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稿日期:2024-05-15
作者簡介:王琰(1978—" ),舒城縣圖書館館員,副館長。
摘" 要:文章介紹了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的發展概況,總結了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建設及運營方面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礎上提出城市閱讀空間的創新路徑,旨在推動城市閱讀空間建設,傳承地方傳統文化,推動區域文化振興和繁榮。
關鍵詞:城市閱讀空間;地方文化;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6-0097-05
城市閱讀空間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窗口。2022年3月,安徽省委宣傳部把打造“15分鐘閱讀圈”列入全省“十件民生關鍵小事”,要求各地建設城市閱讀空間,推動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舒城縣圖書館于2019年開始超前謀劃、超前行動,率先開始建設城市閱讀空間。2020年,圖書館在“書香安徽”全民閱讀活動中榮獲“十佳閱讀推廣空間”稱號。
舒城縣位于安徽省中部,擁有悠久的歷史,著名歷史人物有周瑜、李公麟、孫立人等。舒城縣地處大別山東麓,盛產茶葉,早在明清年間,舒城小蘭花茶葉就成為宮廷貢茶。深厚的歷史底蘊為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截至目前,舒城縣已在全縣建成開放11個城市閱讀空間[1]。舒城縣在城市閱讀空間建設及運營方面的經驗具有典型性,可為其他縣域城市閱讀空間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參考。
1" 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建設現狀
1.1" 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發展概況
自2019年始,舒城縣基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始建設城市閱讀空間,選址主要集中在人群聚集、人流密集、文化場館短缺、群眾文化需求強烈的大型社區、公園、商圈和高鐵站等位置。截止到2024年4月,舒城縣建設的11個城市閱讀空間覆蓋城區東西南北中,市民步行或騎車15分鐘即可到達一個城市閱讀空間。舒城縣各城市閱讀空間累計舉辦閱讀活動360場,閱讀活動參與人次超31萬。詳見表1。
1.2" 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典型案例
“欣然悅書屋”“豐澤書屋”“周郎驛站”是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的建設與運營典型,現作為案例進行介紹。
1.2.1" “欣然悅書屋”?!靶廊粣倳荨庇?020年建成開放,藏身于繁華熱鬧的舒城縣縣城龍舒路欣然南溪A區二層,與中大社區融為一體,現有藏書8,050冊,閱讀座位50個。通透的落地窗,高大的落地書架,舒適的沙發桌椅,一本書、一杯茶、一縷陽光、一隅書香,這就是“欣然悅書屋”為讀者打造的閱讀環境。讀者透過落地窗可以一覽烏龍井商業街的繁華喧囂,特殊的隔音設計又讓人感受到大隱隱于市、超然世外的靜謐與安寧,更加珍惜當下難得的閱讀好時光。“欣然悅書房”內設有借閱區、閱讀區、演繹區、文創區、水吧,具備閱讀、演繹、文創展示等功能。平衡好公共空間的開放自由與讀者個體的私密體驗是城市公共閱讀空間設計與布局的一個重要命題[2],“欣然悅書屋”的閱讀區和借閱區與其他區域隔開,是讀者理想的閱讀空間;演繹區設有舞臺,定期演繹名家戲劇,已舉辦了多場文化演出?!靶廊粣倳俊睘槌鞘芯用裉峁┝耸孢m的休閑空間,是宣揚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
1.2.2" “豐澤書屋”?!柏S澤書屋”位于舒城縣豐澤春天小區大門南側,附近有水運城、中梁春秋華府、豐墩小區、白隅家園等多個大型社區,居民戶數逾萬?!柏S澤書屋”內設有少兒區、成人區、自習區、休閑區和活動室等功能區,配置了電子圖書借閱機和上萬冊圖書。一樓大廳的兩座環島書柜直沖屋頂,給人高大巍峨之感;二樓用書架作為隔斷,參差錯落的圖書與盆栽相得益彰,突出舒適雅致之風;款式各異的桌椅、色彩明亮的裝飾,無不讓書屋充滿書香氣質。與之毗鄰的豐澤智慧書屋是舒城縣首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館內配備了自助借還書設備,極大地方便了讀者?!柏S澤書屋”引導社區居民將閱讀作為主要娛樂方式,寓教于樂,幫助社區居民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柏S澤書屋”的開放填補了舒城縣北部公共文化場館的空白,健全了城市閱讀體系,為舒城縣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奠定了基礎。
1.2.3" “周郎驛站”。舒城縣是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周瑜的故里,“周郎驛站”便源自周瑜這一歷史人物。2010年5月,舒城縣成立了周瑜文化研究會,積極打造“周瑜故里”文化品牌?!爸芾审A站”位于舒城縣高鐵站內,臨近地鐵站,是舒城縣第一家入駐公共交通服務機構的城市閱讀空間。舒城縣高鐵站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人員流動性大,加之靠近商業區、社區和高校,地理區位優勢明顯?!爸芾审A站”內設有閱讀區、自習區、文創區、地方特產區等,既可以為旅客和周邊居民提供閱讀便利,又是宣傳舒城特色文化資源的有利平臺。
2" 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的特征
2.1" “書房+”建設運營模式
