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鉑舒,原名王富紅,青海海東人,青海省作家協會會員,西寧市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散文集《純真的日月》、詩集《吟嘯集》。
1
對于北方人來說,孟、仲春之際是到南方賞梅的最佳時節。近年來,每年陰歷二月初,我便與家人到江南旅游,先后游覽了南京梅花山、揚州梅花嶺、蘇州香雪海、無錫梅園、西湖孤山、武漢東湖等處。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并列為“四君子”,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她以其高潔、堅強的品格,激勵人們立志奮發、積極進取。
梅花開放之際,那正是瑞雪飄飄之時。對于梅雪相得益彰的關系,宋盧梅坡的《雪梅》(之一)可謂十分傳神:“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堅強高潔,雪晶瑩潔白,她們互相傾慕、難舍難分,乃至于很多時候合而為一為“雪梅”。他的《雪梅》(之二)更是寫出了詩人對于雪、梅一體人格的傾慕和渴求:“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正是有慕于梅雪合一的內涵、神韻,歷史上不少品行高潔、奮發有為之士托物言志,寫下了大量有關雪梅的詩句,歷史及現實中的很多人用“雪梅”來命名孩子甚至自己。
2
是的,高天寒流、漫天大雪成就了梅花的美名。歷史上有許多如梅花般堅貞之士,盛開于飛雪之時。
明末,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明兵部尚書史可法督師揚州。清將多鐸圍困揚州,并多次致書勸降,遭史公斷然拒絕。眼看大勢已去,寧死不降的史公自殺不成,被眾將簇擁前行,敵兵追至,史公轉身大呼:“我史督師也!”因被俘。多鐸引洪承疇降清為例再次勸降,史公慷慨表示:“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尸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無計可施的多鐸便下令在軍前將其殺害。史公歿后十二日,其義子史德威回城覓尸不能辨得,只好于次年奉史公衣冠葬于揚州天寧門外之梅花嶺。清軍在遭受意想不到的英勇抵抗后終于占領了揚州,并開始屠城。屠殺延續了十天,死亡逾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劊子手的暴行真是令人發指、罄竹難書!由于未得遺骸,因此民間傳說史公未死,其后數年,安徽、浙江等地不少義士“假可法名號”而紛紛揭竿起兵反清。
去冬,讀清代散文大家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一文,方知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恩師左光斗就是一位剛烈、忠義之士。左公擔任主考官期間,有一天,風雪交加,天寒地凍,他帶著隨從微服出游。當來到一座古廟時,發現廊下小屋中有個書生趴在書桌上睡著了,書桌一側是剛寫成的文稿。左公看后面露喜色,當即脫下貂皮袍子蓋在他身上,走出時又為他關嚴了門。經向和尚打聽,才知道該書生名喚史可法。正式開考時,當差吏點到史可法之名時,左公驚喜地注視著他,閱卷后認為,其展露之才技壓眾人,因而判定為第一名。左公官至御史,履職期間不畏權貴,仗義執言。時,太監魏忠賢專權,他上書彈劾,魏閹懷恨在心,陷害左公入獄,受盡酷刑。左公被關進東廠后,史可法每天徘徊在大牢門外,但不得入內探視。后來,當聽說左公受到烙鐵燒烤死到臨頭時,史可法以五十兩銀子哭求牢頭探監。牢頭帶其走入牢中,并稍指了一下關押左公的牢房位置。當看到左公面部已燒焦腐爛、左腿膝蓋以下筋骨全部脫落時,史可法抱著左公的膝蓋放聲痛哭。左公辨其哭聲后,盡力抬起手臂,用手指撥開眼皮怒吼道:“沒用的奴才,這是什么地方,你竟跑到這兒來!國家境況糟糕如此,我是不行了,你不明大義而冒險輕生,天下事靠誰來支撐呢?還不趕快離開,難道要等奸佞之徒來陷害你嗎?我現在就打死你算了!”說著摸起刑具做出投擊的姿勢。史可法對著目光如炬的恩師,不敢出半點聲,立即跑了出來。后來,他常常流淚訴說著這件事:我老師的肝肺是用鐵石鑄造的啊!
