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雙飛比翼鳥,共攬連理枝。攜手一生情,相守不相離。
家是最溫暖的港灣,也是充滿責任的起點。自貢市富順縣宋渡社區有這么一個人——他照顧了癱瘓的母親,又把癱瘓的妻子照顧到基本恢復了健康!二十多年的不離不棄體現了他滿滿的責任感,也體現了一個退役軍人的擔當。1947年生的余厚海就是這么一個既有著錚錚鐵骨又充滿柔情的漢子。在役是英勇的軍人,退役是家里的頂梁柱。
年少當兵,他為國家英勇無比
余厚海于1965年10月入伍,服役于云南省保山軍分區盈江三團五連,當兵期間連續四年被連隊評為“五好戰士”。入伍后先后參加部隊各項任務,包括對越作戰、營房基建、盈江大橋抗洪搶險、 邊防清剿毒販等急難險重任務。
余厚海是參與過越戰的老兵,響應黨中央軍委的入越參戰號令,他被補充到濟南軍區某團高機連主要負責對越南安培市的防空任務。其間,他英勇頑強地阻擊越南飛機轟炸,成功保護了我國援建的飛機場、浮橋的安全。在此期間他受到團、連嘉獎各一次。1967年5月余厚海回到保山軍分區警衛連,并于1970年3月退伍回鄉。
命運變故,他為家庭依舊勇敢
余厚海與妻子袁淑琴在1968年結婚,婚后生育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生活雖然平淡不富裕,但是夫妻二人非常恩愛,鄰里都很羨慕。沒想到,接二連三的變故打破了他們的平靜生活。23年前,余厚海八十多歲的母親因癱瘓住院,余厚海和他的兄弟擔負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不料,兩年之后,妻子袁淑琴又因為腦梗摔了跤,造成半身不遂。當時手機還未普及,正在外面辦事的余厚海從他人口中聽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回去。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在短暫悲傷后,他開始盡心盡責地照顧妻子,從未有過怨言。
妻子剛剛癱瘓的時候,每天只能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日子過得艱難,余厚海陪伴著妻子,從剛開始的不適應到放平心態積極面對。余厚海說:“妻子剛癱瘓的那段時間,我常常會半夜起床幫她翻身。我以前很少煮飯,又不會按摩,后面都一件一件地學會了。我能在生活中多學一點、多做一點,她遭的罪就少一點!”
堅持不懈,他為妻子創造奇跡
出院之后,余厚海開始帶著妻子每天去做針灸理療。理療的地點離家較遠,余厚海堅持每天按時送妻子過去,耐心等待理療結束后接妻子回家。后來妻子慢慢能夠坐起來,可以自己嘗試用勺子吃飯,雖然手抖得厲害,但看到妻子身體變得更好,一點點恢復,他感到很幸福。
妻子每天需要吃七種藥,每一種藥每次吃多少,一天吃幾次,全由余厚海把藥分好,讓妻子按時服用。余厚海每天都為妻子擦洗身子,隔三岔五給她洗澡,讓她保持干凈清爽。即使在炎熱的夏天,妻子也沒長過褥瘡。他還經常幫妻子進行精油按摩,讓她的肌肉盡可能延遲萎縮;他堅持給妻子用中藥泡腳,以提高妻子的睡眠質量。
妻子同時還患有胃炎、冠心病、頑固皮膚病等多種疾病,每年會住院兩三次。每次住院,為了不打擾兒女,余厚海便獨自一人照顧妻子,兒女每次想主動照顧母親都被他拒絕了。沒有余厚海在身邊,妻子就覺得不安心,不愿意住院。這樣一照顧就是21年,7600多個日夜,余厚海每天做飯洗衣,打掃衛生,照顧妻子的生活,從剛開始什么都不會,到現在什么都會。最后,妻子終于能夠慢慢站起來,余厚海開始牽著妻子在小區里散步,雖然妻子走得慢,每走一步需要花費很多力氣,但這對于夫妻倆來說都有重要意義。
問他是什么讓他堅持下去的,他說:“不僅是多年夫妻的情分,也是生活中的那份責任。”夫妻不只是感情的關系,更是充滿責任的關系。結婚時許下的諾言,不僅是一句話,更是一生要去踐行的承諾。余厚海用自己的堅持不懈,為妻子創造了一個“再生”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