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1994年4月20日,我國開通首條64K的國際專線,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成為國際互聯網的第77個成員。到2024年4月20日,中國互聯網走過了30年。從一根網線到網絡強國,30年來,我國互聯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摘編自“人民網”)
多維解讀
一、中國互聯網推動了社會變革
30年來,互聯網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了社會變革。可以說,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是站在人類新一輪技術浪潮之上譜寫的偉大史詩,契合了中華民族聯結世界、融入世界的美好愿景,也為我們更好地詮釋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
二、中國互聯網30年譜寫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篇章
30年,從撥號上網到人工智能,從語音通信到短視頻社交,從手機支付到人臉識別,從遠程控制到萬物互聯,從PC到指尖……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這30年,是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的30年,更是與世界各國一起譜寫人類數字文明的30年。互聯網,是中國之運、時代之潮。中國與互聯網相互共鳴、相互契合、相互成就。我國抓住信息時代歷史機遇,從3G追趕到4G并跑、5G領先,未來6G還將繼續引領發展。
三、中國互聯網塑造了一代人的靈魂
30年的中國互聯網風云,是一段熱血激蕩、夢想起航的旅程。每一個互聯網人都在這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我們懷念那些初創的艱辛,感慨那些成長的淚水與歡笑。互聯網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更塑造了我們這一代人的靈魂。它讓我們學會擁抱變化,勇于挑戰,不斷追求卓越。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我們因互聯網而更加勇敢,更加堅定。
時評優選
互聯網三十年為中國帶來了什么
吳世文
今年是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1994年4月20日,我國通過一條64K國際專線與國際互聯網接軌。30年來,互聯網與我國改革開放同向同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巨大增量,不僅自身獲得快速發展,更推動著我國在信息化道路上大步邁進。回望互聯網歷史,人們不禁追問:互聯網30年為中國帶來了什么?我以為,30年來,互聯網推動中國進入深度信息社會,給人們帶來了便利而多彩的“數字化生存”。其中,互聯網發展所帶動的信息基礎設施完善、網民數量的日益壯大以及創新精神的不斷激發,尤其值得稱道。
早在1997年,我國即已實現四大主干網絡(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的互聯互通,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驚艷起步。2003年,“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啟動,標志著我國進入大規模研發和建設互聯網階段。此后,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速,骨干網絡架構不斷優化。據統計,截至2023年5月,我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284.4萬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超過20.5億,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寬帶和5G網絡。從“磚頭”手機到智能手機,從“村村通寬帶”到電子商務村,從老年人上網到網絡應用適老化改造,我國建成了全球領先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這是我國互聯網技術發展進步的標志,也為實現互聯網“人人共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網民是中國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1997年10月底,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29.9萬臺,上網用戶62萬人。而10年后的2007年,中國網民出現歷史性的快速增長。進入新世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持續推動網民規模增長,至2023年6月已達10.79億,高居全球第一。網民規模的快速增長是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表征,也是互聯網發展惠及廣大人民的體現。同時,廣大網民為各類互聯網應用的開發提供了用戶基礎,也為互聯網服務的迭代增添了蓬勃動力,為中國互聯網持續發展夯實了根基。廣大網民透過遠程網絡辦公、在線社交、網絡在線購物、公共參與等豐富多彩的網絡活動,深層激活了互聯網的潛能。毫不夸張地說,數量龐大的網民是中國互聯網的財富。
互聯網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產物,它因創新創造而生,更借創新創造而興。30年來,從寬帶技術到5G技術,從網上交易平臺到移動支付,從即時通信軟件到短視頻社交平臺,中國互聯網技術和應用以創新為內驅力飛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的運作效率,便利了人們的“網絡化生存”。基于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互聯網推動了中國社會的商業創新、社會治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發揮著經濟社會發展“引擎”的作用,將創新創造的精神深刻烙印在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肌理之中。
中國互聯網走過30年,正將踏上更為光輝的前路。從全球領先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到數量龐大的網民群體、再到堅持創新創造的精神,都是我國互聯網發展保持旺盛活力與強勁動能的寶貴密碼。相信未來,中國互聯網將在邁向網絡強國的大道上闊步前進,更好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造福人民群眾。
(摘編自《光明日報》)
實戰考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互聯網產品迭代就像大浪淘沙,殘酷且現實。至今,天涯社區走過了25年,而與其同時代的西祠胡同、貓撲網、MSN等初代BBS都已經紛紛倒下。
中國互聯網30年,是一部平凡人的“爆紅史”,也是網絡紅人的“消亡史”。這里,記載著許多人命運的沉浮。2004年,擺著“S”造型、說著雷人語錄的“芙蓉姐姐”火了。此后,“犀利哥”“后舍男孩”“虹橋一姐”等初代網紅紛至沓來。雖然他們曾紅極一時,但如今早已消失在公眾視野。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請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