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恩往下流”:隔代照料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研究

2024-01-01 00:00:00黃燕梁麗霞
克拉瑪依學刊 2024年4期

摘 要: 在家庭現代化轉型的背景下,我國代際互動逐漸呈現出“恩往下流”的下行式資源轉移傾向,隔代照料成為這一逆向反哺行為的重要體現,對于老年人主觀福祉具有重要影響。文章基于2020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CLASS)數據,采用多元回歸模型探究隔代照料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1)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主觀福祉具有增益作用,能夠顯著降低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滿意度;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存在線性正相關關系,但與心理抑郁水平呈顯著的“U型”關系,當前隔代照料強度均值處于臨界點左側,積極效應仍占主導。(2)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在隔代照料與老年人主觀福祉之間發揮中介作用。(3)隔代照料經歷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呈積極的正相關關系,而對城市老年人呈消極的負相關關系;隔代照料經歷與女性老年人的心理抑郁水平呈顯著的抑制效應,但對男性老年人的心理抑郁水平具有顯著提高作用;隔代照料對無配偶的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具有更大程度的抑制作用。

關鍵詞: 隔代照料;主觀福祉;隔代照料強度;人力資本;社會資本

中圖分類號:C913.6"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4.04.13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當前,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口增速明顯放緩,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口(60歲及以上)總量為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①面對我國人口結構老齡化這一新常態,增進老年人口的主觀福祉已然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部署,對提升我國人民整體的幸福感與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涵。

人口老齡化發展態勢的不斷加劇也使得家庭結構和權力關系發生嬗變,家庭資源逐漸由傳統雙向平衡的“反饋模式”轉變為代際重心不斷下移的“逆反哺”樣態,呈現“恩往下流”的線性撫育關系特質。[2]受傳統家庭主義責任倫理的驅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被卷入隔代照料這一“恩往下流”的逆反哺實踐之中。據2020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數據顯示,約63.75%的老年人有過隔代照料經歷,②老年父母儼然成為撫育幼兒的主力軍。與此同時,伴隨著“三胎”政策的全面實行,根深蒂固的傳統家庭觀念導致年輕一代理所當然地將老年人視為撫幼照料者,常常忽視老年人在隔代照料過程中主觀福祉的影響變化。因此,在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的當下,考察隔代照料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同時,在學理層面,既有研究更為聚焦于隔代照料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及自評健康的影響效應分析,對隔代照料與老年人主觀福祉關系的考察尚不深入,有待進一步拓展與補充。

基于此,本文采用CLASS2020年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深入探究隔代照料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效應與作用機制,同時進一步考察隔代照料行為對不同老年群體主觀福祉的影響差異。本文的邊際貢獻在于:第一,通過心理抑郁水平和生活滿意度兩項指標綜合反映老年人的主觀福祉,同時從隔代照料經歷和隔代照料強度兩個維度全面檢驗隔代照料的影響效應。第二,實證驗證了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呈現“U型”曲線關系,但和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呈線性相關關系,揭示了社會、家庭應基于老年人主觀抑郁狀態,幫助其適時退出隔代照料實踐,確保老年人晚年主觀福祉的實現。第三,通過比較不同老年群體受隔代照料的差異化影響,能夠更好地捕捉老年人主觀福祉的群體異質性,對于增進老年福祉和促進健康老齡化具有戰略性意義。

二、文獻回顧與理論假設

(一)隔代照料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

學界圍繞隔代照料與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展開了眾多理論層面和經驗層面的討論,基于不同理論視角的考察也使得既有關于隔代照料和老年人主觀福祉的研究尚未達成一致。

