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提高甘肅天祝地區華北紫丁香苗木繁殖數量和培育質量,統一技術標準,對其苗圃地選擇、繁殖技術、田間管理和苗木出圃等技術進行了系統總結,對華北紫丁香育苗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華北紫丁香;苗木繁育;標準化生產
李樹棟,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華隆自然保護站,郵編733299(天祝)。
收稿日期:2023-12-27
華北紫丁香(Syringa.oblata Lindl.),木樨科丁香屬落葉灌木,別名丁香花。樹高2~5 m,葉心形、對生,圓錐狀花序、淡紫色、頂生、有香氣,原產我國華北地區,在我國已有1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中國的名貴花卉。因其耐寒、耐陰、耐修剪、適應性強和枝繁葉茂、花序碩大、香氣四溢等優勢,被廣泛用于農家庭院美化和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是我國北方園林中應用最普遍的花木之一。園藝花卉苗木培育數量和質量是園林綠化取材的基礎,直接影響其綠化質量和綠化成本。近年來隨著各類綠化工程的增加,對華北紫丁香苗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催生了育苗產業的蓬勃發展。但在育苗過程中技術標準不一,培育的苗木良莠不齊,給苗木產業的健康發展、銷售聲譽和品牌的樹立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也給后期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提升埋下諸多隱患。
甘肅省天祝縣地處祁連山東端北麓淺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氣候冷涼,培育的苗木發芽遲、栽植期長,素有高原夏苗基地之稱,培育的苗木銷往青海、新疆、寧夏、內蒙和西藏等地。現育苗面積已達150 hm2,苗木供應期自每年3月中旬開始到5月中旬結束,長達60 d左右,較低海拔地區延長了30 d左右。華北紫丁香是天祝縣培育較多的樹種之一,因其生長快,出圃早,為天祝縣苗木增收貢獻了重要力量。為了培育精品苗木,樹精品園林綠化工程,對天祝華北紫丁香苗木培育和栽植技術進行了系統總結,制定了統一操作流程,以期為華北紫丁香優質苗木培育和精品工程施工提供參考。
1"" 苗圃選擇
華北紫丁香幼苗喜光、耐半陰、耐寒,喜溫暖、濕潤氣候,適生于疏松、肥沃、透氣、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忌低洼和排水不暢地塊;苗圃應靠近公路主干道,進出苗圃道路寬敞,便于運輸車輛出入;苗圃有生活基礎設施,如住房、倉庫、飲水、供電和供暖等設施。苗圃大小沒有嚴格要求,但為了便于集約化管理,面積以1~10 hm2為宜。
2"" 繁殖技術
生產中常用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播種繁殖操作簡單、產苗量大,但生長慢、出圃晚,苗木遺傳性狀變異大。扦插繁殖成苗快,出圃早,苗木遺傳性狀穩定,但扦插材料有限,育苗流程多,成本高。不同繁殖方式各有優缺點,生產中視實際情況需要而定。
2.1"" 播種繁殖
2.1.1"" 種子采集"" 選擇樹體高大、生長健壯、無病蟲的植株作為采種母株,9—10月待蒴果由綠色變為黑褐色時,剪取果穗,平攤在水泥場上晾曬5~7 d,晾曬過程中要上下翻動,直到蒴果全部開裂露出種子。抖動果穗,使種子從果殼中脫出,撿除果穗和枝條,收集底部種子,風選出純凈種子,裝入透氣性較好的布袋內保存,懸掛于通風陰涼處,防受潮霉變和老鼠取食。