2.1.1" “書房+政府”。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是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文化體驗場所。舒城縣政府為城市閱讀空間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政府的專項資金解決了城市閱讀空間的場地和建設費用問題,也為后期人員聘用和設備維護提供了保障。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與舒城縣圖書館同屬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部被納入舒城縣圖書館總分館體系。閱讀空間充分拓展了舒城縣圖書館的服務半徑,為城市居民解決了全民閱讀“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舒城縣圖書館負責各城市閱讀空間的圖書采購、文獻分編、服務指導、服務質量評估考核等工作,各城市閱讀空間也全部被納入舒城縣圖書館通借通還體系,實現了文獻資源、書標條碼、操作系統、借閱證和數字資源平臺的統一,形成了覆蓋全城、方便讀者的公共圖書館文獻借閱服務體系。各城市閱讀空間還設有讀者反饋機制,方便讀者積極參與城市閱讀空間的監督工作。
2.1.2" “書房+新華書店”。舒城縣正在建設的“梅河路悅書房”總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采用的就是“書房+新華書店”的運營模式。書房為讀者提供豐富的文獻資源服務和公益性的閱讀推廣服務,新華書店則提供圖書、文創產品以及咖啡、甜點小食等。二者共同構成了集圖書閱讀、文創展示、藝術欣賞、輕食餐飲、休閑聚會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文化綜合體,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處舒適、便捷的文化休閑場所,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2.1.3" “書房+親子DIY閱讀”。城市閱讀空間可以根據群眾閱讀需求開展差異化的閱讀活動[3]。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在傳統借閱模式基礎上增加了差異化的主題服務內容,實現了業務混搭,創新了運營機制,打造了全新的業態形象。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業務搭配形式多樣化,以“書房+親子DIY閱讀”為例,父母可以帶孩子到親子閱讀區閱讀繪本,然后根據繪本內容參與親子DIY彩繪活動。
2.1.4" “書房+文創產品”。在文創產品設計方面,館員應深入理解地方傳統文化內涵,積極挖掘地方傳統文化元素,設計蘊含地方傳統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如書簽、書立、冰箱貼、鑰匙扣掛件、T恤衫、帆布包,以及國家非遺作品舒席的擺件、杯具等,實現了地方傳統文化和現代工藝的結合。
2.1.5" “書房+茶文化”。舒城縣依托地方傳統茶文化設計閱讀空間,策劃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如“欣然悅書房”舉辦的“書香茶韻”“學茶藝·敬娘親”感恩母親節茶會活動,邀請國家高級茶藝師展示充滿文化韻味的茶藝表演,在識茶、制茶、泡茶、品茶的過程中,讓市民體驗茶文化并主動參與宣傳地方傳統茶文化。
2.1.6" “書房+文藝平臺”。除了提供閱讀服務,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還承擔知識分享、文化交流、社會教育、休閑娛樂、文化創新等職能。圖書館借助新媒體渠道,以城市閱讀空間為依托,策劃承辦各種類型的群眾文藝活動,其中有話劇演出、經典朗誦、美妝課堂等,豐富了市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如:“周瑜大道圖書分館”舉辦的“書潤巾幗 閱心芳華”讀書沙龍暨花藝沙龍、“梨花風起清明 龍舒傳頌雅韻”清明節經典誦讀等活動,豐盈了大眾的精神世界;“欣然悅書房”是六安市“三社聯動”繪畫培訓基地,先后舉辦少兒繪畫培訓班19期,培訓學員600多人次;“南溪悅書房”設立了“昊誠創意工作室”,其使用者舒城籍大學生郭昊創作的《千里江山圖》在全網播放量破4億,《舒城五顯梯田》《舒城湯池青綠山水》《萬佛山千里畫卷》《萬佛湖晨曦》《萬佛湖潮汐樹》等5部新媒體作品先后登上國際平臺,有力地宣傳了舒城的錦繡山川,推動了家鄉文旅發展。
2.1.7" “書房+科技創新”。圖書館可以與政府科技創新部門合作,策劃各種公益科普活動,利用數字化技術展現地方傳統文化,讓市民在城市閱讀空間中了解和體驗文化產業、通信產業的最新科技成果,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高科技的進一步融合,推動城市向智慧化方向發展。例如,圖書館與縣科協聯合,在“河畔悅書房”開展機器人制作、馬德堡半球試驗、氮氣的神奇實驗等科普活動,提升了大眾的科學素養;為“桃溪路悅書房”“南溪悅書房”“周瑜大道圖書分館”配備資源豐富的數字一體機。
2.2" 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品牌
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打造了具有地方傳統文化特征的特色活動品牌,如“南荷晚讀”“南荷雅韻”“小小周郎”“書香茶韻”“紅色故事會”“春秋講堂”等。圖書館通過一次次的閱讀推廣活動塑造品牌形象,打造具有地方傳統文化特色的閱讀空間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例如,圖書館邀請安徽博物院副院長徐大珍女士,在“周瑜大道圖書分館”舉辦“春秋講堂”之《龍舒文化探源》講座,講述舒城縣的歷史和文化;在“欣然悅書房”舉辦“龍頭塔建塔400周年”讀書分享會,講述省級文物龍頭塔的前世今生;在“南溪悅書房”舉辦“書香雅韻”小品展,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書畫原創作品等,讓大眾更加深入地了解舒城的歷史文化。圖書館設計的“小蘭茶”系列文創紀念品,利用地方文獻中的茶文化故事宣傳地方傳統茶文化,通過文化展示等方式強調地方傳統文化的意義,將城市閱讀空間打造為情感寄托和體驗傳統文化的記憶空間體,促進了茶文化有關書籍的借閱,幫助人們通過閱讀了解舒城、愛上舒城?!疤m花茶鄉飄書香”在2022年被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授予“全省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在空間布局方面,閱讀空間采用分主題設計的方式,或是保留傳統圖書館形態,在陳列上選擇舒城縣地方傳統文化擺件,將地方傳統文化盡可能地通過有形載體展現出來;或是打造具有古建筑形態的書屋。例如,“南溪悅書房”采用徽派建筑風格并融入現代元素,不失雅致與時尚;“周郎驛站”則采用漢代建筑風格,古色古香,頗有周瑜故里的風范。