一種觀點認為,隔代照料對老年人的主觀福祉具有促進作用,這一觀點主要遵循了代際交換理論、角色強化理論和社會互動理論的研究范式。基于代際交換的理論邏輯,親代提供更多“向下”的代際支持能夠換取子女在將來更加積極地履行傳統家庭模式的贍養義務[3],這一關系特質在中國家庭代際關系的“反饋模式”下尤為凸顯。其中,隔代照料作為老年人提供“逆向反哺”的重要工具,使得老年人所獲得的經濟、情感及工具性支持不斷增加,進而提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4]有助于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形成。角色提升理論則認為,在個體老化階段,其扮演的社會角色的逐漸缺損和喪失常常使得老年人主觀福祉不斷降低,但隔代照料行為的開展使得老年人從社會意義上弱勢的“被照顧者”轉換為具有能動價值的“照顧者”,補償其因老化所造成的角色缺損狀態,[5]在家庭內部互動過程中提高自我價值感,降低心理抑郁水平,提高生活滿意度。[3]此外,還有學者從代際互動理論視角出發,認為隔代照料行為能夠同時提高老年父代、子代及孫輩三代人的代際互動頻率,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提高其主觀幸福感。[6]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隔代照料對老年人主觀福祉具有消極的抑制作用,角色緊張理論和代際沖突理論為這一觀點提供了主要的學理支撐。根據角色緊張理論,[7]老年人的“隔代照料”角色,常常會面臨與自身其他角色難以協調或角色扮演時力不從心等矛盾,導致老年人產生角色負擔,不利于老年人主觀福祉的提升。[8][9]此外,亦有學者從代際沖突視角出發,認為家庭現代化轉型背景下家庭內部權力關系已然發生嬗變,老年人與年輕子女合作育兒的過程中常常發生情感和話語性沖突,[10]在家庭權力向青年子女傾斜的場景下老年人常常處于話語權失落的尷尬境地,[11]不利于老年人主觀心理福祉的形成。

此外,一些研究進一步分析了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主觀福祉的效應關系,但結論尚存在一定爭議。部分學者通過實證研究分析發現高強度照料能夠顯著提升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長時間的持續照料能夠促進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提高;[12]然而,也有學者認為,伴隨著隔代照料強度的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將不斷降低,但心理抑郁水平呈線性負相關關系。[13]還有學者通過對超大城市流動老人的抑郁水平進行分析發現,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抑郁水平并非為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存在一定變化,當照料強度超過一周五天時,隔代照料行為所帶來的積極效果將不斷減弱,甚至轉為負面效應。[14]

綜合上述分析,本文認為隔代照料行為是基于家庭主義文化規范和理性選擇下的主觀決策,符合代際團結倫理視角下中國家庭代際關系互動情景,基于血緣關系的隔代照料行為與中國傳統“含飴弄孫”的文化語境仍存在一定契合性,對于老年人主觀福祉具有積極作用。但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主觀福祉并非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呈現一種“(倒)U型”關系,即隨著老年人隔代照料強度的增加,隔代照料行為對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的抑制作用將轉為消極的提升作用,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正向效應將轉為消極的負面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主觀福祉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1a:隔代照料經歷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呈顯著的負相關。

假設1b:隔代照料經歷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呈顯著的正相關。

假設2:隔代照料強度對老年人主觀福祉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2a: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呈現“U型”關系。

假設2b: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呈現“倒U型”關系。

(二)隔代照料對老年人主觀福祉影響的機制研究

既有關于隔代照料與老年人主觀福祉的機制研究更加聚焦于從子女視角或代際關系等家庭層面展開探究,直接從老年人自身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維度對隔代照料與老年人主觀福祉展開中介效應分析的研究則付之闕如,部分學者基于不同理論視角對老年人的隔代照料、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及主觀福祉的關系研究也尚未達成共識。