2.1.2"" 種子處理"" 華北紫丁香種子扁平,具刺,長約1 cm,千粒重12~15 g。為了提高發芽率,縮短出苗期,播種前用溫水浸種。種子置于容器內,加注種子體積3倍的50 ℃溫水,邊加水邊攪拌,攪拌5~10 min,自然冷卻至常溫,撈出后平鋪在墊有紗布的方形托盤內,覆蓋白色塑料薄膜,白天在陽光下捂曬,晚上移入室內防寒保溫。5~10 d后,待30%~40%的種子露白時播種。
2.1.3"" 播種"nbsp; 采用平地條播。播前苗圃澆足水,待地表泛白不黏鞋時,每畝撒施充分腐熟農家肥2 000 kg、過磷酸鈣40 kg、尿素20 kg,然后深翻,撿除草根、石塊、廢棄地膜等雜物,耙平后條播。播種條寬1 m,條間預留30 cm操作道,長度視地塊大小而定。播種時將催芽后的種子均勻撒播在條面上,用刺狀釘耙來回鉤耙1遍,再用鐵磙碾壓1遍,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
2.2"" 扦插繁殖
2.2.1"" 插條采集"" 選擇樹齡3~5年、生長健壯、無病蟲的植株作為采條母株,3月上旬萌芽前將1年生枝條從母株上剪下帶回扦插地室內,剪成長20 cm、含1~2芽插條,30根扎成1捆,上下對齊。上端剪口垂直于枝條,下端呈馬蹄形,剪口距芽體3~5 cm,太近以免傷及芽體或造成芽體失水干枯。
2.2.2"" 插條處理"" 將插條基部放置在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 h催根(ABT生根粉由北京艾比蒂研究開發中心研制和生產,含a-萘乙酸20%、吲哚乙酸30%,使用濃度100 mg/L),浸泡時只將基部5 cm置于溶液中,浸泡完成后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扦插。
2.2.3"" 扦插"" 采用高壟覆膜扦插。扦插前苗圃地澆水、施肥和整地流程同播種地,地面耙平后起高""" 20 cm、頂寬60 cm平頂壟,壟溝寬30 cm,壟頂覆蓋白色塑料薄膜,沿壟頂按行距40 cm、株距20 cm扦插。扦插時為了防止插條基部皮層受損,先用直徑1.5 cm鐵棍打孔,然后將插條沿孔插入,扦插深度12~15 cm,用濕土填充插條周圍空隙,擠壓土壤,使產條基部和土壤充分接觸。
3"" 田間管理
3.1"" 水肥調控"" 華北紫丁香種子細小,淺播后無需灌水,以防土壤板結,阻礙幼苗出土,降低出苗率,幼苗5 cm左右灌小水浸泡地表增加濕度。扦插苗扦插完成后視土壤墑情進行灌水,土壤較濕潤時可不灌水,以免灌水后土壤沉實降低土壤透氣性和地溫。土壤干旱在壟溝內灌滿水,防止水面漫過壟面造成土壤沉降和膜面沉積泥沙,降低塑料薄膜采光和保溫能力。插條萌發的嫩枝5~10 cm時正常灌水,以灌滿壟溝為宜。進入7—9月雨季后減少灌水次數或停止灌水,10—11月每30 d灌水1次,并降低灌水量,逐漸降低土壤濕度,防其返青徒長,造成枝條不能木質化,冬季抗寒能力降低。12月底苗木完全落葉后灌足冬水,以利于休眠越冬。
幼苗出土后或插條生根萌芽后以追肥為主。3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幼苗緩慢生長期,此間基肥能滿足幼苗的生長,無需追施,以防燒苗。可葉面噴施0.3%~0.5%尿素或磷酸二氫鉀2~3次,間隔15 d噴1次。5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幼苗快速生長期,已形成完整的根系,耐肥能力提高,每畝追施尿素10 kg,2~3次,間隔30~40 d。將尿素均勻撒施在籽播苗地面或扦插苗壟溝內,及時灌水促其溶解下滲。10月底每畝追施過磷酸鈣40 kg,沿籽播苗條間預留操作道或扦插苗壟溝開深10 cm施肥溝,將肥料撒入溝底,覆土掩埋,隨后灌水促其溶解下滲。11月至翌年3月中旬為休眠期,停止追肥。
3.2"" 除草"" 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雜草出土后要及時采取措施根除,以防長大后根除困難。操作道或壟溝內雜草用鋤頭或鐵鏟鏟除,苗間雜草人工拔除。
3.3"" 修剪"" 華北紫丁香苗木修剪一般在播種或扦插后第2年進行,主要剪除徒長枝頂部1/4長度,促其基部多發枝,使苗木樹冠頂部基本保持在同一個平面,防止高矮不一,影響苗木的分級和出圃。除此之外,扦插苗新梢頂部易形成花序開花結果,消耗大量營養,應及早剪除。
