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而科研誠信政策則是健全完善科研誠信工作機制強大的制度保障,文章從科研誠信政策深入探究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責任主體及職責分布,采用科研生命周期理論,通過系統地文獻檢索、文獻篩選,對69份政策文件進行主題分析。結果表明: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是科研誠信建設的領導者,各類科研和管理機構是科研誠信建設的管理者,各類科研和管理人員是科研誠信建設的踐行者,各個責任主體在科研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職責,分布亦有所側重。研究有助于明晰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責任主體和職責分布,對進一步推進科研誠信政策建設和深入理解我國科研誠信制度建設的實際具有參考作用。
關鍵詞:科研誠信;政策分析;科研生命周期;職責劃分;主題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G32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4036
Research on the Duty Division of Chinese Research Integr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Policy Text Analysis
Abstract Research integrity is the cornerston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policy of research integrity is a strong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research integrity. This paper aims to deeply explore the responsibility subjec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of research integr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from the poli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life cycle theory, 69 policy documents were included for thematic analysis through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ing and literature screening. Policy document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and relevant industry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re the lead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integrity. Variou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serve as the administrators of research integrity construction, while variou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act as practitioners. Different responsible entities have varying responsibiliti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research life cycle. This research helps clarify the responsible entit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in research integr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advancing research integrity policy development and gain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research integ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hina.
Key words research integrity; policy analysis; research life cycle; division of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ematic analysis
科研誠信是科研人員在科研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學術道德規范,是科技創新的基石[1]。科研人員只有共同遵守和維護科研誠信規范,研究結果的可信性才能得到基本保障,才能推動研究成果的進一步研究和應用,推動科研領域的可持續發展[2]。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特別強調“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科研誠信建設是全面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持續改善科技創新生態的關鍵舉措。但目前,全球范圍內學術造假、抄襲剽竊等科研不端行為頻頻發生[3-5]。著名的論文打假網站Retraction watch顯示,2022年我國撤稿數量高達2879篇,是全球撤稿數量最多的國家,為當年全球撤稿論文的52%,是當年撤稿第二名印度的近三倍[6]。尤其是在科研壓力與日俱增的科研環境以及不健全的科研評價體系下,科研不端行為呈現日益增多且隱蔽性和復雜性日益增強的趨勢[7]。為此,全球范圍內重視科技創新的國家紛紛發布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整治科研不端行為,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系統完善的科研誠信政策不僅為科研人員遵守學術規范提供了明確的行為指引,更為發現和處理科研不端行為提供了依據和方法,增加了對科研不端行為的監督和懲處力度[8-9]。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科研誠信建設作出部署,已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級、多領域的科研誠信制度體系[7],為加強科研誠信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制度保障。