在人力資本的作用機制層面,有學者認為隔代照料通過擠占老年人看病就醫、運動參與等健康資本的時間投入,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15][16]也有部分學者通過實證分析發現隔代照料對老年人自評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17],能夠顯著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優勢,這在農村老年群體中尤為凸顯。[18]而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能夠有效預測其主觀心理狀況,[19]身患疾病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更易出現抑郁狀況。[20]在社會資本的作用機制層面,學界大多從社會參與理論視角出發展開探究,有學者認為隔代照料行為會降低老年人的社會資本,提高主觀負擔及壓力,不利于主觀福祉的實現,[21]但大部分學者的研究表明隔代照料行為能夠顯著提升老年父母參加社會活動的頻率,擴大老年人的社交范圍,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22]此外,隔代照料行為的發生能夠強化老年人與家人親屬的聯系,促進子女的情感支持、提升老年人社會網絡資本,緩解其心理抑郁水平。[13]雖研究結論尚存爭議,但均表明老年人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與其隔代照料經歷和主觀福祉存在顯著關系。綜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在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中發揮中介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的微觀數據來自2020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CLASS)數據,該數據旨在了解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社會經濟狀況、養老規劃與社會支持、家庭子女情況及心理感受等內容,調查覆蓋全國28個省市,個人問卷樣本11 398份。本研究基于2020年CLASS的數據,探討隔代照料行為與老年人主觀福祉的相關性,在對相關變量存在缺失值的樣本做刪除處理后,最終得到9 544個有效樣本,其中女性占比為49.69%,男性占比50.31%。

(二)變量選取

1.因變量。本文的因變量為老年人主觀福祉,從心理抑郁水平和生活滿意度兩個維度進行衡量。[23]其中,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通過CLASS2020問卷中抑郁調查量表進行測量。③問題的回答及賦值情況均為“沒有=1”“有時=2”“經常=3”“無法回答=9”,將“無法回答”作為缺失值剔除后,對“過去一周您覺得自己心情很好嗎?”“過去一周您覺得自己的日子過得很不錯嗎?”“過去一周您覺得生活中有很多樂趣(有意思的事情)嗎?”三項正向問題的答案進行反向賦值,以保證量表中所有問題答案所指代的測量方向保持一致,即得分越高,抑郁水平越高。最后將量表所有問題的答案進行加總后得到老年人抑郁水平指數。其次,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則通過問卷中“總的來說,您對您目前的生活感到滿意嗎?”這一問題進行測量,將問題的答案進行反向賦值得到生活滿意度指數,即“很滿意=5”“比較滿意=4”“一般=3”“比較不滿意=2”“很不滿意=1”,得分越高,老年人自評生活滿意度越高。

2.自變量。本研究的自變量是隔代照料經歷和隔代照料強度。在2020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CLASS)數據中通過“您是否曾經幫這個子女照看過他/她的孩子?”這一問題作為隔代照料經歷的代理變量,由于CLASS2020數據能夠收集到最多10名健在子女的情況,因此將老年人為任一子女照看過孩子的情況賦值為1,表示“有隔代照料經歷”;否則賦值為0,表示“沒有隔代照料經歷”。

隔代照料強度通過問卷中“過去12個月,您照看子女的孩子所花的時間”這一問題進行測量。對問題的答案根據其所指代時長進行重新賦值,即將“平均每天超過8小時”“平均每天4-8小時”“平均每天2-4小時”“平均每天1-2小時”“平均每天小于1小時”“完全沒有”分別賦值為8、6、3、2、1、0,將老年父母為各個子女進行隔代照料的時間進行加總,最終得到隔代照料強度指數,數值越大,隔代照料強度越大。

3.中介變量。本研究的中介變量為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人力資本通過老年人自評身體健康狀況作為代理變量,在問卷中通過“您覺得您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怎么樣?”這一問題進行測量[24],將回答“很健康”“比較健康”合并賦值為1,表示健康;“一般”“比較不健康”“很不健康”合并賦值為0,表示不健康。

社會資本選取老年人社交網絡規模作為代理變量進行測量。[25]參考既有研究,社會網絡可以分為家庭網絡和朋友網絡,[26]在問卷中通過“您一個月至少能與幾個家人/親戚見面或聯系?”和“您一個月至少能與幾個朋友見面或聯系?”兩個問題的答案進行加總,得到老年人社會資本狀況,得分越高表明老年個體社會資本越豐富。

4.控制變量。老年人主觀福祉受多種因素影響,為排除其他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干擾,本文將老年人性別、戶籍、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地區、互聯網使用情況設置為控制變量。其中,性別(男=1,女=0)、戶籍(非農戶口=1,農業戶口=0)、婚姻狀況(有配偶=1,無配偶=0)、互聯網使用情況(使用互聯網=1,不使用互聯網=0)是二分類變量;其中地區(東部、中部、西部)設置為三分類變量,依次賦值為1-3;受教育程度為連續變量。本研究的參照項分別為“女”“無配偶”“農業戶口”“不使用互聯網”“80歲及以上”(以上變量描述性統計具體見表1)。