3.4"" 病蟲防治"" 華北紫丁香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和黑斑病。發生白粉病嫩葉正面出現圓形白色斑點,逐漸失綠,表面長出白色霉菌,隨后病斑數增加,病斑面積不斷擴大,最后布滿整個葉片。感病葉片生長停止,表面皺縮,葉小而薄,葉色發黃。隨著白色霉層的加厚和密度的增大,葉片發黑脫落。防治方法:發病初期葉面交替噴施50%硫黃懸浮劑600倍液和2%抗霉菌素水劑200倍液;病斑面積占葉面積50%為嚴重發病,葉面交替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黑斑病發生時成齡葉片正面出現針孔狀黑色斑點,隨后斑點進一步擴大呈鳥眼狀,與周圍鮮活組織界限分明,隨著病斑的擴大,部分病斑壞死穿孔,嚴重時葉片干枯脫落。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葉面噴施,交替用藥。
蟲害主要有介殼蟲和蚜蟲。介殼蟲在半木質化枝條上為害,刺吸樹液,導致樹體養分流失,生長勢降低,排泄物滴落到葉面,形成煤污狀污染物,影響葉片光合作用。防治方法:可在幼蟲期帶手套抹除,莖干涂抹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幼蟲羽化盛期葉面噴施20%蚧死凈乳油1 000倍液。蚜蟲在嫩梢刺吸汁液,植株頂端擠滿米黃色若蟲,若蟲多代交替發生,嫩梢生長停止,不能萌發新葉,嚴重時嫩梢萎蔫死亡。可葉面交替噴施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和80%敵敵畏乳油2 000倍液。
4"" 苗木出圃
4.1"" 起挖"" 華北紫丁香籽播苗和扦插苗培育2~3年出圃移栽成活率高,也便于包裝和運輸。春季苗木萌芽前起挖出圃,過早土壤封凍,過遲苗木發芽抽梢,不利成活。挖苗前苗圃地先灌足水,5~7 d后待地表泛白不黏腳時挖苗,帶15~30 cm土球,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土球用黑色塑料袋包裹,栽植時取掉。
4.2"" 分級包裝"" 苗木按分枝多少進行分級,一級苗分枝數gt;6枝,二級苗分枝數3~6枝,三級苗分枝數0~3枝。華北紫丁香苗木分枝多,呈開心形,為了便于運輸,苗木樹冠要捆綁以減少體積,節省空間。使用直徑0.5 cm線繩呈螺旋狀將樹冠捆扎,使其成棒狀,將體積壓縮到最小。有條件也可在捆扎后外圍包裹1層塑料薄膜保濕,以防止樹冠失水干枯,
4.3"" 運輸"" 將苗木呈45°前傾或后傾裝入車廂內,并用篷布覆蓋保濕。長距離運輸在苗木中間夾雜竹子編制的圓筒,筒口伸向車頂前方,便于苗木散熱和通氣,防止苗木呼吸出汗和發熱。
參考文獻
[1] 薛闖,焦宏彬,張偉強,等.丁香屬(Syringa)植物育種研究進展[J].天津農業科學,2015,21(10):121-125.
[2] 王巍.園林觀賞植物丁香研究進展[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3(03):84-85.
[3] 唐菊花.園藝花卉在農業發展中的生產現狀和發展構想[J].黑龍江糧食,2022(07):61-63.
[4] 陳英舜.高海拔寒冷地區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與苗木養護方式方法[J].低碳世界,2022,12(07):190-192.
[5] 趙紅霞.杜鵑花播種繁殖和組織培養研究[D].山東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2.
[6] 陳亞斌.亞美馬褂木扦插繁殖原株表型選擇[J].福建林業科技,2023,50(03):68-71+142.
[7] 李燕.山西省木犀科植物資源及其園林應用[J].山西林業科技,2009,38(0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