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10]明確提出“優化學術誠信環境,樹立良好學風”,并簡要闡述了各責任主體的職能分布。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11],首次明確了科研誠信管理的職責分工,建立了職責清晰、協調有序、監管到位的科研誠信工作機制,堅持嚴肅查處科研不端行為,著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科研誠信建設新格局。2019年,我國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工作作風和學習方式的建議》[12],再次強調各機構主體要嚴守科研倫理規范,堅守科研誠信底線。2021年,我國迎來了《科學技術進步法》的第二次修訂[13],其中特別強調“國家加強科技法治化建設和科研作風學風建設,建立和完善科研誠信制度和科技監督體系,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2022年,科技部等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14],對科研失信行為、調查流程以及職責分工作出明確規定。同年,我國還印發了《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將“強化科研誠信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國內信用體系建設的第一位,充分說明我國政府對于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高度重視。
由此可見,科研誠信建設涉及多層級、多領域的責任主體。只有明確各方職責才能確保科研誠信政策落實落地,防止推諉扯皮。目前,關于科研誠信政策的研究多集中在從其政策演變、政策內容出發進行量化分析,鮮有研究關注政策中的職責劃分問題。為此,本研究將從機構主體的角度出發,深入分析我國各層級政府部門發布的政策文本,把握各責任主體的角色定位、職責分工和協作機制,探究當前科研誠信政策職責劃分的特點和不足之處,從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為完善科研誠信政策提供依據和參考。
1" "文獻綜述
1.1" " 科研誠信政策
科研誠信政策是科研誠信建設的關鍵工具,確保了科研工作的公平、透明和誠實,是科學研究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總體來看,關于科研誠信政策的研究,主要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對政策演化和主題進行分析、對比。如張玲等對科研誠信政策與文獻的主題分布進行對比分析,使用主題聚類和相似度分析方法,最終發現科研誠信文獻的發展明顯滯后于科研誠信政策[15]。俞立平等使用詞頻分析法和共詞網絡分析法對科研誠信政策文本進行深度挖掘,對其進行演化分析,最終發現我國科研誠信政策側重約束個人和調查處理科研不端行為,而較少關注評價制度和部門合作[8]。此外,也有一些學者關注國外科研誠信政策的發展,如王飛對丹麥的奧胡斯大學的科研誠信政策內容進行了研究[16],田瑞強等則對美國治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政策進行了量化分析,通過借鑒國外科研誠信政策以促進我國科研誠信政策的發展[17]。本研究基于研究主題和研究需要決定使用主題分析法,在科研生命周期理論模型下,挖掘分析我國科研誠信政策中的責任主體和職責分布。
1.2" " 科研生命周期
科研生命周期理論是指以科研人員進行科研活動為中心,描述刻畫科研生命全周期的分類體系[18-19]。目前,對于科研生命周期的劃分主要分為三種:三分法、四分法和五分法,其中使用五分法的居多。盡管不同的分法在劃分標準上各有不同,但總體上都覆蓋了科研活動從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本研究結合研究問題選擇使用四分法,將科研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科研啟動階段、科研實施階段、科研成果發表階段和科研成果評價階段(見圖1)。具體來說,科研啟動階段的科研活動主要包括選題構思、提出假設和科研項目申請;科研實施階段的科研活動主要包括數據管理(收集、分析、存儲、共享等)和論文撰寫;科研成果發表階段的科研活動主要包括論文發表和傳播;科研成果評價階段的科研活動主要包括同行評議和科研評價。
2" "研究設計
2.1" " 研究方法
主題分析法[20]是指研究人員通過仔細研讀數據,對搜集到的數據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從而識別、分析和報告其中隱藏模式或共同主題的一種定性分析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分析科研誠信政策中的不同責任主體的職責劃分機制,明確各責任主體的角色定位、職責分配和協作機制。因此,主題分析法非常適合這一研究目標,其強大的分析邏輯適用于收集某一主題的政策文件進行政策研究,從而梳理出能夠解釋內容邏輯的整體模型。
2.2" " 數據收集
主要有兩種渠道進行政策文件收集。一是來源于具有制定和發布政策權力的我國政府及其下屬管理部門的官網,如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官網。二是來源于政策數據庫、論文數據庫和綜合性搜索引擎,如黨和國家政策法規庫、中國知網數據庫和必應等。使用的關鍵詞為“科研誠信”“科研規范”“學術道德”“學術誠信”“學術規范”“科研不端”“學術不端”。通過上述兩種渠道進行輪番檢索(具體檢索和篩選過程見圖2)。最終選取1998年-2022年間發布的69份仍在執行的官方政策文件進行分析。
2.3" " 編碼分析
Braun和Clarke提出六步主題分析法,包括熟悉數據、生成編碼、生成主題、回顧主題、定義和命名主題以及寫作報告[20]。遵循上述分析法,將69份政策文件全部導入MAXQDA軟件進行編碼分析。以科研誠信建設的責任主體和科研生命周期理論作為數據分析的框架,從收集到的科研誠信政策文件中挖掘、歸納各個責任主體在不同的科研生命周期所承擔的科研誠信建設的具體責任。其中,關于科研誠信建設責任主體的確定,以《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1]文件中提到的科研誠信管理體系為基礎,以其他政策文件中出現的其他責任主體表述為輔進行補充;關于科研生命周期理論,基于研究問題的需要,采用文獻綜述中的四階段理論作為參考。為盡量減小數據編碼的主觀性,編碼時兩名研究人員通過共同編碼討論確定編碼方案,然后開始分別獨立編碼,最后對編碼結果進行交叉校對,并檢驗編碼結果的一致性(編碼結果見表1)。
3" "科研生命周期下我國科研誠信建設職責劃分分析
