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學習任務構建美術單元教學需研讀課標,從教學任務中梳理大觀念的學習邏輯;整合內容,以大觀念構建邏輯清晰的教學單元;分析教材,提煉單元主題與分解課時學習任務;制訂學歷案,設計小任務與自評,促學習目標達成。
【關鍵詞】學習任務 美術教學 單元 學歷案 構建路徑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堅持素養導向”“探索大單元教學”“強化學科實踐”的要求,對于課程設計提出了以學習任務驅動的方式遴選和組織課程內容的思路。因此,教師要善于整體把握、有機整合教學內容,形成教學單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建構和遷移,形成深層次聯結,實現從知識、技能掌握到意義建構的發展,提升學生在藝術實踐中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以學習任務整合教學單元是落實核心素養的必要路徑
《課程標準》分學段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把學習內容和學業要求嵌入到學習任務中,并通過主題式、生活化、情境化、綜合性的學習任務,增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藝術實踐的聯系,兼具生活邏輯和學科邏輯。學習任務是美術學習實踐性的體現,解決美術學習碎片化、與生活脫離的問題。教師要以學習任務整合教學單元,形成課程內容的結構化和能力遷移,從而在藝術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以學習任務整合單元教學是對課程內容的結構化。
《課程標準》指出,學習任務是藝術實踐的具體化,是基于真實學習情境中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在現實生活或特定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等完成的項目、解決的問題,是生成大概念(大觀念)的指導。大單元教學是在汲取了中國傳統“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受西方大概念教學理念影響,以促進學生思維向關聯結構和抽象擴展結構發展,進而實現核心素養培育的結構化教學模式。學習任務和單元教學都指向真實的學習和問題的解決。在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需要教師善于設計學習任務,構建大單元教學。
2.以學習任務整合單元教學有助于能力遷移、形成素養。
《課程標準》所列20個學習任務組成的任務群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需要按照與核心素養生成、發展、提升相關的主題,圍繞教學內容整合學習資源,進行結構化學習任務的設計。
任務驅動成了課程實施的動力,由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構成的學習內容成為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內容。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實現能力遷移,培育了核心素養。
二、以學習任務構建美術單元教學的路徑
《課程標準》分學段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將學習內容嵌入學習任務中。學習任務有明確的內容框架和學業要求。同時,《課程標準》在教學提示中明確學習任務的教學重點和引導學生理解的大觀念。因此,由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理解的大觀念,結合真實情境生成適合的大觀念,整合教學內容,是構建美術單元教學的路徑。
1.研讀課標,從教學任務中梳理大觀念的學習邏輯。
教師可以由學習任務引導理解的大觀念入手,結合校情、學情的真實情境生成適合的大觀念,整合教學內容,使其符合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如,《擬人的形象》所在的“造型·表現”藝術實踐活動,在各個學段的學習任務分別為“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想法”“傳遞我們的創意”,感受、想法、創意三者具有邏輯性。本課的實踐活動重在表達想法。而在“教學提示”中引導學生理解的大觀念分別為“美術學習始終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美術是認識與表現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方式”“美術是認識與表現自我、他人和周圍世界的重要方式”,大觀念由“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維度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展開。本課的實踐活動指向“人與社會”,引導學生要能夠通過繪制擬人的形象,表達自己獨到的想法和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2.整合內容,以大觀念構建邏輯清晰的教學單元。
學習任務中提取的大觀念,指向理解與解決問題、聯系知識技能與生活實際和學習遷移。因此,對教材進行解讀,整合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方能更好地實現連續性學習,落實核心素養。結合《擬人的形象》所在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造型·表現”藝術實踐的主要內容有:《色彩的冷與暖》《畫家的調色板》《蔬果的剖面》《生活中的線條》《節奏的美感》《最受尊敬的人》《今天我值日》《彩墨世界》《擬人的形象》9課,內容過多,不利于教學的實施,因此,教師需要更精準地對單元進行提煉整合。《擬人的形象》一課是“造型·表現”藝術實踐活動,以“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個學習任務進行整合,繪制的造型要具有與眾不同的想法,這需要學生具有關于人的形象的認知支撐,如人的形象與個性如何表現、人的動態如何表現等作為本課學習任務推進的支撐;并以“美術是認識和表現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方式”這個提示的大觀念設計教學。可見,教學單元設計要結合教材中的前后內容進行整合。
3.分析教材,提煉單元主題與分解課時學習任務。
根據學習任務需要落實的核心素養,教師可對現有教材進行學科整合,提出各個教學課需要落實的目標,提煉單元教學主題和單元的大觀念,并將學習任務分解到各個課時中,重新定義課時學習任務。
首先,根據藝術實踐活動類型與學習任務,我們選取《今天我值日》《最受尊敬的人》《擬人的形象》3課,對其知識與技能分別梳理為表現勞動人物的動態與勞動情境、表現人物的職業與外貌特征、用擬人化手法賦予事物新的生命形式,目標指向分別為:表現人物的動態,抓住特征表現人物的形象與品格,用擬人化手法賦予動物、植物、玩具用品等新的生命。
其次,對這三課教材內容進行解構,分解為美術可以表現人物的不同動態;美術可以表現人物不同的特征和品格;美術的擬人化手法賦予動植物、用品新生命3個課時任務,抽取出“美術可以表現自己對人物形象的感受,并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新的大觀念,整合成“我是神筆小馬良”單元主題,設計教學單元。
4.制訂學歷案,設計小任務與自評,促學習目標達成。
基于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我評價和反思能力,我們采用學歷案的形式對《擬人的形象》課堂學習過程進行設計,通過設計試一試、學一學、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評一評等學習小任務推進學習活動。在每個環節中設置實踐任務,從試一試讓自己喜歡的玩具具有人的特征;學習藝術家用頭部擬人化、身體擬人化的方法讓自己的玩具變成人的形象;看一看、想一想水墨動畫片《西游記》中齊天大圣在不同情境中的服飾、動作、表情的變化,并通過教師范畫,討論用擬人、夸張表現人物個性品格的方法;在畫一畫環節中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評一評環節中說說自己的構思,并對自己和同伴擬人的形象在表情、身體動作、形象生動、獨特個性和細節上進行自評和互評;設置課后反思,從“我學會了什么、我運用哪些方法繪制擬人的形象”等引導學生反思。
總之,以學習任務構建學習單元,需要教師在解讀課標與教材中,聯系生活實際,用大觀念進行整合,提煉主題,明確單元的目標及課時目標,從知識邏輯、生活邏輯出發,積極營造真實情境或生成情境,提升學生的能力,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新村小學 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