(三)基準回歸模型

為探究隔代照料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模型的基本式設定如下:

四、實證分析結果

(一)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共獲得9 544個有效樣本,其中男性樣本占比50.31%,女性占比49.69%;分城鄉戶籍來看,城市老年樣本占比為43.96%,農村樣本占比為56.04%;在婚配狀態上,76.26%的老年人有配偶,不超三成的老年人則呈鰥曠狀態,老年喪偶孤獨風險相對較低;在互聯網使用水平上,樣本中老年人觸網水平不高,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占比僅為1/4。

如圖1所示,在隔代照料經歷與老年人主觀福祉的統計描述關系上,相較于沒有隔代照料經歷的老年人而言,有隔代照料經歷的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得分均值更低,生活滿意度均值更高,即有隔代照料經歷的老年人主觀福祉指數平均高于沒有隔代照料經歷的老年人。由圖2和圖3的散點擬合圖所示,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存在線性相關,而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則呈現非線性特征的“U型”相關關系。

(二)基準回歸分析

為避免多重共線性問題,在進行多元回歸分析之前,本研究首先進行了共線性檢驗,結果顯示模型中各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均值為1.24,最大值小于5,表明變量間不存在明顯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1.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表2展示了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基準回歸結果。其中,模型(1)、模型(2)為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的影響效應,模型(3)和模型(4)為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效應結果。四個模型中隔代照料經歷回歸系數的估計結果均在P=0.001的水平顯著。假設1得到驗證。

在核心解釋變量上,模型(1)和模型(2)的回歸結果顯示,隔代照料經歷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其中,在控制其他變量的情況下,有過隔代照料經歷的老年人比未曾有過隔代照料經歷的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低0.388分(P=0.000)。相較于模型(1),模型(2)在加入控制變量后,隔代照料經歷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的關系強度有所降低,模型整體的擬合優度提高。假設1a得到驗證。模型(3)和模型(4)的估計結果表明,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顯著為正,表明隔代照料行為能夠提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具體而言,在控制了其他解釋變量的條件下,相較于沒有隔代照料經歷的老年人而言,有過隔代照料行為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平均高0.074分(P=0.000)。從模型整體的擬合結果來看,決定系數(R2)從0.002上升到0.027,模型解釋力增強。假設1b得到驗證。

從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來看,研究發現受教育水平、婚姻狀況、子女數量、互聯網使用情況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生活滿意度均存在顯著相關關系(Plt;0.01)。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子女數量越多,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越低,生活滿意度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多子多福”這一傳統觀念在當今現代化社會仍具有較強的現實意涵,為三胎政策的實施提供數據支撐;互聯網使用情況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呈現負相關關系,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關系,表明互聯網的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心理抑郁風險,提高生活滿意度,進一步為老年人養老場域的“數字賦能”提供了微觀證據;此外,回歸結果還表明,女性、城市戶籍、受教育水平低、沒有配偶、中西部地區的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更高,受教育水平低、無配偶、中部地區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更低。

2.隔代照料強度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表3中模型(1)(2)(3)報告了隔代照料強度對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的基準回歸結果。模型(1)僅包含照料強度這一核心解釋變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控制變量,模型(3)繼而納入照料強度的平方項。回歸結果顯示,照料強度系數始終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而照料強度的平方項系數則顯著為正(P=0.000),這表明隔代照料強度對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的影響是非線性的,可能存在“U型”關系。

為進一步檢驗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之間的“U型”關系存在與否,參照漢斯(Haans)等人的研究,[27]應從三個維度進行驗證:(1)解釋變量的一次項系數應顯著為負,二次項系數應顯著為正;(2)解釋變量達到最大取值時的上界斜率為正,達到最小值時的下界斜率為負;(3)曲線極值點位于解釋變量的區間范圍內,排除曲線只有左側或較輕的部分落在實際數據范圍內的可能性。