研究發現我國科研誠信建設責任主體共有十大責任主體,并呈現出三層結構(見圖3)。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管理體系可以被分為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各類科研和管理機構以及各類科研和管理人員三大類。其中,第一層為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他們具有制定發布政策的權力,負責統籌協調、管理指揮其他責任主體,是科研誠信建設的領導者,本研究中常出現的主管部門主要為國務院、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協等部門;第二層是各類科研和管理機構,主要有從事科學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醫院、企事業單位等科研機構,科技項目管理機構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社會團體,以及出版單位,他們負責管理監督本機構內部的人員,是科研誠信建設的管理者;第三層是各類科研和管理人員,主要有科研人員、科研機構的領導層、導師等負責人,上述各類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他們負責恪守科研誠信道德規范,自覺抵制科研不端行為,是科研誠信建設的踐行者。
研究發現我國科研誠信政策文本中共提到七大核心職責,分別是制度建設、機構建設、教育宣傳、監督管理、考核評價、調查處理、懲戒獎勵。在不同科研生命周期下,各個責任主體的責任重心不同。科研啟動階段側重科研誠信的制度建設、機構建設、教育宣傳,從而為科研誠信建設打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配套的工作機制、管理體系。科研實施階段和科研成果發表階段側重于對各個責任主體進行監督管理,如加強對高校等科研機構的科研項目過程管理和加強出版規范建設。科研成果評價階段則側重于考核評價、調查處理以及懲戒獎勵,從而起到正向激勵引導和反向懲戒約束的雙重管理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核心責任并非只在上述特定的階段進行,很有可能是貫穿科研生命周期全過程,只不過本研究根據核心責任的側重進行了一定的劃分。如科研誠信宣傳教育工作在此被劃分為科研啟動階段,很大部分是因為科研誠信宣傳教育工作屬于預防警示作用,但在實際的科研工作中,科研誠信的宣傳教育工作是貫穿全程的。再如舉報科研不端行為其實可以在科研生命周期的任何階段進行,并非要等待科研成果發表之后,進行評價時才進行舉報,也可以在科研啟動階段中申請立項時或者科研實施階段就舉報。為了方便區分,且根據實際情況舉報和發現科研不端行為多在科研成果完成撰寫、發表之后,本研究將舉報科研不端行為分類在科研成果評價階段。
3.1" " 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科研誠信建設的領導者
在我國科研誠信建設工作中,政府扮演宏觀決策、統籌協調的領導者。政府部門主要負責完成科研誠信建設頂層設計,完善科研誠信管理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加強科研活動全流程誠信管理,通過建立健全科研生命周期全流程、覆蓋全責任主體的科研誠信制度規范,從而明確各個責任主體的職責,進而行使教育預防、監督管理、懲戒獎勵等職責,為廣大科研人員打造良好清明的科研誠信環境,營造崇尚科學、自覺抵制科研不端行為的文化氛圍。
(1)科研啟動階段
政府部門首先主要通過制定完善覆蓋全責任主體、全科研生命周期的科研誠信制度規范,制定和發布一系列政策文件進行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明確各方職責分工,推動相關責任主體依據其文件進行本行業、本領域、本機構內部的政策細化和落實,從而建立健全科研誠信管理工作體系。如《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詳細規定了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的角色定位,“科技部、中國社科院分別負責自然科學領域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科研誠信工作的統籌協調和宏觀指導。地方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本地區本系統的科研誠信建設,充實工作力量,強化工作保障”[1]。
其次,政府部門負責開展科研誠信宣傳教育活動,以教育部和科協為主完成。一方面,通過創新各種手段和綜合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大力宣傳科研誠信典范榜樣,及時曝光科研不端典型、重大案例,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宣傳教育,從而引導和警示各類人員恪守科研誠信規范,自覺抵制科研不端行為。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覆蓋各類科研人員以及從事各類科研活動的工作人員,提高各類人員遵守科研誠信的自律意識和道德修養。如《教育部關于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的通知》明確指出“教育部和中國科協聯合成立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宣講教育活動”[21]。
最后,政府還負責設立相關機構,從而領導和處理全國科研誠信的日常工作,以科技部和教育部為主完成。如《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試行)》提出“科學技術部成立科研誠信建設辦公室,負責科研誠信建設的日常工作”[22]。再如《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教育部社科委、科技委分別成立學風建設委員會,以更加有效地加強高校學風建設”,并且“教育部設立學風建設辦公室,負責制定高校學風建設相關政策,指導檢查高校學風建設工作,接受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指導協調和督促調查處理”[23]。
(2)科研實施階段
政府部門主要負責監督管理各類科研和服務機構是否負責任地開展科研誠信建設工作,各類科研和管理人員是否遵守科研誠信規范,依法依規、依科研合同開展科研活動,從而監測預警科研不端行為的發生。如《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強化行政監督,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履行行政監督職責,指導所屬高校開展學風教育,完善學術規范,每年進行學風建設工作檢查,對于社會影響較大的學術不端投訴,要加強督察督辦和具體指導,促使其得到公正公平有效的處理”[23]。《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要強化對院士的科研誠信要求和監督管理,加強院士推薦(提名)的誠信審核”[1]。
