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陜西省城固縣元胡生產中出現的出苗差、死苗、早衰等問題,提出了優選良種、配方施肥、水肥管理、病蟲防治、適時采收等技術措施,促進城固元胡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元胡;出苗;質量
張佳樂,衡文軍,王娟,方勇,陜西省城固縣農業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郵編723200。
收稿日期:2024-02-26
陜西省城固縣自1972年引進元胡試種成功以來,經過50多年生產試驗示范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技術體系,現有董家營鎮、上元觀鎮、三合鎮3個元胡核心區,其他鎮辦14個主產區,實現了全縣元胡產業全覆蓋。城固縣年種植元胡9.96萬畝,總產6.03萬t,產值13.3億元,種植面積占全國的65%,產量占全國的70%,是城固縣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在栽培過程中,由于施肥、田間管理、病害防治等措施不到位,嚴重影響了元胡的產量和品質,現就栽培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總結如下。
1"" 出苗不齊
主要表現:出苗不整齊或出苗較少,甚至出現缺苗斷壟的情況。
主要原因:種塊質量差,有腐爛、霉變現象。
解決辦法:種塊質量是元胡高產的基礎,提高元胡種塊質量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適時采收。一般在倒苗后10 d進行,此時塊莖干物質積累已基本完成,水分含量較低,種子耐貯性較強。選擇持續晴朗天氣采收元胡,連續陰雨天采收的元胡不宜留種,如必須留種,采收后立即放至通風陰涼處晾干。有條件的,可增加通風設施,快速去除表面水分。②種子篩選。元胡種子必須選用當年采收的子元胡,質量高的子元胡種出苗粗壯,選擇橫徑1 cm以上、無機械損傷的子元胡作種子。子元胡是地下莖節處膨大形成的塊莖,顏色金黃,表面圓潤光滑,與母元胡有較大區別。③種子貯藏。種子篩選完成后,在陰涼通風處再晾3~5 d,不可在陽光下暴曬,晾至表面泥土發白時進行沙藏。沙藏選擇陰涼干燥的角落,避免高溫、高濕,防止發生爛種和霉變。河沙含水量20%~30%,1層元胡種子,1層河沙,河沙厚度以剛蓋住元胡種為宜,最后1層沙子厚10 cm,堆放高度不超過70 cm。每半個月檢查1次,防止鼠害,如發現霉變爛種,應盡快剔除。
2"" 出苗弱小
主要表現:出苗弱小、莖稈發黃纖細。
主要原因:底肥施用不當,沒有注重有機無機相結合,氮磷鉀配比不恰當。肥料施用不足或過量,都會導致出苗弱小。
解決辦法:①注重施用有機肥。元胡喜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輕壤或中壤土,如在通透性較差的黏重土壤種植元胡,必須增施有機肥,畝施腐熟農家肥2 000 kg,或商品有機肥120 kg以上。對于秸稈還田量超過600 kg/畝的地塊,可畝施秸稈腐熟劑2 kg,或者施用生物有機肥80 kg。秸稈腐熟劑和生物有機肥中的芽孢桿菌可加快秸稈分解,為元胡出苗提供營養,還可防止秸稈腐熟過程中的氣體對元胡幼芽產生危害。②注重養分均衡。在中等肥力土壤條件下,每畝總施肥量為氮14~18 kg、磷(P2O5)10~12 kg、鉀(K2O)15~20 kg,70%的氮肥和鉀肥、全部的磷肥作為基肥施用,剩余氮肥和鉀肥作為追肥。
3"" 出苗不均勻或死苗
主要表現:畦面較高處出苗好,低洼處出苗差。
主要原因:冬灌時泡水時間過長。
解決辦法:城固縣冬季少雨,種植元胡地塊土壤疏松,通透性較好,易造成土壤含水量不足,冬灌可以補充土壤水分,凍死土壤越冬害蟲和病菌,促進莖芽萌發和出苗。冬灌時控制好灌水量和時間,以水面剛沒過畦面為宜。通透性好的地塊可不排水,待水分自然滲透,土壤黏重地塊必須排水。
4"" 畦面和溝間發綠
主要表現:畦面和溝內大面積長青苔。
主要原因:土壤含水量較大或者土壤酸化。
解決辦法:①做好清溝排濕。近年來,城固9—11月降雨量較大,排水不暢的地塊易積水,土壤含水量較大易生長青苔。開好三溝(邊溝、中溝、腰溝)防止積水,開溝深度需達30 cm以上,溝寬50 cm左右,達到溝溝相通。②施用生理堿性或中性肥料。對于pHlt;6的地塊,盡量不施用酸性較強的肥料,如過磷酸鈣,可施用鈣鎂磷肥等磷肥。對于酸化比較嚴重的地塊,可以畝施生石灰100 kg,逐年調節土壤酸堿度。
5"" 葉旺徒長
主要表現:莖葉茂密,莖稈纖細,遇到大風天氣易發生倒伏,造成減產。
主要原因:播種量偏大,氮肥用量過大,田間濕度偏高。
解決辦法:①科學施肥。70%氮肥用作基肥,如全部用于基肥,或在冬灌時施用了大量氮肥,春季溫度回升,莖葉徒長,造成莖稈柔弱,田間通透性變差,易發生倒伏,抗病性變差。追肥時要根據元胡長勢控制好氮肥的用量,少量多次,合理促控。②控制播種量。元胡畝播種量70~90 kg(具體用量根據元胡種大小確定),行距20 cm,株距6~8 cm。如播種密度過大,易造成莖葉徒長。③灌水不當。結合土壤墑情, 合理灌水,保證土壤0~20 cm耕層平均含水量在12%~14%。
6"" 早衰
主要表現:葉片或者莖稈出現病斑,甚至大面積死亡。
主要原因:感染病害,常見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銹病等,或者出現了水淹現象。
解決辦法:①水旱輪作。水稻—元胡輪作,通過水面封閉土壤,采用深翻曬土、清理田間雜草等農藝措施,減少土壤中病菌殘留,降低病蟲害發生。②合理田間管理。根據天氣狀況合理排灌,高溫高濕極易發生病害,造成減產。4月元胡進入塊莖膨大期,若長時間泡水會造成塊莖腐爛,死苗現象大面積發生,要注意排水。③藥劑防治。防治霜霉病,3月初開始每7~10 d用32.5%苯甲嘧菌酯或72%霜脲錳鋅或25%甲霜靈對水50 kg噴霧,交替使用效果更佳;防治菌核病,在及時清理病株的同時,采用40%菌核凈或50%多菌靈對水50 kg噴霧;防治銹病用15%三銼酮可濕性粉劑對水50 kg噴霧。
7"" 耐貯性差
"""主要表現:采收后元胡發生腐爛。
主要原因:采收過早,或者在雨天采收,元胡含水量過大。
解決辦法:①控制采收時期。元胡一般在倒苗后10 d采收,攤開晾曬,防止濕度過大造成腐爛。對于搶茬口或發生病害需提前采收的元胡,可直接銷售至加工企業,由加工企業統一烘干,降低經濟損失。②選擇晴朗天氣采收。目前,城固元胡主要靠人工采挖,應在天氣晴好時節及時組織人力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