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提倡工匠精神。小米總裁雷軍先生甚至說:“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變成我的墓志銘?!钡?,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崗位被機器人代替,特別是ChatGPT4.0出現,它可以寫作業、繪畫、敲代碼、寫文章甚至陪你談心,人工智能顯得無所不能。
面對這種情況,有同學認為工匠都將消失,工匠精神這一提法也會埋葬在人工智能之中;也有同學認為無論人工智能如何發展,終不能取代人工而獨立存在,提倡工匠精神永不過時。
讀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請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考銜接
精彩片段1
工匠精神貴在堅守,貴在執著。正如袁隆平,一頭扎進試驗田就是三十多年的研究,“泥腿子專家”成了他的真實寫照,牢記“戰勝饑餓”的使命,懷揣“禾下乘涼”的夢想,終于“引導我們走向一個營養充足的世界”;正如張秉貴,22年沒有對顧客發過一次火、紅過一次臉,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正如王繼才、王仕花夫婦,26年如一日守護開山島,忍受著家人離別和荒島的孤苦,只為守得國土完好……千百個袁隆平、張秉貴、王繼才,他們堅守崗位,執著追求,他們為這個社會創造著物質或精神財富,他們在悄悄地改變這個社會,影響一個時代。
(選自學生練筆《我眼中的工匠精神》)
寫法取經
雖然只是一個議論段落,亮點卻不少:1.素材豐富,運用自如,不僅有課本中的例子,如袁隆平、張秉貴,也有“感動中國”中的守島夫婦的例子;2.選材角度精準,作者緊扣“堅守、執著”;3.三個例證構成排比,例證太多會顯得冗長,三個正好;4.文段結構完整,提出觀點—以例證證明觀點—得出結論。以上四點,都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精彩片段2
人工智能會淘汰一批匠人,但無法淘汰匠心。所謂匠人,指某一行業的從業人員;而匠心,則強調對工作的態度。只有那些心思巧妙、技藝精湛、造詣高深的匠人,才算得上是有匠心的人。人工智能時代更需要有匠心的人,因為嚴密的程序容不得半點馬虎,強烈的競爭需要全身心地付出。一個有職業品質、專業精神的從業者,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于國家而言,也只有那些獨具匠心的人,才能“將產品當成藝術,將質量視為生命”,才能培養出一個國家的健康的市場環境和深厚的人文素養。
(選自學生練筆《匠人與匠心》)
寫法取經
該片段深受課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一文第二段“職業與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人與人卻從來都有職業品質、專業精神的差別”一句影響,提出了“匠人”與“匠心”兩個概念,并仿照這一段“個人—企業—國家”的遞進關系展開論證,很好地體現了學以致用。
精彩片段3
“工匠精神”強調執著、堅持、專注甚至是陶醉、癡迷,但絕不等同于因循守舊、拘泥一格的“匠氣”,其中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這意味著,工匠必須把“匠心”融入生產的每個環節,既要對職業有敬畏、對質量夠精準,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活力。事實上,古往今來,熱衷于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制造商”王傳福,從事高鐵研制生產的鐵路工人和從事特高壓、智能電網研究運行的電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優秀傳承者,他們讓中國創新重新影響了世界。
(摘自“人民網”《論“工匠精神”》)
寫法取經
這段文字的觀點很好地契合了《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第三段中“展現創新引領、追求卓越的時代精神,為中國制造強筋健骨,為中國文化立根固本,為中國力量凝神鑄魂”的觀點。文段先分析了“匠氣”與“匠心”的區別,提出觀點“熱衷于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然后用大量例子證明觀點,并強調“他們讓中國創新重新影響了世界”,結構嚴謹,一氣呵成。
素材拓展
感動中國的匠人們
劉玲琍:湖南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2023年中組部優秀共產黨員榜樣人物。她扎根特教講臺,堅持做一件事,就是讓聽障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中,學習開口說話。從教33年,劉玲琍所教的80多名學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學,她讓這些被命運拋棄的孩子,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改寫自己的人生。
張連鋼:港口專家,2013年,青島港決定籌建全自動化碼頭,處在肺癌術后康復期的張連鋼毅然挑起重擔。那時候,國外壟斷自動化碼頭技術,不信邪的張連鋼帶領團隊迅速展開科研攻關,用三四年時間就完成了國外常規八到十年建設任務,張連鋼也從智慧碼頭的“門外人”,成為智慧碼頭的“推門人”。2017年5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一期投產,創下世界自動化碼頭開港作業效率最高紀錄。后來,張連鋼團隊多次打破自己創造的世界紀錄,并榮獲“時代楷?!狈Q號。
素材解讀
“工匠精神”對于個人,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務實肯干、堅持不懈、精雕細琢的敬業精神;對于企業,是守專長、制精品、創技術、建標準,持之以恒、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企業文化;對于社會,是講合作、守契約、重誠信、促和諧,分工合作、協作共贏、完美向上的社會風氣。
“工匠精神”可以從六個維度加以界定,即專注、標準、精準、創新、完美、人本。其中,專注是工匠精神的關鍵,標準是工匠精神的基石,精準是工匠精神的宗旨,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境界,人本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這些感動中國的匠人們,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務實肯干、堅持不懈、精雕細琢是他們敬業精神的寫照。他們,是真正的大國工匠。
佳作精評1
秉持工匠精神,完善人工智能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 陳佑齊
同學們:
今天,大家爭論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在人工智能奔騰而來的情況下到底還需不需要工匠精神。我個人認為,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工匠精神都不能丟,以工匠精神來發展人工智能,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正如人有八大智能但每個人卻不能八大智能都精通一樣,人工智能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一種人工智能只有專注于某一個方向深入研究,才能挖到成功的寶藏。試看當今幾大人工智能企業,要么專注于智能識別,如科大訊飛;要么專注于智能飛行,如大疆無人機;要么專注于智能導航,如高德地圖……如果缺少了這種專注,這山望見那山高,淺嘗輒止,哪一家企業能發展到今天?而專注,正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以工匠精神的專注來發展人工智能,才是人工智能應有的姿態。
人工智能是一個尖端、精密的系統工程,從晶圓制造、芯片刻寫、人工編程到產品上市,任何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粗心大意,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前幾天網上令人爆笑的南京夫子廟派出所警務機器人回派出所充電卻沒人開門的事件,我們只當作笑話來看,但深層思考一下,如果當時真有重案要案發生,這個缺電的機器人豈不成了無用的廢鐵?還有近期火熱的汽車智能駕駛,如果沒有精準、精細的工匠精神為保障,誰敢把身家性命交給“毫無人性”的汽車?