此外,政策文件還強調政府部門應加強科研誠信信用信息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監督管理各個責任主體對于科研誠信建設工作的落實情況。如《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建立健全科研誠信信息采集、記錄、評價、應用等管理制度”“制定面向不同類型科技活動的科研誠信信息目錄,明確信息類別和管理流程,規范信息采集的范圍、內容、方式和信息應用等”[1]。強調應當加強科研誠信信息共享應用,加強跨部門之間的聯動管理。如《關于在國家科技計劃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決定》指出“在國家科技計劃的立項、預算、驗收等各關鍵環節中,應對相關機構和個人的信用狀況進行查詢或評價,并使之成為管理與決策的一個重要依據”[24]。
(3)科研成果發表出版階段
政府部門主要負責加強學術期刊出版建設和管理,加快提升學術期刊辦刊質量和影響力。首先,大力推進國家重點學術期刊建設工程。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規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發展的通知》指出“加大對精品學術期刊宣傳推介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動優秀學術期刊加強品牌建設”[25]。其次,推動學術期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規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逐步推進學術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探索建立學術期刊編輯部分散組稿審稿、出版企業統一出版發行的運營模式”[25]。再次,定期開展學術期刊質量評估工作。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規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發展的通知》指出“各省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要積極開展本地區學術期刊質量評估工作,并運用評估結果,對評估不達標的學術期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退出;對出版質量高、學術影響力強的學術期刊予以政策扶持,提升學術期刊整體質量”[25]。最后,建立學術期刊預警名單。如《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科技部要建立學術期刊預警機制,支持相關機構發布國內和國際學術期刊預警名單,并實行動態跟蹤、及時調整”[1]。
(4)科研成果評價階段
政府部門的職責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建立公正、合理的科學評價體系,調查處理科研不端案件以及分別對科研誠信建設責任主體進行獎懲處理。首先,政府部門需要改革過往不合理、不科學的科學評價體系,建立完善有利于創新的科研評價體系。全面推進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不斷優化評價方式,建立以科技創新著力深化科研評價制度改革。如《關于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以刊評文’‘以刊代評’‘以人評文’”[26]。其次,政府部門在科研成果評價階段還需要負責調查處理職責范圍內的科研不端案件,協調各部門開展聯合調查處理重大科研不端行為案件,并統籌指導和監督管理各個系統內的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工作。最后,政府部門需要對科研不端行為的各個責任主體進行獎懲處理。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處理捏造事實、誣告陷害、惡意舉報的投訴人。要根據科研不端行為的性質、嚴重程度以及所產生的影響,給予學術處理、組織處理和紀律處理,并向投訴舉報人反饋處理情況。要對調查失職的責任主體進行處理。如《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規定“高等學校對本校發生的學術不端行為,未能及時查處并做出公正結論,造成惡劣影響的,主管部門應當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并進行通報”[27]。對于情節嚴重的要追究法律責任,記入科研嚴重失信行為數據庫,實施聯合懲戒。如《關于對科研領域相關失信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規定“科技部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定期向簽署本備忘錄的相關部門提供科研領域聯合懲戒對象的相關信息。同時,在‘信用中國’網站、科技部政府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向社會公布”[28]。
3.2" " 各類科研和管理機構:科研誠信建設的管理者
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第二層主體為各類科研和管理機構,主要包括從事科學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醫院以及企事業單位等科研機構,科技項目管理和中介服務機構,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社會團體以及出版單位。他們是科研誠信建設的中層力量,扮演著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監督管理本機構科研誠信建設工作的管理者。
3.2.1" "科研機構
科研機構主要包括從事科學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和企事業單位等,科研誠信政策文件中尤其強調高校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的第一責任主體地位。科研機構主要負責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切實履行科研誠信建設的主體責任。通過制度建設、機構建設等手段明確機構內部職責分布、建立科研誠信工作體系,監督管理科研人員和工作人員恪守科研誠信規范,并為其提供科研誠信教育、科研項目咨詢、科研數據管理等支持服務。