本文對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驗證(結果如表4所示)。首先,模型(3)中,照料強度顯著為負,照料強度的平方項顯著為正,條件(1)滿足。其次,隔代照料強度區間為[0,24],當解釋變量取最大值時,斜率為0.191,當解釋變量取最小值時,斜率為-0.194,且均在5%及以上的水平上顯著。最后,解釋變量的極值點為12.098,位于數據區間內。由此,條件(2)(3)滿足。這一結果表明,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存在“U型”關系。圖4進一步輔助驗證了這一結論,假設2a得到完全驗證。這一結果進一步說明隔代照料強度對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的影響存在一個拐點。當隔代照料強度達到這一拐點之前,隔代照料強度的增加可以降低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而超過這一拐點之后,隔代照料強度的增加反而成為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的桎梏,將進一步提高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由于隔代照料強度均值為0.96,位于“U型”曲線中軸的左側,表明在更多老年家庭中,隔代照料行為的促進效應仍占主導,已然成為降低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的一種手段,這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14]

模型(4)、模型(5)、模型(6)展示了隔代照料強度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在納入控制變量前后隔代照料強度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呈正相關關系(P=0.000)。至此,假設2得到驗證。其中,在控制其他變量的情況下,隔代照料強度每上升一個單位,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則提高2.6%;而當納入照料強度的平方項之后,照料強度仍與生活滿意度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但顯著性有所下降(Pgt;0.1),且照料強度的平方項不顯著(Pgt;0.1),這表明照料強度與生活滿意度呈線性正相關關系,不存在“倒U型”關系,假設2b未得到驗證。這與靳小怡等人的研究結論一致。[28]可能的原因是,當老年人照料時間較長時,更為普遍地呈現出老年父母居住在子女家全天式照料孫輩的局面,即“三代同住”的緊密性代際居住模式[29][30],當老年人與子代及孫代處于“同一屋檐下”時,隔代照料時間雖較長,但子代常常亦會給予幫助,表現為兩代共同照料的生活樣態,照料負擔相對較小。其次,與子女同住的條件下開展隔代照料實踐,一方面能夠促進老年人整體生活質量、居住環境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老年人的照料、情感需求,使得老年人在扮演隔代“照料者”的同時也成為子代的“被照料者”。最后,盡管部分長時間開展隔代照料實踐的老人并未采取與子女同住的照料方式,但伴隨著老年人隔代照料強度的不斷增加,基于代際交換倫理,老年人也能夠獲得來自子代更為豐富的經濟資源供給,所獲得的情感支持也將不斷提高,有利于代際關系維系,孝順期待感更高,生活滿意度不斷上升。因而,隔代照料強度的增加能夠不斷促進老年人整體生活滿意度的提高,二者不存在“倒U型”曲線關系。

3.中介效應檢驗。為檢驗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機制,本文進一步選取KHB方法進行中介效應檢驗。KHB方法適用于線性模型中,相較于傳統的逐步回歸法能夠顯著提高中介效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表5和表6分別給出了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在隔代照料經歷與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生活滿意度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表5匯報了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的影響作用機制。KHB的檢驗結果表明,老年人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在隔代照料經歷和心理抑郁水平之間所產生的中介效應分別為-0.033、-0.047,且總效應、直接效應及間接效應均顯著為負(Plt;0.05),表明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在隔代照料和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之間發揮著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人力資本的間接效應占比為8.62%,社會資本的間接效應占比為12.09%,這表明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的抑制作用有8.62%可以通過老年人人力資本進行解釋,而社會資本解釋力度更大,能夠解釋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影響的12.09%,兩個中介變量的總貢獻率達20.71%。假設3得到部分驗證。

表6匯報了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作用機制。各中介路徑的KHB檢驗結果顯示,老年人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在隔代照料經歷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之間的總效應、直接效應及間接效應均顯著為正(Plt;0.05),表明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在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效應中發揮了部分中介作用,即隔代照料經歷能夠通過提高老年人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進而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其中,人力資本的間接效應占比為18.59%,社會資本的間接效應占比為24.87%,這表明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增益作用有18.59%能夠通過提高人力資本進行解釋,有24.87%能夠通過提升社會資本進行解釋,兩個中介變量的總貢獻率達43.46%。假設3得到了完全驗證。

