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速遞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2024屆高三第二次學業質量評價考試作文題)
ChatGPT橫空出世,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義千問”接踵而至,很多文字從業者受到沖擊,但是那些優質的原創作者依舊無法取代;Sora即便威脅影視工作者,但是無法淘汰那些有無限創意的人。所以與一般人和智能機器人相比,未來你最大的優勢應在于:如果你是編劇,要能寫出構思更為巧妙的劇本;如果你是模特,要有和他人截然不同的氣質;如果你是醫生,除了醫術精湛還要更有人文情懷;如果你是保姆,要更有情趣,更懂生活……
AI時代,我們當何去何從,值得每一位新青年的思考。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初稿呈現
AI已至,以“人”應之
湖北省公安縣第一中學 何俊霆
時代翩躚如浪過,AI時代轉瞬來。“AI”,頃刻之內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轉瞬之間寫出流暢通順的文章,幾秒之中生成精妙生動的圖畫……AI似乎無所不能。這樣的強大、高效,讓人們不禁恐慌:AI將取代的,究竟是馬,還是馬車夫?①
其實,AI再強大,最終也是人類創造的。一個真正的人身上,總有AI無可比擬之處。因此,想要應對AI之挑戰,我們必須成為一個“人”,用“人”的方式應對AI,利用AI。
一個真正的人,應有可以馳騁九天之外的思想。②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沒有思想,人只是一根“葦草”,脆弱不堪;但有了思想,人可以在汪洋的盡頭放歌,在地球的中心穿梭,在宇宙的邊疆徜徉……這,是那些由數據為指令堆砌起的AI無法企及的。③而如果我們成天只是麻木不仁、機械地工作和生活,為眼前的茍且焦頭爛額,腦子里容不下一點詩和遠方,那我們拿什么去與AI相比?把自己當作工具生活,AI這個更強的工具有什么理由不將你取代?④我們只有學會大膽思想,比AI更好地創造,才能有不害怕被AI取代的底氣。
一個真正的人,應當擁有體察世間百態的心靈。⑤
如今,電信詐騙、拐賣兒童的報道屢見不鮮,他人的命運化作個人利益的玩物……⑥我們的心靈是否已被“利益”磨鈍?我們是否還能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⑦把那飄散的靈魂召回吧,把那荒廢了的心田再植幾抹綠色吧!如此,我們才能不至淪為沒有感情的機器,不至因為“AI都比我有感情”而汗顏。要想讓我們區別于AI冰冷的機器外殼,就必須拾回我們走失已久的心靈,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⑧
害怕AI是脫韁野馬,就必須會馭馬之術;害怕發展AI是養虎為患,就必須有馴虎之道。作為人類,我們的奇思妙想,就是我們應對AI的“術”;我們的善良心靈,⑨就是我們應對AI的“道”。AI時代,需要我們重審自己身而為人的價值,開放我們的思想,擴充我們的心靈,以“人”的姿態應對AI,利用AI,方能讓AI為我所用,方能為世界發展賦能!
①用事實引出了AI的強大,卻沒有一語中的地揭示人們恐慌的實質,導致中心論點不明確。
②這個分論點表述的意思是“怎樣才是真正的人”,但此文的中心論點是“用‘人’的方式應對AI,利用AI”,這樣的分論點偏離了中心論點。
③缺少事實論據證明,無法充分地論證有思想的人是AI無可企及的觀點。
④“詩和遠方”對應的是理想,“理想”不等于“思想”,更不等于“創造”,用詞不準,偏離論點。
⑤這個分論點也偏離了中心論點。
⑥論證的核心指向的是“利益”,與人如何面對AI沒有關聯。
⑦論證的側重點是利益給人帶來的危害,沒有緊扣富有感情的人比AI更有優勢展開論證。
⑧“AI都比我有感情”說法不準確;給出的做法非常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論證的落腳點是做個有感情的人,不能證明有感情的人如何超越AI的觀點。
⑨“善良心靈”用詞不當,偏離觀點。
望聞問切
整篇作文并沒有處處緊扣中心論點展開論證,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兩個分論點沒有圍繞“人怎樣應對、利用AI”來設置;二是文中多處的論證偏離了中心論點,如第4段的中間部分論證的是人要有理想,第6段先后論證的是利益給人帶來的危害、人應做有感情的人,第7段中間部分論證的是人應用善良來應對AI;三是沒有運用事實論據來充分論證中心論點,導致缺乏說服力,如第4段和第6段。
升格展示
AI已至,以“人”應之
湖北省公安縣第一中學 何俊霆
時代翩躚如浪過,AI時代轉瞬來。“AI”,頃刻之內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轉瞬之間寫出流暢通順的文章,幾秒之中生成精妙生動的圖畫……AI似乎無所不能。這樣的強大、高效,讓人們不禁恐慌:這種技術,是會為人所用,還是將人類逼入絕境?
其實,AI再強大,最終也是人類創造的。一個真正的人身上,總有AI無可比擬之處。因此,應對AI之挑戰,我們必須成為一個“人”,用“人”的方式應對AI,利用AI。
AI已至,我們以人馳騁九天之外的思想應之。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有了思想,人可以在汪洋的盡頭放歌,在地球的中心穿梭,在宇宙的邊疆徜徉……這是AI無法企及的。AI能寫出完整清晰的故事情節,但寫不出跌宕起伏的鴻篇巨著;AI能創作出中規中矩的美術作品,但畫不出意蘊深遠的水墨丹青;AI能模仿作曲家巴赫作曲,但卻無法單獨創作出獨具風格的旋律……可見,AI取代不了人的無限創意,無法擁有人腦的開闊空間。如果身而為人的我們,成天只是機械地工作,如搬運工般地生活,不運用我們強大的思想去探索、去創造,而讓它一天天地僵硬,我們何來“創意”?把自己當作工具生活,AI這個更強的工具有什么理由不將你取代?我們只有學會大膽思想,獨特創造,才能有不害怕被AI取代的底氣。
AI已至,我們以人體察世間百態的心靈應之。
我們常說“人與機器最大的差別在于情感”,如若人類放任情感從身上溜走,成為了沒有情感的行尸走肉,此時的人類才會被高效的AI機器敲響喪鐘!所以,在AI到來之時,做一個關懷和體察病人痛苦的醫生,而不只是用冰冷的儀器貼上病人的胸膛;做一個體貼入微、噓寒問暖的保姆,而不只是面無表情地執行做事的指令;做一個抓住人心、生命鮮活的作家,而不只是成為堆砌辭藻、文字重復的奴隸……無論哪個行業,用“心靈”去工作,用“情感”去體悟,利用AI豐富我們的“物質容貌”的同時,讓人類的“精神容貌”也永葆生機,那樣AI才會一直臣服于你,社會才會永遠活力無限。
如此說來,害怕AI是脫韁野馬,就必須會馭馬之術;害怕發展AI是養虎為患,就必須有馴虎之道。作為人類,我們的奇思妙想,就是我們應對AI的“術”;我們的人性溫情,就是我們應對AI的“道”。AI時代,需要我們重審自己身而為人的價值,開放我們的思想,擴充我們的心靈,以“人”的姿態應對AI,利用AI,方能讓AI為我所用,方能為世界發展賦能!
技法總結
修改后的分論點,從思想和心靈兩個方面著手,側重論證人應用獨特創意和人性人情來應對AI,利用AI,正面回答了“人應該如何應對AI”的論題,凸顯了中心論點;文中幾處經過修改的道理論證緊扣中心論點展開,不蔓不枝;文中增添的兩處舉例論證,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了說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