在科研啟動階段,科研機構主要負責制度建設、機構建設和宣傳教育工作。首先,科研機構需要根據國家政策制定完善本機構內部相關科研誠信政策規定,從而明確職責分布,建立高效統一的科研誠信工作體系。如《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應當建設集教育、預防、監督、懲治于一體的學術誠信體系,建立由主要負責人領導的學風建設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依據本辦法完善本校學術不端行為預防與處理的規則與程序”[27]。其次,科研機構應當建立負責機構內部科研誠信日常工作的組織機構。如《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建立健全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機構,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加強懲處行為的權威性、科學性”[29]。最后,科研機構還要負責開展科研誠信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師生和工作人員的科研誠信道德素養。如《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特別強調要“堅持把教育作為加強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的基礎。在師生中加強科學精神教育,注重發揮楷模的教育作用,強調學者的自律意識和自我道德養成”[23]。
在科研實施階段,科研機構主要負責全方面加強科研誠信監督管理。從監督管理的對象上來說,不僅要監督學生等科研人員恪守科研誠信規范,更要強化師德監督,防止師德失范行為。如《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強調要“將師德建設作為高校教育質量督導評估重要內容”[30]。從管理方式來說,高校等科研機構不僅要注重科研成果管理,加強對發表論文和學位授予工作的審核和監督,而且要注重科研全過程管理,如《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意見》指出“學校要依據項目合同(任務書)的預期目標和要求,督促科研人員按進度完成各項研究內容,了解項目執行進度和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研究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31]。從管理手段來講,高校等科研機構要努力提高科研誠信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科研誠信檔案和科研數據管理平臺,提高科研項目管理和科研誠信信息管理效率。最后,高校等科研機構作為科研工作的第一陣地,更要抓好科研項目的科研誠信管理,不僅要做好科研項目的申請立項、經費管理和結項驗收等工作,更要做好科研服務工作[1]。
在科研成果評價階段,科研機構主要負責改革完善科學評價制度和獎懲制度,調查處理科研不端案件以及加強懲戒科研不端行為力度。首先,高校等科研機構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法規政策,建立完善本機構內部科學評價制度和獎懲制度。在論文答辯、考核評價、職位晉升等環節采取代表作制度、開放評價、分類評價等創新方式,重視科研成果的創新性、研究質量和社會價值,而非研究數量,從而引導教學科研人員和學生潛心研究,形成具有創新性、獨創性的研究成果[27]。此外,在崗位聘用、考核評價、年度考核等環節應當將科研誠信信用作為重要標準之一,強化學術誠信考核。其次,高校等科研機構是調查處理科研不端行為的第一責任主體。高校等科研機構應當設立相關渠道受理科研不端和師德失范舉報,遵循合法、客觀、公正和保密等原則開展初步核實和正式調查,依據調查處理程序迅速開展調查工作,并及時將結果通知舉報人,依法依規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理。最后,高校等科研機構應加大科研不端行為懲戒處理力度,依據國家法規、情節嚴重對其進行學術處理、組織處理和紀律處理,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
3.2.2" "科技管理服務機構
科技管理服務機構主要包括兩類,分別是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具體來說,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專業機構是指受國家政府委托,進行項目申報、評定和最終驗收的相關工作,監督管理各類科研機構遵守科研項目合同依法依規開展科研活動的第三方機構,從而提高科研項目質量和執行效率,也被稱之為專業機構[1]。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指從事科技評估、科技咨詢、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和科研經費審計等專業化服務工作的機構,從而幫助科研機構有效降低創新風險,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二者都具有第三方的中介性質,在科研誠信建設中扮演的角色相同,所以在此歸類到一起進行闡述。
研究發現,科技管理服務機構在科研啟動階段,主要負責完善本機構內部科研誠信制度建設,從而明確職責分布,建立高效的科研誠信工作體系。另外,科技管理服務機構應當主動開展科研誠信宣傳教育工作,如《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科技計劃管理部門、項目管理專業機構以及項目承擔單位,應當結合科技計劃組織實施的特點,對承擔或參與科技計劃項目的科研人員有效開展科研誠信教育”[1]。其次,在科研實施階段,科技管理服務機構應當強化全主體、全過程監督管理,如《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管理專業機構要嚴格按照科研誠信要求,加強立項評審、項目管理、驗收評估等科技計劃全過程和項目承擔單位、評審專家等科技計劃各類主體的科研誠信管理,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要嚴肅查處”[1]。最后需要強調的是,科技管理服務機構必須始終堅守科研誠信的要求,遵守行業規范,自覺接受監督。
3.2.3" "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社會團體
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社會團體在科研誠信建設中同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雖然其主體責任在政策文件中出現較少且較為分散,但基本覆蓋了科研生命全周期。在科研啟動階段,主要負責在國家科研誠信政策的指導下,制定完善本領域內有關的制度規范,推動內部科研誠信機構的設立,同時開展科研誠信教育宣傳活動,加強科研人員的自律意識和科研誠信修養。如《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特別提出要發揮科技類社會團體的作用,要大力“推動設立中國科技倫理學會,健全科技倫理治理社會組織體系,強化學術研究支撐。相關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科技類社會團體要組織動員科技人員主動參與科技倫理治理,促進行業自律”[32]。在科研實施階段,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社會團體主要負責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具體手段主要包括全面實施科研誠信承諾制度,加強科研誠信審核,加強科研誠信理論研究,加強監督力度,從而引導科研人員和科技工作者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意識。在科研成果評價階段,還要負責調查處理科研不端案件,但政策文件對于學會、協會、研究會所負責調查的對象范圍以及具體職責、原則、程序等問題并沒有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3.2.4" "出版單位