4.異質性分析。考慮到隔代照料行為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在不同老年群體中可能存在差異,本研究進一步從城鄉、性別、婚姻狀況三個維度進行分組比較(異質性回歸結果見表7)。

表7中第1列和第2列展示了隔代照料經歷對不同戶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結果顯示,隔代照料經歷對農村和城市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均存在顯著的負向效應,但農村老年人的心理抑郁水平系數絕對值顯著大于城市老年人,這表明隔代照料經歷對農村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的抑制作用更大。其次,在生活滿意度的城鄉影響效應上存在較大差異,隔代照料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的系數顯著為正,而對城市老年人的影響系數顯著為負,即隔代照料經歷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具有積極的提高作用,而對城市老年人存在消極的負面影響。

第3列和第4列報告了隔代照料經歷對不同性別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結果顯示,隔代照料經歷對不同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但影響系數存在較大差異,即隔代照料經歷與女性老年人的心理抑郁水平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而男性老年人的心理抑郁水平則與全樣本結論相異,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此外,在隔代照料經歷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效應上,不同性別的老年人影響差異不大,隔代照料經歷均能夠顯著提高女性和男性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

第5列和第6列展示了隔代照料經歷對不同婚配狀況的老年人的影響差異。分組回歸結果表明,隔代照料經歷均能夠降低無配偶和有配偶的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同時提高不同婚配狀態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分組回歸結果均在5%及以上的水平上顯著。進一步進行組間比較可以發現,隔代照料對無配偶的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具有更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則具有更高的提升作用。

五、結論與討論

本文基于CLASS2020調查數據,采用多元回歸模型探究了隔代照料與老年人主觀福祉的關系問題,深入分析“恩往下流”背景下所誕生的日益普遍的隔代照料行為是否能夠影響以及如何影響老年人的主觀福祉,進一步剖析了老年人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在其中發揮的中介效應機制,比較不同老年群體受隔代照料的差異化影響,探查不同老年群體主觀福祉的異質性,對于增進老年福祉和促進健康老齡化具有戰略性意義。研究結論概括如下。

(一)隔代照料的影響效應呈現“增益性”和“脆弱性”特質

一方面,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主觀福祉具有顯著增益作用。研究結果表明,隔代照料經歷能夠顯著降低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滿意度,使得老年人的主觀福祉在隔代照料這一“逆向反哺”實踐中不斷孕育與提升。這表明隔代照料在緩解子代撫育成本與照料負擔的同時,能夠促進“銀發紅利”與家庭撫育功能有機銜接,實現長幼共融、老少同樂的代際互惠性“雙贏”情景,這一研究結果進一步否定了隔代撫養剝削論的刻板建構,為代際互惠理論考察隔代照料行為提供了新的微觀證據。

另一方面,隔代照料強度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增益效應存在“脆弱性”趨向。具體而言,隔代照料強度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存在線性正相關關系,但與心理抑郁水平呈顯著的“U型”關系。這表明適度的隔代照料強度能夠顯著降低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但當隔代照料強度過大時,這種積極效應將逐漸降低并轉變為消極影響,使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轉向“天倫之累”,這種高強度的“剝削式”隔代照料亟待引起社會及家庭的警醒。但通過進一步比較發現,當前我國老年人隔代照料強度均值位于臨界點左側,促進效應仍占主導。

(二)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在隔代照料經歷和老年人主觀福祉間發揮中介作用

本文的中介機制檢驗發現,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在隔代照料經歷與老年人主觀福祉之間發揮了中介作用,即隔代照料能夠通過提高老年人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降低老年人的抑郁水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其中,社會資本在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及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效應中解釋力更大。這一研究結果揭示了在適度合理的家庭分工模式下,隔代照料行為并非是老年個體妥協式的“抑己順親”,相反能夠提升老年人的健康人力資本,同時擴大老年人與親、友的社會關系網絡,提升其社會資本水平,通過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增加使得老年個體在“含飴弄孫”之中盡享天倫之樂,實現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增進,這對我國三孩政策和健康老齡化的進一步推進具有重要的政策意涵和現實意義。

