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種植手術與傳統種植手術護理配合的不同,為臨床口腔護士進行機器人手術護理配合提供參考。方法:分析總結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特診中心2022年1月—2022年2月3例行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種植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配合流程,并與傳統口腔種植手術護理配合進行對比。結果:與傳統口腔種植手術護理配合相比,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手術在護士培訓、術前準備、術中護理配合、術后處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結論:口腔種植機器人的應用與推廣,為微創精準的術式提供了啟示,改變了傳統種植手術護理配合的方式,建議護士加強培訓,建立相應的流程與規范,以便適應口腔機器人輔助種植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
關鍵詞 口腔種植機器人;機器人輔助種植手術;種植一期手術;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 R473.78 R78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7721(2024)02-0217-05
Comparison of nurs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robot-assisted and conventional dental implant surgery
WANG Junting, ZHANG Yangqing
(The Specialty Center of the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School of Stomatology,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nurs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robot-assisted and conventional dental implant surger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ral nurses in robot-assisted dental implant surgery. Method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perioperative nursing collaborative processes of 3 cases of robot-assisted dental implant surgery in the Specialty Center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Stomatology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February 2022,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nurs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robot-assisted and conventional dental implant surgery.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dental implant surgery, robot-assisted dental implant surgery was different in nurse training,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intraoperative nursing collaboration,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Conclus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accurate operation, dental implant robo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dental surgeons and changed the way of nursing collaboration in conventional dental implant surgery. Nursing collaboration training for robot-assisted dental implant surger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standard nursing procedur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obot-assisted dental implant technology.
Key words Oral Implant Robot; Robot-assisted Dental Implant Surgery; One-stage Implant Surgery; Nursing Collaboration
牙齒缺失是影響人體口腔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隨著生活質量提高和科技發展,人們對口腔醫療的期待值越來越高,因此種植修復憑借其較好的遠期效果和美觀舒適等優勢,成為牙列缺損或缺失的一項重要修復方式[1-2],被譽為“人類的第三副牙”。然而,傳統的種植技術雖然相對成熟,但由于手術均通過醫生自由手操作,尤其是口腔空間狹小且為非直視部位,很容易影響種植體植入精度[3]。此外,不同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技術參差不齊,進行手術時主觀因素對種植效果同樣存在一定的影響。再者,種植技術門檻較高,操作復雜而專業,醫生的培養時間長、成本高[4],而運用口腔種植機器人能減少操作誤差,提高種植體植入精準度。但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手術開創新時代的同時,也對護理配合模式帶來了一定的挑戰。2022年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特診中心開展了3例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種植手術,因高效精準的護理配合,均取得滿意效果。本研究結合3例臨床護理配合經驗,對比研究機器人輔助手術與傳統種植一期手術護理配合的差異,旨在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手術方式比較