左光斗、史可法,真乃賢師忠徒之千古楷模也!
國難見品格。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類史可法及其師左光斗的忠義賢良之士不計其數。天下宗周,義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不愿同流合污。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的屈原。在匈奴牧羊十九年,持節不變的蘇武。寧可被斬首,也不為司馬氏王朝所用的 “竹林七賢”頭面人物嵇康。安史之亂時,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懸崖勒馬時,凜然拒賊、終被縊殺的大書法家顏真卿。不畏強權,頂著壓力,勵精圖治,實行變法的王安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的陸游。不畏權貴,光明磊落,鐵面無私的青天包拯。一腔熱血、壯志難酬,“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辛棄疾。被以“莫須有”罪名殺害,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民族英雄岳飛。在朝廷已投降元軍并收到令其放棄抵抗的詔諭后,仍然堅守揚州,以身殉國的南宋抗元英雄李庭芝、姜才。被元俘虜后嚴詞拒絕誘惑,終為忽必烈所殺,死時“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至死也不為朱棣起草登基詔書,而后被滅十族的明初義士方孝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寧可餓死也不吃“ 嗟來之食”的朱自清。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慘遭反動軍閥殺害的中國共產黨重要創始人李大釗。為了“可愛的中國”,堅貞不屈、英勇犧牲的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方志敏。響應新中國召喚,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的“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還有江姐、劉胡蘭、狼牙山五壯士、投江八女及無數為了追求光明真理、公平正義、尊嚴自由的仁人志士。他們的品格如梅花般堅貞芳香,如雪花般純潔無暇,他們的可貴品質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3
現實生活中 ,如雪梅般的普通人也比比皆是。
在凜冽的冬天,迎風冒雪的無數“站大腳”農民兄弟姐妹,不就是一株株、一簇簇奪目的雪梅嗎!當一部分人坐在比夏天還要暖和的家里看電視時,當一部分人掛起外套在舒適的辦公室里喝茶談天時,他們或站立在街頭等待雇主,或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出入于千家萬戶。他們長時間、高強度地勞作,顧不上喝水,更無法按時吃飯。在北風怒號、漫天大雪中,他們感知不到寒冷,更沒有工夫和心思坐在室內品味飄飄灑灑的“北國風光”。其實,他們無需感知,也無需品味,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雪梅,而雪梅是生來感動人的。
無數的環衛工人,更是一株株、一簇簇艷麗的雪梅。他們披星戴月,默默無聞,傾情奉獻,清潔著我們的城市。夜幕降臨,人們站在陽臺上欣賞著路燈下飛舞的雪花時,他們卻在馬路上正為太陽卸妝,給月亮穿衣。清晨,當你走在上班的路上,總會看到在干凈的角落,他們拄掃把小憩,把歇腳喜悅成路人的愜意。他們早已與這座城市融為了一起,結成冰坨的柳絲就是他們的頭發,桔黃的路燈就是他們的眼睛,大街小巷就是她們的軀干和四肢……亮亮堂堂的,不僅是城市的表里,更是他們一顆顆通透的心。