(三)隔代照料經歷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存在群體異質性

首先,隔代照料經歷對農村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的抑制作用較城市老年人更大,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呈積極的正相關關系,而對城市老年人存在消極的負面影響,這與農村老年人更為傳統的家庭主義文化“慣習”密切相關。其次,在性別異質性上,隔代照料經歷與女性老年人的心理抑郁水平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而與男性老年人的心理抑郁水平則與全樣本結論相異,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結合角色適應理論,可能的解釋是:受中國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性別角色分工影響,在較長時間的生命歷程中女性更為普遍地承擔著家庭“照顧者”的角色,因此,在開展隔代照料實踐時,女性老年人角色轉換速度及心理適應感更強,進而更為凸顯隔代照料行為的積極效應趨向,而不擅家庭照料行為的男性老年人在隔代照料孫子女的過程中常常無法完成照顧角色的轉變,產生照顧壓力與負擔,最終增加其心理抑郁水平。最后,相較于有配偶的老年人,隔代照料對無配偶的老年人心理抑郁水平存在更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具有更高的提升作用。可能的作用機制是:沒有配偶的老年人更為普遍地呈現喪偶、離異等鰥寡狀態,在自身家庭結構缺損以及情感網絡明顯萎縮的境遇下,隔代照料所帶來的孫輩陪伴能夠更大程度地彌合其心理的孤獨情緒,因此對沒有配偶的老年人的主觀福祉增益效應更大。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的政策建議如下:第一,應著力推進符合當前家庭結構變遷和家庭資源下行背景下的中國式隔代照料政策體系,鼓勵老年人適度開展隔代照料實踐;第二,不斷落實并優化我國托育服務公共化和市場化政策體系,推動實現公益性、普惠性、多元化的兒童照顧服務,為老年人隔代照料提供喘息服務,減輕老年人因負荷性育幼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尤其要關注城市及男性老年群體在隔代照料過程中存在的心理負面效應,搭建社區幫扶團隊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及社會支持援助;第三,完善多元化的家庭支持政策,積極探索實施產假、育兒假、生育津貼等成本分擔機制,幫助年輕父母積極融入育兒照料中,有益兒童健康成長的同時減輕老年父母隔代照料負擔。

注釋:

①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ttp://www.stats.gov.cn/sj/tjgb/rkpcgb/qgrkpcgb/202302/t20230206_1902007.html.

②數據來源:2020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數據(CLASS2020)。

③CLASS2020問卷中抑郁調查量表共包含9項題目設置,即:“過去一周您覺得自己心情很好嗎?”“過去一周您覺得孤單嗎?”“過去一周您覺得心里很難過嗎?”“過去一周您覺得自己的日子過得很不錯嗎?”“過去一周您覺得不想吃東西嗎?”“過去一周您睡眠不好嗎?”“過去一周您覺得自己不中用了嗎?”“過去一周您覺得自己沒事可做嗎?”“過去一周您覺得生活中有很多樂趣(有意思的事情)嗎?”。信度檢驗得出,抑郁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675(gt;0.6),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

[2]魏傳光.中國農村家庭“恩往下流”現象的因果鏈條分析[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1(6):140-144.

[3]陶濤,劉雯莉,孫銘濤.代際交換、責任內化還是利他主義——隔代照料對老年人養老意愿的影響[J].人口研究,2018(5):56-67.

[4]李鵬,張奇林.隔代照料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基于子女代際支持的中介效應檢驗[J].社會建設,2022(4):31-44.

[5]Giorgio, D. G. , Karen, G. , amp; Anthea, T. The Health Impact of Intensive and Nonintensive Grandchild Care in Europe: New Evidence from SHARE[J].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6,71(5):867-879.

[6]陳誠,楊巧,李月.隔代照料孫子女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103-115.

[7]Goode W J. A Theory of Role Strain[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60(4):483-496.