出版單位在科研誠信中的主體責任主要為遵守國家出版相關規范和質量標準,提高出版質量。其主體責任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階段:科研啟動階段,出版單位應當根據國家相關規范標準完善本單位內部出版規范細則,如學術期刊收錄制度、責任編輯制度、編輯出版流程和考評體系,從而杜絕學術不端行為,提高出版質量。另外,出版單位應加強編輯隊伍建設,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規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尤其強調“要加強編輯隊伍建設,提高編輯人員素質。學術期刊出版單位應嚴格執行國家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通過建立完善編輯人員準入、考評、監督、繼續教育等制度”[25]。科研成果發表出版階段,出版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質量標準和規定,如《通知》明確指出“期刊內容、編校、裝幀設計、印制質量須符合《出版管理條例》《期刊出版管理規定》《社會科學期刊質量管理標準》(試行)《科學技術期刊質量要求》等相關法規規章和標準”[25]。
3.3" " 各類科研和管理人員:科研誠信建設的踐行者
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第三層責任主體是各類科研和管理人員,主要包括科研機構下的各類人員、科技管理和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他們在科研誠信建設中主要負責恪守科研誠信規范,在從事科研工作和科技管理和服務等工作中,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自覺抵制科研不端行為,他們是科研誠信建設的踐行者。
3.3.1" "科研機構下的各類人員
科研機構下的各類人員主要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校黨委、校長等領導人、導師等課題負責人以及學生等科研人員。
科研機構的各級領導,如校黨委、校長等人,是科研機構開展科研誠信建設的第一責任人,科研誠信建設工作已被納入高校領導班子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23,33]。各級領導應當切實履行法人代表責任,通過加強服務保障、教育引導、監督管理等工作,營造良好清明的科研誠信環境。在科研啟動階段,科研機構的各級領導應當強化責任意識,在本機構內部建立完善科研誠信管理體系,明確職責分布,從而切實履行科研誠信建設的職責。如《關于進一步規范高校科研行為的意見》提到“堅持高校黨委對重大科研項目和重大科研經費的監管,強化責任意識,完善責任體系,健全科技資源配置機制、科研活動內控機制。校長要認真履行法人代表責任,指導督促分管科研、財務工作的校領導,加強對科研行為的管理。分管科研、財務工作的校領導要切實擔負起對科研活動督促引導和對科研經費監督管理的職責”[34]。另外,科研機構的各級領導還需要親自負責開展科研誠信宣傳教育活動[21]。科研實施階段,各級領導需要切實加強對于科研人員的服務保障和監督管理,未能正確履行監管責任,發生重大科研不端問題被判處刑罰的,將依法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34]。
導師等課題負責人,作為科研人員開展科研活動最關鍵的指導者和監督者,對于科研人員恪守科研誠信規范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研啟動階段,導師等課題負責人承擔團隊管理和科研設計的責任,通過對科研項目進行整體設計,把握工作方向,從而明確職責和分工,發揮團隊成員的專長和潛質,營造團結合作、清明良好的科研環境[35],確保科研工作按照科研規范進行。在科研實施階段,導師等課題負責人應當通過言傳身教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開展科研誠信教育,幫助并監督管理科研人員養成恪守科研誠信規范的好習慣,加強對于科研過程以及科研成果的審核把關。如《中國科學院關于加強科研行為規范建設的意見》指出“對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員的培養,不應只教授必要的專業知識,還應教授科研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研究生導師有義務向學生提供與科研行為規范有關的各種規章制度,并向他們講解有關規定”[35]。《中國工程院院士行為規范》也明確規定“作為團隊負責人的院士,要切實承擔學風道德教育和團隊管理的責任。在團隊的項目申報和實施、經費使用、實驗記錄、倫理規范、成果發表、科技獎勵、學位授予等方面嚴格把關。明確要求團隊成員不得擅自代院士署名。對團隊中有科研失信行為的,要幫助教育,予以糾正”[36]。
科研人員是指專門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知識分子,其行為規范直接影響著科研誠信建設的最終結果。科研人員自始至終都要自覺恪守科研誠信規范,堅決抵制科研不端和學術失范行為,大力弘揚科學研究精神[35],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科研啟動階段,科研人員應當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做好檢索文獻等可行性論證工作,確保科研項目能夠通過科研誠信審查,后續工作能夠依照科研合同順利開展;科研實施階段,科研人員應當做好數據管理工作,從采集、處理、分析、保存到共享,全過程應當遵守誠實客觀原則,保證數據的有效性與準確性[34],使得其他科研人員能夠重復實驗或者驗證研究結果;科研成果發表出版階段,科研人員應當遵守學術出版規范,尊重他人知識產權,杜絕剽竊、重復發表等“五不準”論文,確保研究論文的可靠性和可信度[37-38]。科研成果評價階段,科研人員應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被投訴舉報應當配合調查,并提供必要的證據和材料,不得隱瞞或者提供虛假信息[39],投訴舉報內容若有不實,應當提出異議,進行申訴辯解。投訴舉報為實,應當盡量減小錯誤影響,及時公開承認錯誤或失誤[40]。
3.3.2" "科技管理和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
