采用抽樣檢查方式對古籍數字化處理的過程記錄、數據品質、結構合理性和內容完整性等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后按照平臺數據規格和要求進行發布[5]。
2" 強化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的必要性
2.1" 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一直按照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開展,公共圖書館等主要文物保護單位嚴格按照“統一原則、統一標準、合作共建、資源共享”的思路開展古籍文獻的數字化工作,并取得了重要進展和豐碩成果。目前,代表古籍數字化建設成果的中華古籍資源庫已在線發布古籍影像等相關資源超過3.3萬部(件),為珍貴古籍的保護和相關文創產品開發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對古籍數字化保護工作的認識不到位。部分公共圖書館對古籍數字化保護缺乏科學的認知,只注重古籍申報,尚未形成一套涉及普查、修復、保護和宣傳的保護機制。其次,專業人員較匱乏。盡管多數公共圖書館已設立古籍修復部門,但人員一般由現任館員兼任,與專業人員相比在歷史、美術、造紙、印刷、攝影、出版等專業學科知識上有較大差距,部分珍貴古籍由于缺乏專業人員無法開展數字化保護工作[6]。再次,古籍數字化資源的利用率不高。當前,多數公共圖書館只是將紙質版古籍簡單地進行數字化轉換,便于讀者檢索和查詢,利用功能單一,數字化古籍資源無法按照實際需求進行重組、提取,潛在價值難以實現。最后,古籍數據的開放性不足。由于不同地區公共圖書館開展古籍數字化工作的程度和水平不一,現階段多數公共圖書館的古籍數據庫僅限內網檢索,不對外開放,“數據孤島”問題嚴重,影響了古籍資源的傳播與利用。
2.2" 強化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的必要性
推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共享與創新是開展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古籍文獻數字化保護與利用不僅能為科學研究服務,更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公共圖書館應充分認識強化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必要性,深度挖掘古籍數字資源價值,實現“古為今用”。古籍數字化能夠有效創新資源形式,借助文本挖掘、社會網絡分析、數據可視化等現代信息技術分析古籍中的知識脈絡,利用新媒體形式優化古籍文化表現形式,豐富文本內容表達場景,使古籍以更直觀、更易讀的形式面向讀者。古籍數字化能夠深度挖掘古籍內涵,借助數字人文等技術可以對古籍文本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并按照用戶閱讀習慣進行分類整合與可視化展示,揭示文化之間的內在關聯和傳承脈絡,將古籍中的人物、事件、空間等要素進行有機組合,形成彼此交織的信息網絡,提升古籍資源的利用價值[7]。古籍數字化能夠創新古籍保護研究,現代信息技術為古籍資源的保護性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手段,推動古籍保護措施由單一向多元升級,逐步豐富古籍的數字化開發與建設內涵,滿足傳統文化科學研究與開發利用的雙重需求,提升了古籍的價值維度[8]。公共圖書館作為古籍保護與利用的主要機構,應強化數字人文技術應用,優化古籍數字資源庫建設,推出更多文創產品,使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朝著體系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3" 新時期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策略研究
3.1" 強化頂層設計,統一協調規劃
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工作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要強化頂層設計,進行統一協調規劃。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涉及清點采集、圖像采集、圖像處理、元數據著錄等諸多環節。公共圖書館應申請由國家相關部門主導,基于宏觀文化發展角度統籌構建統一標準、統一規范的古籍數字化工作體系,從源頭和程序上對古籍數字化工作進行控制[9]。公共圖書館行業內部也應制定相應的標準,避免盲目性、重復性開展古籍數字化工作,在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和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數據庫的基礎上補充特色館藏資源,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同時,公共圖書館應優化完善古籍修復部門的工作職能,使其能夠開展資金規劃使用、可續研究、項目評價等工作,更好地提升政策執行力。
3.2" 健全保護制度,規范建設標準
由于古籍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公共圖書館應確保古籍數字化工作嚴格按程序進行,并引導工作人員保持學術精神、編輯態度和保護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二十八條和第四十一條分別對古籍保護宣傳工作進行了法律規定,公共圖書館可據此制定古籍保護制度和協調機制,以制度形式確保古籍數字化保護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完善的古籍數字化建設標準是古籍數字化、系統化保存和實現共享的有力保障。為推動和實現古籍數字化科學、系統、健康發展,公共圖書館應在《古籍著錄規則》《古籍數字化工作手冊》的基礎上制定古籍數字化標準,以確保古籍加工、修復和利用等工作規范開展。
3.3" 構建數字平臺,推動共建共享
新時期,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工作應妥善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推動古籍資源共享和持續發展。古籍數字化以信息技術為主要工具,建設數字平臺能夠促進區域間實現古籍數字資源互聯互通,有效補充數字資源館藏,同時數字化平臺能夠有效實現跨區域古籍數據資源的檢索與獲取,更好地滿足讀者的便捷化、個性化使用需求。數字化平臺構建應在中華古籍書目數據庫等成果的基礎上,充分融合各館特色古籍資源進行統一整合,以便實現統一檢索、統一服務,同時平臺應通過大數據技術提升古籍文本之間的關聯性,為讀者在進行模糊信息檢索時推薦相關資源,提升服務成效,優化讀者體驗。社會化機構是構建古籍數字平臺的重要技術力量,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借助從事數據庫開發與研究的外部力量,利用其理念、技術、人才優勢對平臺進行建設和功能優化,實現共建共贏,同時讓館員參與其中,利用平臺建設實踐培養專業人才。
4" 結語
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新時期做好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工作意義非凡。信息技術條件下,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強化技術應用,提升古籍保護水平,同時深化古籍數據價值挖掘,實現“藏”“用”并舉,推動古籍數字化工作朝著體系化、智能化方向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長波.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協同發展路徑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2(8):56-61.
[2]" 王朝霞.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古籍管理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檔案管理,2021(2):126,128.
[3]" 吳玉靈.館藏古籍數字化保護問題與對策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2(2):43-49.
[4]" 馮為.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保護工作探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S1):112-118.
[5]" 鄭建良.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加工發布要點[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0(12):49-51.
[6]" 顏艷萍.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古籍數字化新實踐:以云南省圖書館古籍數據庫建設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0(7):39-43.
[7]" 王紅,楊晴.數字人文視域下圖書館古籍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圖書情報導刊,2022(7):1-6.
[8]" 張文亮,彭媛媛,張桐.國外古籍數字化標準實踐進展及其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19(13):11-19.
[9]" 謝宛余.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管理研究[J].品牌研究,2019(1):110-111.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