[8]龍玉其,贠慧雯.角色緊張視角下農村失能老人家庭照護負擔研究——基于2166個樣本數據的分析[J].長白學刊,2023(3):131-140.

[9]Komonpaisarn T, Loichinger E. Providing Regular Care for Grandchildren in Thailand: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n Grandparents’ Health[J].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19,229:117-125.

[10]陶艷蘭.塑造理想母親:變遷社會中育兒知識的建構[J].婦女研究論叢,2016(5):25-37.

[11]肖索未.“嚴母慈祖”:兒童撫育中的代際合作與權力關系[J].社會學研究,2014(6):148-171+244-245.

[12]王萍,常超群,潘霜等.照料未成年孫子女對農村老年人生理健康及心理福祉影響的追蹤研究[J].人口研究,2023(5):32-45.

[13]申琳琳,張鎮.隔代照料與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家庭親密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20(2):234-240.

[14]李卓,姚丹,朱萍等.隔代照料對超大城市流動老人抑郁癥狀風險的影響研究[J].西北人口,2024(1):1-13.

[15]何慶紅,譚遠發,彭爭呈.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的影響——基于CHARLS數據的實證分析[J].人口與發展,2021(2):52-64.

[16] Balukonis J, Melkus G D E, Chyun D. Grandparenthood Status and Health Outcomes in Midlife African American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J]. Ethnicity and Disease,2008,18(2):141-146.

[17]張云亮,柳建坤.隔代照料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及機制分析——基于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2014年數據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22(4):117-131.

[18]周晶,韓央迪,Weiyu Mao等.照料孫子女的經歷對農村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16(7):81-96.

[19]張立敏,張力為,張婷婷.身體自我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5(12):1180-1185.

[20]李從容,韓青,許彤.參加新農合對農村老年人抑郁狀況的影響:身體健康變化的中介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2(11):1601-1606.

[21]Shaojie, L., Huilan, X., amp; Yuli, L. Influence of Grandparenting Stress, Sleep Quality, and Grandparenting Type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Who Care for Their Grandchildren: A Moderated-mediation Study[J]. Current Psychology,2023,42(6):4630-4640.

[22]王亞迪.隔代照料孫子女對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科學決策,2018(9):47-68.

[23]王震,劉天琦.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對農村老年人主觀福利的影響——基于CHARLS數據的實證分析[J].財經科學,2021(4):105-117.

[24]徐旻霞,鄭路.健康資本與居民社會經濟地位感知——基于CGSS 2017數據的實證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6):88-99.

[25]沈凱俊,周祥,王雪輝等.老年人的家庭稟賦對其居住安排的影響及其機制分析[J].人口與經濟,2023(2):94-110.

[26]CHOPIK, amp; William, J. Associations among Relational Values, Support, Health, and Well‐being across the Adult Lifespan[J]. Personal relationships,2017,24(2):408-422.

[27]Richard Haans, Constant Pieters, Z. L. He. Thinking About U: Theorizing and Testing U-and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s in Strategy Research[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6,37(7):1177-1195.

[28]靳小怡,劉妍珺.照料孫子女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基于流動老人和非流動老人的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119-129+148.

[29]馬洪旭,李放.農村子代家庭結構對其與親代居住關系的影響——基于隔代照料視角[J].南方人口,2021(4):12-25.

[30]石金群.轉型期家庭代際關系流變:機制、邏輯與張力[J].社會學研究,2016(6):191-213.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基于家庭稟賦視角的老年人家庭照顧及政策支持研究”(20ARK002);山東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山東省老年人口健康狀況、影響因素與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建設研究”(23BRKJ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4-04-17

作者簡介:黃燕,濟南大學政法學院社會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社會學;梁麗霞,法學博士,濟南大學政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社會性別、人口社會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激情乱人伦|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日韩美毛片|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天天更新| 成年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亚洲αv毛片|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亚洲三级色|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亚洲无码不卡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六月婷婷综合|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99热最新网址|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538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一个色综合久久|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欧美日本在线|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欧美色视频日本| 天天色综网|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色婷婷电影网|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青青青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精品国产网站|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拍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国产精品va|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在线精品自拍|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