從事科技項目管理和科技中介服務的工作人員主要包括評審專家、咨詢專家、評估人員、經費審計人員等,在科研誠信建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維持科研誠信建設系統運轉的關鍵環節。各類工作人員要始終“忠于職守,嚴格遵守科研誠信要求和職業道德,按照有關規定、程序和辦法,實事求是,獨立、客觀、公正開展工作,為科技管理決策提供負責任、高質量的咨詢評審意見。科技管理人員要正確履行管理、指導、監督職責,全面落實科研誠信要求”[1]。
3.3.3" "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
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雖然不直接參與科研活動和從事科技管理服務工作,但他們也是科研誠信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科研成果評價階段,新聞媒體要善于利用各種媒體渠道正確發揮教育引導和社會輿論作用,如《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充分發揮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等對科研誠信建設的監督作用。暢通舉報渠道,鼓勵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進行負責任實名舉報。新聞媒體要加強對科研誠信正面引導”[1]。而社會公眾則應當合理使用投訴舉報的權利,應以負責任和實事求是的態度舉報,不得故意誣陷他人,一經查實當依法處置。新聞媒體要正確利用社會輿論和各種傳播渠道,開展科研誠信教育,不傳播不實言論。社會公眾則要合理使用舉報投訴的權力,做到依法舉報,有理有據,不得污蔑他人[41]。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已經建立了“領導者-管理者-踐行者”的科研誠信建設主體體系,并且明確了不同的責任主體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具體責任,建立了完善全面的科研誠信建設管理體系。研究發現,在科研生命周期理論下,我國科研誠信政策文本對于不同責任主體角色和責任的劃分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各個責任主體在科研誠信建設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且主次分明。各級政府等管理部門主要負責頂層設計,完善相關制度體系,領導、協同各主體實施落地科研誠信建設工作,從而為科研誠信建設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科研機構,科技管理服務機構,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社會團體,以及出版單位則負責推動國家政策文件的實施和落地,監督管理本機構內部科研誠信建設情況。最后,科研人員和各類機構的工作人員都要始終恪守科研誠信準則和規范,自覺接受相關管理機構和社會媒體的監督管理,堅決抵制科研不端和學術失范行為。
第二,不同科研生命周期的科研誠信建設重點有所不同。在科研啟動階段,各個責任主體主要負責通過完善科研誠信規范、開展科研誠信教育來營造健康良好的科研誠信環境,預防科研不端行為的發生。在科研實施階段,各個責任主體主要負責監督管理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是否認真恪守科學道德規范,為其提供咨詢服務和科研信息管理平臺。成果傳播階段,主要涉及對于出版相關事項的管理,著重于對于出版機構的管理。在成果評價階段,則側重于完善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調查處理科研不端行為,對科研誠信建設情況進行獎懲。
在國家對科研誠信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下,我國不斷出臺一系列科研誠信建設的政策文件,為加強我國科研誠信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制度保障。但是,科研失信和科研不端行為仍時有發生,屢禁不止。由此可見,出臺科研誠信政策文件只是科研誠信建設的第一步,未來仍需深入思考科研誠信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具體執行情況,以及各個責任主體如何加強溝通、協同、聯動,形成全社會推進科研誠信建設的合力。
本研究詳細梳理了我國科研誠信政策中各責任主體在科研生命周期下的具體職責,對進一步推進科研誠信政策建設和深入理解我國科研誠信制度建設的實際具有參考作用。但只選取了國家層面的科研誠信政策文件,未涉及地方性政策和科研機構內部的政策文件,且僅僅通過政策文本分析科研誠信建設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后續將采用多種研究方法進一步探究地方和不同科研領域科研誠信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情況,以及不同責任主體之間的協作機制和實施挑戰,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研誠信建設的復雜性,為推動我國科研誠信制度建設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EB/OL].[2023-12-1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99602.htm.
[2]" TITUS S L,WELLS J A,RHOADES L.Repairing research integrity[J].Nature,2008,453(7198):980-982.
[3]" Mejlgaard N,Bouter L M,Gaskell G,et al.Research integrity:nine ways to move from talk to walk[J].Nature,2020,586(7829):358-360.
[4]" YANG W.Research integrity in China[J].Science,2013,342(6162):1019.
[5]" TANG L.Five ways China must cultivate research integrity[J].Nature,2019,575(7784):589-591.
[6]" MARCUS A,ORANSKY I.retraction search[EB/OL].[2024-01-08].http://retractiondatabase.org/RetractionSearch.aspx.
[7]" 人民日報.人民網評: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EB/OL].[2024-01-08].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2/0922/c223228-32531777.html.
[8]" 俞立平,周朦朦,蘇光耀.中國科研誠信政策的演化特征研究——基于1981-2020年的政策文本分析[J].情報科學,2022,40(5):51-58,64.