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我們英勇無畏的鋼鐵戰士。
突兀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我中華母親的肌膚上刻下了累累傷痕。為了撫平傷痕,4.1萬名醫護工作者——新時代的白衣戰士,她們聽從祖國召喚,二話不說、主動請纓,摁下重重的紅手印,義無反顧,逆勢而行……從祖國四面八方馳援武漢,與當地醫護人員一道,把生死置之度外,將一個個生命垂危的同胞從地獄拉回了人間,使萬千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及其家屬從寒冷中感到了溫暖、從絕望中抓住了希望、從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我們的白衣戰士,她們以自己的責任擔當、堅貞不屈、果敢自信,給江城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和無限希望。我們每一個身處后方的公民該怎樣感念她們呢?對了,這些獨領風騷的白衣戰士,她們不就是一朵朵與江城大地上二月梅花爭奇斗艷、交相輝映、沁人心脾、純潔無暇的白色梅花嗎?隨著抗擊疫情的節節勝利,到了三月,她們就引領開了武大的櫻花,進而在特定的時空里引領起了中華民族的青春和浪漫。
我是親歷過2010年“4·14”玉樹強烈地震的。在漫天大雪中,在抗震救災的現場,走在滿是廢墟的大街小巷和牧民定居點,無數的黃衣戰士、迷彩衣戰士、橘紅衣戰士、藏藍衣戰士,為了同胞的生命、財產,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奮戰在危險的一線。只要看到這些戰士們的身影,每一個災民就會感到格外放心和踏實,因為他們有了牢牢的主心骨!啊,那一團團、一簇簇醒目、溫暖的黃衣、迷彩衣、橘紅衣、藏藍衣,不就是開放在抗震救災戰場上傲風斗雪的七彩梅花嗎?感謝并致敬你們,和平年代中最可愛的消防戰士、解放軍戰士、武警戰士、公安戰士;感謝并致敬你們,太平盛世中的人民子弟兵!
人世中,有人生性耿直,一生不送、不媚,既“不會來事”也“不會說話”,既無豐殷的家產更無顯赫的背景,因而縱有一些在其他正直人士看來的組織領導才干,總是長時間不受重用,甚至排擠、打擊。雖然,他的親人們都十分地理解他,但是老實說,世俗的壓力可真不小啊,他們不得不隨時局促地面對意想不到又意料之中的種種不堪。其實,這只是一個縮影,天底下被埋沒且處在尷尬處境的又何嘗只是個別人、少數人呢?然而,他們雖然偶有牢騷,但對待所從事的工作卻從不含糊,永遠是一如既往、盡職盡責、善始善終,以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人民每月賜予的薪酬。經得住誘惑,甘愿寂寞,無怨無悔,默默奉獻,這也不正是無數公職人員的雪梅品格嗎?
4
不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不少齷齪卑劣之人總以梅花標榜自己,這些“兩面人”實在是玷污著“高潔”。“兩面人”的基本特征是口是心非、言行背離,臺上道貌岸然,臺下貪贓枉法,人前正襟危坐、人后驕奢淫逸……一句話:點燈是人,吹燈是鬼。
歷史上有太多身居高位的“兩面人”。他們,人前往往一臉嚴肅、正襟危坐,人后卻聲色犬馬、花天酒地;他們,在公共場合和藹可親,儼然正人君子,小圈子里卻放浪形骸、百無禁忌。明代江盈科所著《雪濤諧史》中曾用一則小品形象地刻畫出了“兩面人”的典型嘴臉:一個貪官明明想大撈一筆,卻裝成分文不要的樣子,剛上任便煞有介事地向“神明”發誓:“左手要錢,爛了左手;右手要錢,爛了右手。”不久,有人行賄百金,他垂涎欲滴,又怕真爛了手。此時,一個心腹湊上去說:“請將此金納入官人袖中,便爛也,只爛了袖子。”貪官喜笑顏開,遂仰袖納之。江盈科對“兩面人”的描寫真是入木三分。清代李汝珍所著小說《鏡花緣》里有一個“兩面國”的故事:“兩面國”里的人都長著兩張臉,前面是一張笑臉,慈眉善目,腦后藏著一張惡臉,青面獠牙;一個人在兩面國里待久了,也就變成了“兩面人”。故事雖是杜撰,但卻意味深長、令人深思。