更不用說今天人工智能才剛剛起步,這一發展方向還無從借鑒,唯有以工匠精神為保障,大膽設想,謹慎求證,不斷創新,才能保證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即使到了高度成熟時期,人工智能也不能擺脫“人工”而獨立存在。2023年以來一直熱門的ChatGPT4.0軟件,可以寫作業、繪畫、敲代碼、寫文章,甚至陪你談心,但它在做這些事情之前必須有個“學習”階段。向誰學習?學習什么?當然是向“工匠”學習,學習“工匠精神”。秉承工匠精神,為人工智能提供學習的模板,這會是一份永遠的事業。
工匠精神和人工智能二者并不矛盾,離開工匠精神的人工智能,只會走上自我毀滅之路;當然,敵視人工智能的工匠精神,也是無知與短視。唯有二者相得益彰,人工智能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標題觀點明確,形式工整,彰顯功底。
采用演講稿的形式開頭,對象明確,針對性強。
高度概括材料內容,開門見山地拋出觀點“以工匠精神來發展人工智能”,言簡意賅。
通過類比論證、舉例論證來證明專注對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最后通過專注貫通了工匠精神與人工智能,巧妙地照應了中心論點。
通過舉例論證、假設論證,強調工匠精神是人工智能的保障。
人工智能離不開工匠精神。本段從人工智能發展階段和成熟階段分別論證,嚴密謹慎,無懈可擊。
以二者的辯證關系作結,呼應中心論點。)
佳作精評2
工匠精神是人工智能的保障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 陶金翔
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讓我們一下子感到人工智能撲面而來,倉皇之中,恍惚覺得工匠精神已完成了歷史使命,可將舞臺讓位給人工智能了。果真如此嗎?在此,請容許我“刀下留人”般地大喝一聲:“且慢!人工智能離不開工匠精神!”
何為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從這個定義分析,每個時代出現的能夠減輕人的體力勞動的技術,都算得上是當時的“人工智能”,包括并不限于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和今天的計算機,區別只是不同時期“人工智能”的驅動方式不同。從這個角度看,哪一個階段少得了工匠精神?
即使今天的人工智能,也是一個包括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的綜合系統,其方方面面都離不了工匠精神:理論的提出不是靈光一閃,而需要專家大量的調查與探究,理論的驗證更需要工匠精神千百次的實驗求證;方法與技術也需要工匠精神,失之毫厘則會差之千里,唯有精益求精才能保證最后的成功;在最后的推廣運用中也需要工匠精神,一個指令的疏忽就足以讓一切化為泡影。
提出人工智能不需要工匠精神的同學只看到了我們使用人工智能的便利,卻忽視了人工智能出現過程中的艱辛?;靡痪湓?,“人工智能能有如此便利,是因為背后有無數工匠在負重前行”。設備制造、軟件編碼、安裝調試、數據分析……所有的背后工作都有人在默默地承受,我們才能如傻瓜般操作一下就大功告成。
但是,我們新時代青年不應該只是人工智能成果的享受者,今天,我們通過人工智能更快捷地了解象牙塔外面的世界,是為了明天我們能為人工智能的發展貢獻力量。所以,秉持工匠精神,今天認真學習,鍛煉自己,明天才能以滿腔熱血和智慧,精益求精,發散思維,在這場以電子信息為驅動的新工業革命中,創造出更為完善完美的人工智能新產品,服務于世人,展現中國人的智慧!
工匠精神永不過時,秉持工匠精神,才能擦亮“中國智造”的名片,打造中國品牌,展現時代青年的風采!
(" " " "標題明白簡潔。
采用駁論式開頭,針對性強。語言活潑,特別是“完成了歷史使命”“讓位”等擬人手法的運用,讓議論語言顯得更加靈動。
從分析概念入手,指出人工智能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離不開工匠精神。
依然抓住概念,從人工智能的各環節分析,證明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分析形成錯誤觀點的原因,指出人工智能背后的艱辛工作。
升華主題,回答“怎么辦”的問題。今天的學習需要工匠精神,明天的奉獻也需要工匠精神。
結尾幾句,鏗鏘有力,讓人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