[9]" M?魻LLER A.An analysis of university academic integrity policies in New Zealand[J].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2023,47(3):338-350.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EB/OL].[2024-01-08].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13/content_10591.htm.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EB/OL].[2024-01-08].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content_3635308.htm.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EB/OL].[2024-01-08].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04148.htm.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時隔十四年重新修訂 科技進步法為自主創新增添動力[EB/OL].[2024-01-08].https://www.moj.gov.cn/pub/sfbgw/fzgz/fzgzxzlf/fzgzlfgz/202210/t20221008_464781.html.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科技部等二十二部門關于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的通知[EB/OL].[2024-01-0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9/14/content_5709819.htm.
[15]" 張玲,惲誠濤,尹思力,等.我國科研誠信政策與文獻主題演化對比分析[J].現代情報,2023,43(6):108-120.
[16]" 王飛.奧胡斯大學科研誠信建設政策與實踐[J].科學與社會,2018,8(2):25-35.
[17]" 田瑞強,姚長青,劉洢穎.學術不端治理政策及案例計量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29(4):355-361.
[18]" 張帥.科研生命周期理論視角下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信息需求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1(5):60-68.
[19]" 王迪,周力虹.科研生命周期視角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服務用戶需求差異性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18):57-68.
[20]" VIRGINIA B,VICTORIA C.Using thematic analysis in psychology[J].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2006,3(2):77-101.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科協 教育部關于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的通知[EB/OL].[2024-01-14].http://www.moe.gov.cn/s78/A22/s7065/201109/t20110928_125049.html.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試行)[EB/OL].[2024-01-18].https://www.mnr.gov.cn/zt/kj/kjfz/kyxm/gjkyxm/201811/t20181129_2370149.html.
[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EB/OL].[2024-01-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kjs_xfjs/201112/t20111202_172770.html.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關于印發《關于在國家科技計劃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決定》的通知[EB/OL].[2024-01-18].https://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10before/201712/t20171227_137210.html.
[25]" 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規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發展的通知[EB/OL].[2024-01-18].https://www.nppa.gov.cn/xxfb/zcfg/gfxwj/201404/t20140414_4478.html.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印發《關于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EB/OL].[2024-01-1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2/15/content_5569588.htm.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EB/OL].[2024-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7/t20160718_272156.html.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關于對科研領域相關失信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EB/OL].[2024-01-18].https://www.gov.cn/xinwen/2018-11/09/5338654/files/7e65b9ae81c7492699d08bff39143d63.pdf.
[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EB/OL].[2024-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2557/s3103/200903/t20090319_80681.html.
[3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EB/OL].[2024-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409/t20140930_175746.html.
[3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意見[EB/OL].[2024-01-18].https://www.scuec.edu.cn/__local/6/B6/1B/9F5F9DA3D7224126907DDF2FC08_88872653_1AFDA.pdf?e=.pdf.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EB/OL].[2024-01-18].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20/content_5680105.htm.
[3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強化學風建設責任 實行通報問責機制的通知[EB/OL].[2024-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kjs_xfjs/201604/t20160420_239254.html.
[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范高校科研行為的意見[EB/OL].[2024-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5/
s7071/201212/t20121219_146340.html.
[35]"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關于加強科研行為規范建設的意見[EB/OL].[2024-01-10].http://www.las.cas.cn/yjsjy2021/xzfc2021/yjsdzb2021/202112/t20211229_6329202.html.
[36]" 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行為規范[EB/OL].[2024-01-18].https://www.cae.cn/cae/html/main/col68/2020-12/28/202
01228153702348811405_1.html.
[37]"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11家中國科協全國學會聯合發布學術出版道德公約[EB/OL].[2024-01-18].http://www.cast.org.cn/xs/TZGG/art/2022/art_fb9ea3d7c0d04917b4b1ed62e81674cb.html.
[3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醫學科研誠信和相關行為規范的通知[EB/OL].[2024-01-18].https://www.gov.
cn/zhengce/zhengceku/2021-02/21/content_5588061.htm.
[39]" 中國科學院學部.關于科學理念的宣言[EB/OL].[2024-01-18].http://casad.cas.cn/xbjs2022/gzzd/xy/202301/t20230103_
4859712.html.
[40]"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協發布《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EB/OL].[2024-01-18].http://www.las.cas.cn/yjsjy/xzfc/yjsdzb/200909/t20090921_2512447.html.
[41]"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院科研不端行為的調查處理暫行辦法[EB/OL].[2024-01-18].http://las.cas.cn/dj/lzjsjc/201605/t20160527_4611341.html.
作者簡介:周力虹,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知識管理、圖書館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和項目管理;張芮,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研誠信、數字學術服務;權謙,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