《伊索寓言》里有這樣一則故事,說獸類和鳥類打仗,蝙蝠看到獸類快要打贏了,就跑去跟獸王說,我是獸,是自己人,咱們一起干掉鳥類吧。轉眼看見鳥類就要快贏了,又飛過來對鳥王說,我是鳥,和你們是同類,讓我們一起消滅獸類。宋朝奸相蔡京就是這蝙蝠一類的非禽非獸之人。起先他看到王安石得勢,就大力鼓吹新法,成為變法派的狂熱分子,當看到擁護舊法的勢力起來了,便立即改變了陣營,不遺余力地破壞起新法。宋哲宗親政后,宰相章惇宣布重行新法,蔡京萬萬沒有沒料到的是,變法派居然又東山再起了,叫苦不迭的他趕緊換上了變法派外衣,在朝堂展其如簧之舌極力上書,要求恢復神宗年間制度,并提鞭執鐙,對章惇鞍前馬后。但好景不長,哲宗病死,新帝繼位,反對變法的向太后垂簾聽政,守舊派勢力又有所抬頭,這次,善變的蔡京來不及變換門庭就被逐出了朝廷。
在生死存亡之際,偽君子的嘴臉自會暴露無遺,他們曾經以死報國之類的豪言壯語都可能會變成對新主子的諂媚奉承,比如明末第一才子錢謙益就是這樣一位人物。身為東林黨黨魁的錢謙益,本為清流文人,張口閉口“士可殺不可辱”,口口聲聲要“以死殉國”,頗有一番大丈夫慷慨赴死的英雄氣概。然而,當南明王朝的都城被攻破之際,紅顏知己柳如是勸其與自己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則沉思無語,不得已,勉強在水池邊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則“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拽住了。淺淺一池水些許冰涼,輕易地凝固了錢謙益的昔日豪情,他靦顏降清了,民族氣節蕩然無存。相反,當初本慕才嫁給錢謙益的柳如是,卻表現得有始有終、忠貞不渝。沉池殉國不成后,柳如是不同錢謙益去北京,而是留在了南京。后錢謙益被捕入獄,柳如是則四處奔走救出了錢謙益,并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等人聯系。錢謙益去世后,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如是為了保護錢謙益家產,竟用縷帛結項自盡。
當年,當漢奸汪精衛公開宣布投降日本并組建汪偽政權時,擺出一副為國為民、大義凜然的悲壯模樣,同為漢奸的其妻陳璧君至死也不承認其夫有罪。汪精衛這副君子模樣偽裝得非常成功,在當時騙取了不少人的信任,乃至于對其“曲線救國”的“良苦用心”深信不疑,到真相大白時方如夢初醒。
此外,歷史上及現實中的一些淺薄文人的兩面表現自不必多說,因為,偉大的藝術并不代表偉大的人格!
當下部分官僚“兩面人”的表現比起古人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小腐敗分子無不如此。毋庸置疑,腐敗分子未犯事前都會對以下問題作出十分肯定的正面回答:你是怎樣上去的,是使出行賄等渾身解數爬上去的嗎?你在這個位置上屁股干凈嗎?你是如何舉薦人才的,是堅持五湖四海還是只舉薦自己人或是上面打過招呼的、給我好處的、為我所用的、善解人意的?工程招投標中,某某老板不會是你打過招呼甚至精心運作才如意中標的吧?你是怎樣對待有才干的本分人的,是不是干活時想到他,有“好處”時就讓其靠邊站?你是公仆還是老爺,你敢對著無數先烈、黨旗和人民,理直氣壯、擲地有聲地說出“我就是人民公仆”嗎?犯事后,腐敗分子都會在獄中聲淚俱下、十分坦誠地寫下感人至深的懺悔:一曰,忽視了政治學習,放松了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改造,以致于思想道德滑坡;二曰,交友不慎,被糖衣炮彈拉下了水;三曰,放松了對家屬及身邊工作人員的管束,使他們假借自己名義胡作非為;四曰,恃功自傲,漠視法紀。看看,總結的多全面、多深刻、多到位。此時此刻,雖然,他們往日的風采蕩然無存,但還是抱著僥幸心理,施展著平時練就的嘴上功夫和表演技能,希望得到黨紀國法的同情和寬大處理吶。然而,公正又無情的黨紀國法是不會被他們的所謂悔罪所蒙蔽的。