2.3" 開展多渠道、多層次的宣傳
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采用的線上線下相結合、多渠道、多層次的宣傳模式,拓寬了讀者獲取信息和資源的渠道,極大地提升了閱讀空間的群眾知曉度和社會影響力。
2.3.1" 線下宣傳。圖書館將舉辦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作為城市閱讀空間宣傳推廣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4],如舉辦閱讀分享會、讀者沙龍、公益講座、講書人大賽、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典籍知識問答比賽、主題影片展播、主題書籍展覽、藝術沙龍等,激發人們的閱讀熱情,讓更多人參與到全民閱讀中。目前,圖書館已舉辦“南荷晚讀”繪本故事沙龍、“南荷雅韻”讀書會、“小小周郎”讀書會、科普影視作品展映、紅色故事會、中小學生閱讀寫作與硬筆書法指導、圖書交換與捐贈、地方文化名人公益講座、超星名師講壇、春秋講堂、“四季書香”閱讀實踐活動、“關愛留守兒童”贈書會、古琴雅集等多場閱讀推廣活動。
2.3.2" 線上宣傳。除利用網站推薦閱讀書目外,圖書館還充分利用新媒體如微博、短視頻平臺等對閱讀空間進行宣傳。圖書館創建了微信推廣團隊,對微信公眾號實行專業化管理,定期推送好書好文和近期閱讀信息,著重宣傳地方傳統茶文化;創建線上虛擬公共閱讀空間,推送“紅色故事會”“社科普及”等內容,解決讀者到館閱讀時間不足的難題;開展線上閱讀推廣活動,如“盛世中國·共頌華章”線上朗讀比賽等,不斷提升公共閱讀空間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2.4" 體驗式閱讀服務
傳統模式下,讀者的閱讀行為是孤立的,讀者的閱讀體驗是單一的。當前,打造閱讀場景,讓文字“鮮活”起來,讓閱讀空間內的文化氛圍真正地可見、可感,引導讀者進行沉浸式或互動式交流,成為閱讀推廣的新思路。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非常注重讀者體驗,一方面對讀者群進行細分,為不同閱讀偏好的讀者打造不同的閱讀環境,以文獻閱讀為基礎,開展不同的讀者閱讀體驗活動,為讀者提供新型文化空間,如:“南溪悅書房”打造獨立空間供讀者學習研討,“豐澤書屋”提供專門的讀書分享、交流空間;另一方面充分整合社會資源,邀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參與閱讀體驗活動,舉辦形式多樣的體驗式閱讀活動以增強讀者黏性,如文化展示、舞臺演繹、民俗活動等,讓讀者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3" 城市閱讀空間的創新發展路徑
3.1" 發展理念
圖書館的靈魂是館藏文獻。文獻記載了中華民族不同時期創造的各類優秀文化,是文化和文明的有形載體。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談道:“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4]。如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也是圖書館人的文化使命。圖書館要善于建設和利用城市閱讀空間這個展示中華民族文化文明的平臺,將文獻閱讀和文化傳承結合起來,通過傳承和弘揚地方傳統文化實現城市閱讀空間的新發展。
3.2" 選址規劃
城市閱讀空間屬于免費開放的城市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地理位置通常比較分散,如: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河畔悅書房”位于舒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桃溪路悅書房”則設在24小時便民服務大廳。根據文旅融合的要求,圖書館要轉變傳統單一的借閱服務模式,以文化生態理念推動城市閱讀空間的建設和運營,注重體現城市閱讀空間的文化、教育等多重內涵,推動優質文旅資源的良性互動與循環,營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城市文化氛圍,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將城市閱讀空間嵌入城市的旅游路線,使其與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旅游景點、美食街區、主題公園等共同構成一個城市的文旅地圖,從而間接拉動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賦能區域發展。
3.3" 運營機制