1.1 傳統口腔種植一期手術 傳統口腔種植一期手術流程包括:拍攝口腔頜面錐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或者X線片,種植體植入方案設定,窩洞制備(先鋒鉆開孔、逐級擴孔、攻絲、安裝種植體)等。傳統的種植方式術前準備工作簡單,對于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說,單顆牙種植操作時間較短,患者心理壓力也較小。但在臨床手術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空間狹小部位視野暴露不足,需要不停調整患者與醫生的姿勢以及手持種植手機方向,增加了醫患疲勞;②手術視野為二維成像,無法準確感知深度,需要間斷停止轉動,以便檢查并測量深度,對新手醫生技術要求較高;③手術器械無靈活減震關節,無法減少術者手部生理性震顫,降低了種植準確度。所以需要一種能更靈活、穩定、精準進行窩洞制備和安裝種植體的器械。
1.2 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手術 口腔種植機器人系統包括手術附件、視覺系統、機械臂與末端執行系統、顯示與軟件控制系統(如圖1)。其手術流程包括:數據獲取(CBCT+口腔掃描),生成個性化導板,口內佩戴個性化導板及定位器,安裝機器人設備,根據提示標定機器人及探針,校核,定位板注冊,機器人窩洞制備及安裝種植體[5]。與傳統口腔種植一期手術相比,種植機器人具有以下優勢[6]:①先進的雙目視覺捕捉器,使用紅外光學追蹤定位系統捕獲機器人和患者相對位置信息,能按照預定種植計劃精準導航至相應種植位點,提高植入精確度;②通過導入的CBCT和口腔掃描數據構建三維模型,鉆孔深度和方向同步顯示,大大提高醫生視覺感官,同時機器人窩洞制備至預定深度會自行停止退出,減少手術誤傷;③機器人手臂靈活度及穩定性超過人體手部,能較好適應復雜姿態,且能過濾人體手部生理性震顫。既往研究結果表明,與傳統種植一期手術相比,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手術具有穩定性高、精準性強、創傷小、并發癥少等優勢。
2 護理配合方式比較
2.1 護士培訓方式 傳統的種植一期手術對配臺護士操作資質沒有硬性要求,一般由經驗豐富的帶教護士傳授理論知識及操作規范,經考核合格后則可獨立參與手術配合[7]。而使用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種植,不僅需要護士有傳統種植手術的配合基礎,還需要由專業工程師進行指導,聯合工程師一起將各種機器臺車、專用牙椅進行合理布局,術前建立無菌屏障,協助機器調試,管理無菌臺面,并完成專用器械術前術后滅菌處理[8],對護士的知識專業水平、感控能力和統籌協調性要求較高。
2.2 術前準備
2.2.1 患者準備 傳統的種植一期手術常規術前患者準備包括:確定術區,拍攝CBCT,確定系統性疾病及藥物過敏史,術前宣教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等。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一期手術患者除了術前常規準備外,需增加上下頜口腔掃描,醫生根據CBCT和口腔掃描數據初步設計種植方案,生成個性化種植導板,并給患者試戴,以便后續手術進行。由于機器人種植技術相對較新,多種設備臺車帶來的視覺壓力和陌生流程會使患者比較容易產生擔心、焦慮心理,此時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因此臨床上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向患者講解機器人種植視頻[9]、種植成功案例、機器人種植優勢等內容緩解患者顧慮[10]。
2.2.2 用物準備 傳統種植一期手術術前用物準備相對簡單,常規包括消毒用物、麻醉藥品、種植機及種植一期滅菌手術器械包等[11]。機器人輔助手術過程中,除了需要常規用物外,還需要使用機器人廠家提供的專用種植設備,以及低溫等離子滅菌[12]后的個性化導板和定位器械(如圖2)。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空間布局合理安排各臺車位置,連接各設備電源,協助標定機器人并完成探針、校核、定位板注冊等工作。
2.2.3 手術間布局準備 傳統的種植一期手術對手術間要求不大,普通獨立診室即可,按醫生習慣放置種植機、普通牙椅、移動手術臺等基本手術設施即可進行手術,醫生操作區位于7~12點方向[13],靜止區位于12~2點方向,手術助手區位于2~4點方向,器械傳遞區位于4~7點方向。
口腔手術機器人因其儀器設備的特殊性,要放置專用牙椅及多種臺車,所需要的手術間比傳統手術間大,空間布局上常規采取以機器人專用牙椅為中心(患者采用坐姿種植),醫生操作區位于7~9點鐘方向,無菌器械臺位于9~12點方向,靜止區為12~3點方向,顯示器和視覺臺車位于3~5點鐘方向,機械臂與軟件控制系統位于6點鐘方向,若需要協助吸唾則醫生助手可處于1~3點方向[14]。
2.3 術中護理配合
2.3.1 無菌屏障建立 傳統的種植一期手術,患者處于仰臥位,巡回護士打開種植一期手術包后,由手術醫生取出大孔巾及治療巾平鋪于患者頭面部及軀干,建立無菌屏障。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手術中,患者處于坐位,巡回護士在傳統手術協助基礎上,還需協助醫生利用無菌套包裹機器人手臂,僅露出機器人手臂末端馬達夾持器與種植手機相連接,進而建立無菌屏障[15](如圖3)。此外,由于機器人種植手術需要主刀醫生、醫生助手、巡回護士、工程師等多人共同參與,同時新技術也會吸引其他醫護人員前來參觀學習,手術診室人員活動較為頻繁,手術過程中機械臂上下前后左右運動時,容易被觸碰污染,所以做好室間人員控制以及人員活動管理對于無菌屏障建立同樣重要。
2.3.2 口腔三維立體空間思維 傳統手術護理配合過程中不要求護士必須具有三維立體空間思維。機器人輔助種植中,由于機器人軟件已導入患者CBCT及口腔掃描數據,可以在機器人顯示屏形象地看見口腔三維立體模型[16],因此護士需具備良好的三維立體空間思維,協助醫生或工程師進行位點標定、校核,同時在機器人種植過程中,根據醫生或工程師指示,將所需要的解剖平面調出,供醫生參考種植位置。
2.3.3 器械臺管理 傳統種植一期手術無菌臺上常規包括種植手術器械及種植外科工具盒等無菌物品,通常根據醫生習慣有序擺放。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手術除上述器械外,還需機器人操作專屬器械,其中包括馬達夾持器、標定板、標定板視覺標記、標定針、標定探針、車針位姿視覺標記、牙齒視覺標記、口腔個性化種植導板等,所以合理分配無菌臺擺放區域能大大提高機器人種植效率。建議護士根據使用順序,將術前準備的機器人專屬配件擺放在無菌臺左側,常用手術器械如刀柄、口鏡、骨膜分離器、口內拉鉤等放在無菌臺中間,手術工具盒擺放在無菌臺右側,不常用的器械及最后使用的縫線工具放置在無菌臺頂部,這樣便能大大節約空間,提高效率。
2.4 術后處置 傳統種植一期手術后,無菌物品器械及外科工具盒經過多酶清洗液初步浸泡、預清潔、點數,再送至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打包、高溫高壓蒸汽滅菌。無菌物品均采用一次性滅菌合格產品,術后按醫療垃圾處理。