西諺有云:你可以愚弄所有人一時,愚弄有些人一世,但你不可能愚弄所有人到永遠。這句話用來送給官場“兩面人”最合適不過的。歷史是最好的“照妖鏡”,人民是最終的審判員。自欺欺人的“兩面人”,最后只能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5
經觀察并百度得知,梅花與桃花由于在外形上看著相似,因此,很多人無法將二者辨識清楚。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梅花與桃花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兩者甚至沒有可比性。從花期來看,兩者的開花時間不同,梅花比桃花開得早。梅花一般開在氣候寒冷的冬季和溫度較低的初春時節,也就是農歷的臘月到次年二月期間;桃花一般開在陽春三月,是在比較溫暖的時候開放,一般是梅花謝后桃花才開。因而,梅花是報春花,是“開拓者”,桃花是迎春花,是“跟風者”。從顏色上看,梅花的顏色種類較多,紅、黃、白、青、綠色都有,絢爛多彩,足以養眼;而桃花的顏色多為粉紅色,雖然可人,但略顯單調,難免會使人產生審美疲勞。雖然二者的花瓣看起來差不多,但通過觀察就會發現,梅花的花瓣有蠟質感,比較油厚,而桃花的花瓣感覺像紙,比較薄軟;梅花的花瓣密集、厚實,花瓣之間的空隙較小,顏色也較為濃重,而桃花的花瓣則比較稀疏、單薄。可見,梅花較之桃花具有明顯的厚重感。通過花香來辨識,梅花芬香濃烈,老遠就能聞到;桃花的香味清淡,傳播的距離也比較近,必須湊近才能聞到。因之,就“情”而言,梅花比桃花更濃烈。梅花最明顯的特點之一是先開花然后再長葉子,所以花開時呈現一片花海而無葉子的一定是梅花——紅花不需綠葉扶;而桃花是離不開葉子的,遠看花和葉子相互映襯的必是桃花——紅花得需綠葉扶。因是,梅花是具有強大獨立精神的,而桃花就談不上了。雪是檢驗梅、桃的試金石,“梅花歡喜漫天雪”,在雪中嬌艷開放的必是梅花,一夜大雪,第二天萎蔫凋敝、落紅無數者必是桃花了。顯而易見,梅花比之桃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梅花的花語是“堅強、高雅、忠貞”,桃花的花語是“愛情的俘虜”。可見,比之梅花,桃花則難免顯現出些許卿卿我我的小資情調。
6
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寫道,文人畫士認為“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有人把文人畫士的這個喜好明告于賣梅者,于是梅農就紛紛“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自此,江浙之梅便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病梅了。在這篇文章中,龔自珍揭示了產生病梅的兩個重要原因,一是人們畸形的審美觀念和審美需求,二是文人畫士和“蠢蠢求財”者的推波助瀾。清朝末年,在落后的病態文化束縛下,有不少人特別是一些知識分子陷入了病態之中,他們消極頹廢、醉生夢死,很少關心社會現實和民眾疾苦,他們以其病態的社會文化言行,使一部分人趨之若鶩。對此,龔自珍深感憂慮,決心要窮其畢生精力,救治病梅,救治民生和社會。藝術,如果只滿足少部分人的審美及觀感享受,那是極其危險的——現在讀來,此文仍有不可忽視的警示意義。
7
由于氣候、地域限制,梅花大多盛開在南方。其實,在北方,梅花也無處不在,不信的話,你只要看一看農閑時千家萬戶的婦女們刺繡在鞋墊上千姿百態的干枝梅就明白了——是的,這梅花是開放在咱北方人心中的。
行筆至此,我的腦海中突然閃現并固化成了這樣的命題:中華大地是梅花的國度,中華民族是梅花的子孫!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培堆。”又到一年賞梅時,此刻,年過半百退休賦閑在家的我,與無數的賞梅人一道,正置身于江南的梅花叢中,流連忘返,欲罷不能。
梅花如雪,芳香不染;
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