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我國小麥生產的歷程,不能忘記一位為小麥種植技術貢獻卓著的老同志、老領導,他就是小麥機械精播技術的初創者——隋洪義!
隋洪義,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退休干部,現年八十三歲。曾任原諸城縣政府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常務副縣長。
上世紀八十年代,小麥機械精播技術由隋洪義首先提出并親自組織領導,在原諸城縣試驗示范大獲成功,并迅速在全國推廣,這在小麥生產史上,具有革命性和劃時代的意義。他認識超前到位,思路寬闊,敢想敢干,措施得力,敢為人先,為大面積提高小麥單產作出了突出貢獻。該項技術曾受到全國小麥專家顧問組的高度贊揚,榮獲國家和農業部科技進步獎。初創至今,適逢小麥機械精播技術試驗成功40周年,作為此項技術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撫今追昔,不禁對老同志、老領導充滿崇高敬意。
諸城是山東省的農業大縣,每年播種小麥5.3×104hm2,過去沿用的一直用大播量的播種方式,不僅用種多、長勢弱,而且易倒伏,產量低。1984年,時任分管諸城縣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常務副縣長隋洪義,得知山東農業大學教授余松烈在平原縣搞小麥高產栽培試驗的消息后,立即組織農委、農業、農機等部門負責人前往平原縣參觀考察,結果發現當地試驗田是手工擺種的。在看了現場、聽完該縣農技推廣站介紹后進行座談討論時,隋洪義首先發言說:“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余教授的這個精播高產理論非常好,非常重要,但要大面積推廣,必需使用機械精播才行,我們應該回去進行試驗” 。參加考察的人員一致同意,并且熱情很高,但當時機械精播小麥在全國還是個空白,最大的難題是缺乏精量和精少量播種機。在返回途中,隋洪義雷厲風行,當機立斷,說干就干,隨即帶領全體考察人員驅車前往諸城縣農機修造廠,和廠里同志研究并下達了精少量播種機的研制和生產任務,還讓時任廠黨支部書記馬自琛立下了軍令狀:堅決完成任務。
回到縣里,縣政府聽取考察組的匯報后,及時研究了實施規劃,決定成立以隋洪義為組長的縣政府小麥機械精播試驗示范領導小組,下設宣傳、課題、農機、農藝等若干個小組,分工清楚,責任明確,賞罰分明。一場扎扎實實的小麥機械精播試驗就這樣在諸城如火如荼地開啟了。按照規劃,縣政府首先開辦了由全縣一千多名村支書參加的培訓班,隋洪義親自動員并講課:“大家每年收割小麥時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一堆麥種下地后長出來的一堆麥子,單棵分蘗不僅少,而且秸稈軟弱容易倒伏,且穗小粒少;而一粒種子下地后長出來的一墩麥子,卻分蘗多,不僅秸稈硬朗不易倒伏,還穗大、粒多、粒飽、產量高,這就是小麥精播高產的道理。如果將現在的播種機改造一下,將畝用種量減少十斤,就能使小麥產量大大提高”。通俗易懂、非常接地氣的講解擲地有聲,使村支書們茅塞頓開。
為了進一步加深村干部對小麥精播高產理論的認識和理解,隋洪義還和時任農業局局長王治中一起,專程去山東農業大學請余松烈教授為培訓班作輔導報告,并聘其為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親眼看一看”。為使這一技術盡早在全縣推開,隋洪義還發明和獨創了讓關鍵人物“同種試驗田,親眼看三遍”的方法。他到自己的家鄉昌城村安排了百畝試驗示范田,然后分別在小麥播種、苗期、收獲期,召開了三次由相同人員參加的全縣大型示范驗證現場會,讓與會人員播種時親眼見到畝播量,苗期時親手查到分蘗數,收獲時親自核實畝產量,從而用鐵的事實讓大家對小麥機械精播高產技術心服口服。與會人員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個辦法太好了”!一小麥知名專家聽說后高度評價:“這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法子,真是高手!”
工作中,隋洪義提倡辦事要扎實、認真,要快辦、辦好。有一次連續三個晚上召開“三秋”會戰調度會議,參加會議的農委主任說,“隋縣長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隋縣長”。1985年的中秋節,他就是和縣農機局的領導及同志們一起在小麥精播實驗田里度過的。
小麥機械精播技術得以迅速在諸城全縣大面積推廣,還得益于當年搞大包干時,縣委采納了隋洪義“要搞能用拖拉機的大包干”的建議,全縣土地成方連片,統分結合的生產方式為充分發揮農機化威力開辟了用武之地。
在省市農業、農機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全縣人民多年的共同努力下,小麥機械精播試驗示范在諸城取得巨大成功,受到了群眾稱贊和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時任濰坊市委書記于潮曾在全市“三秋”會議上風趣地說,“濰坊市種小麥,就按諸城老隋那個一開始下種就一畝地增產十多斤糧食的法子辦”;時任山東省分管農業的副省長李振,看了諸城縣的小麥機械精播示范田和大面積的小麥長勢,除了稱贊外,還立即讓秘書打電話告訴全省小麥生產大縣桓臺縣的縣委書記來諸城參觀學習;省、市和農業部先后在諸城召開現場會議,推廣小麥機械精播技術及諸城經驗。余松烈教授生前說,“諸城為全國樹立了榜樣,為該成果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以及個人的院士稱號立了大功!”
正如原省農機推廣站站長董佑福所說:“沒有隋洪義,就沒有小麥機械精播技術在諸城的試驗示范和在全國的大面積推廣;他是提出小麥機械精播技術的第一人,改寫了小麥生產大播量的歷史,為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掀開了新的一頁。
(董佑福" 原山東省農機推廣站站長;葛培基" 原諸城市農機局局長;王治中" 原諸城市農委主任;徐建國" 原諸城市農業局局長;馬樹榮" 原諸城縣政府辦公室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