口腔種植機器人器械滅菌方式分2種:使用特殊材質設計的視覺追蹤標記,建議使用低溫等離子滅菌方式進行滅菌處理[12],高溫高壓蒸汽滅菌容易造成標記反光片出現變形等問題;無視覺追蹤標記反光片的可按高溫高壓蒸汽滅菌方式進行滅菌。車針位姿視覺標記、牙齒視覺標記、個性化導板等樹脂材料物品可直接廢棄并按醫療垃圾處理。
3 討論
口腔種植機器人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確實存在一些缺點,例如口腔種植機器人與醫生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協作性”[17],都是醫生負責設計方案,手術機器人按既定方案執行,一旦術中情況發生變化,機器人較難及時反饋,有可能仍需要醫生手動處理;機器人系統設備多、體積大,需要較大的手術空間;個別器械滅菌的特殊性導致滅菌成本提高;種植前需要提前打印個性化導板試戴,增加患者費用和復診次數[6];種植前標定注冊后,若患者頭部有較大活動,有可能導致定位系統移位或變形,容易影響種植精度[18],為了提高種植準確性,則需要重新標定,從而增加操作時間。但是,人工智能在口腔醫學領域的發展,尤其在口腔種植技術中的應用意義重大[19]。
擁有良好手術機器人操作素養的護士,不僅能以標準的護理配合流程,協助醫生進行術前準備、術中觀察配合、術后處置,還能合理安排空間布局,密切關注患者術中動態,做好感染控制,降低感染率,提高手術質量,通過健康理念的細節行為[20]緩解患者由于對新技術不了解產生的焦慮情緒,減輕患者痛苦,讓口腔種植機器人輔助種植一期手術這項新技術更好地發揮優勢。所以,護理人員在此項技術中是協助者,更是管理者[21],需要在每次操作中不斷學習總結,將操作流程規范化、高效化,使護理團隊更加專業,成為口腔機器人種植技術的推進者。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①王君婷負責設計論文框架、起草論文,數據收集,擬定寫作思路,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②張陽晴負責論文修改。
參考文獻
[1] Buser D, Sennerby L, De Bruyn H. Modern implant dentistry based on osseointegration: 50 years of progress, current trends and open questions[J]. Periodontol 2000, 2017, 73(1): 721.
[2] 易商.口腔種植修復對牙列缺失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 2022, 38(20): 30-32.
[3] 李思佳.種植牙手術機器人執行系統設計及控制[D].
哈爾濱工業大學, 2020. DOI: 10.27061/d.cnki.ghgdu. 2020.001606.
[4] 郭瀟雅.種植牙機器人亮相西安[J].中國醫院院長, 2021, 17(6): 27.
[5] 吳煜, 鄒士琦, 王霄.口腔種植機器人在口腔種植手術中的初步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21, 21(9): 787-791.
[6] 陳韻酈, 蘇葆輝.計算機引導口腔種植的精度及其影響因素[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22, 39(4): 841-847.
[7] 卜美玲, 凌賓芳, 李瑞立, 等.達芬奇機器人肝切除術的護理配合[J].護理學雜志, 2018, 33(22): 41-43.
[8] 畢小琴, 趙佛容.人工智能技術在口腔專科治療及護理中的應用[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18, 36(4): 452-456.
[9] 卜美玲, 凌賓芳.手術室術前訪視應用ipad對訪視效果影響的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3, 13(29): 5776-5778, 5781.
[10] 于瑋, 李秀梅, 李明恒.在口腔種植手術中使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21, 32(12): 1530-1531.
[11] 袁麗, 惠秀麗.口腔種植手術的整體序列護理[J].結直腸肛門外科, 2021, 27(S02): 160-161.
[12] 龍婧.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與傳統滅菌效果方法比較[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0, 26(20): 46-47.
[13] 王雪.四手操作在口腔門診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當代護士(下旬刊), 2020, 27(11): 102-103.
[14] 趙雯, 謝瑞, 吳楠, 等.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口腔種植體植入術的標準護理流程[J].機器人外科學雜志(中英文), 2022, 3(6): 482-487.
[15] 張波, 彭佳, 石偉偉, 等.42例種植機器人輔助口腔種植手術的護理配合[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 2022, 36(4): 251-252, 257.
[16] 邢榮昊.數字化技術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及流程研究進展[J].山西醫藥雜志, 2021, 50(3): 382-384.
[17] 闞天舒.口腔種植機器人的人機協作技術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 2020. DOI: 10.27463/d.cnki.gzgyu. 2020.000842.
[18] de Almeida E O, Pellizzer E P, Goiatto M C, et al. Computer-guided surgery in implantology: review of basic concepts[J]. J Craniofac Surg, 2010, 21(6): 1917-1921.
[19] 王俊成, 時權, 劉洪臣.人工智能在口腔種植中的應用[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 2022, 23(2): 81-85.
[20] 羅孟蘭, 招麗芬, 陳娟, 等.基于健康理念模式的細節行為護理對口腔種植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 2021, 27(12): 119-122.
[21] 郭曉雨, 李雪云.Mako機器人系統輔助全髖關節置換術與傳統全髖關節置換術護理配合比較[J].齊魯護理雜志, 2019, 25(22): 64-66.
編輯:張笑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