3.3.1" 政府主導。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大多是由政府主導建設的,這種模式有利于保持城市閱讀空間的社會公益性,保證民眾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但是,城市閱讀空間從前期的規劃設計、選址評審,到中期的區域劃分、功能設計、文獻購置、服務人員配置,再到后期的圖書更新、設備維護、人員工資發放、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以及場地、物業和水電等一系列日常運行,都需要穩定的資金來源和長期投入。如果只依靠撥款,對政府財政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也不利于城市閱讀空間的長效、健康發展。因此,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城市閱讀空間建設,將成為閱讀空間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3.3.2" 引入社會力量?!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5]等法律、政策文件中,明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引入新華書店等社會力量參與城市閱讀空間的共建,這種政府牽頭、社會力量參與共建的模式既有助于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提高館藏資源利用率,又可以融合不同的社會力量,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與轉型。
3.3.3" 制度保障。城市閱讀空間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績效考核評估標準體系,逐步解決場館、資金、人才等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城市閱讀空間建設運營為例,相關部門要對合作方進行嚴格篩選,著重考核合作方的業務能力、發展前景以及能否堅持把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和均等性作為主要運營理念。準確的評估是保障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前提,嚴格要求參與運營的社會力量才能確保城市閱讀空間的公益化和可持續發展[6]。
3.3.4" 提倡志愿服務。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大力推行志愿服務[7],圖書館主辦的“2020,我為志愿添書香”活動在六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競賽中榮獲三等獎。招募熱心公益文化事業的志愿者和慈善組織參與城市閱讀空間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既解決了圖書館人員不足的問題,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內涵。
3.4" 科技賦能
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城市閱讀空間設計打開了新思路,也為其建設運營提供了技術支持。當下,城市閱讀空間大都配備了全覆蓋的無線網絡以及投影儀、瀑布流圖書借閱機、智能報刊閱讀機、3D打印機等先進設備,并為讀者提供24小時服務。例如,舒城縣目前占地面積最大的城市閱讀空間“周瑜大道圖書分館”配備了數字閱讀文化長廊多媒體展示系統,方便讀者進行數字閱讀和地方文獻查詢。這些設備的使用提升了城市閱讀空間的智能化水平,推進了智慧圖書館以及智慧城市建設。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教育設施,搭建數字化文化體驗的線下場景,建設好現代化、智慧化公共文化空間。城市閱讀空間可以采購與地方文化主題相關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地方文化特色數字資源庫,利用數字技術將線上閱讀與線下閱讀結合起來。
4" 結語
城市閱讀空間在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城市內涵、促進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不斷地優化空間、整合資源、創新內容、提升服務,舒城縣城市閱讀空間已成為舒城縣公共文化軟實力的新名片。
參考文獻:
[1]" 劉小旭,張振鵬.數字化轉型下城市閱讀空間的創新發展[J].出版廣角,2021(12):3.
[2]" 王子舟.多視角下的空間:城市公共閱讀空間演進的幾個觀念[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9(6):24-33.
[3]" 魏斌,江婧,饒軼群.“文旅融合”視角下圖書館特色閱覽空間的創新路徑與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33):4.
[4]" 趙希波,李傳彬,常安軍.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助力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研究:以濟南市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建設發展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3(1):30-34.
[5]" 中國政府網.習近平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EB/OL].[2023-08-11].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6/content_6884316.htm?devic e=app.
[6]" 葛智星.社會力量參與構建城市閱讀空間的實踐研究[J].圖書館,2021(8):64-68,101.
[7]" 吳曉霞.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創新發展路徑研究:以中小型城市公共圖書館拓展服務空間為例[J].新絲路(中旬):2021(8):1-2.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